明朝官場中的異類——李贄!有官不做,為何偏偏當和尚?

明朝官場中的異類——李贄!有官不做,為何偏偏當和尚?

序言:作為封建王朝官僚體系中的一員,李贄最後背叛了自己階級,試圖在封建王朝中開闢出新的思想道路。他的前半生苦讀詩書,只為登科進仕。然而,後來的他卻在世人詫異的眼光中離開的官場,落髮為僧。亦又不甘當一個無趣的老和尚,處處和別人打嘴炮撕逼,為心中的真理而戰。他這一生四處流離,遠遠要比當一個古板的官僚精彩得多。

明朝官場中的異類——李贄!有官不做,為何偏偏當和尚?

李贄畫像

李贄的前半生

即便是以今人的視角去看李贄,依然有很多人覺得李贄是個異類,不能理解他的選擇。公元1527年(明朝嘉靖6年),李贄出生於福建泉州的商人世家,作為海上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港口,泉州廣泛地同海外諸國通商,即便是當時明王朝封閉了海岸線,但泉州仍然聚集了大量的異邦人,其中以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為主。相傳,李贄的祖上便和阿拉伯女子通婚,故也有一說法,李贄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回族,為此,他憎惡儒家學說便有了的源頭。

明朝官場中的異類——李贄!有官不做,為何偏偏當和尚?

李贄故居

李贄的民族屬性已是不可考,但若說因他是回族便反對孔子的儒家學說,卻也不太可能。李氏一族作為泉州的名門望族,即便在李贄一代已經是有所衰落,但在大部分商人的心中金榜題名、踏足官場才能光耀門楣。因此,李贄的早年是伴隨四書五經而成長起來,而作為家族中最具天分的一個讀書人,李氏一族幾乎將希望都放諸李贄身上。李贄也不負眾望,在1552年得中舉人,但無奈家道衰落再無力讓李贄再進一步,只得就此前往地方衙擔任一個微職,以此供養妻兒老母。

此時的李贄和當時幾乎同一時代的另一個名人的半身有著幾分相似,耗盡前半生只為科舉考試,考中之後一開始也是擔任不入流的官職。而這人在後來也成為大明朝赫赫有名之輩,在民間百姓心中更是被視作與包拯齊列。此人便是被譽為"海清天"的海瑞,但後來的海瑞官至戶部尚書,位列三品,儼然算是明王朝的中樞人物。而李贄窮極一生也不過地方知府,堪算五品,倘若不是他後來的離經叛道,可能大部分明朝百姓還不知道大明帝國還有這號人存在。此時的李贄,和我們當下大部分年輕人並無不同,即便是成為一個小官吏,俸祿微薄的他只能被迫當一個"月光族",做一個古板的官僚不是李贄的最終追求,他還有比這更重要得多的事情去做。

明朝官場中的異類——李贄!有官不做,為何偏偏當和尚?

李贄早期作品《初潭集》

中年危機

儘管李贄已經跌跌撞撞的踏上仕途,但似乎老天還不準備讓他就此平步青雲。1563年李贄父親去世,按照大明朝的祖制,需要回到家鄉守孝三年,在此期間的李贄幾乎沒有任何收入,迫於生計的他只好以教書為職,而在後來竟成為他終身事業。

然而,教書的薪水始終難以養活李贄一家,他的子女大部分因營養不良和就此離去,只剩下一女兒。作為族中唯一有官職的李氏子弟,他甚至還要揹負照拂家族的義務,這能力有限的他感到十分的窘迫。儒家體系建起了的傳統禮教,強加於人身上的義務與責任,也讓他開始走向儒家思想對立面。於是他逐漸萌生了逃避和反抗的想法,尋求獨立的自我思想。

丁憂期滿的李贄也未能如期重新入朝為官,直到一年多後,他才重新擔任國子監教官一職,憑藉自己獨到授課,李贄獲得官場之外的美譽,卻面臨和妻子分割兩地的悽慘境地,慶幸的是他官途順暢了起來。1577年,50歲李贄成為姚安知府。但三年之後,他毅然決然的離開官場,在人們詫異的眼光中,落髮為僧。

明朝官場中的異類——李贄!有官不做,為何偏偏當和尚?

李贄畫作

傳奇就此開始

明明前途一片大好的李贄,卻選擇離開自己沉浸多年官場,去當一個和尚。這在當時無異於是重磅炸彈!相當於我們現在一個考上了清華北大的天之驕子,突然退了學回家做一個普通的農民一般。但如此獨特的人終究不會就此而默默無聞,賣豬肉的清華學子憑藉自己的才識開了多家連鎖店,成為和尚的李贄也將成就屬於他自己的傳奇!

但這種決定,在當時註定沒有多人能理解他,他的族人異常的憤怒。他們已然將李贄作為李氏一族的門面,尤其是在李氏一族衰落之後,李贄成為了李家最後希望,但現在希望破滅,他們自然不能接受。他們不但差族人不遠千里之外來來勸他迴歸仕途,以此為李氏子弟未來庇護一二和官場提攜,在李贄多次冷眼相待之後,族人認為還俗已是不太可能,於此自作主張地開始瓜分他的存留之物,安排了一個侄子作為李贄的繼承人。他們認為李贄儘管離去,但家中遺產則應當歸為李氏一族所有。還時不時修書前來告知他族中瑣事,希望他能主持一二。殊不知,正是他們強加於這類義務和責任讓李贄最終立志離去,一概不理這類族中之事。對於族人自作主張為他安排日後遺產繼承人,則是淡淡說:

"若李四官前來,叫他勿假哭作好看,汝等亦決不可遣人報我死"。

值得一說的是,落髮為僧的李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比他當初為官之時還要滋潤幾分,曾經作過教師的他開始頻繁的前往各地講學,所獲不少,加上平日裡有他的朋友接濟一二,其中有些人甚至保持了長20多年的接濟,頗有幾分馬克思和恩格斯之間的友誼模樣。因而他專心進行學術研究,也仍能保持為官時的生活水準和生活習慣。

明朝官場中的異類——李贄!有官不做,為何偏偏當和尚?

泉州李贄雕像

魏晉遺風,真名士自風流

我們今日談及李贄時,不但會議論他的才學,還會詫異他一些為常人不能所理解的舉動和困惑他自相矛盾的前後行為。後半生的李贄已經無需擔心生活,憑藉他講學而獲利,也成為酸儒抨擊他的理由,對此李贄並不在意,畢竟他從未以清高的讀書人標榜自己。再者,儒家之祖,萬世師表的孔老夫子在收徒時尚要收取兩根肉條。

李贄蔑視傳統禮教,不惜以辭官落髮作為對抗,並在後半生一直以嘲諷這些陳舊的條例,但骨子卻依舊保持一個傳統文人的傲骨。當時辭官的李贄尚未落髮而是一直借宿於友人耿定向的家中,作為心學的兩個信仰者,李贄的大部分思想認知要比當時的為官的激進得多,以當時的社會觀念來看,可以說標新立異,亦或者放浪形骸。這就意味著,他與耿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的。耿定向即便是心學的信仰者,但已經入朝為官,作為官僚階級的既得利益者,他無法像李贄一樣義無反顧的背叛自己的階級。而在後來兩人決裂,李贄就此離開耿家,再未接受耿家一分接濟,似乎認定了道不同不相為謀,李贄後來創立佛堂而到處講學,同時他與耿定向的衝突也愈演愈烈,兩人以筆為槍,開始一場心學認知的"大撕逼"。

明朝官場中的異類——李贄!有官不做,為何偏偏當和尚?

李贄創立的佛堂

李贄的矛盾同樣體現在教學方式,他將孔夫子是作為萬惡之源。但在他講堂上,任何人都可以坐立旁聽,甚至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還有不少膽大的婦女認真的傾聽,這種自由散漫的教學方式又似乎是對孔夫子的有教無類的另類貫徹。

真正體現李贄魏晉風骨是,他對無視傳統禮教的束縛以及對真理探索的方式的率性認知!

他曾經率眾人前往寡婦家中化緣,不曾理會所謂的寡婦門前是非多,以親身行為表達他對自由的認定多重含義:即是不受禮教束縛的行為自由,以及抨擊傳統儒家和四書五經的言論自由。這同樣在表現在他與耿定向的"撕逼"中,李贄認為心學中探索得"良知"最後一個快樂的結果,耿定向就曾借他教堂下有婦女旁聽和寡婦門前化緣,抨擊發問他這亦是屬於良知探索嗎?

世上再無李狂人

在先後完成了《焚書》和《藏書》之後,李贄多番抨擊朝政的行為已經讓大明朝的官員十分不滿,有大臣專門列舉了李贄數名罪狀奏稟當時的皇帝萬曆,萬曆看勃然大怒,下令錦衣衛抓拿李贄。早早有人告知的李贄未曾逃走,繼續研究道佛兩家的著作,安靜等著錦衣衛上門將他逮捕入獄。數百年之後,有個叫譚嗣同的人做出和他一樣的選擇。

明朝官場中的異類——李贄!有官不做,為何偏偏當和尚?

《焚書》與《藏書》

然而,李贄的最終卻是自刎。牢獄中李贄並沒有遭受太多折磨,萬曆下令將他逮捕入獄後彷彿忘了這個人一般,但李贄卻沒有活下去的慾望。在侍者為他剃頭時,他拿起剃刀割喉,由於刀鈍沒有劃太深的傷口,他尚能勉強說話,侍者不理解,問:和尚為何自刎,答曰:七十老翁有所何求。

兩三天後,李贄黯然離世……

明朝官場中的異類——李贄!有官不做,為何偏偏當和尚?

李贄之墓

結語

李贄的離去沒有激起一片水花,龐大的明帝國依舊穩定的運轉著。皇座上的皇帝享受著諸大臣的頂禮膜拜;讀書人們也繼續秉燭夜讀為登科進仕而不懈努力,偶爾寫無關緊要的文章詩句為帝國塗脂抹粉,不願改變的大明將在數十年之後被歷史的車輪碾壓,在沉重的封建大山中力圖改變和解放人們思想的李贄早早付出了代價。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他是一個相當有勇氣的人,他的才學和思想都是值得我們讚揚的!正如我們曾經飽受爭議的韓寒一樣,在社會力下,他們做了許多我們想做而做不了,也做不到的事情。

參考資料:《人文歷史》《焚書》《藏書》《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