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为何官场受挫?和王安石有关吗?


王安石比陆游大了104岁!!

差了5辈!

介不科学啊!

八杆子打不到一起去呐!

不过,虽然和王安石无关,但却和秦桧有关!

陆游不仅是学霸,而且还是试霸!在考试中成绩压过了秦桧的孙子秦埙,所以秦桧不喜,第二年礼部考试时,秦桧“暗示”一番,下面官员自然体察上意,就没有录取陆游。

一直到秦桧死之后,陆游才有机会出头。一开始在一个小县城里打磨,后来调入首都,陆游正义属性太强,应当是读书读得太中毒的缘故。所以经常发表意见,幸好是书面意见。皇帝呢,喜欢听就听,不喜欢听就放在一边。

后来皇帝发现这个人正义爆棚,便人尽其用,让他负责司法工作。后来等宋孝宗上位的时候,陆游又天真地上疏要备军,要北伐。皇帝当然不重视,后来因为打小报告一事被皇上外放到地方为官。

如果陆游一直主张北伐倒也无事,关键是他总是看某个皇上看顺眼的大臣不顺眼,认为其是奸臣,然后照例打报告。可想而知,认为某某大臣是奸臣,岂不就是骂皇上是昏君么?皇上一气之下,再贬。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你陆游弹劾别人,别人也会弹劾你。因此,陆游也被人奏了几本,结果被剔除了官员队伍。

后来朝廷又征召他入官,后来主动上了前线。这阶段他的脾气并未改变,回来后也是如此,只要陆游还是官身,他就一直上书,各种上书!而所有的上书无一例外都是要北伐,或者为北伐做准备。

凭心而论,陆游并没有在官场上受多少挫。每次贬了就被起用,然后上书得罪人,再贬,再起用,如此循环。也曾罢过官。但最终还是被起复任用了。皇帝对陆游这个人还是不错的,当然最大原因不是喜欢他,而是陆游名气太大。

陆游的问题就像是弹劾他的那些人所说的“不合时宜”,北伐是不是不合时宜我不清楚,但皇上不想北伐倒是真的,因为事实证明所有的北伐都失败了。而失败的最大原因是主和派的不配合。

果然是“不合时宜”


亦有所思


陆游是古代一位著名的诗人,由于他出生于两宋动乱时代,从小就经历了许多难以想象困苦与折磨,也看到了朝代动乱和百姓的悲惨生活,这些经历就导致了他成为一名充满爱国情怀的诗人。

为了报效祖国陆游进入了当时的朝廷为官,他急切希望能够为当时的朝廷作出贡献,为了一展抱负,光复当时朝廷的疆土,于是他成为了坚决的主战派。然而当时皇帝与一些大臣却是与陆游持不同意见,由于与皇帝的政见不一,于是陆游得不到重用,官场终不得志。





趣古今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所以陆游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收复国土,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减少生灵涂炭,是一个主战派,而当时的皇帝却亲近主和派的大臣,所以陆游得不到重用,官职是一降再降,从有实权的位置也是掉到没有实权的闲职,但是陆游从来没有忘记平定中原收复国土的初心,这些从他的诗中都可以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