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汽車,說了一句經典名言,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汽車,說了一句經典名言,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1840年,西方侵略者用堅船利炮叩開中國大門,也震醒了沉睡的國人。中國人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走出來,開始睜眼看世界。也正是打這時起,無數新奇的西方玩意進入了國人的視野,洋油、洋布、洋火……這些西方先進產品無不震驚著國人,也給當時的上層統治者造成了極大震撼。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慈禧太后和汽車的故事。

"老佛爺"的壽禮

關於慈禧與汽車的軼事,並不見於《清史稿》,或許當時的史官認為這些花邊軼聞不值得寫入正史,實際上甚至連慈禧本人,這個晚清風雲人物,在《清史稿》裡面也著墨不多。相較於中國歷史上其他幾位著名女性統治者,呂雉有《呂太后本紀》,武則天有《則天皇后本紀》,而慈禧不但沒有單獨立傳,甚至僅僅列入《后妃列傳》,與其他一些清朝後妃寫在一起,實在是有點憋屈。

雖然正史沒有記載,不過慈禧的座駕倒是保留了下來,現藏於頤和園。

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汽車,說了一句經典名言,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這輛老爺車配有黑色木質敞開式車廂,安裝有簡易遮陽篷,車輪和輻條均為木質,車燈為銅質,四個橡膠輪胎是可充氣式的,雖然迄今已有百歲高齡,但仍然處處透出那個時代的古典與奢華氣息。

車廂內安裝有前低後高兩排座椅,車座下巧妙安裝著一臺三汽缸10馬力汽油發動機,由旁邊的兩檔齒輪變速器,以鏈條傳遞給後軸產生驅動力,懸掛為鋼板彈簧懸掛,據說最高時速可達十幾公里。那麼,這輛洋車又是如何進入宮廷成為慈禧太后的御駕的呢?

關於這輛車的來歷,比較流行的說法是,當時的直隸總督袁世凱買來獻給慈禧太后做壽禮的。有一本叫做《聞見錄》的野史中提到此事,"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十月六日,直督袁世凱呈獻皇太后電汽車十七輛……運京呈進俟萬壽之際而用。"

然而,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該車由兩廣總督德壽於光緒二十九年呈進,證據來源於一張1945年駐華美軍參觀頤和園的照片,在照片裡有對該車來源的說明。

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汽車,說了一句經典名言,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但是不管怎樣,兩種說法在時間上是一致,雖然送禮的人有所不同,但是送禮之人的"用心良苦"是相同的,都是想挖空心思的搞點新奇玩意送過去,以討得"老佛爺"的歡心,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十輛換一輛

關於這輛汽車的型號,有一說是美國所產,是由美國的查理森利和弗蘭克兄弟倆設計製造,理由是在該車的一隻鐵質腳踏板上,鏤空鑄造英文"DURYEA"字樣,這是汽車的牌子。但是據一位頤和園管理處的人員考證,此腳踏板並非原裝貨,而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由文物修復人員裝上去的,因此,此一說並不可信。

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汽車,說了一句經典名言,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另外一說是由德國奔馳公司生產,上世紀八十年代,頤和園管理處曾經專門接待了德國奔馳汽車公司的工程師,他們特地來中國對這輛進行考察,最後確認這輛車是奔馳公司的二代車型,並提出以十輛當時最新的德國奔馳轎車換這輛古董轎車。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奔馳轎車對國人是何等概念,更何況還是十輛。但是頤和園方面經受著了誘惑,沒有答應德國人,

因為這輛車早已成為國寶,它的歷史價值是不能用金錢來衡量的。

跪著開車

話說慈禧太后收到了這個新鮮物件,一開始是十分新奇的。據說,當她第一眼看到這個不用馬拉的車後,便問身後的太監:"這東西跑這麼快,它吃多少草?"太監當時就慌了,心想您這麼一個見過大世面的人都不知道,我一個沒文化的小太監還能知道個啥?雖說這是一個不可考的段子,但細細想來,卻也合情合理。

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汽車,說了一句經典名言,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那時候的慈禧已經69歲了,對於從小就生長於封建帝王世家的她來說,很多東西早已根深蒂固,很難再改變了。雖然她會對西方的一些先進事物表現出一些興趣,比如照相(慈禧本人就留下過不少老照片),比如留聲機,不過那也僅僅是興趣而已,她根本不會去探究那些事物內部的機理,也不願去了解西方強大的原因,當然也就更不願去搞那些所謂的革新了。

這種現象也表現在了她對待這輛車的態度上。當慈禧要乘座這輛車的事傳開後,朝中那幫守舊大臣們竟然慌了,因為他們視汽車為"邪物",怕慈禧坐後"中邪",於是紛紛奏章道:"伏念中國自堯舜以來,歷朝王帝,未聞有輕以萬乘之尊,託諸於彼風馳電掣之汽車者……"。

但是她本人對坐車一事頗有興趣,不但沒有理睬那幫大臣的勸阻,甚至還為此專門找來一名司機,此人名叫孫福嶺,他聰明好學,愛擺弄新鮮玩意,被慈禧太后選中後,很快便掌握了駕駛技巧。

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汽車,說了一句經典名言,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然而不成想,等到慈禧真的坐上車的那天,她就發現不對勁了,這司機怎麼能坐在哀家前面呢?成何體統?於是她便下令要讓孫福嶺跪著開車,孫福嶺一聽說要跪著開車,立馬嚇得半死,這油門剎車都在腳下,跪著可咋開啊,情急之下,連忙謊稱車子壞了,這才算逃過一劫,但事後還是怕慈禧太后降罪,於是舉家逃出北京。

此後,這輛車就再也沒有動過,一直閒置在頤和園中。此軼聞見於《秦中舊事》一書中。

慈禧的態度,其實在相當程度上,代表了當時中國一大批守舊派人士的態度,對於新鮮事物,他們一開始表現的並不是特別抗拒,但是一旦到了觸動他們根本利益和封建觀念的時候,他們就會表現的特別抗拒,畢竟,誰也不會蠢到革自己的命。對於這點,在慈禧面對改革的態度方面也能看出一二,1898年,她先是默許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進行變法,史稱"戊戌變法",後來卻又發動政變,撲滅了變法,並幽禁了光緒帝,這一歷史事件正是她矛盾態度的真實寫照。

這裡插個題外話,話說光緒帝被幽禁後,徹底淪為傀儡,並於1908年駕崩,而慈禧也死於同一年,甚至在去世時間上也是僅隔一天。如此巧合,實在是令人生疑,因此當時有傳說光緒帝是被人毒死的。本來這很可能又是一樁歷史迷案,不過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在百年之後的2008年,國家"清光緒帝死因"專題研究課題組發佈研究報告。

慈禧太后第一次見到汽車,說了一句經典名言,至今讓人難以忘懷

在這份報告裡提到,專家們從檢測光緒帝頭髮中的砷含量入手

,歷時5年,利用一系列現代專業技術手段,對清西陵文物管理處提供的光緒帝遺體的頭髮、遺骨、衣服以及墓內外環境樣品進行了反覆檢測、研究和縝密分析後,最終確證:光緒帝突然"駕崩"系急性胃腸性砒霜中毒所致。

百年之前,中國的統治者彷彿像看怪物一樣看著洋人的汽車,百年之後,中國的大街上已經開滿了各式各樣的汽車,百年之間,滄海桑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