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中,邓世昌以身殉国的真相

十九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都走上了维新变革的道路。在晚清四大名臣的主导下,中国创立了大量的官办企业、官督民办企业,创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海军舰队——北洋水师,李鸿章也因此达到政治生涯的巅峰。

相比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日本的明治维新则更为彻底,他消除了封建幕府的格局形态,使全国形成统一市场,建立了与经济相适应的市场管理制度、公司信贷制度,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化教育体系,创建了新式海军。到了十九世纪后期,日本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已经从政治架构、经济制度、社会组织、民众思想等方面彻底脱胎换骨,跻身列强之列,逐步废除不平等条约,走了扩张之路。

1890年,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使日本民众失业率增加、粮食价格猛增、外贸逆差增大,伊藤内阁与议会矛盾加剧,内阁政府处于风雨王飘摇之中。

为了转嫁国内危机,扩大商品出口和掠夺原材料,日本政府制定了对外扩张之路。放眼世界,殖民地已经被西方列强瓜分的所剩无几,只剩下东亚和东南亚还有折腾的空间。日本政府制定了“南进”和“北进”两种策略。南进,指的是吞并台湾,殖民东南亚;北进,指的是吞并朝鲜、东三省,控制满蒙,进而占领全中国。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以身殉国的真相


朝鲜地处中、俄、美夹缝中,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但是朝鲜当时是中国的藩属国,在清廷的保护之下。而清廷经过三十年的洋务运动,成绩斐然,尤其创建的北洋水师,号称亚洲第一、世界第九,实力不可小觑,能否打败北洋,心里没底。

日本需要一个借口。1894年初,朝鲜爆发了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在其首领全臻准的率领下,朝鲜的全罗、忠清、庆尚三郡很快沦陷。

6月3日,朝鲜国王派使者向清朝驻朝鲜全权通商大臣袁世凯递交乞援书,希望“酌遣数队,速为带剿。”

在得到日本驻天津领事“无他恶意”的承诺之后,李鸿章于1894年6月6日向朝鲜派出了第一批军队,由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总兵聂士成率领2400人从塘沽出海至牙山,海军提督丁汝昌派出平远舰、扬威舰、护送至仁川登陆。

获悉李鸿章出兵,伊藤抓住了救命稻草,在6月5日于参谋本部成立了由天皇直接领导的大本营,以保护驻朝鲜领事大鸟圭介回任为借口,派出400人的先遣队随大鸟圭介回到仁川。

接着,陆军少将大岛义昌派遣4000人的特别混成旅陆续从仁川登陆,加上后续部队,合计35000人,造成军事入侵的既成事实。

此时的李鸿章热衷于“以夷制夷”,寄希望于英国调停,但是日本和英国在7月16日签订《通商航行自由条约》。李鸿章政治解决的途径失败。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以身殉国的真相


朝鲜的东林党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清廷照会日本政府同时撤军,日本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为由拖住清军。

面对朝鲜日益恶化的局势,李鸿章再次向朝鲜增兵,派遣卫汝贵的盛军6000人、马玉昆的毅军2000人、左宝贵的6000人,合计一万四千人,越过鸭绿江口,从大东沟登陆,进驻平壤。

为了增援前军,李鸿章第三次增兵,派出了天津绿营2500人,前往平壤。当时雇佣了英国商船“爱仁”号、“飞鯨”号、“高升”号运兵,丁汝昌感到责任重大,请求派军舰护航,李鸿章只准许“济远”舰、“广乙舰”、“威武舰”护航。

7月25日,护航完成,济远舰和广乙舰在返回途中,经过丰岛附近,遭遇日本前来偷袭的“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舰,丰岛海战爆发。

广乙舰战败搁浅,管带林国祥焚舰逃跑,乘坐英国轮船回国。

济远舰遭到日军三舰围攻,奋力突围,吉野、浪速两舰全力追击,途中发现了悬挂英国国旗的“高升号”和“操江号”。

于是,“秋津洲”号拦截“操江号”,缴获响银20万两,大炮20门,步枪3000支,以及大量弹药。

“浪速号”拦截“高升号”,商船上1100名士兵全部落水,日本军舰随即向落水的清兵扫射达一个多小时,致使800多名水手血染黄海。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以身殉国的真相


丰岛海战震惊清廷,光绪帝于1894年7月30日照会各国公使,对日宣战。同一天,明治宣布对中国宣战,制定如下作战计划:以第五师团牵制并消灭平壤清军,联合舰队在渤海、黄海伺机歼灭北洋舰队。

平壤之战,由于主帅叶志超临阵脱逃,致使左宝贵为国捐躯,马玉昆、卫汝贵部战败撤退,平壤失守。

平壤战事告急,李鸿章急忙派遣驻防金川的刘盛休部4000人赴朝。

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护航,日本混合舰队偷袭,在大东沟,两大舰队遭遇。

北洋舰队实力如下:主力铁甲舰定远、镇远2艘。巡洋舰靖远、致远、经远、来远、济远、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丙10艘。炮舰镇南、镇中2艘。鱼雷艇4艘。合计18艘,排水量3.1万吨,兵力2000人,航速15.5节。

日本混合舰队实力如下:旗舰为松岛舰。率领千代田、严岛、桥立、扶桑、赤城、西京丸等8艘舰船。第一游击队有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4舰。合计12艘,排水量4万吨,兵力3500人,航速17节。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以身殉国的真相


日本特混舰队凭借航速快,射速快的优势分割包围北洋舰队,在敌舰围攻北洋旗舰定远舰的危及时刻,致远舰快速航至定远前,战至弹尽,管带邓世昌下令致远舰全速前进,撞向吉野,日舰司令坪牛航三大惊,下令转舵,向致远舰发射鱼雷,其中有一枚鱼雷击中致远舰的锅炉,致远舰很快沉没,邓世昌跳海殉国。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以身殉国的真相


对于邓世昌殉国这一幕,电影里是这样演的:致远舰马上沉没,邓世昌跳海,浮在水面上,他的爱犬游过来咬住邓的辫子,把主人拖出水面,邓世昌一心求死,按住爱犬一块沉没。这是影视版的“按狗共沉”说。

在李鸿章写给朝廷的奏折上,是这样写的:致远舰管带提督衔记名总兵借补中军副将葛尔萨巴图鲁邓世昌……争先猛进,死事最烈,拟请交部从优抚恤。邓首冲敌阵,毁敌舰,被溺后,遇救出水,自以阖船俱没,义不独生,乃复奋掷自沉忠勇性成,一时称叹……。

这是李鸿章版的二次跳海说,里面压根就没有狗。说明,这是听从部下所报。再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李鸿章颜面尽失,唯有把部下说的越壮烈越好,虽然北洋俱灭,但是我尽力了。

甲午海战中,邓世昌以身殉国的真相


那么,《清史稿》上是怎样说的呢?据《清史稿.将军列传之邓世昌》记载:锅船爆裂,世昌身环气圈不没,汝昌及其他见之,驰救,拒弗上,缩臂出圈,死之……。

这里面还是没有出现“太阳犬”。一开始邓世昌身上有救生圈,丁汝昌等人过来救援,邓世昌拒绝上舰,缩臂出圈,自沉而死。

当时镇远舰上的美籍大副马吉芬在回忆录《鸭绿江边的海战》中这样记载:邓公养一凶犬,人皆惧之。邓公不习水性,船没后,邓公抓住一橹板,刚好浮在水面,犬游过来,扑在橹板上求生,邓公抓不住木头,沉没而死。

这是妥妥的狗害死主人说。

综上所述,邓世昌的死有“按狗共沉说”、“二次跳海说”、“缩圈自沉说”、“狗害主人说”,已经成了众说纷云的“罗生门”。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只能依靠当时致远舰上幸存的士兵。然而,当时的官员并没有认真核查这一真相,致使邓公死亡的细节埋藏百年之久,无法破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