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個關於春節的禮儀,家長一定要教給孩子

這5個關於春節的禮儀,家長一定要教給孩子


春節是親朋好友歡聚一堂的節日。

與許久不見的親人開心團圓的時刻,既可以讓孩子在親人相聚的氛圍中感受親情的美好,同時也是教育孩子瞭解人情世故的絕佳機會。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什麼樣,孩子就是什麼樣。

春節,孩子的行為其實也是父母日常的行為縮影。

懂禮的父母必然不會教出無禮的孩子,關於春節,以下禮儀知識一定要說給孩子聽。

1

拜年禮儀

春節拜年,說吉祥話,說祝福語是不可或缺的拜年禮儀。

孩子對於春節一般充滿好奇,更容易激動興奮,在熟悉的人面前更容易忽略了禮儀細節。

父母要教導孩子開口說祝福,見到長輩要主動問候“新年好”。

有必要時還要教會孩子抱拳作揖,用手勢表達敬意。

遇到不熟悉的親戚朋友,孩子可能會由於怕生不好意思開口喊人,父母可以提前幫助孩子排練,多喊幾遍。

孩子熟悉了,稱呼起來就自然了。


2

待客禮儀

春節親朋好友來家裡做客,怕生的孩子看見人多會感到害怕。

家長要提前給孩子做好心理準備,多引導孩子主動與人打招呼。

如果孩子不怕生,家長還可以適當給孩子安排一些待客小任務。

好比如引導客人入座,給客人倒茶,準備糖果零食等,相信孩子會很樂意效勞。

家長更要告訴孩子,在大人談話交流的時候,孩子可以做自己的事情。

不要隨意插嘴打斷大人之間的談話,更不要來回跑動,大聲喧譁,影響大人交流,這都是不尊重人的表現。

這5個關於春節的禮儀,家長一定要教給孩子

3

做客禮儀

出門做客之前,告訴孩子做客要注意哪些規矩。

進門之時引導孩子主動問好,教會孩子要主動脫鞋,並把鞋子擺放整齊。

得到招待的時候,要懂得說“謝謝”,以示感謝。

在陌生的環境裡,孩子會呈現出兩種極端的反應。

膽小怕生的孩子會一直粘著父母,不敢叫人,不敢離開父母半步;

活潑外向的孩子會對陌生的環境充滿好奇,喜歡這摸摸,那看看,來回走動。


兩種表現都有失禮儀,父母需要提醒孩子注意行為舉止:

做客別人家裡,不要隨意走動,更不要不經過主人家同意,隨意翻動物品。

更不要隨意進入某個房間,與小夥伴追逐打鬧。

4

紅包禮儀

春節收紅包是孩子最期待也是最開心的事情。

但是往往因為激動與興奮,孩子更容易就此失態。

有些孩子由於好奇,在接到紅包的那一刻就會迫不及待的打開,這會使得客人感到尷尬,是十分不禮貌的行為。

所以家長一定要叮囑孩子,收到紅包時不要急著拆開,應該將紅包放好,事後等客人離開再拆也不遲。

並且告訴孩子,在接收大人紅包時,一定要用雙手接過,並且記得說“謝謝”。

當然,如果孩子小不懂事,家長可以手把手教學。

扶著孩子雙手,去接收紅包,然後替孩子說謝謝,讓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學習禮儀。

這5個關於春節的禮儀,家長一定要教給孩子


5

餐桌禮儀

吃飯前告訴孩子,好吃的東西要懂得分享,不能獨享。

很多孩子在家被父母寵習慣了,有喜歡吃的東西父母會讓著孩子,孩子容易誤以為自己可以獨享。

但是在春節聚會餐桌上,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注意此類行為。

提前告訴孩子,遇見好吃的要學會分享,不能一人霸佔,這是不禮貌的行為,不容易讓人喜歡。

在夾菜時,不要挑來揀去,要看準哪塊夾哪塊。

除此之外,孩子提醒孩子注意用餐衛生。

告訴孩子夾菜時要夾自己前面的,夾不到時也不要越過別人或者站起來,可以尋求身邊的大人幫忙。

夾帶湯汁的菜時,更應該注意,不要把湯汁濺到他人或者自己身上,注意衛生。

一個有教養,懂禮儀的孩子往往更讓人喜歡,更加能獲得身邊人的好感。

春節正是教會孩子知禮懂禮的契機,家長要抓住教育的機會,幫孩子立規矩,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有教養的人。

孩子的教養源自父母的修養,從現在起,讓我們以身作則,教會孩子做一個有教養懂禮儀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