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警察和军队有历史恩怨吗?

若水清逸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肯定是有恩怨,但最终都以警察认怂为结束。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军人实际操纵国家大权,只对天皇负责。

而日本警察隶属今天的内务省,对政府负责。

所以,随着军方力量越来越强,不要说警察,就连政府也不敢招惹军人。

军人肆无忌惮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

1933年,大阪的第4师团的士兵中村政一,在大街上闯红灯,被巡警拦住。

本来就是批评训斥几句的事情,然而中村政一仗着军人身份,出言不逊,拒不认错。

巡警认为: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随便闯红灯就是不幸。

中村政一则说:就算我闯了红灯,也轮不到你管,要找宪兵来管。

说罢就要走。

巡警感觉尊严受损,拦住中村政一不许前进。

中村双方激烈口角,期间中村政一挥拳打去,将巡警嘴角打破。

光天化日之下,殴打警官,这如何得了。

于是,群众将中村政一围住,同时报告附近警察局。

警察局来了一群警察,将中村政一制服拖走。

中村政一大吵大闹,一个警察忍无可忍,狠狠抽了他一个耳光,打伤了中村政一的耳膜。

这边,得知自己的士兵被打,第4师团长寺内寿一中将勃然大怒。

第二天,他带着一群师团司令部的士兵,冲到警察局,强行将中村政一抢走,还将警察局一顿乱砸。

警察们不敢和全副武装的军人们对抗,只得认怂。

但大阪市警察局不服,上告到内务省。

内务省却不敢得罪军部,只能低三下四去和军部协商。

军部却毫不给面子,直接护短。军部说军人不属于政府管理,警察应该移交给宪兵队,明明是检查做的部队。

最终,内务省忍气吞声,不了了之。

这只是第一次,1936年还有一次。

226兵变中,1000多名激进派官兵在东京到处杀人放火。

其中450名军人,直接攻击日本警视厅。

当时防卫警察厅的几十名警察奋起抵抗,但他们只有手枪,被手持机枪的军人杀得落花流水,当场被打死10多人,剩下的也被包围缴械。

警视厅大楼被军人占领,随后宣布废除警察的执法权。

在攻击警视厅的同时,内务大臣后藤文夫的家也被军人袭击。

军人冲入后藤文夫的卧室,四处寻找没有发现人。

后来知道,后藤文夫临时决定去外地视察,侥幸逃过一劫。

总之,在军国主义时期,军人丝毫不把警察放在眼里。

不过,自卫队时期,警察则是监视军人的工具,反而是军人怕警察了。


萨沙


日本人警察与军队之间的恩怨情仇,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即:

“一场电影引发的血案”。1933年,一位叫做中村政一的日本青年骑着爱车,攥着电影票,奔驰在大阪市北区天神桥附近的公路上,眼看电影播放的时间就要倒了,但前方却出现了“该死”的红灯,中村政一也顾不得遵纪守法了,一咬牙根,便顶着红灯冲了过去。

说来也巧,这一幕恰好被大阪市交通科的户田忠夫组长抓个正着,户田忠夫当即拦下中村政一,并把他扭送到了当地警察署。

被押至警察署的中村政一,态度蛮横的将自己的证件狠狠的拍在了办公桌上。

原来他是隶属于日本陆军驻大阪第四师团的一等士兵,错过了电影的中村正一怒火中烧,在警察署中对着户田忠夫大喊:“八嘎我是军人!还轮不到你们警察管!要管也是宪兵管,你们算什么玩意,八嘎+1!!”

吵着吵着,两名血气方刚的男儿便你一拳我一脚的打了起来,其他的警察也没有袖手旁观,几名警察联手把中村一顿暴揍。

这时,关键人物出现了,一位“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老汉,目睹了警察围殴军人的一幕,当即跑到宪兵队挑事。“帝国军人被警察揍了!”

日本陆军向来以“头铁”著称,国防部大臣都敢弹劾,自然不会把警察署放在眼里,宪兵队当即出动,在大庭广众之下荷枪实弹的包围了警察署。

中村一看援军到了,立即装起了可怜,一口咬定自己没有闯红灯,诬陷户田滥用职权侮辱帝国军人。

户田丝毫不怂,指着中村破口大骂:“你还敢污蔑?信不信我还揍你!”

在没有监控摄像的年代,追查证据是一个很困难的事情,双方又各执一词,谁也不肯让步,事情迅速发酵,越闹越大。

愣是从一个单纯的交通案件,上升到了军部与警方之间的权力斗争。 无处不在的日本媒体“煽风点火”,在报纸上设置专栏,鼓动日本民众投票,支持陆军还是支持警察,“军警矛盾”一时间成为了日本民众最关注的新闻话题。

陆军第四师参谋长井关隆昌公开宣称:“日本军人只听从天皇的命令,警察无权管束军人的行为,不要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警察部长粟屋仙吉公开向第四师叫板:“除了天皇之外,就是天王老子违反交通规则也不行!你牛你上天啊,有本事别在地上跑。”

双方话里话外的将判定权交到了日本天皇手上,虽然最后在天皇的调停下,军方与警察之间握手言和,但仍就治标不治本,军警双方的根本矛盾并没有得到解决。

1936年,日本陆军为了阻止日本海军大将冈田启介出任首相,继而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226政变”,政变期间,数百名警察被日本陆军杀死,至此,军方与警察之间的矛盾彻底进化为无法化解的“血海深仇”。

二战后,作为战败国的日本无权拥有部队,日本海陆空三军被迫解散,日本警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扩编。

眼看这场持续了近百年的“军警之争”就要以警方的胜利而结束,但日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公然主张修改宪法建立军队的行为,再一次点燃了“军警”双方的战火。

另外,自卫队的悄然崛起也令日本警方紧张不已,为了避免226政变的在次发生,日本警方特别设立了监视自卫队的“谍报部门”……我也是服了。

这场因为“电影引发的战争”仍在继续,至于孰胜孰负,还请各位吃瓜群众们,拭目以待!


白话历史君


夺权

日本军部想要打仗,但并不是所有的日本官员都想打仗。为了能够把声音压下去,当然就要流血,流血就有牺牲。军部想要掌权,就要牺牲。而警察要保卫当时的当权者,所以双方的立场就是对立的。

二二六兵变


在1936年2月26日的时候日本发生了著名的226兵变。当时军部有1450多名军人参加兵变,杀害了内阁多名重臣。在兵变过程中受到了警察的阻挠,于是进攻警察局,值班警察与之奋力反抗,但是警察装备落后,怎么敌得过军部的士兵呢?十几名警察死于非命,此后军部甚至宣布剥夺日本警察执法权。


刺杀大臣

1932年5月15日,20多名海军军人突然闯入首相犬养毅官邸将其刺杀,警察来不及作出反应;其实事情发展到这种程度已经算不上是刺杀了,而是光明正大的强杀。

二战的时候就是军部的这样一群人,一意孤行,手段偏激,最终给中国和日本乃至全世界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日本确实挺可怜的,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家觉得呢?


替鲸照顾海


日本的警察和自卫队十分不对付,但根据日本的宪法,日本警察在平时是能够制衡自卫队的。可以说互相都看不顺眼,但自卫队不敢随便就发作,而日本警察可以大摇大摆地针对,瞪眼自卫队。

当然这种矛盾不是宪法导致的,日本警察与自卫队的矛盾,更多还是源于日本原先是个军权国家。在二战期间,日本军人地位非常地高,因为他们直接信奉日本天皇,在这样的封建统治下,军阀的势力非常大,而日本的政治集团仅仅只是政治层面的领袖,更遑论日本军人也压根不把警察放在眼里。

而且在1932年,日本的军队的右翼分子山岸宏刺杀了当时的日本首相,犬养毅。日本国家内警察势力,政治势力势微,日本军人是不顾一切横行,因为战争的特殊期间,可以说整个日本的警察都在有战功的军队下受到极大的压迫。

而这样的矛盾各为日后埋下了根基。后来日本的警视厅也设置了一直专门监视日本自卫队的机构,这很明显是针对日本自卫队而用的。这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经过战争缓和后,政治牌彻底控制国家,而对于历史遗留的崇拜日本天皇的问题,政治家们害怕卷土重来,所以想出了这一办法,形成明显的限制和制衡,这也是日本政治家对于军队冲突的一种历史阴影。

当年战争期间,日本军队是不受警察管制的,只有宪兵队才是相应的制衡机构。这代表着,在日本这个国家,军人将无法无天,事实也是这样。在1933年,日本一个军人撞到了警视厅的官员,随后还在所内大发雷霆,而警察当时对日本军人进行了拳打脚踢,此时被人通风告密,日本军方和宪兵都出面解决。

这次事件竟然以警察殴打军人为由,警察方面受到指责,而同时,日本军方也表示军人是不能受到警察的管制的,可军人却有管制警察的权利,此时双方高层矛盾极速上升,因为不讲道理的制衡理论,谁都不肯让步,而撞了人的军人依旧十分潇洒。

虽然日本当年发动战争,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国内许多的人民和政治家是十分反对战争的。也非常痛恨军国主义的日本,日本的信仰体系,非常容易令日本走上老路,直到如今,日本警察对于军人那种芥蒂依然存在,虽说地位平等,但军方疯狂起来,无法无天的事情一样会去做。

政治几经换血,日本警察和军队之间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一种不成名的警醒。军人的地位高,目前的日本也依旧是这样。因为这个国家的现状决定了日本军人的高地位,的政治家也分亲近军队和反对军队的。几个权利的互相制衡,也令这些历史遗留矛盾无法调解,但首相当然是求神拜佛,双方不要闹起矛盾。

因为在历史上,每一次的军警冲突,几乎都有首相倒霉的影子出现。


LongTime常锬


诚邀,如题。自古军警是一家,军队和警察虽然分属政府的不同机构(比如国防部和公安部),总归都是政府的力量,不说亲热,井水不犯河水还是能做到的。但是在日本,警察与自卫队撕逼的情况到是时有发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说到警察与自卫队的矛盾,就不得不回到20世纪30年代了。

在上世纪20 年代,美国发生了一场极为强烈的金融危机,由于应对措施不足,基本上整个资本主义社会都受到了牵连,日本也不例外。当时日本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天皇开始依仗军队对外侵略,其结果军部势力抬头,与首相和政府起了很大矛盾。据史料记载,1932年5月15日,20多名海军军人突然闯入首相官邸将其刺杀,警察来不及作出反应;1936年“二二六兵变”中,东京警视厅直接被陆军叛军部队占领,内务大臣险些被杀。警察与军队的矛盾便始于此。



所以日本二战战败后,日本警察就对新成立的自卫队看不顺眼。

在日本的警视厅深处,有一个专门监视自卫队动向的部门,这个部门是由美国支持,安倍也不能裁撤。自卫队自然对比表示不满,是以二者矛盾越来越大,不过总得来说还是日本警察比较厉害,因为日本没有军事法庭,自卫队员要是犯法了,肯定是移交警视厅处理,这就好比到了敌人的老窝,还能有什么好下场。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电视剧里看历史


明治维新,废除了武士特权,新建的镇台兵,只有军官大多是武士出身,士兵则征发自平民,打破了丰臣秀吉以来兵农分离,武士垄断军事的传统。加上废刀令颁布后,只有警察可以合法带刀到处晃悠。所以失业的武士纷纷投入警察这个职业 ,比如新选组的著名杀手斋藤一。这样说来,明治政府的警察队伍实际上比军队保留了更多的武士成分。西南战争,以平民兵为主体的新政府军,面对善于白刃战的西乡隆盛叛军, 一度陷入苦战。明治政府紧急招募关东,东北地区旧武士出身的警察(多为德川幕府旧臣及佐幕派“贼藩”,与萨摩武士有仇),编为“拔刀队”,在田原坂与西乡军肉搏,才扭转战局。武士出身的警察看不起平民组成的陆军 ,在明治初期,经常发生军警冲突。后来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本军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以武士道继承人自居。但在日本国内以及朝鲜台湾殖民地的内政治理中,警察还是很牛的,不但担负一般治安职能,实际上还是政府延伸到基层的神经末梢,权力极大无所不管,故台湾人会崇拜“警察大明神”。二战后的自卫队以警察预备队的名义组建,比起战前“皇军”,地位大大下降,更不如警察了。


瀛史拾贝


为什么没有呢?疯子急了不还有抽自己耳光的,你要是理解疯子的想法,那你就离疯子不远了......哈哈哈!!!


日本警察和军队的历史恩怨原因总结起来也就两个:

导火索:交通事故引发的暴力冲突。

1933年一个名叫中村政的陆军士兵在享受假期的时候,就像撒了欢的野马,一出军营就刹不住车了,连闯数个红灯。

要说当时并没有监控,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可中村政就偏偏碰到了一个较真的交通警察,仗着人多,二话不说就把中村政扭送到了警察局。

在当时,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泛滥,日本军人的地位极高,因此中村政心中也有傲气,偏是不服气,一口咬定自己没有闯红灯,甚至大喝警察没有权利抓捕军人。

泥人还有三分气,更何正常人,这群警察硬是仗着人多,把中村政狠狠的揍了一顿,并且事后还没有受到处分。这就导致了军警之间摩擦越来越多

重要原因:226政变,警察和军队的流血冲突

1936年2月26日,日本“皇道派”对“统制派”发动突袭,打着扫清天皇身边坏人的旗号,大肆屠杀日本政要。为了确保刺杀行动的顺利,日本陆军“皇道派”携带重武器直接包围了日本警察厅,数百名警察被杀。至此日本军、警之间的矛盾再难缓和。

关注“微历史看客”,看最不一样的历史资讯......


史肆说



这个问题首先要说一件事情,就是在日本占领的满洲时代,应该说这片土地是日本关东夺取。与国家行为发动战争不动,而是军队的中的一部分军人密谋发动对外战争,然后国家才承认。所以关东军一直自认为自己是打江山的。但是在满洲来自日本各个部门的出向人员中,警示厅人员与关东军发生矛盾时,一般是警权为大,因此在后世写历史时,很多警察出身的人自豪地说,自己是遏制军部暴走的唯一部门。

日本警察的历史要比军队的历史长,明治维新以后的军队在大村的改革下,从过去的各地方诸侯的私人军队,被改造成只忠于天皇的皇军。而明治维新时警察的最高机关东京地方警示厅,与幕府时代的町奉叶所的形式一样,也是维护治安,除暴安良。只不过过去对将军效忠,现在是对天皇效忠。

随着日本近代化体制的确立,日本军权与警权的矛盾时常发生。但是按照当时的管理,军队是天皇的军队,所以警察不能管,而是要宪兵管。但是实际上在日本国内有很多军人,却没有这么多宪兵,军人的蛮横与警场执着,最终引发了著名的天六事件发生。

1933年,在大阪的第4师团的中村一等兵外出,在红灯时横穿了马路。这者举动被在场的警察发现,立刻被喝止。但是中村当然不愿意被警察管,就发生冲突,两者都受伤。消息传到第四师团驻地,当时就派出人员把中村从警察手中抢了回来,并要惩罚当事警察。第四师团的高层与大阪府警察部长都各不相让,最终桶到了日本中央政府。陆军大臣与内务大臣也是各执一词,因为从明治时期开始,日本政府就靠内务省住逐步掌控全国,镇压异己,对内是内务省,对外是军人,这两个打起来,对天皇的统治都不是好消息。

昭和天皇都为此感到忧劳揪心,为解决此事特意找到了寺内寿一的好友-兵库县知事白根竹介,寄希望于他可以从中调解平复此事,军方一听到天皇都为此过分操心了,态度随即180度大转变,主动向警方示好以求和解。其实警方从事件的开始就寄希望于和解处理,怎奈陆军方面始终不依不饶,这也是为何事件最终解决后,民间仍旧认为是军方战胜了警方。所以日本战败以后,内务省虽然撤销,但警察机构还继续保持,军队也是失败者,皇军被麦克阿瑟元帅取消。在审判战争罪犯时,日本警察对军方的人员的关押严厉程度要超过对文职人员的管理,原因也在这里。


桥本看日本


明治时代之前,地方治安由各藩藩兵管理。



明治之初,1871年,东京设置3000人的逻卒,归司法省警保寮管理。萨摩藩出身的川路利良建议模仿法国,建立近代警察制度。1874年,东京警视厅成立,归内务省管理。地方警察也都纳入内务省管理。



从源流上说,警察和军队的确不同,警察有很多是下级武士,因为把武士阶层取消了,总要安排个工作。而军队反而是排斥武士,以城镇居民和农民为主。



1933年在大阪北区天六十字路口,发生了陆军士兵与警察冲突的事件。陆军一等兵中村无视信号灯,被巡察户田逮着个正着,想要和中村说道说道。中村说,军人无须听从警察,所以俩人打起来了。街口KO的结果是,中村鼓膜受伤要治3周,户田下唇受伤要治1周。



天六十字路口

闻讯而来的陆军宪兵向警察署抗议,不许警察侮辱身穿军服的帝国军人。但大阪警方以“军人是天皇的军人,警察也是天皇的警察”为由拒绝道歉。 之后,第四师团与大阪府的谈判破裂,此事又上升到陆军省和内务省。以后,在天皇的干预下,双方和解(警方向军方道歉)。

1936年,二二六事件爆发,一群皇道派下级军官发动政变,刺杀政要,并占领了警视厅。所以警方和军方结下了很深的梁子。

战后,警方在处理战犯问题上非常积极地配合。 战后自卫队和警察出于同源。自卫队来自1952年成立的警察预备队,防卫省、陆上自卫早期领导层都来自于内务省。当然,现在的自卫队都比较消停,如果违反交规,警察还是会开罚单的。


元和拾一年


在日本不只是表面上的警察,还有暗地里的警察,也许大家都知道在日本只要有纹身的基本上都是各个小组的组员,自从日本战败以后军队和警察对于社会的稳定,已经起不了多大作用还是靠例如山口组之类的社团来维稳,在日本有些地方甚至都不会叫警察处理问题,至于警察跟军队的关系,个人感觉警察看不起军队,军队看不起警察,警察的待遇要比军人好一些,至于有没有仇怨,还是要好好的扒一下日本历史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