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请不要对我委以重任”——期望恐惧者的职场困局

小艺的恐惧:我害怕领导器重我

小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工作努力、踏实肯干,再加上创意不断,初出茅庐的小艺,备受老板赏识。

不久后,公司对接了一个颇具规模和名气的甲方客户,老板决定让小艺负责那个广告订单。当领导拍着小艺的肩膀说“我相信你的实力”时,小艺感到无比恐慌。

当天晚上小艺就失眠了,她觉得自己根本完不成任务,老板越是相信她,她就越心虚。思前想后,她决定谢绝老板的好意,让其他同事来完成这项重要任务。

“领导,请不要对我委以重任”——期望恐惧者的职场困局

之后,同事阿梅代替了小艺,那个广告订单完成后,阿梅升职成了主管,而小艺虽然心有不甘,但却也“深知”自己无力承担那么大的压力。从那以后,小艺做什么工作都畏手畏脚,只要是抛头露面或是责任重大的任务,她都尽量避开。久而久之,老板也就不再器重她了。

看着自己堵死了自己的职场上升通道,灰心丧气的小艺辞职做起了自媒体。如今,虽然小艺也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每当有人想伸出橄榄枝,或是想投资她做个人品牌时,她仍然犹豫不前。她害怕自己做不好,让投资人、合伙人失望,她无法承担如此大的压力。

其实,小艺面临的困境,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对应的概念——[期望恐惧],即:

对他人期待的恐惧。

——当重要影响人物对当事人的表现,表达出积极期望时,当事人会因害怕表现失败,而做出逃避任务或者搞砸任务的行为。

本文中的小艺,就是因为觉得自己无法胜任广告订单,而选择了放弃。

正如小艺一样,期望恐惧者给自己带来的最重大的影响就是:它会严重阻碍个体的职业发展。

除了最直观的对期待的恐惧,期待恐惧者还会有以下心理形式的表现。


“领导,请不要对我委以重任”——期望恐惧者的职场困局

[期望恐惧]所导致的职场困局

对期待的恐惧,会让个体产生相关的心理表现行为,最常见的是:

  • 瓦伦达效应
  • 皇冠综合症
  • 冒充者综合症

瓦伦达效应指得是个体为了达到一种目的,所产生的患得患失的心理状态。钢索表演者瓦伦达,为了完成一次重要的高空表演任务,患得患失、瞻前顾后,最终失足身亡。

而期望恐惧者,面对来自领导期望的压力,也会因为过于重视任务,而产生患得患失的心理。

皇冠综合症指的是:个体认为,如果自己工作能力出众,领导就会注意到她,并主动为她戴上皇冠(该群体女性居多)。

期望恐惧者常常会隐藏实力、低调行事,她们默念着权威的认可,往往等到自己的能力远远超出职位需求时,才会欣然接受领导颁发的“皇冠”。因此,皇冠综合症“患者”,都是被远远低估的期望恐惧者。因为他们害怕,高调的表现自己,会让领导对自己产生期望,而这种期望会让人产生压力。

“领导,请不要对我委以重任”——期望恐惧者的职场困局


冒充者综合症指的是:个体已经获得了某些成就,但其本人却并不认可,感觉自己是在欺骗他人,并且害怕被他人发现此欺骗行为的一种现象。

期望恐惧者,其实都有“冒充者综合症”。他们之所以会对他人的赞赏,备感羞愧,对领导委以的重任,万般推辞,就是因为他们觉得,

自己的能力没有领导认为的那样好,自己有很大的几率会把事情搞砸。

其实,不管是瓦伦达效应、皇冠综合症还是冒充者综合症,它们都是[期望恐惧]的变异,虽然它们表现重点不一样,但它们同根同源。

[期望恐惧]的根本原因

1.童年经验的无意识重复

期望恐惧者往往都有着这样的童年经历:

父母对他们有很高的期待,而当他们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时,父母会给他们一些负面反馈。

比如,父母会说:

  • “我对你太失望了”
  • “你平常表现那么好,怎么这次考得那么差?”
  • “你看看邻居家的孩子”,

这些负面评价,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令人挫败的体验。而作为孩子,他们无法判断父母的期望是否合理,他们能做的就是,再努力一些,

不让失望发生。

“领导,请不要对我委以重任”——期望恐惧者的职场困局

然而,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做到次次让父母满意,即便郎朗这样的钢琴天才也无法实现。因此,父母的失望又是必然要产生的。

根据“条件反射”原理,人对可能发生的重复性负面后果,产生恐惧心理,继而选择逃避或者放弃。这就是对期望恐惧的小艺,主动放弃工作挑战的原因。——她太害怕失望(重复性负面后果)发生了。

2.[情绪化推理]所导致的消极预设

《伯恩斯情绪治疗法》这本书中列举了10条扭曲认知,其中一条叫[情绪化推理],指的是:

个体根据负面情绪或感受,提前预设了消极结果。

比如:

  • 我感觉很沮丧,所以我无法完成任务。
  • 我感觉很自卑,所以我做领导会很失败。
  • 我感觉很无力,所以我什么都做不了。

换句话说,善用情绪化推理的人,会把负面情绪、感受和负面结果,以因果关系的形式联系起来。即:

因为我感觉没自信,所以一定会搞砸任务,让领导失望。

虽然在理智上,我们知道,负面情绪会对我们的行为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它不一定会导致负面的结果。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任务失败了,也有可能是其他原因造成的。

但善用情绪化推理的人,就是会武断地、无意识地,根据情绪,推导出结果。而为了避免那个负面结果,他们选择了逃避或是放弃。

如何才能克服对期望的恐惧?

1.始终以[我选择、我承担]为第一要义


“领导,请不要对我委以重任”——期望恐惧者的职场困局


心理咨询师风墟说:

一个人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不再追求安全感。

而所谓的安全感,无非就是稳定的、可控的、有他人保护或替我们负责的感受。

而脱离安全感,就是主动寻求不可控的挑战,它带来的正负结果,全由我们自己承担。

因此,当我们迎接某种挑战时,我们应该坚持以[我选择、我承担]为第一宗旨,即:

选择了挑战,就去承担一切的可能的正负结果。

选择了逃避挑战,就去承担必然的止步不前。

同时,我们也要意识到,对我们做出期望的那个人,也要为他们的选择承担后果,就比如他们选择了对我们委以重任。

2.向责任人倾诉担忧,提前做好期望管理

当领导向我们委以重任时,既然我们知道自己对期望恐惧,那就说明,其实我们的能力是能够胜任重任的,只不过,我们不想让领导失望。

如此,我们便可以坦然地接受挑战,然后跟领导说出我们的担忧。比如,我们可以告诉领导:

  • “我有些担心,害怕自己搞砸任务会让你失望”
  • “我不太自信,怕搞砸任务会连累你。”
  • “如果任务执行中遇到困难,我可以向你求助吗?


“领导,请不要对我委以重任”——期望恐惧者的职场困局

诸如此类。无数实验证明,仅仅是说出恐惧,我们的恐惧情绪就会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如实的表达自己的担忧,其实就是在提醒领导“可能会有不好的结果”。有经验的领导,不会因此而收回令状,相反会鼓励你,并愿意为你提供一定的帮助。毕竟,领导是想重用你的。

3.提前为失败做好行为准备及心理建设

虽然领导认为我们的实力可以完成挑战,但不代表就一定能取得成功,而对于失败结果,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尽量减少其带来的损失和对我们造成的心理伤害。

比如:

  • 在演讲前,反复在演讲场所进行试讲,有条件还可以请同事坐在台下配合试讲。
  • 如果害怕演讲忘词,提前找好位置,在自己能看到的,相对隐蔽的地方设置提词器。
  • 提前预想演讲失败的后果,比如可能会失去晋升机会。体验那个感受,问问自己,暂时不升职又如何?

做好行为和心理准备,可以帮我们减轻负面结果所造成的损失和伤害,如此,便会减轻我们的心理压力,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工作任务上。

〖写在最后〗尽管我们列举了不少方法,但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它。当然,在直面以前,我们要衡量后果以及做好准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