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國T49坦克殲擊車,像戰列巡洋艦一樣戰場機動救火

二戰初期美國雖然沒有立刻參與其中,但是美國本著盟友外交關係,一方面給英國提供了各種物資設備,另一方面也派遣了一些軍事觀察員到一線觀摩,這些觀察員帶回美國的消息讓美國軍方大為震驚,因為德軍新式的閃電戰居然橫掃歐洲大陸,其中尤其以德軍裝甲部隊為代表,讓美國人眼前一亮。

二戰美國T49坦克殲擊車,像戰列巡洋艦一樣戰場機動救火

T49坦克殲擊車

回過神來的美國人一看自己手中的坦克,完全跟不上新的戰爭形勢,不得不加緊研發新的坦克裝備。尤其是美國大兵登陸北非之後,對裝甲武器的需求更加迫切。當時美軍對坦克的看法較為單一,不如德軍輕、中配合,反步兵、反坦克配合這樣全面,等實戰之時美軍發現無法有效的反擊德軍裝甲部隊。此時的美國拿起了“有炮塔坦克殲擊車”的思路。
該思想由安德魯.布魯斯上校等人研究出來,借鑑了海軍的一些戰法,其反坦克思想就是組建專門的坦克殲擊車部隊,這些部隊並不總是在一線作戰,而是依靠著高速的機動性,當前方遭遇敵人裝甲部隊時進行快速支援作戰。組建這樣的部隊需要有炮塔的坦克殲擊車,以及一些汽車牽引的反坦克火炮部隊。

二戰美國T49坦克殲擊車,像戰列巡洋艦一樣戰場機動救火

T49

​T49坦克殲擊車就是在這樣思路下開始設計的,按照要求,T49安裝一門3英寸(76.2毫米口徑)以上的火炮,原型車安裝的卻是一門6磅炮(57毫米口徑),另有一挺7.62毫米並列機槍;動力上採用2臺別克60型發動機,單臺輸出功率165馬力,行走裝置上摒棄了垂直懸掛,用上了克里斯蒂懸掛,初期測試T49只跑出了38千米的時速,完全沒有達到設計中的期望;而裝甲防護上簡直弱到難以接受,全車就由一層薄薄的鋼裝甲保護,炮塔還是頂部開放式的,連20毫米機炮都防不住。

二戰美國T49坦克殲擊車,像戰列巡洋艦一樣戰場機動救火

T49

由此可見T49完全就是一款失敗的實驗品,不具備實戰能力,不過有了T49的設計經驗,美國人重新開始了另一款高速坦克殲擊車的設計,那就是M16“地獄貓”,其實兩者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放棄了裝甲防護獲得高機動性和搭載重炮,為了獲得高速採用克里斯蒂懸掛系統等等,這與M36“傑克遜”坦克殲擊車等完全不是一個系列。

二戰美國T49坦克殲擊車,像戰列巡洋艦一樣戰場機動救火

M18地獄貓

​​​實戰證明陸地作戰跟海上作戰完全不同,戰列巡洋艦那種思路並不適用於陸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薄皮的戰列巡洋艦正常情況下也能承受住幾輪打擊不沉默,而薄皮的坦克卻很可能因為一發炮彈全車報廢,這導致車組成員需要有莫大的勇氣在炮彈橫飛的戰場上鎮定的交戰,在死亡面前,很少有士兵能保持這份冷靜。二戰中M16的表現並不怎麼樣,反而是裝甲稍強一些的M10“狼獾”、M36“傑克遜”的表現更為優秀,車組乘員戰場上更加大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