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白活在当世,他能否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网友:用脚趾头想想


如果李白活在当世,他能否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网友:用脚趾头想想

中国史上出现过很多享誉世界的文学家,诸如屈原、陶渊明、李白、王维、苏轼等千古文豪,在东、西方各国学术界都拥有着高额的知名度。尤其是诗仙李白,更是受到了广大读者的追捧与热爱。几乎所有西方国家的百科全书上都为李白设置了独立辞条,并对其诗歌做出了高度评价。

那么问题来了:假如李白活在当今世界,他能否拿到诺贝尔文学奖呢?这个问题乍看不好回答,毕竟李白是唐朝诗人,他写的是平仄对仗、韵调格律,这些只有汉语系读者才能懂的机理,外国人是无法产生精神共鸣的。然而,这个问题其实是容易回答的,我们只要捋清三件事即可。

如果李白活在当世,他能否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网友:用脚趾头想想


第一件事,李白的影响力。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曲折通幽,不直接赤裸地表达,而是以营造出的意境来传达,这种意境便可以含蓄隽永,这首诗歌便可以千古流芳。虽然李白走的是浪漫主义的路子,但他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玩意境的高手!

意境这东西有些缥缈,更富有想象力,它降低了对语言的要求,而更考验读者的心灵能动性。我们来看看外国学者对《独坐敬亭山》的翻译效果。原诗为:“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如果将英文版的敬亭山,再转译成中文,那么就变成了一首现代诗:

众鸟已然消逝进天空。


现在最后的云朵飘走。


我们坐在一起,山岭和我,


直到只剩下这山岭。


如果李白活在当世,他能否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网友:用脚趾头想想


虽然老外省略了不少细节,却使之焕然一新,变得更加前卫、更加独特,而这恰恰正是西方文学所青睐的风格。作为最早被介绍到西方的中国古代诗人,李白的影响力有目共睹。1915年,美国著名的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出版了一部名为《华夏集》的诗集,他择选了19首唐诗翻译成了英文,而其中12首都是李白的。

德国著名的汉学家沃尔夫冈·顾彬,因21岁时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华夏集》中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顾彬手捧这两个句子失神良久,最终决定放弃学到一半的神学而改学中文。英国现代派诗人托马斯·斯特尔那斯·艾略特,对《华夏集》更是赞叹不已,直呼发现了新世界。

如果李白活在当世,他能否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网友:用脚趾头想想


这还仅仅是12首,若李白的作品全部翻译成英文,那令外国人惊艳的便无穷尽了。由此可见,李白在西方文艺界的影响力是有的,尤其在高级的主流圈子里享有盛名。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李白所写皆是诗歌体裁,纯粹的诗人能不能拿诺贝尔奖?当然是可以的,因为诺奖史上的诗人并不少,共有25位。

其中,1980年获奖的波兰诗人切·米沃什就是李白的忠实粉丝,他翻译了中国大量的古典诗歌,尤其对李白的理解颇深。上面提到的英国诗人艾略特也曾于1948年获奖,他对李白的诗做出了高度赞扬。综上了解,李白有实力、有影响力,又有粉丝和受众,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谁来担当翻译?这就是第三件事。

如果李白活在当世,他能否拿到诺贝尔文学奖?网友:用脚趾头想想


非英语系作家能够获奖,翻译是一个相当关键的因素。莫言曾在一场演讲中说:翻译家功德无量,这话不假,至少对于莫言来说,要不是翻译家葛浩文十年如一日将其作品翻译给英文读者看,莫言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或许不会这么高。另外有人说,村上春树之所以长期陪跑,或许就是缺少一位优秀的翻译家。

对于李白的作品,翻译是不成问题的,李白主要靠意境取胜,而由意境而诞生的文字就会显得自由而多变,不需要一字一句翻刻,况且中外有那么多热爱李白的人,翻译的质量不需担心。所以说,假如李白生活在当世,假如他还能写出在大唐的那些作品,那么他的诺贝尔文学奖应当是预定好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