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塔,

原指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以磚石等建造成的建築物,後來又泛指於佛陀生處、成道處、轉法輪處、般涅槃處,乃至安置諸佛菩薩像、佛陀足跡、祖師高僧遺骨等,而以土、石、磚、木等築成的建築物。
有關造塔的起源,可遠溯至佛陀時代。根據記載,須達長者曾求取佛陀的頭髮等,以之起塔供養。佛陀圓寂之後,則有波婆國等八國,八分佛陀舍利,各自奉歸起塔供養。

中國著名的應縣木塔


我國曆代所建的舍利塔極多。據記載,三國時,有僧人感得舍利,孫權令人以鐵槌擊打而舍利不碎,因此建塔供養,這可能是中國建造舍利塔的開始。隋文帝之時,全國各地建舍利塔的風氣極盛。公元601年~602年,隋文帝並詔敕天下八十二寺立塔。其後,歷代皆有造立、修治舍利塔的活動。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人們建塔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祈福塔。佛教向來強調造立佛塔可獲殊勝的功德福報,因此一般信眾參與建塔多是以祈福為主要目的。
(二)報恩塔。為報佛恩而建造塔,故稱報恩塔。
(三)法身塔,為安置法身舍利而建造的佛塔,內藏佛經或法身偈,故稱為法身塔。
佛教在浙江鰲江流域有著悠久的歷史傳統與深厚群眾的信仰基礎,因此歷史上鰲江流域的建造(佛)塔也比較多,下面是收集的蒼南與平陽、龍港的有關塔的介紹與詳細。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一、鰲江流域的佛塔之平陽諸塔


文明塔在昆陽鎮城南公路旁山上,山勢低緩、蜿蜒數百米形似龍,故名龍山。塔建龍山頭,附近村莊因此塔而名“平塔”。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文明塔建於清朝光緒十年(1884),樓閣式空心六角七層青磚結構,高三十五米,逐層向上收縮,前人稱“文筆峰”。塔內原有木梯盤旋而上,惜於民國期間火毀,至今塔內可依稀辯認火劫痕跡。文明塔是浙南地區清代仿木結構磚塔典型代表,二千零五年被列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民國時期《平陽日報》曾以它作副刊名。

塔邊原有《新建文明塔碑》,碑記系當時建造此塔的平陽縣令湯肇熙撰書。此塔建成和名稱由來,還有一段故事: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龍山原曾有塔,建於南宋時期,毀於清乾隆二年。乾隆以後一百多年,平陽縣科場不振,文風日下,百餘年間,竟無一人中第。而明代以前文風昌盛,人才輩出,僅南宋建炎至鹹淳年間一百四十多年內,考中文武進士就達六百零八人,其中狀元十一人,素有“小鄒魯”之稱。前後兩個時期,差距如此之大,故牽強附會引出風水迷信。科舉不以達,就歸咎塔毀沒重建,於是建塔。塔建成取名“文明”,同時塔旁建文明書院十餘間,作“諸生肄業之所”,現已毀無存。據說在文明塔完工慶典時,湯縣令出“文筆倒豎天作紙”聯徵對,至今尚未理想下聯。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錢倉寶勝寺雙塔


寶勝寺雙塔位於平陽縣錢倉鎮。寶勝寺前原有四塔,現存二塔。一九八四年兩塔大修時,在東塔第二層北面壁龕內發現碑記一方,始知塔建於北宋乾德三年(965)。兩塔黝黑古樸,外形相似,皆為磚造,高十五點一六米,東西相距十一點八米。五層六面,作重疊樓閣形式。每層均有腰簷平座,轉角用磚砌出角倚柱,柱間隱出柱二根,上承闌額,組成三間式。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明間砌出壁龕,作壺門狀,龕內供佛像。倚柱上置轉角輔作一朵,與闌額上一斗三升補間輔作一朵平行,上承撩簷枋;枋上以菱角牙子疊澀出簷,以代替簷和飛子。簷口輪廓圓各至轉角舒展反翹,一如江南風尚。臺基須彌座式,邊長三點三米,高一點七五米。此外,該塔每層鋪有掌木,整體牢度得到增強。各層邊長相應收縮,故塔身顯得玲瓏挺拔。現在寺院已毀,東、西雙塔聳立在寺門兩側。一九六一年列為浙江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鰲江羅垟山棲真寺石塔


石塔位於塘川羅垟村棲真寺遺蹟內。
棲真寺是古寺院,始建於後周廣順年間(951-953),寺院規模宏大,鼎盛時有千名和尚,明清時期方誌及近代和民國時期史料都將棲真寺列為平陽重點古剎。剎早已毀,石塔成寺院最完整遺蹟。

棲真寺石塔建在寺前放生池邊上,面對山門平行而立。青石結構單簷塔,五塔為一組,現存四座,因這五個塔壺門內分別供奉一尊佛像,故稱為“五佛塔”,又稱“五如來佛塔”。五佛,即金剛界五佛:毗盧遮那佛、阿佛、寶生佛、阿彌陀佛、不空成就佛。其中,大日如來位於中央,住智拳印;阿如來位於東方,左手握拳,安於脅部,右手下垂觸地;寶生如來位於南方,左手握拳,置於臍部,右手向外結施願印;阿彌陀如來位於西方,住三摩地印;不空成就如來位於北方,左手握拳當臍,右手舒五指當胸。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五塔鑿刻和結構工藝精湛。每座塔均高二點八米,由塔基、塔頂和塔身裝配而成,平面六角。塔基作須彌座,六個角設圭腳。束在塔身分別有獅子、狻猊、牡丹、茶花和幾何的浮雕,線條清晰,雕刻技藝高超。塔身為六楞瓜腹狀態,正面一壺門,門內鑿坐式佛像,儀容端莊,神態安詳。雖是石塔,但塔頂和梁枋、斗拱均仿照木結構形式製造。頂部彩六角的尖頂,瓦壠為筒瓦式樣。


這五塔非常珍貴,因在溫州地區已發現七佛塔多處,而以五佛石塔一組的形制僅此一處。另外,據有關資料和建造年代的分析,五佛石塔建成較早,應該是七佛塔發展之源。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順溪百僧堂塔


順溪為南雁蕩山五大景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此處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兼勝,其良好的生態環境最為難得。提起順溪,百僧堂似乎有點“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味道,外人鮮知。其實,在平陽北港一帶,百僧堂恰恰是順溪景區成名最早的景點。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百僧堂正名雲祥寺,背靠鐵障峰,鐵障峰高六百多米,寬三百餘米,面東南而立,色黑如鐵,宛如巨型屏障,故名鐵障峰。寺分舊寺新寺兩座,相距五十米,共有建築面積八百平方米。舊寺創建於元代至正七年(1347),清康熙時重建,光緒七年(1881)再建,有七間平房。寺內保存摹像題記碑刻多塊,其中有清宣統年間所鐫之青石碑記一塊,記述該寺之興衰歷程。因傳說如果僧人滿一百就要出事,所以俗名“百僧堂”。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百僧堂前,在山前新築的環景亭前後分別有陳正丈與陳緯書寫的楹聯,文為鄉人徐祥地撰,聯雲:“白雲金鼎玉簾瀑,藤道知音山樂官”、“眉峰龍窟馳環宇,燠館涼臺稱二宜”,款為丙戌年。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平陽廣慧禪寺七如來塔
廣慧禪寺俗名半山庵,又名靈雲寺。在平陽縣城九凰山南坡,坐西北朝東南,始建於唐鹹通年間,是平陽縣著名的古剎之一。千餘年來,歷經滄桑,幾度興廢。時逢盛世,由出家於此,雲遊各地十年之久的振空法師重建,而使得古剎面貌一新,廣慧寺內建七如來塔。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七如來塔:[昆陽鎮皇岙村九凰山廣慧禪寺·1918年·縣文物保護單位] 在廣慧禪寺前,平排七座,又名“七佛塔”。高2.94米,底徑1米。平面呈六角形。須彌座塔基,上下梟為仰覆蓮浮雕,束腰浮雕動物和花卉圖案。瓜楞形塔身,正面壺門均置不同形象如來坐佛一尊。重簷六角攢尖頂,葫蘆形塔剎。


二、鰲江流域的佛塔之蒼南 佛塔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蒼南呂溪沉香塔


沉香塔位於蒼南縣莒溪鎮龜山之巔,二千零五年十月,民間籌資三百多萬重建。歷十四個月,塔、亭、牌坊始告竣,名龜山公園,與蛇山公園相互輝映。
沉香塔俗稱“鐵塔”。後周顯德五年(958),吳越王錢俶親臨平陽南雁為同窗好友願齊在穹嶺建普照道場,分建莒溪坳下隔普照寺在內十八所寺庵。宋開寶元年(968),錢俶攜五子入閩途經莒溪、按南雁普照寺規模進行擴建,夫人孫妃造沉香塔,佛教文化從此興盛。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南宋中未期,趙氏王朝內憂外患,搖搖欲墜。寧宗、理宗年間,莒溪出柳氏一門“三進士”。景定五年(1264)理宗病逝,十六歲度宗繼位,尊謝道清為皇太后;鹹淳十年(1274),度宗駕崩,三歲恭帝繼位,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為祈求消除國患,保國安民,在朝為官柳氏兄弟奏請年老且疾的皇太后駕臨莒溪,降香祈福養病。太后懿旨修繕普照寺,在蛇、龜二山下再建普照外寺和沉香鐵塔,莒溪佛教走上鼎盛。當地在龜山外水口塔前、上村、大坪建興雲、興霖、興靈三行宮,恭迎謝太后鳳駕。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宋德祐二年(1276,元至元十三年)二月元軍兵圍臨安城,度宗妃子楊淑妃攜八歲建國公趙昰、趙昺出逃,在駙馬都尉楊鎮、柳氏兄弟護衛下,自溫州、平陽躲過元兵一路追殺避難莒溪。後風聲太緊,擇山道離莒溪流亡福建。三月,楊妃、趙昰到達福州。臨安滄陷,恭帝等宋室君臣被擄北方。五月,朝臣陸秀夫等擁立趙昰為帝繼續抗元,年號“景炎”。欲對宋室斬草除根的元朝丞相伯顏聞訊大怒,元兵對莒溪燒劫殺掠毀滅性報復,柳氏一族自此滅。塔、寺被焚燬,清僧帝玉重修,興雲宮亦遭重創,明崇禎元年(1628),劉基九世裔孫曉峰與子都閫將軍(正四品)宗漢、宗玄出資重建,民間以“娘娘媽宮”稱之,敬若神殿。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望裡護法寺單簷塔



護法寺單簷塔在蒼南望裡鎮護法寺村。寺建於唐大中年間(847-860),清乾隆、道光、光緒間多次修建。寺前原有塔九座,現存一座。護法寺塔建於北宋,為青磚粘白灰漿砌造單糖小塔,六角平簷仿木構樓閣式,高四點二米。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底層臺基雕飾水雲紋,上置雕飾華麗青磚做成須彌座二層,一層束腰雕飾寶相花,從中可看出仍有小部分保留唐代風格,上一層束腰各面分別浮雕獅獸,獅獸呈搖頭尾狀,栩栩如生。塔身呈六楞瓜腹狀,內空,正面設壺門,塔頂上置圓盤,周飾筒瓦頂青磚,菱角牙子疊澀出簷,簷下補間鋪作一朵,補間鋪作與轉角鋪作均為五鋪作。屋面筒瓦項塔剎已毀,相傳是葫蘆頂。全塔構築小巧玲瓏,雕刻精細,是研究浙南地區宋初磚塔建築藝術的重要實物。一九八九年列為浙江省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後來,又重新仿造了一座,重修了一座。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護法寺橋位於蒼南縣望裡鎮護法寺村峽谷中,護法寺前有河,上有小橋,俗稱護法寺橋,橋下通船。橋旁有塔,世稱護法寺塔,據民國《平陽縣誌》載:“護法寺始建唐代大中(847-866)年間,是當地著名寺院。清光緒修建以後,毀於兵火。其遺址至今仍清晰可辨,規模頗大。護法寺橋,為樑柱式石橋,造型古樸大方,結構穩固,保存尚好,具有浙南山區北宋初期石橋風格。橋長十點三米,寬二點三米,通高三點九米,三孔四墩,左右兩孔淨跨二點二五米,中孔淨跨三點七五米。在中節北首橋板側沿自左向左橫刻“時元祜三年(1088),歲次戊辰,十二月癸酉朔二日建。”得知建橋確切年月。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蒼南橋墩鎮沿峰寺塔


沿峰寺位於橋墩鎮小沿村,原名清山寺,始建年代失考。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泰順人悟諒大師前來住持,得樹峰村李姓和小沿村雷姓少數民族居士大力支持,舍地捐資,合建而成,改名沿峰寺。一九九四年悟諒師在寺前溪水上架橋,便利交通。一九九五年又在橋右首建造七層六面之鷲峰塔,塔身高十五米,每層每面均供一尊石佛。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蒼南金鄉湧泉寺小石塔


湧泉寺小石塔位於金鄉鎮梅嶺頭西麓。始建於宋元豐二年(1079)。湧泉寺因寺旁巖隙清泉湧出、常年不涸而得名。塔立於湧泉寺前,小石塔系仿木結構樓閣式建築。從現存的遺蹟看,無臺基與基座,六面六層逐層遞收(原為七層),通高三米,塔身每層每面飾壺門,內雕全跌坐於蓮花座、雙手合十的佛像一尊,現存十三尊。石塔腰簷翼角起翹,塔頂雕飾三角火焰紋,內飾一顆石珠。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蒼南錢庫靈鷲寺單簷塔


靈鷲寺單簷塔位於蒼南錢庫鎮桐橋村。寺建於北宋重和年間(1118-1119)。塔在寺前,並排三座,現存二座,均為青磚粘白灰漿砌造單簷小塔。由塔基、塔身、塔頂三部分組成,殘高三點五米,平面呈六角形。塔基須彌座,雕飾華麗,有水雲紋、卷葉紋、仰覆蓮等,束腰每面壺門內浮雕獅獸,姿態各異。塔身呈圓瓜楞形,高一點零七米,空心,頂置圓盤,周飾垂幔,下刻覆蓮。正南面設一壺門,上以青磚菱角牙子疊澀出簷。塔頂殘存覆缽。該塔磚刻藝術精妙,造形精巧,為北宋磚塔的重要實物資料。一九八三年列為蒼南縣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蒼南玉蒼山法雲寺塔


  法雲寺是蒼南第一禪林,它建於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是佛教“玉蒼派”的創建寺。“玉蒼派”是我國重要的佛教學派之一,至今在東南亞一帶仍有較高的地位。法雲寺開山鼻祖為“三段祖師”,他因臨終前吩咐弟子把他遺體鋸為三段,一段喂鳥、一段喂龜、一段餵魚,所以後人就叫他“三段祖師”。玉蒼山之所以很少見到墳墓,可能跟他帶頭有關。後人雖然不知他的真名,但都知道有這麼一個流芳百世的“環保”和尚。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法雲寺曾經在元大德,明正德、崇禎,清康熙年間和民國三年重建,文革期間遭嚴重破壞。一九八三年,中國佛學院泉山分院首屆畢業生覺專和尚來住持此寺,並籌資重建。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法雲寺大雄寶殿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蒼南浦亭樂安寺七如來塔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蒼南靈溪靈山塔


靈山塔建於蒼南縣城靈溪人民公園山上,建於一九九五年五月,投資二百六十萬元,塔身磚混結構,六角七層樓閣式,高五十五米,對角寬近十米,飛簷重疊,琉璃黃瓦,漢白玉石欄杆,盤梯直旋頂層。人們登臨其上,憑窗遠眺,可飽覽田園秀色,俯瞰縣城風光。


三、鰲江流域的佛塔之龍港 佛塔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龍港雲巖廣福寺雙塔


雙塔在蒼南雲巖鄉三峰山麓。寺建於宋,清康熙十九年(1680)整修,同治八年(1869)重建。雙塔為宋代建造,相距十一米,六面五層,高約七米,為樓閣式實心小塔,青磚砌造仿木結構,均殘破嚴重。每層面均有壺門;壺門、斗拱等構件,由模製燒磚拼成。倚柱為八角柱,柱頭卷剎明顯,塔頂作寶瓶狀。一九八三年列入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一九八五年八月重修。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龍港蘆浦海雲寺七如來塔


海雲寺在蒼南縣蘆浦鎮前垟村。村內原有南宋鹹淳年間(1265-1274)所建之會善堂,至今破敗不堪。一九八一年,村委及眾善信邀請敖江玉佛寺住持釋信寬來重建,選址前垟,東臨大海,面對衝雲破霧而蒸蒸日上之大好景觀取名謂之“海雲寺”。

您知道鰲江流域有多少座“塔”?

  山門外座有七寶如來。“海雲寺”匾額兩側聯書:“海潮音吼普宣妙法醒迷夢,雲閣香薰共沐慈恩出苦輪”。天王殿中韋馱菩薩“三洲感應”,“聖蹟昭垂任從劫火洞然爐宛在,神功叵測深信金剛不壞杵猶存”。左右鐘鼓樓,中有放生池,上築拱形“六和橋”。二十四間左右廂樓中設藥師殿、齋堂、西方三聖殿、達摩祖師堂。上懸匾額是木魚方丈和林劍丹手書。天井內樹木蔥蘢,蓮池中蓮花爭豔。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