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张幼仪,中国近代的一名传奇女子。她有一个总会被人提及的身份,徐志摩的前妻,她还有一个绚烂逆袭的后半生,就连才女林徽因在生命的最后阶段,都想要见一见这位传奇女性。

张幼仪有很多头衔,她是东吴大学深受爱戴的德文教书先生,她还是深受上海名流女性追捧的云裳服装公司的创始人,她还以一己之力令上海第一家女子商业银行走出危机,蒸蒸日上,一度成为商界传奇,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企业家。


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刘若英扮演的张幼仪

很多人总会好奇,一个原本籍籍无名,被徐志摩视为“土包子”的旧社会女子,是怎样在那个环境,在被抛弃的境况下活得光彩四溢的,我细读了《张幼仪传》,觉得她逆袭的背后不外乎以下原因:

1 好学的家风,大度的教养

张幼仪这个名字并不是她的大名,她的大名是张嘉玢,幼仪是她的乳名。张幼仪这一辈,每个人的名字里都有个“嘉”字,父亲为每一个孩子起名都很慎重,“玢”是一种玉的名字,代表“精美”和“昂贵”,还代表至高无上的美德。在父亲眼里,张幼仪就是一块美玉。

张幼仪的祖父曾担任过朝中高官,他为张家积攒下大片的土地,保证了自己的后世子孙几辈子都可以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

张家的大院坐落在上海宝山县真如镇中心,这座大宅建于雍正二年,张家的祖先为它取了一个庄严的名字:“式训堂”。按照旧时的说法,张幼仪的父亲是庶出,一家人和祖母还有嫡出的大伯住在这座大宅里。


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变故发生在张幼仪七岁那年,张幼仪大伯的长子媳妇,也就是张幼仪堂嫂的嫁妆被人偷了,那些含有珍贵宝石的嫁妆相当珍贵,而堂哥堂嫂怀疑是张幼仪大哥偷的。如果只是怀疑倒也罢了,一次,堂嫂的母亲竟然当着张幼仪大哥的面说:“那个贼来了。”

这句话被张幼仪母亲听到了,她不能忍受自己的孩子遭受这样的冤枉和屈辱,于是告诉了丈夫。张幼仪的父亲有自己的骨气和骄傲,于是,在新年快要过完的时候,父亲把一大家子召集到一起,郑重宣布他们要搬出去。

从此,张幼仪一家搬离了这座富庶的大宅子,开始独自生活。离开了那座大宅子,也就放弃了所有的钱财与供给,一大家子要吃饭要生活,张幼仪一家迎来了他们最为艰辛的十年,而张幼仪,却在这十年收获良多。

张幼仪的父亲是闻名乡里的医生,为了养活一大家子,他不得不每日早出晚归看诊养活家人,但他对孩子们的教育一点都没有松懈。

张家的男孩子从四五岁开始就要跟着先生读书,张幼仪的父亲专门拿出一部分钱财来聘请教书先生,先生就住在家里,每天所有的男孩子都必须严格按时上课完成课业。父亲只有早上起床有一会空闲,他会在每天早上起床后,点上一柱香,喊来某一个儿子让他背书,背到香燃尽为止,日日如此。

那个时候,张幼仪的二哥和四哥已经开始在日本留学,需要支付高昂的学费。可再难,父亲也没有提出让两个哥哥放弃学业,而是一家人省吃俭用,共渡难关,那些日子虽然艰难,却也让张幼仪感到温暖而充满力量。

父亲不要求女孩一起跟着学习,但也不阻止,于是只要做完家务,张幼仪就会和姐妹们悄悄地坐在桌子边旁听。

在这样的书香和环境熏陶下,张幼仪萌生了强烈的读书意愿,也养成积极面对困境的态度,这些品质使她一生都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状态,在她翻转逆袭的道路上起到了关键作用。


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若说父亲让她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学到了力量,那么母亲则让她看到了宽容和善良。

搬到新家的第一个新年,家里连给孩子们每人做一身新衣服的钱都没有,只有两套可以给孩子们穿的体面的衣服。家里规定,谁能穿下,谁就有资格和母亲一起去外婆家拜年,于是两件新衣服,落在了张幼仪和六哥身上。

这次拜年,张幼仪受益良多,张幼仪的外公是教书先生,一生信奉“仁义礼智信”。在知道张家的事之后,两位老人并没有埋怨张家任何人,反而一再叮嘱张幼仪母亲要以儿媳的身份尽量去弥补一家人之间的嫌隙。

要知道,在那个时候,一个家是否完整关乎整个家族的名声,更何况张家这样的名门望族,有许多人在看着。

回到家的母亲把这些话告诉父亲,还劝说父亲回去看望祖母和大伯。于张幼仪的父亲来说,这件事关乎男人的尊严与脸面,难以释怀,不可原谅。而张幼仪的母亲并没有因为父亲的不悦和逃避就放弃,而是很有耐心的积极开解劝慰父亲,终于,父亲被说动了,决定以后只要有重大节日和祭祖的日子,就会带着一家人回去那座大宅子,这是父亲做出的最大的妥协。

这次,张幼仪从母亲身上看到了宽容和善良,也看到了父亲对母亲的尊重和让步。

偷盗事件十年之后才大白于天下,原来是祖母厨师的儿子偷了那些东西,这名厨师也是在儿子喝醉酒说漏嘴才知道的,于是赶来和主家认错,张幼仪的大哥才得以洗脱冤屈。

一个偷盗事件,让大宅里的人分崩离析,却让张幼仪体会到了不同的世界。


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对自由的渴望和一颗积极进取的心

张家是一个传统家庭,女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安分守己,还要遵守“三从四德”和“三纲五常”。她们从小就知道自己的未来,那就是相夫教子,安家守宅,这是母亲告诉她们的,但是在外求学的哥哥们给了张幼仪另一个世界。

早在张幼仪小的时候,就是二哥的极力阻止,才使张幼仪免遭被母亲裹脚的悲惨命运。

不止如此,二哥还会经常给她讲外面的事,与她平等交流。在西式学堂读书的五哥六哥也会给她讲一些除了国文之外的东西,诸如:数学物理历史地理等等,虽然张幼仪听不太懂,但不影响她对那些新知识的无限渴望。

那星星点点的渗透如同火种,一点一点燃起了张幼仪对外面世界的渴望。那个时候,她第一次有点遗憾家里搬出那座大宅,如果不是搬出来,他们就不会缺钱,她就可以求父亲让她去上新式学堂了,而不是如母亲所说一般在家待嫁。


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剧照

一次,张幼仪无意中看到《申报》上的一则广告,那是一则招生广告,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苏州女校在招生,四年制,关键是学费便宜,五个银圆就包括所有费用,而这个费用家里是可以承受的。

张幼仪兴奋不已,迫不及待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可是母亲死活不同意。张幼仪就想方设法说服大姐和自己一起去,让母亲找不到拒绝的理由,最幸运的是父亲支持张幼仪上学的想法。

张幼仪也靠自己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入学考试,她终于可以看一下外面的世界了。这次她体会到了努力争取的快乐,也第一次把握了自己的命运,这种体会让她多了许多面对困境的勇气和力量。

可张幼仪不知道的是,家中卜卦说大姐不易早婚,否则会有噩运,于是结婚这一重担就落在了张幼仪身上。

在她积极求学的时候,家里人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为她安排婚事,她甚至来不及完成学业,就不得不按照家里的安排去结婚。

十三岁的张幼仪在暑假的时候,拿到了一张相片,相片上的男子叫徐志摩,是杭州府中学堂最有才气的学生,这桩婚事是四哥为她牵的红线。

父母问张幼仪的意见,张幼仪看着相片上有着白净脸庞的斯文男子,知道对方是读书人,觉得还不错,就点了点头。张幼仪并不知道,徐志摩看到她的相片,只嫌弃地说了一句“乡下土包子”,因为父母之命,才和张幼仪结婚。


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剧照

两家订婚之后,婚期定在了一年半以后,当时,徐志摩已经中学毕业,可张幼仪的学业还没有完成。当时的家人对女孩子是否会读书都不在意,张幼仪好不容易才说服家人同意她结婚之前再回到学校读一年书。

张幼仪心里是有几分期待的,她听说自己未来的丈夫是“神童”,被称为才子。还听说结婚后,婆家会把徐志摩送到北京读书,之后出国深造,她很庆幸自己的夫婿是有学识的男子,她认为他会和自己的哥哥们一样,都是温文尔雅而又对家庭极负责任的男子。

张幼仪怎么都不会想到,正是因为徐志摩读的书太多,思想新式超前,才给了她一生最大的挫折。

婚后,张幼仪被圈在了宅子里,不得不成为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晨昏定省的旧社会儿媳,而徐志摩则对她敬而远之,给予她的只有冷漠和无视。

完成了自己成婚的任务没多久,徐志摩就外出读书了。张幼仪很想改善和徐志摩的关系,但徐志摩从来不给她机会。她只能被传统的婚姻和礼教锁在了大院里,心底却无限渴望着自由。

生下长子“阿欢”后,张幼仪本希望在二哥的帮助下去国外和徐志摩团聚,她也想穿上西式的服装,抱着书本,和徐志摩一起读书学习,却遭到了公公的拒绝。

直到一年之后,徐志摩放弃了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偷偷跑去了欧洲,公婆希望张幼仪去照顾徐志摩,才同意她出去,那时候,她并不知道徐志摩的异常举动是因为他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女孩子。

张幼仪庆幸的是,她终于可以从那个大院里出来,去找寻新的人生了,她有着无限的期待。


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认清现实,勇于踏出困境,豁达的直面人生

迎接张幼仪的不是温暖和新生,而是她有生以来最大的磨难,却也是她新生的开始。

徐志摩并不想见张幼仪,只是出于对父母的交待,才不得已来接她,后来的张幼仪几次回忆那个画面,都清楚的记得徐志摩脸上不耐烦和嫌弃的神情。这个温文尔雅的大才子把所有的美好都给了外人,唯独把凉薄赐予了张幼仪。

其中伤心事不一一列举,他们安顿在了距离剑桥大学六公里远的莎士顿,在这里,张幼仪一次又一次感受到了徐志摩的冰冷无情,没多久,她发现自己再次怀孕了。

徐志摩决绝的让她打胎,她听说有人会在打胎时死掉,自己害怕,徐志摩就说坐火车也有可能会死人,也没见别人不坐火车,留下这个决定后,徐志摩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完全不见踪影,张幼仪只能自己和邻居打听医院的事。

徐志摩把怀有身孕的张幼仪一个人留在陌生的莎士顿,直到好多天之后派一个叫黄子美的男人来告诉她:“徐志摩不要你了。”


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张幼仪觉得可笑,她已经好多天没有好好吃一顿饭了,就等来这么一句话。

张幼仪只能给在巴黎的二哥写信求助,二哥回信“万勿打胎,兄愿收养。抛却诸事,前来巴黎。”就是这封简短的信给了张幼仪无穷的力量,她才辗转去了巴黎。

二哥找了一对夫妻照顾张幼仪,公公得知情况后也寄来了一些钱财让她养胎,也是这个时候,张幼仪强烈的意识到了独立的重要性,如果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如果自己也是新时代女性,如果可以在这个社会站住脚,徐志摩一定不会这么对她,她也一定不会这么狼狈,这么被动。

后来,她和七弟一起去了德国的柏林。在柏林,张幼仪生下了第二个儿子,自始至终徐志摩都没有出现过,仿佛在世间消失。

几天后七弟把她接回了家,同时给了她一封徐志摩的信。那封信,没有一句问候,只有离婚的决绝,张幼仪拖着刚生产完的身子,怀着难以表述的心情看完了那封信,也认清了现实,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还有什么可值得留恋的。

但做事有始有终,这是她自小的教养,她要求见徐志摩一面,当面解决此事。


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可笑的是当她一个拖着刚生产完虚弱身子的女人来见徐志摩时,徐身边竟有数名朋友相护,好似怕她伤害到徐志摩。徐志摩当着她的面慷慨发言,说他父母也已经同意了,那一刻,张幼仪的心里鲜血淋漓。她毫不犹豫的签了字。

离婚协议上写明对张幼仪有五千元的补偿,可惜这些钱她从来没有得到过,徐志摩当场和朋友欢快庆祝,还一再宣扬他要撇弃“旧习气”的思想,发表胜利宣言,其实归根结底只是因为他爱上了林徽因。

他的朋友也纷纷祝贺她,好像张幼仪是一个毒瘤似的,没有一个人想起她刚生完孩子,这一切都深深刺激到了张幼仪,让她再一次认清现实,只有自己强大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

张幼仪可以选择回国,也可以把孩子送回去,但是她没有,她告诉自己要靠自己站起来。

那年,她才二十一岁,她给孩子找了保姆,同时申请到裴斯塔洛齐学院读书。

张幼仪独自带着孩子在异国求学生活,虽然辛苦,她却感受到了自由和无限的新世界。可老天似乎觉得对她的考验还不够,这个孩子在不到三岁的时候得病去世了,那种痛苦几乎让张幼仪崩溃,可她最终挺过去了,也变得更加坚强。

由于徐志摩要和陆小曼成婚,需要她回国证明,她才踏上了回国的旅程,此时的她内心已经坚定异常,不再会为一些无谓的事伤心哀怨。


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这次回来,她感受到了上海的变化,也见到了阔别已久的大儿子“阿欢”,没多久母亲和父亲相继病逝,她决定留下来照顾未出阁的四妹和刚毕业的八弟。

此时的她,冷静智慧,有着与她年龄不匹配的成熟,她经朋友介绍到东吴大学教习德文,一口流利的德文和自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大家闺秀气质让她深受学生爱戴。

张幼仪还善于发现和把握机会,她从女人身上发现商机,创建的“云裳公司”是上海女性追求时尚的代表场所,她还把上海第一家女子银行从一个空壳做到风生水起,她从未停止过学习,无论多忙,都要在每天下午五点和老师学习知识。

她大度豁达,教养孩子,帮助徐志摩父亲料理产业,就连徐志摩母亲的后事都是她亲手操持的,没有一个人不佩服她的胸襟,以至于后来徐志摩遇难后,她还主动资助过陆小曼好一阵生活费,这个女人活得让人心生敬佩。


读《张幼仪传》:从弃妇到传奇,她华丽逆袭的背后是什么

老年张幼仪

她的气质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一种叫作自信的光芒,牢牢地环绕在她的周身,让她成为一名极具魅力的女子,最终收获了自己的爱情。

张幼仪曾经说过一句发人深省的话:“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有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有办法成长。”话很简单,可又有几人可以在那样的困境中涅槃重生,坚韧不屈,一路向前。

张幼仪的成功离不开父母的良好教育,离不开兄弟姐妹的支持,但最重要的还是她自己认清现实,勇于放手,不屈不挠,坚韧不拔才成就了最终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