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冻”有讲究!这三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一场秋雨一场寒”,近日来的几场秋雨,也让大家感受到了秋凉。气温降低了几度,很多人就着急患上了长袖长衫,但是大家知道“春捂秋冻”吗?那么,时下正值秋季我们该如何科学的冻一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条保健防病的谚语,意思是劝人们春天不要急于脱掉棉衣,秋天也不要刚见冷就穿得太多,适当地捂一点或冻一点,对于身体的健康是有好处的。

“秋冻”有讲究!这三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初秋,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锻炼耐寒能力,在逐渐降低温度的环境中,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能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提高对低温的适应力。另外,夏季和秋季刚开始转换,气温尚不稳定,暑热尚未退尽,过多过早地增加衣服,一旦气温回升,出汗着风,很容易伤风感冒。

“秋冻”有讲究,这3部位不能冻!

虽说“秋冻”利于身体健康,但凡是要有个度。要记住,身体的3个部位是不能冻的。

头部

“秋冻”有讲究!这三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易受风邪侵袭,因此,固护头部阳气尤为重要。从西医角度看,气温较低时,头部暴露于外,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从而引发头晕、头痛,甚至还可能会伴有心烦、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

保暖方法:

1、戴帽

低温、大风天气时,最好通过戴帽来保护头部。戴帽最好能盖住前额,而且不要稍一出汗就摘掉帽子,热量流失过快容易造成感冒。

2、干梳头

干梳头是一种简单的头部按摩方法,做法非常简单,只需将双手十指弯曲成“梳子”状,放在前额发际的位置,然后从前额向后一直推到后发际,想起来的时候就梳3~5次即可。

常按摩不仅可以疏通头部经络、畅通气血,增强头部御寒功能,还能使头发得到滋养,防止脱发和早生白发。

腹部

“秋冻”有讲究!这三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腹部受寒易引起腹部经脉气血瘀滞不通,不通则痛。例如,有胃病史的人受寒后容易胃痛,经期女性受寒后容易痛经等。

保暖方法:

1、穿马甲

不建议爱美的女性在秋天还穿露脐装,低腰裤也要尽量避免。老人、小孩、寒性体质的女性及素有胃部不适人群,不妨在出门时穿一件马甲,避免腰腹部受寒。

2、搓腹法

每晚睡前将双手搓热,左手手心放于肚脐上,右手放于左手手背上。然后绕着肚脐按顺时针方向搓摩腹部约10分钟。长期坚持不仅可以有效地缓解腹部受寒引起的不适症,还可以调理脾胃、预防便秘。

足部

“秋冻”有讲究!这三个部位千万不能“冻”!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由于双脚距离心脏最远,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经长途跋涉流到足部后,不仅速度减慢,而且血量也会减少。加之足部皮肤薄、脂肪少,保暖性差,所以足部皮肤温度偏低,也最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

保暖方法:

1、生姜、花椒水泡脚

坚持用热水泡脚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解表散寒,能有效地缓解手脚冰冷、温暖全身。在热水中加入生姜、花椒,可加强祛风散寒的功效。

此外,泡脚水温不可过高,时间不可过长,水温在40℃左右、泡20分钟即可。

2、按摩脚掌

脚掌是人体脏腑的集中反射区,经常按摩脚掌可刺激气血运行、改善足部冰冷的情况。不一定要刻意去记脚掌上的穴位,可整体进行密集的按压。每按一个地方,停留3~5秒,直至足部恢复温暖。

另外,抵御秋凉,除了要注意这三个部位,还要尽量少吃寒性食物,饮食上可偏于清润、温润,多吃百合、芝麻、核桃、糯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