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罐》:不仅仅是一只药罐,而是村人从无知到认可中药的使者!

最早接触贾平凹的作品,是上高中时语文读本那篇《丑石》。

家门口有一块大石头,很丑,丑得在大家眼中是一无是处。不但用不上,还霸着那块地方。大家都讨厌。除了下雨天,丑石的凹坑处积蓄点水,那些鸡口渴了,汲点水,其他几乎不搭上边了!

直到有一天,来了专家,才知道这块丑石,是多年前从天上掉下来的殒石!之所以丑,才是他的与众不同之处。之所以大家都讨厌他,缘于无知!

而贾平凹这篇《药罐》,几乎是跟《丑石》有异曲同工之处。值得大家细读!

《药罐》:不仅仅是一只药罐,而是村人从无知到认可中药的使者!


一,对中药的无知,村里人生病了全部是寄托于“抗”,如果抗不过去就等死了!

村里有三十户人家,应该是一个大家族在那繁衍。共用一个水井,一个碾盘,一个土地庙。还有后来用来煲中药的罐子!

那时,村里人生病了不知道去医院看病,更不用说中药,和煲中药的罐子了!

俗话说得好:吃五谷,生百病。

可是,那时村里人有个病痛,就是一个法则:“抗”!

吃些烧糊的葱根,喝些生姜汤,捂被子发汗,用火罐在额上拔一个紫红的印或者是用针扎中指,挑眉心,放出些黑血作罢!

如果这样抗还是不见好,就去土地庙烧香。烧香还是没有见好,就说是阳寿到了,等死了!

《药罐》:不仅仅是一只药罐,而是村人从无知到认可中药的使者!


二,村里社长病了,很严重,吃了多剂中药好了,村里人才惊呼中药的神奇!

村里的社长病了!

社长是一个瘦老头,留大背头,常穿黑呢子中山服。那时,能穿上呢子服的不简单!

那一次,社长病了。病得很严重!因为社长的病很多!

病在床上,社长下不了床。村里人都在揣想:这回只怕村长这回不行了!

没有想到,社长竟然好了!原来是社长吃了很多的中药。怪不得他家门口常摆着一只像茶壶又不像茶壶的东东——后来才知道叫药罐,煲中药用的!

用社长的话说:

得了病,怎么不吃药?瞧瞧,不是几服药就保住一条命吗?


《药罐》:不仅仅是一只药罐,而是村人从无知到认可中药的使者!


三,村里人就开始试着接触中药,但是没有钱去抓,就把社长煲过的药渣捡回来再煲,也有意想不到的药效!

社长的病,很多种,气管炎,肠胃不好,腰酸背痛,肾也虚……

由于社长是公家人,有病去治的费用公家报销。

村里人虽然从社长身上看到了中药的药效,有病了也去抓中药,可是吃了三几副,实在是吃不起。

遂想起社长的病,吃了那些药有效,那么那些个药渣应该再煲煲,让病人喝,也会有效果的!

于是,村里人就去社长家门口把社长煲过的药渣连同药罐拿回来再熬,竟生奇效。

于是,村里人就对社长和他的家人产生了依赖。因为,这么多年了,村里人基本上吃了社长的药渣维持着健康!

《药罐》:不仅仅是一只药罐,而是村人从无知到认可中药的使者!


四,社长,这个村里人心中的大人物死了,才知道中药已让身体产生了依赖。

社长还是死了。

村里人也就断了药渣的来源。

再生病了,也就不再去抗。自从土地分到户后,家家户户多多少少手中有点钱了,就去抓中药吃!

奇怪的是,自从社长死了,村里三十户人家再没有哪一户去吃人家的药渣了!

而且,三十户人家,谁家里人生病了,就第一时间去抓中药吃。

似乎是生病的人越来越多了,村里人就忍不住嘀咕:

怪了,现在人怎么不经活了,越来越娇气了?

但是嘀咕归嘀咕,有病还是第一时间去看,去抓中药吃!

于是,看到了那个药罐,村里人就想起社长,想起了药渣……

《药罐》:不仅仅是一只药罐,而是村人从无知到认可中药的使者!


总结:村里人生病,从最初的抗,到试着喝社长的药渣,除了经济条件的不允许,更多的是对中药的无知。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还有对中药的认知,才知道中药的重要性,也是生活的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