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瓚的畫被譽為“逸品”,置於神品之上,他的書法同樣令人驚豔

倪瓚的詩、書、畫向來有“三絕”之譽,他的畫被譽為“逸品”,置於神品之上。與黃公望、吳鎮、王蒙並列為“元四家”。明代董其昌、徐渭等書畫大家,皆對倪瓚畫作之“逸”有極高的評價。但殊不知他在書法方面的成就也是非常突出的,尤其是他的小楷,以隸入楷,獨具特色,後世評價頗高。清笪重光雲:“雲林書法得筆於分隸,而所書《內景黃庭經卷》宛然楊、許遺意,可想見六朝風度,非宋元諸公所能彷彿,元鎮真翰墨第一流人,不食煙火而登仙者矣。”清梁同書曰:“迂翁不獨畫入逸品,即書法亦天然古澹,神韻獨絕。”由於受到詩、畫成就的掩蓋,所以他的書法並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倪瓚的畫被譽為“逸品”,置於神品之上,他的書法同樣令人驚豔

元 倪瓚 琪樹秋風圖 43.4cm×62cm 上海博物館藏

倪瓚的書法作品主要見於題畫、詩稿、跋文和書札中,傳世小楷作品主要有《靜寄軒詩文》《自書詩稿卷》《致慎獨有道詩札》等,書畫跋文類小楷有題《秋林野興圖》、題《水竹居圖》、題《六君子圖》、題《江渚風林圖》、跋《蘇軾烏雲天際帖》、跋《張雨自書詩帖》、題《修竹圖》等。根據歷代著錄記載,倪瓚的作品還有很多,如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記載還有《三印帖》《月初發舟帖》《醉歌行》《客居詩帖》等,但現皆已無處可尋了。詩文方面著有《清閟閣集》等。

倪瓚的畫被譽為“逸品”,置於神品之上,他的書法同樣令人驚豔

元 倪瓚 秋亭嘉樹圖軸 134x34.3cm 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1301~1374),初名珽,字泰宇,後字元鎮,號雲林,別署朱陽館主、滄浪漫士、淨名居士等,自稱“倪迂”,江蘇無錫人。工詩、善書畫。據《明史·隱逸傳》記載:“幽回絕塵,藏書數千卷,皆手自勘定。古鼎法書,名琴奇畫,陳列左右。”他的這種喜好收藏法書的癖好為他今後書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其祖先倪寬是漢朝御史。祖父倪椿、父親倪炳,勤於治生,從小家庭經濟富裕,且前幾代多為隱士,為他從小書法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倪瓚的畫被譽為“逸品”,置於神品之上,他的書法同樣令人驚豔

元 倪瓚 容膝齋圖 74.7cm×35.5cm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倪雲林很小的時候,父親便去世了,其兄倪昭奎對他很是關心,為他請當時有名的學者王仁輔教其讀書寫字。23歲之前,倪雲林一直過著這樣富裕子弟的生活,從他的詩作《述懷》中也有體現:“勵志務為學,守義思居貞。閉戶讀書史,出門求友生。放筆作詞賦,鑑時多評論。白眼視俗物,清言屈時英。貴富焉足道,所思垂令名。”這為他今後事業的奮發向前提供了思想基礎。

倪瓚的畫被譽為“逸品”,置於神品之上,他的書法同樣令人驚豔

元 倪瓚 江亭山色圖

28歲時,長兄倪昭奎和嫡母邵氏相繼去世,這對他打擊很大。據《明史》載:“忽散其資給親故,人鹹怪之。未幾兵興,富家悉被禍。”倪雲林雖家產雄厚,但他性格孤僻,不擅治家,不久官府逼租以及各種收租問題接踵而來,再加上當時紅巾起義等農民戰爭,錢財不斷散盡,導致家道中落。後來,倪瓚攜妻遊走江湖,但出身富貴的他仍然和達官顯貴交往,後被元朝廷封為太尉。由於元末社會各種黑暗和混亂,所以決定過隱士生活。他與黃公望、王蒙、楊維楨等人來往甚密,還與和尚、道士相交往,並參悟禪道,這些都對其小楷風格帶來很大影響,最終形成了其閒淡簡約、清逸蕭散的書法風貌。

倪瓚的畫被譽為“逸品”,置於神品之上,他的書法同樣令人驚豔

元 倪瓚 梧竹秀石圖 36.5cm×95.8cm 故宮博物院藏

倪瓚的小楷別具一格,既顯示了他對前人的繼承,又體現了他獨具創新的一面。“據《清河書畫舫》記載,倪瓚曾藏有以下歷代法書:鍾繇的《薦季直表》、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智永的《月儀帖》、褚遂良的《楷書千字文》、鍾紹京的《遁甲神經》、張旭的《秋深帖》、薛紹彭四帖、趙孟的《小楷過秦論》。”可以想象,這些字帖都成為倪瓚取法學習的對象,對他小楷書風的形成起到良好的藝術薰陶作用。尤其是鍾繇、二王及唐代楷書書家對倪瓚小楷影響頗深,如鍾繇的《薦季直表》,倪瓚早期的書法作品與此作在風格上的那種用筆、結體稍扁以及字的神態如出一轍。

倪瓚的畫被譽為“逸品”,置於神品之上,他的書法同樣令人驚豔

三國 鍾繇 薦季直表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12期《倪瓚題跋小楷及風格分析》作者:李洪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