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難出沃爾瑪

大行業,小公司。這是對中國線下零售業最好的概括。

2019年中國的社會零售消費總額為5.97萬億美元,但A股超市龍頭永輝超市(SH601933),市佔率不到0.2%,市值只有857.51億。

反觀美國,2019年美國的社會零售消費總額為6.24萬億美元,其中線下零售巨頭沃爾瑪(NYSE:WMT)份額常年維持在5%左右,市值高達3228億美元。

那麼問題來了,同樣貴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之一,市場規模也相差不大,中國為什麼始終沒有跑出一家類似於沃爾瑪的線下零售巨頭?

在讀懂君看來,原因主要有三個:

1. 效率提升是推動行業前進的最終動力。沃爾瑪等巨頭通過高效的運營效率完成對低效玩家份額的蠶食。由於線下擴張固有的瓶頸,沃爾瑪的擴張之路走了數十年才最終完成。相比之下,國內的線下零售玩家大都不過20年,還遠未到這個階段。

2. 與此同時,電商作為一種效率更高的購物方式異軍突起,蠶食了效率更低線下零售巨頭們的市場份額。同時,其對標品的高滲透率,影響線下零售巨頭的收入結構,進而極大限制了其單店收入的天花板。

3. 不同的國情會誕生不同的線下零售業態,比如美國的大賣場,日本的便利店和俄羅斯的農村連鎖超市。沃爾瑪等大賣場的興起,很大程度是由於美國地廣人稀,人口密度低。相比之下,中國城市密度和美國存在的巨大差距,也使得中國也天然不適合誕生沃爾瑪這樣的綜合商超巨頭。

儘管中國沒有沃爾瑪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事實。但讀懂君仍然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上萬億美金的中國零售行業,必然也會在誕生新的巨頭。

/ 01 /中國線下零售業才剛剛開始

中國沒有沃爾瑪,發展階段不同,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縱觀所有以線下為主的商業業態,從行業爆發群雄割據,到集中度提高出現龍頭,往往都需要很長的時間。

原因是與線上業態不同,由於線下業態單個門店的輻射範圍有限,門店擴張是線下生意發展的核心邏輯。

但每開一家新門店,都要投入相應的地產、物業,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持。

永輝超市招股書披露,2010年公司業態單體投資額約為2800—3200萬元;華創證券研報預測,2019年1萬平米的單體投資額約在3000萬元—4000萬元左右。超市本就是一個薄利的行業,縱使強如沃爾瑪,淨利率常年維持在2%—3%之間。對於超市來說,擴張需要強大的融資渠道支持。而對於一家企業來說,獲得資本的支持終究是有限的。

再加上,新店的效率提升也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

回顧當年沃爾瑪的本土擴張,走的正是一步一個腳印的“填滿式”策略。即先在一個州發展,待這個州開滿了之後,再向鄰近的下一個州開新店。

即便在快速擴張期(1968-1992年),沃爾瑪平均每年新開門店比例為15%-20%,10年合計新開店1400家。用了超過20年時間,沃爾瑪才將大部分門店開進人口超過5萬的城市。

當紅炸子雞好市多(NASDAQ:COST)同樣如此。也是通過40多年積累,不斷溝通試錯後,才有現在的局面。要說美國現代商品零售業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70年代。換言之,美國近百年的零售業演進才出來一家沃爾瑪。

與它們相比,中國線下零售業發展時間不長。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中國零售業還是以國有百貨商店和零散的店鋪為主。直到1992年,在改革春風的吹拂下,我國民營超市才開始蓬勃發展。準確的說,我國線下零售業發展至今還不到30年。

當下國內商超龍頭永輝超市用了近 20 年的時間,才完善了與生鮮直採、統採模式相關的物流、人員、供應商儲備及全國性佈局。

所以,缺乏時間的沉澱,中國現階段必然不可能出現沃爾瑪。那麼,隨著時間的推移,是不是意味著就會誕生中國的沃爾瑪呢?可惜,答案是否定的。

/ 02 /電商衝擊不可逆

細究零售業發展史你會發現,效率提升才是推動行業前進的最終動力。

美國零售業的演變,正是如此。從最開始的特定區域單一品類的專賣店,演變成百貨公司,再到超市的出現,最後又出現了電商。隨著零售業態不斷往前發展,人們的消費變得越來越簡單。

在線下建立了效率遠高於同行供應鏈體系的沃爾瑪和好市多,也最終成為零售巨頭。

但與國外不同,過去十年國內互聯網、物流基礎設施的高速,使得電商的效率快速提升。無論是購物的體驗,還是商品價格,都有很大的優勢。這也極大衝擊了效率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的線下零售玩家。

說到底,絕大部分生意,最終比拼的是效率。對於中國線下超市來說,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因為線上巨頭們的出現,足以摧毀它們的沃爾瑪之夢。

原因很簡單,當你用不同的方式去服務用戶的同一個需求時,效率更高的業態,往往會蠶食效率更低業態的市場份額。

對於消費者來說,選擇什麼樣的渠道購物,無論其表面模式如何,最終取決於價格、品質、便利性和服務。比如超市出現後,百貨公司的生意就要變的差很多;而電商出現後,又直接影響了超市的生意。

你或許會說,可是亞馬遜並沒有完全顛覆沃爾瑪呀。的確,雖然出現了效率更高的零售業態——電商,但在美國,沃爾瑪的市場地位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至少從數據上來看是這樣子的;相反,沃爾瑪收入佔美國零售額的比重,依然在上升。

這是因為,美國線下業態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在能夠提供物美價廉商品的同時,效率也已經達到相對高的水平,因此亞馬遜對沃爾瑪的衝擊遠未大家想象的那麼大。

另外,美國電商也存在一定劣勢。這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由於抽傭率和物流成本較高,導致美國電商較沃爾瑪沒有明顯的價格優勢;其次,美國的物流時效一般在2-8天,效率也不高。

但在中國,顯然不是這樣。2009年起,我國電商進入跨越式發展時代。彼時,中國線下業態並沒有完成自我“革命”。即便是供應鏈管理更強的外資超市,在房地產的升值的大背景下,其在人員管控及本土運營等方面的短板逐漸暴露,退化明顯。

而電商通過渠道縮減提供低價,不僅擁有價格優勢;綜合體驗以及效率都在快速提升,極大的滿足了消費者對於便利性及豐富性的需求。在中國電商對綜合超市中的標準化產品滲透率極高,比如消費電器達到44%,服飾達到31%。

中國難出沃爾瑪

超市幾大品類受網絡渠道侵蝕

這樣的背景下,電商對線下超市標準化供應鏈品類造成衝擊,外資超市首當其衝。

2007年,中國連鎖超市十強榜單中,外資超市佔據半壁江山;十年後的十強榜單,只剩沃爾瑪、家樂福和麥德龍。去年,隨著家樂福和麥德龍的易主,正式為那個時代畫上了句號。

而內資超市同樣受到影響。如中百集團(SZ000759)及聯華超市(HK00980)及部分區域龍頭淨利潤出現下滑,澤雨、天天壹加壹、天順、九頭崖等區域性超市紛紛倒閉。

中國難出沃爾瑪

即使是主打生鮮品類的永輝超市日子也並不好過。從產品結構上看,永輝超市對生鮮品類的依賴度極高,生鮮收入佔比常年在50%左右。

對比沃爾瑪,食品雜貨收入僅佔56%。食品雜貨不僅包括生鮮食品,還包括酒水、母嬰用品等,品類要遠遠超過永輝超市的生鮮品類。換句話說,具體到生鮮品類,其收入佔比只會遠遠低於永輝超市。

無法突破生鮮品類的直接影響就是,2018年,永輝超市的單店營業額為0.91億,而沃爾瑪在美國的單店營業額超過4億。

除了面臨電商的激烈競爭環境外,還有一個原因往往會被人忽略,就是中國的土壤也天然不適合誕生沃爾瑪這樣的綜合商超巨頭。

/ 03 /中國沒有沃爾瑪的土壤

美國地廣人稀,除了特大都市外,普遍以別墅式、低密度居住。所以,消費者普遍是開車購物,購物半徑大,消費選擇大。這樣的購物習慣,往往會導致大賣場模式的盛行。最終性價比最高的大賣場往往會吃掉大部分市場。

這也是美國能跑出沃爾瑪的重要原因。從沃爾瑪的佈局看,沃爾瑪的統治力主要在城鎮,而非大都市。到 2010 年,沃爾瑪在人口低於50萬的城市市佔率超過25%,而在美國人口TOP10城市總市佔率僅10%;以紐約為例,2012年,紐約中心超市市場規模約340億美元,而沃爾瑪在該地區的市場份額僅1.2%。

中國難出沃爾瑪

這是由於,大都市居住密度高,人們的購物半徑小,大賣場業態的效率低於靈活的便利店。這也是為什麼沃爾瑪後來引入社區店業態的原因,例如門店面積約 1100 平方米的便利店。在大都市,沃爾瑪只能通過小業態,來滿足消費者對購物便利性的要求。

中國線下零售的業態,更接近於此。不管是大都市,還是小城鎮,中國的居住環境時,密度普遍偏高。這也從根本上決定了,中國沒有誕生沃爾瑪的基因。

說到底,基於每個國家國情的不同,儘管必然會誕生自己的線下零售巨頭,但模式往往大相徑庭。

比如,美國的線下零售市場誕生了沃爾瑪和好市多;日本則被711、羅森和全家便利店三巨頭統治;俄羅斯地更廣,人更稀,跑出來的是農村連鎖超市,以低價策略主攻農村市場。

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必然也會誕生線下零售的巨頭。但總而言之,中國沒有沃爾瑪已經是一個不可逆的事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