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段历史,让你学到的最多,感悟最大?

烛光映史


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或许应该就是明朝灭亡之后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了吧。

自从崇祯皇帝吊死在煤山之后,中国就一步步地进入了最黑暗的历史时期。嘉定三屠、扬州三日,清王朝的血腥统治,彻底改变了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传承有序的礼仪、服饰。华夏文明就此开始沉沦。唐朝经学家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孝经·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为了对抗清王朝的“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政策,逼迫华夏民族剃发易服,制造了多起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彻底抹杀了中华文明。古人说“崖山之后无中国”,经过了明王朝两三百年的努力,中华文明不断推进,结果再次夭折。

从清王朝康熙开始文字狱,以清朝最为严重,其中又以乾隆年间尤烈,中国史学家顾颉刚认为:“清代三百年,文献不存,文字狱祸尚有可以考见者乎?曰:有之,然其严酷莫甚于清初。”文字狱严重禁锢了思想,堵塞了言路,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这是封建专制主义日趋腐朽、没落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清朝统治者通过文字狱,强化集权统治,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在文字狱的高压下,有的地方戏曲也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和毁灭。清王朝的文字狱严重阻碍了中华文明的科学发展,使中华文明成为了世界的孤岛,直接造成了清王朝的落后,造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最严重的生存危机,差点亡国灭种。

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更是为清王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让中华民族彻底的消失在世界文明的前沿。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开端,中国人民和先进分子为救亡图存,进行了非常多有益探索的重大运动,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但是由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和形势的复杂性,中国人民所受的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仍然压迫在全中国人民的身上。

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95年的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

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胜利,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全面迈向现代化,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使具有500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成功开辟出具有高度现实性和可行性的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使具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

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强盛是民族自立的首要条件,强盛也是和平的基本保障。


可爱的小豫


我不是了解过很多历史,但要说学到最多、感悟最大的应该是中国近代史。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源于有很多亲人是出生在那个时期的吧,放学回家或放寒暑假的时候,总听老人们说起他们那个时代的故事,于是慢慢的就好奇了,有句话说得不错,好奇害死猫,自从我开始慢慢的去了解他们那个时代的历史时,我就从此不能自拔,再也容不下其它的任何兴趣爱好。听老人说的那历史故事,总会带些迷信色彩,我越听越入迷,感觉比历史书上的知识还要感兴趣,听得入迷时,我会开始浮想联翩,不着边际的将他们的那些故事无限扩大。记得有一次,那是一次暑假的午饭后,我再次放下要写的作业奔向那些老人堆里,由于听得太入迷,在那个门口的场坝里,没有遮阳的东西,加上太阳很晒,惹得我有点恹恹欲睡,一不小心,结果蹲着蹲着真睡着了。在梦里,我继续听那些老人讲着故事,我很开心,这个时候开始,我不再也喜欢历史课本上那些知识,开始了我的厌学生涯,因为他们根本不能填满我的内心,使我快乐。

直到初三的时候,历史老师经常给我们谈起现在的祖国是怎么慢慢变强大的,那时我又慢慢的再次翻开历史课本默默读了起来,看的是近代史,脑袋里回想起历史老师给我们普及的那些知识,此时此刻我心中开始有点顿悟了,迷迷糊糊的,忽然脑袋又闪现出来了这么几个方块字,说的是读史可以明智。老师说过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之类的话。从那时以后又兴起了我喜欢这段历史的浪潮。所以对与我来说,近代史这段历史是让我学到最多,也是感悟最深的一段。好的,谢谢,





五顶首席


自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这一段历史让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606bc73e8180442f9eeb0430709a2d68\

奔跑吧小崔


我最喜欢先秦,秦汉史的范畴。首先,中国历史经历过几次大的变革发展时期,有确切史料记载的第一次便是先秦,而先秦变革发展的成果,又被秦汉所继承发展。所以,可以说这个时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奠基时期。例如阎步克先生谈到的,中国政治的特点就是皇权专制与士大夫官僚政治,这个模式发端于先秦,而形成于秦汉时期。

其次,中国的文明是早熟的文明(从不同角度,可以商榷),而中国先民在文明发展初期所绽放出的活力以及思想力,是很有价值与意义的,诞生出许多成果。例如最早的官僚体制,较为完善的国家机构,写实性的诗经,成熟的史学。但与此同时,又伴随着原始遗留的痕迹,例如家国不分,原始礼俗的扩展化。

所以,这个时期的史学体现出鲜明的特征,从《尚书》到《春秋》、《左传》再到《史记》,无不体现出时代的特征,从这些史料中,不仅可以挖掘当时的历史,更可以从他的整体发展,体现出当时的某些趋势。


秋山散人


中国不止一段屈辱的历史,让我感触最深的分别有:

一、北宋靖康之耻,金军攻破东京(今河南开封),俘虏了北宋皇帝徽宗、钦宗父子及大量皇族宗室、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以及男女百姓累计不下二十万人,押解北上,东京城中财物被洗劫一空。

宋徽宗、宋钦宗先后死于北方。皇室公主、后宫妃嫔以及其他被强掳到北方的女性们,有的被分配给金军贵族、将领们为奴为妾,有的被强送至妓院沦为娼妓,还有的甚至被像牲口一样在市场上公开买卖,直到今天,想起这段历史依旧让人泪目,这是怎样一副惨状,皇宫贵族尚被当作牲口,那老百姓更是被当作什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二、南宋王朝的灭亡,南宋抵抗了蒙元数十年侵略,最终不能抵挡,在“崖山海战”最后一役中,宋军无力抵抗,全线败退。名臣陆秀夫背着年仅八岁的宋朝最后一位皇帝赵昺跳海自尽,南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悲壮投海殉国,宋王朝覆亡。“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中国”出于此,南宋的灭亡,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而是作为中原王朝主体的汉族整体被奴役,汉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受到史无前例的打击和破坏,点点滴滴皆是泪……!

三、满清入关,满人犯我中华,疯狂屠杀男性,肆意奸淫妞女,更胜南京大屠杀,清初的大屠杀使中国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五千一百多万下降到一千多万。数十年间,汉族人口由1623年的5165万锐减至1660年的1908万,近三分之二的人口屠杀。清政府多次发布“屠城令”,并带领大军参与血洗江南、四川、岭南等地区,因四川曾被几乎杀绝,才有了后来的“湖广填川”。不敢想象几乎被杀绝的四川是怎一幅惨状,就是奔着灭族的态势而去,满清当初治国就是要让汉人麻木,稍有不满立即杀,杀得让汉人麻木,才能治天下,偏当今百姓最喜看的就是清宫剧,无语,或许鲁迅先生说的对,早麻木了,或者血统大家都不存正了,美其名曰都是一家,杀来杀去关什么事?

四、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大家应该都很了解,异族入侵,教会了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

以上个人浅见,未必成理,随意指正。[呲牙]


嘈嘈切切


个人比较喜欢春秋与战国这一段历史,春秋与战国是在前秦时期的周朝。这一时期名人辈出,群星璀璨,百家争鸣,各国征伐,是个大动荡时代。有儒家文化代表的孔子和孟子,法家代表的商鞅、申不害、韩非子,兵家人物孙子吴起庞涓,道家的老子,纵横家苏秦张仪等等。这一时期有争心者皆拜师求学,学以致用,以投明主。这也让自己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学以改命,不然此生白来世上走一遭了




因为成长0059


靖康之耻,五胡乱华。宋朝的重文轻武,间接导致了士兵的羸弱,非和平年代,兵弱就要挨打,应该文谋武勇兼治方能强国安边;五胡乱华也可谓是一段令人发指的耻辱史,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晋朝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华夏大伤。胡人趁机起兵,侵扰中原,中原大乱。五胡乱华警醒我们,国弱就要挨打,就要面临凌辱,不管任何时期我们都应该保持精诚团结,一致对外。


微客潇白


清朝吧。一点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然后又开始辉煌跌落谷底。从完整的国家到半封建半殖民,从拥有朝贡体系到被帝国分割欺负。我们都希望我们中国是强大的,而从强大到缩小,这感觉很不好受,就好比你从富人到穷人一样。你富有强大人人都会阿谀奉承都是朋友。当你弱小,墙倒众人推。让我明白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不被欺负,才能有话语权。才能不被任人宰割。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只有让广大的人民生活幸福安康富裕,才能使国家强大。


Xiao胖2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

毕竟在他的某个时段,他的地位是低于我的。他的出身是最低的,关键词佃户、和尚、乞丐,而成就之大让人胆寒。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老朱绝对是一个顾家的好男人,对老朱家的人很博爱,为子孙后代谋划的很远,可身边一起创业的兄弟就比较惨了。

开国功臣有意无意的都被弄死或牵连,以至于他的儿子打他孙子的时候,在巨大的兵力优势之下却没有带兵的帅才。

一把好牌被李景隆打的稀烂。

我觉得老朱最像秦始皇够猛,够狠心,对于权力的控制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而且都应验了一句,“计划赶不上变化”,两个都认为,为后代计划好了,只要按着计划走就可以传万世,可是都是自己刚挂掉,就被打脸了。


估计都有从棺材里跳出来打人的冲动吧。


赛V半仙


春秋战国时代:感悟最深的是: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远!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三次文化繁荣期中最鼎盛的一次。那个时代诸子百家各有千秋,从理论,人才,实践等给后世留下珍贵的财富。

那时儒家创始人孔子,并不出名,可以说很受人冷落,但他用契而不舍精神执著地坚持自己信念,带着他的弟子周游列国,传"经"布"道"的同时还不断地学习,后人把他的语录汇成《论语》,和他的儒家的思想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统治的理论基础,也为大众教育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和方向!

兵家的特別代表孙子,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是古今中外军事家必读的、赞赏的军事百科全书。另一位鬼谷子在兵家和人生哲理上己被人们奉为的神人!

道家的元始天尊老子的《道德经》,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物理学科最早的教材,同时也是人们处世的心灵读本、心灵的鸡汤!

…………

至于名人不计其数,挂六国相印苏秦原是穷学生一个,做官的水平是华夏历史上最牛的人,到了是登峰造极的地步!

纵橫家張仪以三寸不乱之舌打乱了多国联盟。

烛之武退兵……

邹忌劝谏……

毛遂自荐……

各种奇才如天上的星星璀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