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莫让“病耻感”成了病毒的帮凶

看到朋友转发的一篇美国某学校写给家长关于冠状病毒的信,信中写道:

“每个人都会生病,不要因此而孤立中国人和任何你认为与中国有联系的人,更不要歧视生病的人,因为这样会让生病的人为自己生病而羞耻,从而隐瞒病情,不保护他人。我们防的是病毒,而不是中国人。越是危难之时,越需要冷静、理智、人性、团结。”

疫情之下,莫让“病耻感”成了病毒的帮凶

是的,我们防的是病毒,而不是武汉人、湖北人,更不是疫情统计数字所代表的一个个正在或曾经与疾病抗争的生命!

从新年伊始,举国上下正为即将到来的农历春节而热切准备,到除夕前一天武汉宣布封城,我们亲历了在短短的几天内,从对冠状病毒知晓率不高、不在乎到警觉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对疫情重灾区人的态度上的转变。

每一例公布的确诊病人,以及病毒潜伏期内相关的往来轨迹,都会激发起焦虑的人们对病患的攻击。人们对疾病、对病毒传染性的恐惧,都泛化成为了对病毒携带者的愤怒与谴责。

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加之我们民族本身的耻感文化,使得一些来自疫区的人们,特别是当发现身体出现了一些症状时,不敢去求医,选择否认、逃避,反而加重了病情,令更多的人增加了感染病毒的风险。

疫情之下,莫让“病耻感”成了病毒的帮凶

病耻感,特指患者因疾病而担心他人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价,从而形成对疾病耻辱的内心感受。这样的羞耻体验增加了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了患者正确对待和利用医疗服务的救治,导致疾病进一步的扩展。

无意间染病不是任何人的错。但是对疾病的羞耻感所带来的否认与回避,却可能成为了病毒蔓延的帮凶。比如已有发烧症状却不愿意就医,回避事实辗转躲藏;比如往来过疫情地却拒不上报隔离,否认疾病的传染性,心存侥幸满不在乎......这些行为导致了更多的人被感染。


疫情之下,莫让“病耻感”成了病毒的帮凶

冠状病毒,从第一例感染病例到现在,医学界对它的传染性、致病性、可治愈性正在不断的更新着认识,随之而来防控的方案也由松到紧,相信也一定会迎来由紧到松的曙光。所有的隔离、隔断,都是为了控制疫情的蔓延,保护更多的人平安健康。

今天看到一个社区工作人员与疫区返回隔离人员的对话,虽然冰冷但却真实朴实:“现在是非常时期,你们的义务就是自觉的居家隔离,我们的义务就是满足你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全力保障你们的健康。”

在这场战斗中,我们唯一的敌人是病毒,所有的隔离与防范,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离敌人更远一些,所有的救治,也都是为了尽早的消灭病毒。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能做的就是按照防控的要求做好力所能及的配合工作,有接触及时上报隔离,有症状及时就医。

疫情之下,每个人都是战士,都是健康平安的保卫者。

无需以病为耻,而应以病为敌。


疫情之下,莫让“病耻感”成了病毒的帮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