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賽道到街道,“電動駕趣”還要等多久

評談 | 從賽道到街道,“電動駕趣”還要等多久

評談 | 從賽道到街道,“電動駕趣”還要等多久

我與一輛Formula E賽車的距離,已經不是觀眾席與賽道間的物理距離,而是等待BMW iX3上市的時間週期。

在Formula E三亞站開賽前夜,寶馬在海棠灣的賽道旁發佈了四款新能源車,並首次以“電動駕趣Electricfly Driving Pleasure”,表明其對於長期發展的願景。從2009年啟動MINI E的實路測試,到2019年發佈全新品牌定位,寶馬的電動化之路已經走了整整10年。

評談 | 從賽道到街道,“電動駕趣”還要等多久

因為街道賽的特點,觀眾多是從高角度欣賞Formula E,這直接決定了車輛的設計,甚至贊助商Logo的位置

從享受駕駛樂趣Sheer Driving Pleasure,到電動駕趣Electricfly Driving Pleasure,是寶馬對於品牌定位的堅持,更是其對於企業整體轉型的推動。無論採用何種驅動形式、無論使用哪類燃料形式,寶馬都不能失去其品牌的DNA——駕駛樂趣。

為了使“駕駛樂趣”能夠在電動化時代得以延續,寶馬嘗試在多個維度同時佈局。既有針對車身輕量化的探索,在美國摩西湖利用水利發電生產碳纖維材料、在德國萊比錫以高強度碳纖維製造BMW i3的Life乘員艙;也有針對動力電池的開拓,攜手寧德時代在能量密度、充放電效率、穩定性能表現等方面進行全面創新;還有針對產能及核心技術的佈局,在瀋陽建設德國以外首家動力電池中心,位於慕尼黑的歐洲電池中心也已於2018年開業……

評談 | 從賽道到街道,“電動駕趣”還要等多久

既要在馬拉松賽事中擔任開道車,還要在Formula E賽事中出任安全車,兼顧低排放與高性能的BMW i8很忙

與參加DTM德國房車大師賽、勒芒24小時耐力賽不同,寶馬參賽Formula E,並非單純為了比賽的勝利,更是為了發現電動駕趣的“秘密”。

簡單地說,寶馬希望在量產車與Formula E賽車之間實現全面、無界的知識轉移。

一方面,BMW i Motorsport的工程師已經將BMW i的知識與經驗用於高性能賽車驅動系統的開發與提升。

在Formula E的比賽中,賽車的底盤、電池和輪胎都是標準配件,分別由Spark Racing Technology、邁凱倫和米其林提供。參賽各車隊可以控制的部分只是傳動系統、後懸架、減震器、線控制動系統和驅動系統控制軟件。

在2018-2019賽季,參賽Formula E的 BMW i Andretti Motorsport車隊裝備BMW i FE.18賽車,工程師採用3D打印程序製造鋁製組件,幫助傳動系統的冷卻迴路減重;使用高強度碳纖維生產賽車後段,以實現車身輕量與抵抗撞擊的平衡……

他們已經在BMW i的生產製造中積累了足夠多的技術與經驗。BMW i8 Roadster的敞篷支架、DTM賽車的水泵皮帶輪就是使用3D打印技術製造,可以用重量更輕、剛度更強的材料實現複雜的結構;高強度碳纖維與鋁、鎂等材料一道幫助BMW 7系減重130千克,並全面降低了車輛重心,讓優雅的車型也有敏捷的操控。

評談 | 從賽道到街道,“電動駕趣”還要等多久

Formula E使用街道作為賽道,沙池、U彎都是搭建,賽車間的剮蹭、賽車與賽道的撞擊都不鮮見,更需要車身兼顧強度與輕量

另一方面,BMW i Motorsport的工程師更希望能通過參賽Formula E,在電動機、冷卻系統、逆變器、軟件等領域獲得技術突破,並實現對於量產車的“反哺”。這意味著,所有來自Formula E的發現都將直接進入量產車的研發與生產體系。

針對電動機,BMW i Motorsport的工程師使用碳纖維、高導熱樹脂,甚至是鈦或陶瓷材料,去設計高轉速發動機,並嘗試在能量密度、結構緊湊等方面獲得進步;針對冷卻系統,賽車要求在更長的比賽、更嚴苛的環境下持續運行,並最大限度地減少能量損失、提高運行效率,工程團隊就使用陶瓷、鑄造化合物等高導熱係數的材料,並努力優化使壓力損失最小……

評談 | 從賽道到街道,“電動駕趣”還要等多久

BMW i 所廣泛使用的高強度碳纖維等新材料、eDrive驅動技術及策略,已經應用於Formula E賽車

相比硬件,BMW i Motorsport的工程師更加重視Formula E賽車的控制軟件。例如Racing eDrive01傳動系統的控制部分,既要嚴格遵守FE的規則,更要在規則之內去發掘賽車的潛能。在短期內,eDrive驅動系統的控制邏輯與實踐可以提升車隊排名,幫助車手獲得較好的成績;在長期內,則可以成為寶馬第五代eDrive驅動系統的“增壓器”。

至2020年,寶馬會發布第五代eDrive技術,並將其首先裝備於中國瀋陽製造的BMW iX3。

評談 | 從賽道到街道,“電動駕趣”還要等多久

Formula E賽場也是寶馬第五代eDrive驅動系統的試驗室,幫助BMW iX3獲得更優的能量密度與穩定性能

來自寶馬集團內部的信息顯示,Formula E賽車採用的eDrive驅動系統的預開發,與寶馬第五代eDrive驅動技術是基於同一架構。未來的BMW i車型也將與BMW i FE.18採用相同的傳動系統控制軟件。今天由ANTÓNIO FÉLIX DA COSTA駕駛的賽車,很快就會成為量產車駛上街頭,每個人都能享受到與DA COSTA同樣的駕駛品質。

Formula E選擇城市街道,而非專業賽道,是為了拉近電動車賽事與觀眾的距離;選擇將賽車的大多數模塊標準化,則是為了降低門檻,鼓勵更多的車企進入“賽道”,鼓勵車企聚焦於自己所擅長的領域發力,推動Formula E的賽車技術早一天轉化為民用、早一天駛上街頭。

或許應該說,我與一輛Formula E賽車的距離,已經不是觀眾席與賽道間的物理距離,而是等待BMW iX3上市的時間週期。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