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祕籍:《九要論•前言》

《九要論》


《九要論》是武術理論的經典之作,自公佈於世以來備受習武者和研究者的關注。《九要論》的文筆流暢,理論透徹,而又簡明易懂,不涉玄虛,某些方面又發前人之未發,精煉獨到,所以在習武君子中備受推崇。然究其本源則不知始作於何人,亦不知來源於何派,形(心)意拳視之為己出而又不敢獨專,太極拳珍之為秘本而又不敢掠美。不知來龍,怎斷去脈,近百年來人們傳抄研習,在面世的不同版本之間琢磨比較,欲尋其蛛絲馬跡而莫不鎩羽而歸。筆者有幸見到迄今為止最原始的《九要論》版本——濟源酒小郎收藏本《神拳拳譜"九要論》以後,又以數種不同的《九要論》版本與之相比較,在此僅將其間異同略做比較,拋磚引玉,僅供行家做深入研究。不同版本各有其特點,由於歷次傳抄,各本互有錯訛脫漏之處,通過各版本的對比參研,以期修錯補漏,擇其正而從之,其不正而改之,奉獻給讀者一個較為完善的版本,不當之處祈請方家指正為盼。另外關於《九要論》的來源問題,將另文再述。  

據考《九要論》和《交手法》最初的面世是在形意拳名家河北束鹿李劍秋著《形意拳術》一書中,該書刊發於1919年,在書後附錄有《嶽武穆形意拳術要論》和《交手法》,即《九要論》和《交手法》。李書中有河南濟源鄭濂浦先生的序言,序言中說明了九要論的來源,民國四年“吾(鄭濂浦)南歸,過吾鄉原公作傑家,取其所藏武穆拳譜讀之,中有要論九篇,交手法一篇……急錄之,攜入京師,公諸同好天下習武之士。”這是關於《九要論》一文最早的有案可稽的記載。1929年凌善清《形意五行拳圖說》中輯錄有《武穆形意拳要論》和《交手法》,和李本稍有區別,在幾處生澀處有修訂潤色,更加朗朗上口。另有1934年董秀升《岳氏意拳五行精義》中的《嶽武穆九要論》,多了一篇序言,語句又加潤色整飭,去除過多的虛詞運用,文風為之一變,但細考其文字來源,當為凌本的改頭換面。後來形意拳界著作所採用的《九要論》大約都不外乎以上三種版本。如:劉玉增《形意劍術》(1986年出版)中的《嶽武穆王九要論》所採用的是凌善清版本,曹志清《形意拳理論研究》(1988年出版)中的《九要論》採用的是董秀升版,李紫劍《狂生談拳錄(續二)》、馬國興《古拳論闡釋》中所採用的《九要論》應為凌善清本,只是晚出的版本有融合的現象,更有人為的理順和修正,但從一些標誌性的字詞上面還是能辨出版本歸屬。

  《九要論》在趙堡太極拳傳人手裡也有傳抄,太極拳研究家證實《九要論》並非太極拳門的拳論,在趙堡等地傳抄的時間約為1930年以後,正式印入書中公開發行首見於劉會峙著《武當趙堡傳統三合一太極拳》(1991年陝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太極拳十要論》是《九要論》外加一節《剛柔論》,最早見於1935年陳績甫之《陳氏太極拳匯宗》(南京版)。筆者文中參考了王海洲、嚴翰秀《趙堡太極合編》(1996年版)中的《太極拳九要論》以及趙增福《武當趙堡大架太極拳》(1995年版)中的《太極拳十要論》等文。趙堡抄本的九要論一些字詞和李劍秋本、凌善清本不同,而又和濟源本同,值得關注。以前人們認為太極拳傳人流傳的《九要論》抄自於李本或凌本,現在看來不是這樣,趙堡抄本的來源還是一個謎。  

2006年7月初我到濟源拜訪神拳,在神拳傳人濟源勳掌村酒小郎先生家裡看到了酒先生所珍藏的《神拳拳譜》。神拳是流傳在濟源地區的一個的古老拳種,約起源於明末清初,以勳掌村為中心流傳,清代至民國期間,神拳相繼出了多代功夫高手,在民間素有傳說的有原太和(小迷糊)、原作傑、原可蓮、酒一和、原傳理等等。神拳現今瀕於失傳,亟待挖掘搶救、整理繼承。在酒先生所珍藏的《神拳拳譜》中有多篇經典拳論,其中包括《九要論》。給鄭濂浦抄拳譜的原作傑先生居住於小牛莊,與勳掌村毗鄰,原作傑即是神拳大家原迷糊的後人,神拳正宗傳人。酒先生所收藏的拳譜已經傳了幾代人了,據稱是清代的遺物,和原作傑的拳譜應是同宗同源。李劍秋《形意拳術》中的九要論即應是此版本,不過其間仍還有些微差別。今根據濟源《神拳拳譜》將《九要論》整理出來,全文刊出,以供學者研究。原本拳論無名,只有《一要論》、《二要論》、《三要論》……以至於《九要論》,今統言之強名曰《九要論》。下文以濟源抄本為母本,文中括號內容為筆者所加,謹供參考。 

太極拳秘籍:《九要論•前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