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戏剧之父"尤金·奥尼的戏剧,对悲剧的继承与发扬

导语:尤金·奥尼尔作为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形式不仅影响了美国戏剧的发展,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戏剧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戏剧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因为他不仅继承了莎士比亚戏剧的表现方式,还将古希腊戏剧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古希腊戏剧的一些特点在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中常有出现,尤其是悲剧作品。尤金·奥尼尔是以一系列戏剧揭开了他的戏剧创作,近二十年后又几乎是以另一部戏剧《休伊》结束了他的文学生涯。作为美国迄今为止唯一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号称"美国戏剧之父"。其一生创作了30多部具有国际影响的戏剧,后来的美国剧作家如田纳西威廉斯、阿瑟米勒等多受其影响。

一、尤金·奥尼尔的介绍

作为戏剧演员詹姆斯·奥尼尔的小儿子,尤金·奥尼尔自小在舞台边长大,耳濡目染,戏剧创作就成为他的终生追求。他曾在写给哈佛大学的乔治皮尔斯·贝克的自荐信中写道"除了当艺术家,其它我什么都不当"。尤金奥尼尔是以一系列戏剧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的多次失败打击后,由

《加勒比海之月》、《东航卡第夫》、《归途迢迢》、《在交战区》等四部被统称为《格林凯恩号》的戏剧让尤金奥尼尔初尝成功的喜悦。

尤金.奥尼尔雕塑

戏剧让美国观众认识了奥尼尔,他还是在1924年宣布放弃戏剧创作,因为"我,奥尼尔现在对戏剧已经不再感兴趣了。这种形式不能令人满意,它使人施展不开"。此后的近二十年,奥尼尔便转向多幕剧创作,真的从未再染指戏剧。然而令人吃惊的是,在奥尼尔重返舞台的创作成熟期他不仅创作了《长日入夜行》《卖冰的人来了》、《月找不幸人》等世界舞台上不朽的巨著还重拾戏剧这种他早已宣布放弃的戏剧形式,决心创作一系列的戏剧《作为讣告》由于身体原因,最终完成的只有写于1940年的《休伊》,该剧于1958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首次公演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二、尤金.奥尼尔作品中的悲剧主题

古希腊悲剧所推崇的主题往往是严肃事件,常常出神人化地描写出神高贵的主人公与诸神或大自然的宿命抗争。《俄狄浦斯》或许最具代表性,俄狄浦斯接受神的旨意,采取了连续的行动要与命运抗争。然而无奈的是,他行动越多,犯下的罪恶就越大,最后导致他弑父娶母,酿成了天大的人间悲剧。奥尼尔笔下的悲剧主题并没有仅仅局限于此他要揭露他所生存在那个年代的特殊矛盾,即

人与自身本能情欲的矛盾和人与机器、物质、金钱和清教上帝的矛盾,这两种矛盾成了奥尼尔作品中永恒的悲剧主题。

(1)《悲悼》

比如,在《悲悼》这部作品中,奥尼尔不仅借用古希腊的悲剧模式来反映人类生存的悲惨境遇,而且还阐释了古希腊悲剧中惯以探求的命运主题,这当中又贯穿运用了"现代心理学"的手法。奥尼尔通过《悲悼》对现代人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表现了人性自身的冲突以及变态的人性所造成的悲惨结局。《悲悼》告诉人们,人类自身的本能可以改变人性和人的命运,而这种改变最终只会人类带来流血和牺牲。

南北战争图片

奥尼尔选择了南北战争后的新英格兰作为《悲悼》的创作背景,那时新英格兰地区的社会环境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这样作品所描绘的人生悲剧更有说服力和普遍意义。故事发生在美国内战期间,讲述的是孟南一家的悲惨命运。孟南长期在外打仗,他的妻子却和一个船长私通,并密谋要在他归来之时毒死他。不料孟南的女儿无意中知晓了这一切,她特意设计她弟弟亲眼目睹她们的母亲和船长幽会的情景,弟弟一气之下开枪打死了船长,而她的母亲也因无颜面对自杀了由于过度自责,姐姐逼迫弟弟开枪自杀而她把自己关在阴森寒冷的古屋里等待死亡的降临。这与古希腊的命运悲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悲悼》所表现的是一出彻彻底底的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现代戏剧还将隐藏于古希腊神话中的原型较为明显的表示出来,古希腊神话的悲剧主题和象征意义为《悲悼》刻下了深深的烙印

(2)《毛猿》

又如,揭露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普通工人的压榨和剥削的《毛猿》,这部作品的主人翁扬克是个饱受资本主义的盘剥、终日忙碌劳作而成为机器的奴隶的典型例子,那样残酷的时代完全摧毁了人的精神世界和个人尊严。扬克是一艘远洋轮船上的司炉工,他身强体健,自认为"比其余的人更健壮、更凶猛、更好斗、更有力、更自信",因此受到同伴们的羡慕和敬畏。扬克的自我肯定让他目空一切,蔑视传统的社会道德,然而,这一切自信被经理女儿米尔德里德的出现彻底摧毁了。

《毛猿》剧照

当米尔德里德看见扬克拿着铲子在烧锅炉的时候,不禁惊呼道,"给我走开!,这个肮脏的畜生!"受到羞辱后,扬克便离开了远洋轮,企图通过报复白人来寻找他的自身价值、然而他一系列的尝试和举动都以失败而告终,没有归属感让他最终丧失自我,后来只好与一只动物园的大猩猩结交朋友,最终死在了大猩猩大力的拥抱之中。剧本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和无情,很多像扬克这样的工人不得不忍受非人的待遇,如果试图改变这种境况,往往只能洛得更悲惨的下场。

研究奥尼尔戏剧的书籍

扬克的悲剧无疑是自身弱点所造成的,他过于自信又缺乏调整自己和社会协调的能力,这些弱点促使他这个边缘人物最终以悲剧收场。而扬克梦想的破灭也意味着美国梦的破灭,美国并非遍地是黄金,被金钱蒙蔽了双眼的人们最终在动荡的社会中信仰丧失,道德分裂,成为虚无的空心人。奥尼尔十分擅长深人探究人的内心世界,因而他的戏剧多数是探讨有关人性和命运的悲剧主题,但呼唤人性的复苏却付出了毁灭的代价,或许这正是奥尼尔想要传达给读者的讯息和思想。

三、尤金奥尼尔对希腊戏剧的继承和发扬

尤金奥尼尔虽然在自己的戏剧中继承了古希腊戏剧的精髓,但他不是刻板地移植,而是将这些精彩的情节用来表现美国现实生活。

(1)戏剧形式:对喜剧的妥协

可能是由于在

悲剧、喜剧、悲喜剧这些戏剧形式中悲剧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可能是对父亲长期出演《基督山伯爵》这样的通俗歌舞剧感到厌倦,奥尼尔终身执着于悲剧创作,并试图作一种真正的普遍悲剧。他宣称"大多数代戏剧都是谈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可我对这一点毫无兴趣。我只对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感兴趣"

现代版《基督山伯爵》话剧

所以他的

早期戏剧自然地都是悲剧形式。表现了海员们对大海既爱又恨的困境。《东航卡第夫》中垂死的扬克表达了对大海的诅咒;《加勒比海之月》中海员们沉醉于酒精、白日梦、性和斗殴来逃避苦役般的海上生活;《归途迢迢》中船员奥尔森在离梦想中的陆地生活只有一步之遥时又被陆上酒馆的坏蛋们骗上了另一糸船;《在交战区》里敏感的史密蒂爱情悲渐展开。

古希腊戏剧本《俄狄浦斯王》

而在奥尼尔戏剧创作的中期,他仍然坚持对悲剧的偏爱。这个时期他的代表作《悲悼》三部曲受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的启发,完全是一部翻版的现代"古希腊悲剧"。然而到了四十年代,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洗礼之后,尤金奧尼尔逐渐认识到生活的荒谬。同时也感觉到在社会力量面前人类的渺小。这时,他对喜剧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一次为《卖冰的人来了》的演出举行的小型记者招待会上奧尼尔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意识到不知道为什么一些滑稽的,甚至是荒谬的东西会突然转化为沉郁的、悲剧性的东西……这好像不合逻辑,就似乎生活本身受到操纵来迷惑我们。我想我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了解喜剧。"

尤金.奥尼尔的戏剧

因此奥尼尔在后期唯一戏剧《休伊》中有意识地添加了喜剧因素来达到悲剧效果。如剧中两个主人公一个是百老汇小赌徒,一个是三流酒店的夜班伙计。两人都是生活的失败者。并且该戏剧是以两个主人公最终打破隔阂、开始地掷骰子赌博结束的。这种表面的喜剧更加突出了现代生活中的无奈。

(2)创作技巧:对"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超越

虽然"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在戏剧创作中早已受到质但篇幅所限,戏剧长期以来还是受制于"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作为"美国戏剧之父"的尤金·奥尼尔,在其早期进行戏剧创作时,仍将"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作为自己的创作原则。而到了创作成熟的后期,就完全超越了"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按照自己对戏剧和生活的理解,创作出更有时代特色的佳作。

亚里士多德雕塑

所谓"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指的是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将戏剧分为六要素,分别是动作,性格 ,思想 ,语言,音乐,和形象。在这六种要素中,亚里士多德比较重视动作、性格和思想,因为这三种要素构成了悲剧的主体性内容。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对这六要素也分别做了不同程度的阐述,他认为

动作是戏剧中最重要的要素,而情节是动作的核心。

而在奥尼尔早期戏剧创作中,虽然"反亚里士多德"的迹象已经出现,如在《东航卡第夫中,人物的对话已经取代了情节,对戏剧的推进起着重要作用。但大部分戏剧还是遵守"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其中好评如潮的《在交战区》简直就是一部"佳构剧"。而在后期戏剧《休伊》中,奥尼尔彻底摆脱了"亚里士多德戏剧理论"的束缚。剧中几乎没有任何情节,故事完全围绕着小赌徒埃里和夜班伙计休斯有一搭、没一搭的对话展开。

尤金.奥尼尔戏剧剧照

在亚里士多德的戏剧理论中,性格的地位仅次于情节,在悲剧的六大要素中排列第二位。在奥尼尔的早期戏剧中,主人公往往充满理想主义,人物的性格主要是通过和外界对抗力量如大海来反映的。而到了创作后期,奥尼尔在《休伊》中主要是通过内在矛盾,即主人公同自己的内心追求做斗争来塑造人物的。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即主题是指证明某事是真是假或讲述普遍真理的话奥尼尔的早期戏剧的主题强调为理想而奋斗。而到了晚期,随着理想的幻灭和对现实的失望,人类需要各种各样的虚幻的"白日梦"来维持生存成为《休伊的主题。

奥尼尔戏剧插图

对于其他三种要素,即语言、音乐和形象亚里士多德没有做更多的论述,但他的确提到"形象"固然能吸引人,却最缺乏艺术性,跟诗的关系最浅。简单地讲,"形象"包括舞台背景、服装、道具、光线等与视角有关的所有因素。而奥尼尔的早期戏剧的确不是很注重"形象"如所有船员的衣服都是简单的"船员工作服",颜色、式样都没有提及,而在《休伊》中、两个小人物的服饰却描述得极为详尽.从而更好地塑造了人物。

四、尤金.奥尼尔"回归"现实主义

实事求是地说,美国的戏剧艺术在十九世纪是远远落后于欧洲甚至是英国的。应该说在尤金奥尼尔之前,美国还没有真正的悲剧。内战后的美国舞台充斥着趣味不高的通俗剧,比如说,黑人的合唱演《the Negro minstrel show、滑稽剧《the Burlesque performance》

和歌舞喜剧《vaudeville》都是当时的时尚。正规的剧院极少上演有永久价值的剧本。而剧本本身往往无足轻重,并且大都来自欧洲。尤金奥尼尔的父亲詹姆斯·奥尼尔就是常年出演歌舞喜剧《基督山伯爵》的著名演员

现代剧院

直到本世纪初,美国戏剧似乎才出现了一点生气。1906年,芝加哥开了一家"新剧院",

鼓励实验性的戏剧,是可喜的发展。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小剧场运动已经开始,越短越简单的剧本越受欢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大萧条"开始之间是美国舞台经历最深刻变革的时期。这个时候.随着尤金·奥尼尔以一系列戏剧登上美国舞台,美国戏剧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时代开始了。

尤金.奥尼尔与其家人

作为美国第一流的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对于美国现代戏剧风格的建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致力于创作严肃戏剧使美国戏剧摆脱了以往伤感戏剧和情节悲剧的模式,真正走向了成熟。深受当时已经去世的瑞典著名剧作家奧古斯特斯特林堡的影响,奥尼尔的早期戏剧无论是在背景的设计,还是在人物的塑造上都展现出现实主义风格。如在《加勒比海之月》《东航卡第夫》中,奧尼尔用不定期货船"格林凯恩号"的甲板或船头船楼为布景来代替陈设华丽的客厅和风景布景。在所有这四部描述海员生活的戏剧中,来自不同国家的海员们都操着适合他们身份的方言土语,人物真实,鲜明

《琼斯皇帝》插图

而在奥尼尔戏剧创作的中期,受欧洲表现主义思潮的影响,奧尼尔有意识地将表现主义风格运用到戏剧创作中。如在《琼斯皇帝》中,奥尼尔使用非剧中人的对话、后台不停顿的击鼓声表现剧中人物由不安到恐惧最后发展到歇斯底里的心理状态;《大神布郎》中用面具表现人物的双重性格;《奇异的插曲》中以独白和旁白来表现意识流手法。

戏剧表演剧照

而到了其戏剧创作的成熟期,也就是创作《休伊》的时期,奥尼尔又"回归"到现实主义。但这种回归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将象征主义融合进现实主义中。首先《休伊》是个生在午夜的故事,在《休伊》中,虽然对故事发生的小旅馆的设计完全忠实于1928年的实景,奥尼尔还是认为那个道具电话交换台"好像是一具带有讽刺意味的、多余的固定装置"。而且剧中埃里为休伊的葬礼买的那个象征好运的马形的大花圈实际上是他借钱买来的,从而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假本质。

结束语:正是通过对早期戏剧在戏剧风格、戏剧形式、戏剧技巧等方面的继承与超越,尤金奥尼尔的晚期戏剧《休伊》准确地表达了二战后人们彷徨、虚无的生存状态,并成为"美国最优秀的戏剧,像一颗无价的小宝石,使奥尼尔的全部作品无论从戏剧的、主题的还是自传性的角度来说,提高了价值"。而尤金奥尼尔,也正是在对希腊悲剧的继承与发展中实现了人生的辉煌,实现了对戏剧发展的进一步推动。

参考文献:

1. Neill Eugene, I Want to Be an Artist or Nothing

2. Manheim Michael,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Eugene Neill

3. Berlin Normand, Eugene Neill

4. Aristotle, On the Art of Poetry

5. 夏海娟.论悲剧宿命观在奥尼尔作品中的体现

6. 弗洛伊德,弗吉尼亚.尤金·奥尼尔的剧本

7. 坎利夫,马库斯美国的文学

8. 龙文佩,尤金奥尼尔评论集

9. 冯国军,借鉴与超越——奥尼尔与古希腊悲剧的表现手法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