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文艺的古墓:墓中备有一桌酒菜,墙上两句打油诗让人佩服


历史上最文艺的古墓:墓中备有一桌酒菜,墙上两句打油诗让人佩服

在2010年,山西高平县汤王头村的一位普通村民贾德胜,在自家后院挖一个菜窖的时候,居然挖出了一个古墓。贾德胜好奇之下,进入墓室察看,结果发现这居然是一座空墓,既没有墓主人,也没有陪葬品和殉葬者。

贾德胜觉得奇怪,开始怀疑这是不是一座墓穴,于是就打算先把这墓室当作菜窖用。可是贾德胜回头一想觉得还是得上报当地文物部门,将这座空墓的来历搞清楚,毕竟这可是在自家的后院里头。


很快,当地文化部门组织一支考古团队来到贾德胜家的后院中,开展发掘工作。考古团队发现这座墓穴采用前后各一室,中间用甬道连接的长方形双室结构,还有防水防塌方的设计,总体来说其布局十分科学,不是一座寻常的墓穴,而且墙壁上描绘着数量众多的彩绘图案,因此可以猜测这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贵族或者地方豪族的墓穴。

墓室中确实没有墓主的尸身,也没有任何陪葬品,显然这是一座没有被建造者使用的空墓。然而奇怪的是,空空如也的墓室中,居然有一桌酒菜。虽然酒菜早已腐烂,但是餐具保存完整,让考古团队有点摸不着头脑。


墓穴东侧的墙壁上,有用朱砂红笔写的两句诗:“墓有重开之日,人无再少之颜”。如果这两句话是墓主人所写,那么可见他在写诗时年事已高,感慨自己年华老去,也担心自己死后会被人掘墓,或许他生活在不太平的世道,又或者他因为这份担心,所以才没有在死后被葬入。

能够在墓穴中饮酒吃菜的,想必也只有这位不知来历的墓主人了,他能够在墓穴中一边享用酒菜,一边欣赏自己的墓穴,这份心态倒是挺豁达,只是不知道他后来的经历如何?


考古团队继续深入发掘,通过时间判断、高平当地的历史进程,推断出墓主人很有可能是死于当年那场后周王朝与北汉、契丹的战争。那场大战规模大、死伤人数也很大,不过后周太祖郭威、世宗柴荣、大将赵匡胤都参加了,而且取得了胜利,斩首北汉士卒8万人,史称“高平大捷”。如果墓主人战死沙场,那么他就很难入土自己的墓穴,更无法为自己的墓穴放置陪葬品。


那么墓主人到底是后周军队这一边的,还是契丹、北汉这一边的呢?考古团队在墓室中发现墓室的宽度小,导致棺材无法旋转,只能卡在门洞和墓室之间,这与汉族自南向北将棺材推进主墓室后,再转90弯的墓葬传统不符,而且墓穴的建筑风格属于金朝砖雕仿木结构墓葬,因此可以推测墓主人是金朝的贵族将领。


虽然墓主人因为生活在战乱的年代,没能安享晚年,更无法“入住”自己精心准备的墓葬中,但是作为将领,它可以战死沙场也是无憾了,正应了那句千古名句: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