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選擇米格29K艦載機作為未來主力,真是錯誤嗎?不一定!

海側衛蘇33在性能方面可以說是基本碾壓機場守護者米格29K,最大起飛重量33噸對20噸,最大航程3000千米對2000千米,最大載彈量6.5噸對4.5噸,而且蘇33繼承了蘇27優秀的氣動佈局和大型機體,改進空間和配加附屬裝備的潛力也要大的多,在美中都爭相發展大型艦載機的時候,為什麼俄羅斯劍走偏鋒選擇弱雞的米格29K作為自己未來艦載機的主力呢?

顯示原圖

俄羅斯選擇米格29K艦載機作為未來主力,真是錯誤嗎?不一定!


(蘇33和米格29K同時在庫茲涅佐夫航母上服役)

蘇聯解體,蘇33已經無以為繼

不是俄羅斯人想放棄蘇33,臣妾是真的沒有辦法,蘇33是蘇聯時期設計並製造的飛機,所有配件的生產分佈在多個加盟國之中,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已經無法整合這麼多加盟國的廠家資源一起合作繼續生產蘇33,就算是庫茲涅佐夫航母上的蘇33也是蒐羅了好幾年才在1993成功湊齊了24架形成了戰鬥力,而在此以後,沒有一架新的蘇33下線,這些飛機在2015年左右基本都已經接近退役期限,俄羅斯只能退而求其次謀求能夠自主生產的米格29K。

俄羅斯選擇米格29K艦載機作為未來主力,真是錯誤嗎?不一定!


(蘇33原型機首飛)

米格29K也許更適合中型航母

蘇33在研製時的目標是作為蘇聯第一款核動力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級航母的艦載機使用的,烏里揚諾夫斯克是一艘八萬噸級的彈射起飛重型航母,搭載蘇33這樣的重型艦載機可以做到滿狀態起飛。

俄羅斯選擇米格29K艦載機作為未來主力,真是錯誤嗎?不一定!


(烏里揚諾夫斯克核動力航母)

庫茲涅佐夫航母只是一艘5萬噸級的中型滑躍甲板航母,蘇33在起飛時不能重載,滑躍起飛消耗的油量也非常大(航程減半至只有1500公里),這嚴重限制了蘇33的能力發揮,而且蘇33機體太大,也制約了艦載機的搭載數量,也就是說中型航母其實並不適合重型艦載機,而以俄羅斯目前的實力,連庫茲涅佐夫都打算用到2050年,再發展重型航母恐怕不現實,所以選擇米格29K也未嘗不是個明智之舉。

俄羅斯選擇米格29K艦載機作為未來主力,真是錯誤嗎?不一定!


(垂垂老矣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

米格29K經過改進後,實力已經超過老款蘇33

蘇33在八十年代末設計定型後,由於俄羅斯缺乏資金,基本沒有改進,實力在如今三代半乃至四代戰機當道的天空,已經毫無優勢。而米格29K在經過印度小白鼠的試用後,已經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重新搭建的輕量化鋁結構機身配備新式的RD-33K發動機以及新增的機內油箱,讓它的作戰半徑達到了1000公里,新款的甲蟲雷達搭配新式航電和多功能平顯也讓米格29K的信息化程度有了質的提升,增加後一共八個武器掛架也能容納更多的機載武器,對地對海攻擊能力也有了質的提高,整體實力達到了三代半戰機的平均水準。

俄羅斯選擇米格29K艦載機作為未來主力,真是錯誤嗎?不一定!


俄羅斯選擇米格29K艦載機作為未來主力,真是錯誤嗎?不一定!


(新式米格29K的信息化座艙和豐富掛載能力)

三哥在手,天下我有!

說到底還是窮,本來米格29K也不可能成功的,不曾想印度購買了俄羅斯的巴庫號(戈爾什科夫號)航母改造成了自家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而俄羅斯在這一交易過程中強制印度必須購買俄羅斯自家生產的艦載機,而“維克拉瑪蒂亞”號噸位太小,只能使用中型艦載機,所以俄羅斯就利用印度資金重啟了米格29K項目。

俄羅斯選擇米格29K艦載機作為未來主力,真是錯誤嗎?不一定!


(印度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

沒想到印度白鼠試用後的反饋還不錯,這款本該淘汰的艦載機就這樣在三哥的幫助下起死回生,俄羅斯完全沒花什麼錢就重生了一款新式艦載機。由於印度的訂單,米格29K的生產成本直線下降,這對於如今窮困潦倒的俄羅斯來說何嘗不是一種福利?與其使用老久且維護成本高昂的蘇33,幹嘛不用生產成本低廉而且性能不差的米格29呢?

俄羅斯選擇米格29K艦載機作為未來主力,真是錯誤嗎?不一定!


(印度米格29K艦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