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曾风靡一时或被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是有严重危害的东西?

大洋闲话多


历史上曾风靡一时或被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有严重危害的东西是寒食散。

寒食散也称为五石散,主要是由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硫磺五种石药调和而成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广为流行。据说,服用寒食散后让人浑身燥热、精神亢奋,进入一种恍惚忘我的境界,让人忘却世间烦恼,给人一种无拘无束、超凡脱俗的感觉。名医张仲景曾把寒石散应用到治疗伤寒上,但寒食散广为流传确实在魏晋时期的帝王将相、文人墨客中,魏晋名士何晏曾称自己服食寒食散后,神明开朗,皮肤白皙。而且因为长期服用,身体燥热,不得不穿宽敞的衣服,通过喝热酒、吃冷的食物、洗凉水澡来中和药性。于是,服药、饮酒、着轻裘缓带就成了魏晋人士潇洒飘逸形象的重要特点。



但是,寒食散有很大的副作用,即使说成是古代毒品也不为过。在《晋书》皇甫谧传中记载,服食寒食散后的症状“舌缩入喉、痈疮陷背、脊肉溃烂”。而且服食寒食散还具有成瘾性。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说,“因为药性一发,稍不留心,即会丧命,至少也会受非常的苦痛,或要发狂;本来聪明的人,因此也会变成痴呆。”“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大约便是服药的缘故。”服药成瘾后,往往脾气暴躁、喜怒无常。比如晋哀帝司马丕24岁就因服药中毒而死;太武帝拓跋珪因为服食寒食散,晚年变得暴躁无常,动辄诛杀大臣,最后被其儿子刺杀。此外,还有两晋时的地理学家裴秀、献文帝拓跋弘也都因服药而死。像夏侯玄、王羲之、王弼等人都爱好服食寒食散。名医孙思邈认识到寒食散的危害,临死前告诫后人“有识者遇此方,即须焚之,勿久留也。”



魏晋南北朝时期,寒食散流行,固然有帝王将相追求长生因素,还有一方面就是当时社会政治黑暗,上层政权夺利,士人即不愿意同流合污,又要保全自己,于是就把服食寒石散,追求精神的愉悦,作为逃避现实的一种方式,最终形成了一时的社会风气。


一壶清茗品春秋


别的巨大的事情就不说了,咱就来说说身边的人,以前上高中时,看到过我们宿舍里的一个女孩子,长得很漂亮,就是有一嘴的四环素牙。

很是影响美观。

那个同学的妈妈非常迷信大夫,没事就喜欢吃药,在当时,她就能给孩子带一箱子的药去上学,各种药,感冒药咳嗽药啥的,非常齐备,说明她平时也是很喜欢吃药的。

我们一开始没好意思问,后来熟悉了,就问起她的牙,她说,她妈怀她时,那阵子流行四环素,她妈就吃了,她自从长牙就是这样,后来换了一次牙,可是长出来的还是那样,土不土,黄不黄的,很难看 ,怎么刷牙也没有用。

这种牙,我在后来的工作中,也遇到过不少,但是再后来的小孩子们,几乎就没有了。说明大家都意识到危害了。

这个牙是怎么形成的呢,据网上查询:四环素牙是在牙发育过程的时候,摄入过多的四环素类的药物,导致牙本质的着色。四环素牙临床上见到的大多数集中在70年代,即70后的人群中。因为那时国家抗生素基本以四环素类抗生素为主。在80后的部分人群中也存在,那个时候,以前使用四环素类药物的时候,没有发现这个并发症,还没有完全的取缔。对于后来,90后甚至00后的孩子,四环素牙基本上已经不存在了。所有医生在开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都会询问,牙齿发育过程中,要避免使用四环素类的药物。不同的四环素牙,有的是发黄,严重的会发灰甚至发黑,与摄入四环素的量有密切的关系,摄入的量越大着色越深,摄入时间越长着色越深。

所以,是药三分毒,这话确实不假,有些药,没有经过长期实践就用于临床,真的是害人不浅啊!


Longsuixinyuan


大家好,我是白齐光一个热爱历史的学生。下面由我来回答
盘点那些史上曾风靡一时或被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是有严重危害的东西

三株口服液,号称包治百病,曾流行全国,堪称营销神话,但事实证明,它对百病都不管用,反而对人体有害——至少降低智商100%。

何首乌:熟何首乌经过炮制,毒素会有所降低。但都不建议长期,大量服用。大家可能不知道,中国其实是肝病大国,中国有乙肝病毒携带者约1亿人,平均每14个人中就一个携带乙肝病毒(多数只是携带者,很多一生也不一定发病)。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规定,生何首乌每日用量不得超过1.5克,制何首乌每日不得超过3.0克,肝功能不全者和有肝病家族史者禁用。

“四乙基铅”汽油:最初,汽车的汽油很不稳定,极大影响了汽车的性能。在1921年,米基利通过对化学的了解,发现“四乙基铅”这个添加剂能够很好的改善汽油的性能,是优良的汽油抗暴剂。而且价格便宜,成本低廉。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这个添加剂有毒。作为一种化学物质,四乙基铅确实是有毒的,但是因为它只是少量加入到汽油中,所以一开始人们觉得没有太大影响。但是,先是汽车公司的一些工人铅中毒死亡,引发了人们的质疑。

抗生素:抗生素致命的耐药性,耐药性的出现并不会直接导致人失去生命,也不会给人造成任何的不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耐药性对人体的影响是非常长久深远的,它更多还是一种体现在未来的副作用。这种副作用是体现在细菌层面上的,人使用抗生素就是为了消灭身体中的致病性细菌,虽然在刚开始使用的时候,抗生素确实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抗生素使用多的话,人身体内的细菌也是会随之进化的。

奥美定是我国整形美容史上最大的丑闻,由于药监部门监管不利,相关领导玩忽职守,给多少人带来了终身遗憾!如今,奥美定获得认证时在任的国家药监局高层都已沦为阶下囚,前国家药监局长郑筱萸更是在2007年被执行死刑。天道轮回,希望奥美定的悲剧不要再重演!


龙帅林vlog


历史上曾经风靡一时,后来被证明有害的东西太多。最著名的由福寿膏、打鸡血、脑白金。

一、打鸡血。


1952年11月,在江西南平搞卫生工作的俞昌时开创了打鸡血疗法。他从一只公鸡的身上抽了1.5cc血,注射进左臂三角肌。其后一两天内,他觉得精神舒适、食欲增加,三四天后“发现奇迹”,脚癣和皮屑病等痼疾同时痊愈了。 俞昌时撰写《鸡血疗法》一书中,辑录了100多个病例,那本《鸡血疗法》散布全国各地,“鸡血疗法”也随之传播,持续时间达10多年。

打鸡血就是用针管抽取鸡血,直接注射入体内。打鸡血确实可以让人精神焕发,脸色红润。但它的疗效被无限夸大。导致全国人民排起长队打鸡血。


现在的医疗知识知道血液是最容易感染疾病的。打鸡血而死的人不可一二数。

二、福寿膏。

在清朝末年,出现一种新奇的好东西——福寿膏。吸食之后,神清气爽,飘飘欲仙。长期使用,可延年益寿。

福寿膏其实就是鸦片。其不但具有极强的成瘾性。大量使用还会危机生命。

三、脑白金。

二十年前,脑白金在广告中远程。使用了脑白金。可以白发变黑发。返老还童。重著青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

后来证明,脑白金中有褪黑素。不但不能返老还童,长期使用对人体还有害。发达国家已经禁止在食品中添加褪黑素。

以上三则实例,完美的诠释了老子之言——不为天下先。


杨朱学派


在电影《飞越疯人院》中,意图打破牢笼、逃离疯人院的Mike最后被医院切除了脑前额叶,变成了一个痴呆弱智。

是的,脑前额叶切除术,这个曾经荣获若贝尔医学奖并风靡一时的“发明”,现在已经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人们都说,这是诺贝尔奖的黑历史。

脑前额叶切除术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手术刀伸进大脑,然后机械地损坏额前叶神经纤维即可。

这一手术在20世纪风靡一时,曾被认为可以用来治疗精神病。

在应用到人头身体之前,这项手术曾利用黑猩猩进行试验,发现黑猩猩的前脑叶被切除后,它们的性格变温柔了很多。

于是,这种手术经过改良,很快就应用到了人体身上。至于要如何操作,请看下面这张图:

这一手术的发明者是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António Egas Moniz),他因此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

手术对象在经过手术后,大部分都变成了痴呆、弱智,丧失了精神冲动。

奥斯卡经典电影《飞越疯人院》,描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背景:无良的精神病院,对不服管教的病人施加这种手术,导致患者变成痴呆。

因此,这种手术最终遭到了医学界的唾弃,成为诺贝尔的黑历史。

时至今日,这种手术已经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桶。


HuiNanHistory


安乃近算吗?

小时候,一发烧就吃安乃近,

安乃近简直是退烧神药有没有,

殊不知,长时间使用会导致出现血液方面的疾病,

对肾脏和皮肤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致命性的副作用,如急性肾衰竭,

消化道大出血等情况。


也就是近几年,安乃近才逐渐禁用 ,但在很多小诊所,

依旧有赤脚医生习惯开安乃近退烧。

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用药安全吧 ,尤其是对宝宝。


老徐说事999


欧洲早期的放血疗法。直到19世纪,一直都比较流行放血疗法。1799年12月13日,美国总统华盛顿病了,14日,提倡放血疗法的本大夫的几个学生,放掉了将近2500毫升血,结果可想而知,华盛顿死于失血性休克。后来数十年时间,随着反对声音的逐渐加强,不断的科学证据都证明放血疗法对病人的伤害,这个流行了2000多年的疗法才终于走出了历史的舞台。

冷知识:以前很多放血疗法都是在沙龙里面,也就是理发馆里操作的,那时候门口会放一个转灯,红色代表动脉,蓝色代表静脉,白色代表绷带

铅白粉美白。中国古代把铅粉用来美白,把朱砂加在口脂里。在欧洲也是风靡一时,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盛行,当时无论男女都崇尚一种病态的美白,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是最著名的白铅产品的拥趸者之一。她那近乎惨淡的白皙肤色在当时被认为格外迷人,彷佛永远带着“年轻的面具”。这种极端的白色妆容却引领了上流社会的时尚潮流,更成为身份高贵的标志。由于铅白粉能抑制黑色素生成,可以提亮肤色,但是毒性强,由于长期与白铅作伴,伊丽莎白中年患上严重的牙疾。以美貌著称的考文垂伯爵夫人玛利亚·冈宁由于疯狂迷恋涂抹铅粉,甚至寐不卸妆,因此死于铅中毒。

奥美定。小时候在电视里,在公交站牌,传单,报纸,各大大小小美容院都在宣传奥美定,风靡全国,但是它在人体内分解成单体之后,对人体的损害极大,能够影响到人的神经系统,造成内分泌的紊乱,还有致癌的危险,很多使用了奥美定的女性在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炎,感染,乳房变型,更严重的被迫切除乳房,给注射奥美定的朋友带来一生的痛苦。

盐酸西布曲明。一种减肥药中常用成分,具有抑制食欲和增强代谢的作用。2010年10月30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通知:由于使用减肥辅助治疗药物西布曲明可能增加严重心血管风险,减肥治疗的风险大于效益,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决定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已上市销售的药品由生产企业负责召回销毁。











是棵会开花的树


”打鸡血”要不要了解一下?

上世纪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只要提起“打鸡血疗法”,那可谓引领一代风潮。

在当时的医院,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来看病的人都带着一只活鸡,来医院。在排队的间隙,还在互相讨论着谁的鸡更好。谁要是抱着一只4斤以上重的纯种白色“来杭鸡”,将得到别人羡慕嫉妒的眼神。

请记住一个人。这个人叫俞昌时,上海永安棉纺三厂(后转至上海无线电三厂)的医生。

俞医生在江西南平搞卫生工作的时候,偶然从鸡肛门量了量鸡的体温,竟在42℃以上,又测了好多只,平均都在43℃左右。于是在参考了大量的中医药文献之后,于是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医学假设“把鸡血注入人体,人体会不会保持高度精神饱满的亢奋状态”?

俞医生是个敢说敢做的医生。于是很快便投入了临床实验,俞医生还是比较负责任的,拿自己做实验,结果疗效异常令人激动,因为“打完鸡血后,不但无不良反应,食欲大增,有使不完的力气。”

于是又在三个”病人”身上继续实验。分别是自己经常腹痛的15岁的女儿;一个大腿发炎的农民;一个患阴道癌的妇女。结果女儿肚子不疼了,大腿发炎的消肿了,连阴道癌的竟然也好了。

着对俞医生意义就不同了,这就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于是开始在整个厂区开始试点,结果一试点,反向强烈,那效果是杠杠的。“一个月多的时间内,打了300多病例,都只打了1.2针,最多的5.6针,就发生了许多的奇效和显著疗效”。

结果“打鸡血疗法”就突然成为国际领先的”医学技术”。

社会上以讹传讹,然后越传越神话。被传为是某国民党大官在监狱里穿出来的秘方。说什么蒋介石就是每天靠打鸡血维持生命的。很多老干部也在秘密“打鸡血”。即便现在社会,很多人都还比较迷信老军医。这种带动性几乎相当强大,于是便出现了开头讲的那一幕。


尘观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1910年,居里夫人通过电解氯化镭的方法提取出了金属镭,这是人类科学史上一个重大的发现,但也是一段悲剧的开始。

镭属于放射性物质,但在发现之初并没有人知道它的危害有多大,就连居里夫人本人也不知道。不过居里夫人在实验室受到镭的辐射导致部分皮肤坏死,重新长出了新皮,结果这一现象竟然被商人们认为镭具有去除死皮,长出新皮的功效!很快,含镭的化妆品就在市场上卖疯了。

从发现镭的那一天开始,社会上就掀起了一股“镭热潮”,这一热潮足足火了20多年!

商人们不断地推出各种含镭商品,甚至是食品,他们把镭加进化妆品、玩具、牙膏、钟表里面,后来居然在巧克力、冰激凌、面包之类的食品都出现了镭的身影。

最令人惊讶的是,商人们竟然把镭加入水中制成“镭水”卖给有钱人,其中有位美国富豪由于长期饮用这种“保健饮料”,导致整个下巴都被镭放射出来的能量打穿,最终51岁就在痛苦中去世。为了防止他尸体上的放射性物质对周围造成辐射,他死后的棺材都是用铅做的。

震惊世界的“镭姑娘”

镭流行于美国的那段时间,很多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最引人关注的还是“镭姑娘”。

她们是美国新泽西州一家钟表厂里的员工,当时的钟表指针和表盘上涂上含镭的荧光涂料,会使钟表看起来更加酷炫。女孩们就是从事这一项工作,她们用细小的毛笔把这些荧光涂料涂到表盘和指针上。

因为有些表盘非常小,所以在涂荧光料的时候要把笔尖弄得非常细,于是女孩们就习惯用嘴去把笔头给舔直,这样操作起来会很便捷。长年累月地将含镭涂料吃进嘴里,女孩们的健康状况也开始出现了问题。

有些姑娘开始出现关节疼痛,后来发展到下巴几乎脱落,还伴有吐血的症状。不到一年时间,症状严重的女孩就去世了,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胃溃疡。钟表女工的去世并没有引起公司的重视,他们认为这是由于工人自己得病去世,与公司无关。直到喝“镭水”的富翁去世后,整个事件才有了转机。

那位富翁去世前立下遗嘱,他把自己所有的财产拿出来用于调查“镭水”的真相。他的这一举动终于让社会认识到了镭的危害,钟表女工在下葬五年后也被重新开棺验尸。当尸骨出土的那一刻大家都惊呆了,因为“镭姑娘”的尸骨竟然发出隐隐的荧光!

结束语

科学是促使人类进步的一项重要学科,科学不但要大胆创新,更要严密谨慎。

镭是非常重要的化学元素,对科学贡献也非常大。在镭发现之初,就是因为缺乏该有的谨慎,导致大量的人深受其害,这也是历史上一场惨痛的教训。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五石散是史上曾风靡一时大量使用后被证明是有严重危害的东西。

五石散早是用于医疗,张仲景经常用这方子给伤寒人士治病。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五石散的原料实物,分别为硫磺、雄黄、紫水晶、赭石和绿松石。早期以张仲景的方子为准,以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为主的。这五种矿物都没有大量的毒性。后来到了魏晋,这方子开始变化了,最后起码七八种不同的方子并行于世 。从此,五石散中就出现了礜石。礜石是一种砷化物,也就是现在毒老鼠的毒药。

魏晋时期,经何晏一推广,其作用发生了本质变化。何晏何许人也?大帅哥一枚,因此成为曹操的女婿。但作为体制内的人,何晏一点也不关心政治,而是专心的去做文化圈里的一哥。何晏绝对是魏晋时期最闪亮的明星之一,他玄学鼻祖,大谈老庄之道,粉丝成千上万,一举一动都备受狗仔队关注。

何晏最大的爱好就是吸“五石散”,《三国志》记载:晏性自喜,动静粉白不去手。何晏不但自己喜欢,还为五石散做代言。何晏曾说:“

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这广告词简直太有杀伤力,瞬间五石散风靡于社会。后来又经魏晋第一天团“竹林七贤”的推广,“五石散”成为当时居家旅行、聚会装逼的必备产品。在魏晋时期,“五石散是隐士界里的精神食粮!是政治圈里的身份象征!是医疗圈里是壮阳神药。你要是不会“行散”,是不会被社会主流人士接受的!

服用“五石散”一定要喝热酒才能使其发挥最大药性,而且药性发挥后,就开始浑身发热,狂躁冒汗。于是我们在史书中,经常看到魏晋名士喝的烂醉如泥,然后疯狂裸奔。比如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每次嗑完药,喝完酒,就一丝不挂的躺在屋里。邻居到他家劝刘伶收敛一点,刘伶却说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内是我的衣服,你没事钻我裤裆里干吗?还有嵇康,经常半裸着身体在竹林里打铁,其实这都是在释放身体内的药性。这种吃完“五石散”然后“行散”的举动,被称为“散步”,逐渐演化为今天所说的走路散步。

另外,服用“五石散”后,皮肤变得干燥发热,异常敏感,所以一定要穿宽大未洗的旧衣服,以免不能散热和衣服摩擦皮肤导致不适。衣服一不洗,虱子就来了。魏晋名士们的宠物可比现在高端多了,他们不养阿猫阿狗,只在自己衣服里养虱子。在当时谁身上要是没几个虱子跳蚤,出门都不好意思给别人打招呼。比如著名的“王佐之才”王猛就是一边捉虱子,一边谈论天下大事,被世人传为美谈。

所以说魏晋名士有两大癖好,第一是喝醉裸奔,第二是闲暇养虱,而这两大癖好的产生都与五石散有关。

然而吸着吸着不良后果就来了,根据文献记载,初期服五石散有轻微中毒现象,根据服食时间可分为:进食多;气下颜色和悦;头面身痒搔;策策恶风;厌厌欲寐,这些不同的症状。而长期服用则会出现:舌缩入喉,痈疮陷背,脊肉烂溃,头痛欲裂,腰痛欲折,腹胀欲决,甚者断衣带,心痛如刺,百节酸疼,咽中痛,鼻塞清涕出,膈上大满欲吐,温温欲吐。从魏晋到隋唐几百年间,服用“五石散”致残甚至身死的名人不计其数,比如名医皇甫谧、地理学家裴秀、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等,书法大家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也因服食“五石散”短命而终。所以到了唐朝以后,吸“五石散”的风潮逐渐衰退了。药王孙思邈对这种五石散配方深恶痛绝,他说谁要看是看到五石散的配方赶紧烧毁,不要让它流传于世。孙思邈的这句话,可以视为中国第一条“禁毒”公益广告。

“五石散”说白了,就是白粉、摇头丸的前身。吸食之后,让人产生兴奋,于是开始变得洒脱无束,放浪形骸,在精神麻醉中激发了灵感,从而创作出很多伟大的音乐、字画、诗歌。后世所推崇的魏晋名士风度,其实就是一群吸毒的文艺青年疯狂自嗨的病态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