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灭亡和崇祯帝之死真的全因为士大夫们的“出卖”吗?


明朝的灭亡和崇祯帝之死真的全因为士大夫们的“出卖”吗?

紫禁城


长期以来,互联网上一直有一种观点,认为明思宗崇祯帝以及明朝并不是亡于清军入关,也不是亡于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而是亡于士大夫阶层的出卖。

可以说,互联网上许多人都把这一观点奉为圭臬。

然而,都不说让这些人仔细阅读史料,哪怕只看过一些最基本史料就能知道,这一观点是非常荒唐可笑的,不值一哂。

首先来说,崇祯朝士大夫出身的大臣们并没有“一毛不拔”,相反,无论是勋贵还是大臣,都多次响应皇帝号召,“慷慨解囊”。

南京吏部等衙门孙玮等各捐俸一年助饷报闻。——《明熹宗悊皇帝实录》

南京户部尚书毕自严题南京大小各官皆愿捐俸薪银一年。——《明熹宗悊皇帝实录》

在京尚书以下在外州县正官以上俱捐俸薪一年。————《明熹宗悊皇帝实录》

在京各衙门捐俸犒兵银通共二万七千九百六十九两。——《明熹宗悊皇帝实录》

事实上明朝和清朝一样,遇到大事小情,不管是对外作战还是皇帝修宫殿,都爱让官员们“捐俸”,事实上明朝官员们“捐俸”在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可以说是史不绝书。


明朝的灭亡和崇祯帝之死真的全因为士大夫们的“出卖”吗?

长城风光


而崇祯朝,随着对内与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以及对外后金作战,崇祯朝大臣们“捐款”相比天启朝更加频繁。

(崇祯五年)蓟辽原任总督曹文衡疏报捐俸及节旷银助饷。——《崇祯长编》

甚至在崇祯朝,遇紧急事件让官员们“捐款”都成了崇祯朝一项惯例。而且在网上被骂的明末“清流”最爱没事就上奏要求皇帝让百官“捐俸”。

工科给事中颜継祖因插警缺饷请令百官捐俸。——《崇祯长编》

这哪儿看得出一点点所谓士大夫互相勾结欺蒙崇祯帝的影子?

不仅是当官的士大夫们或自愿或被迫的经常性“捐俸”,即使没有官职的士大夫在崇祯朝主动给朝廷捐款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仅仅崇祯二年八月就发生了至少两次:

休宁县监生黄士儒捐资助饷旨令该抚按查收。——《崇祯长编》

直隶廵按杨中极捐赀助饷命户部查收。——《崇祯长编》

这还不算,御史上奏给崇祯帝的奏折里也谈到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明朝早就已经实行官员捐俸、乡绅优免减半以及扣出地方衙门衙役、书吏伙食费的办法了。

各官俸薪全捐、乡绅优免半、扣皂快工食,十去其三。——《崇祯长编》

就是勋贵们仅在崇祯二年就捐了三年田租,不管是不是被迫的,至少崇祯朝的勋贵们绝不是如网络所说,“拼命占便宜,宁死不吃亏”。

勳戚赡田暂捐三年田租以酬恩眷。————《崇祯长编》

而且在崇祯二年,后金破关围困京城时,在京城的各省官员不但捐钱捐物,还主动带着家人配合官军守城。

各省直在京官员愿自捐资置器带领家人在官军外分堵联络恊力城守。——《崇祯长编》

为民庶吉士张星捐助火药。————《崇祯长编》

当然,有人会认为说不管是捐俸禄还是捐田租,和李自成“拷掠”所得相比简直九牛一毛。


明朝的灭亡和崇祯帝之死真的全因为士大夫们的“出卖”吗?

故宫


这个观点,首先是错误的。因为根据钱稚拙的《甲申传信录》记载,李自成拷掠当时还留在京城的明朝勋贵,除了嘉定伯周奎被抄出五十三万两白银外,其余勋贵并没有抄出更高数字,更多是田产和珠宝这些不能变现的东西。

凡贼追赃输纳见银加二;首饰十不当一;珠玉玩好一概掷弃。——《明季北略》

其次,即使李自成真的“拷掠”出相当的金钱,那也是因为李自成是抄家的缘故。

更何况,根据史料显示,京城的勋贵对于崇祯帝并不小气,在崇祯九年,崇祯帝因为朝廷国用困难,找几位勋贵和大太监“借”将近一百万两银子,这笔钱并不比李自成“拷掠”所得少啊。

谕兵部曰:今年饱飏,计来年复逞。练兵买马,制器修边,刻不容缓。连年多故,帑匮民穷。令兵部司官借武清侯李诚铭四十万金,发关宁治备;借驸马都尉王昺、万炜、冉兴让各十万金,发大同、西宁;令工部借太监田诏金十万治甲冑,借魏学颜金五万治营铺。俟事平帑裕偿之。如尚义乐助,从优奖叙。——《国榷》卷九十五

可见,尽管勋贵里虽然有周奎这样的吝啬鬼,但是大多数勋贵还是对崇祯帝、对明朝忠心耿耿的,因为他们也知道明朝一旦灭亡,他们的荣华富贵和权势也就付之东流了。

而崇祯帝一直到去世,对勋贵都是信任有加的,比如崇祯去世前的军事部署,京城的防御崇祯帝完全交给了襄城伯李国祯以及自己表兄弟新乐侯刘文炳和驸马巩永固,而他把漕运重镇淮安交给抚宁侯朱国弼镇守;南京则以忻城伯赵之龙为守备,还把南直隶最重要的操江水师交由诚意伯刘孔昭统管;按照惯例,因为操江水师太过重要(可以隔绝南北),所以都是文武分掌的;而崇祯帝则打破了惯例,让勋贵诚意伯刘孔昭一人单独掌握水师。由此可见崇祯帝对明朝勋贵总体还是满意的。


明朝的灭亡和崇祯帝之死真的全因为士大夫们的“出卖”吗?

明朝士大夫


说完勋贵,我们再来看士大夫。

和许多人想象的不一样,崇祯皇帝一直到死都不鼓励各地大办团练,原则上,崇祯朝各地乡绅以及在乡大臣是可以组建民团武装的,但是这些武装统统不能出“县”,一旦要出县讨贼,必须把团练交给县典史指挥,但是团练的经费和粮食消耗,朝廷是不负责的。

并且,对于那些因为办理团练立功的在乡大臣,崇祯帝和明朝朝廷也是采取“明褒暗贬”策略的。

比如崇祯朝早期的甘肃巡抚梅之焕,他因为政治斗争被罢职回乡,因为他家乡麻城土匪太多,他干脆办起了团练,因为他做过边地巡抚,有将才,所以他办的团练战斗力相当可以的,几万混杂着边军的土匪都没能打下他协助防守的麻城。

可以说梅之焕最初的表现比晚清曾国藩才开始创办湘军时要出色很多,可是崇祯帝虽然恢复了梅之焕待遇,但是却不愿意重用梅之焕:

(梅之焕)所居县,阻山多盗。之焕无事,辄率健儿助吏捕,无脱者。先是,甘肃兵变,其溃卒畏捕诛,往往亡命山谷间,为群盗,贼势益张。至是,贼数万来攻麻城,望见之焕部署,辄引去。帝追叙甘肃前后功,复之焕官,荫子,然终不召。——《明史·梅之焕传》

如果说因为东林党人梅之焕犯了崇祯帝最忌讳的“结党”,所以崇祯帝就是不用梅之焕情有可原,那么“阉党”余孽冯铨办团练,屡次崇祯帝依然不鼓励,不奖励,这说明在团练这件事情上,崇祯皇帝的态度是很明确的,而且这种态度是不分东林党和阉党的。


明朝的灭亡和崇祯帝之死真的全因为士大夫们的“出卖”吗?

崇祯帝之墓


简单来说,崇祯帝并不愿意见到有不受控制的武装力量的出现。崇祯帝不仅不鼓励在乡大臣办团练,就连藩王率军勤王,都被崇祯帝视作严重错误,崇祯九年清军再次入关,唐王朱聿键带一千多人赴京师勤王,结果直接被崇祯帝圈禁凤阳。

既然皇帝对士大夫办团练并不鼓励,士大夫自然也没必要热脸贴冷屁股,用吴京老师的话说,“jian不jian啊”。用梅之焕的话说,既然朝廷不鼓励团练越境讨贼,那么我们就“惟人自为战,家自为守”好了。

当然,我并不是说明朝灭亡,明朝的士大夫没有责任,明朝士大夫们当然对明朝的灭亡负有责任。

但是那种把明朝灭亡的责任一股脑都推到士大夫身上,认为明朝亡于士大夫“出卖“这一观点毫无疑问是荒谬的,是站不住脚的。

N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