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的后人姓什么?有什么历史渊源?

芯疼比快乐真实


比干(gan第四声),沫邑(今河南卫辉)人,是商纣王帝辛的叔叔。是商朝两代重臣,商纣王连年征战,使国力削弱严重,比干主张修生养息,纣王不听。



后来周文王造反,纣王带领朝歌和东夷各族俘虏去征讨周。比干死谏要求固守朝歌,纣王不听,以慢军之罪处死比干。纣王与周武王对峙在牧野(河南新乡北),结果纣王所带俘虏大部倒戈,纣王大败,在摘星楼自焚身亡。这次战役史称“牧野大战”!


比干因谏而死,为国守忠,其气节被周王称杨。故而大力宣扬比干的为国精神,追封为国神。

比干的夫人为′妫氏有孕,害怕有祸上身,逃出朝歌,于长林(今卫辉市狮豹头乡龙卧村)石室之中生下男孩,取名“泉”。

周武王伐纣,天下大定后,找到了了比干的后人,得知遗孤生于长林,便赐姓“林”,改名为“坚”,封地博陵(今河北安平县)。

比干成为“林”姓始祖,后来由于历史原因,林姓很多迁往南方的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也逐渐迁到了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被称为“南林”。目前,已经举行了多次纪念比干以及林氏的省亲大会。比干庙位于河南省新乡市的卫辉。


路遥lgy


比干,是商朝宗室大臣,为子姓,是文丁之子,帝乙之弟,商纣王之叔。他曾是其兄帝乙的托孤重臣而辅佐于商纣王。比干为人刚正不阿、对商朝忠心耿耿。同时他敢于直谏和为民请命,然而商纣王却荒淫无度、残暴滥杀,从而忠心耿耿的比干被杀。


比干虽死,但是他的忠义之心却深受周室的敬佩,后来他被追封国神。并且后世对他也非常推崇,比如到后来的唐朝唐太宗时期,还为他封谥号为“忠烈”。宋仁宗为其后人姓氏家谱题诗。元朝时为他立碑塑像,清朝时为他修复比干庙等等,可见后世对他的推崇、敬佩之心。

对于比干,颇为熟悉的就是《封神演义》中的形象,他因被妲己所恨,结果被残忍的商纣王处以挖心之刑,但武王伐纣成功后,姜子牙封神,比干被封为文曲星。对于文学作品《封神演义》中的情节,这里就不多做解释。

宋朝时期的宋仁宗曾为比干后人姓氏家族题诗,比干为子姓,那比干的后人姓什么呢?


比干忠心直谏被杀后,后来武王灭商成功,因为比干忠义的高尚气节,所以深受周室的推崇敬佩。而在当初比干遇害时,他的夫人已经有了身孕,其夫人为了能保住比干的孩子,于是就逃到长林避难,后来在长林生下一子名为坚。

周武王灭商后,因比干的高尚气节,所以比干被追封为国神,同时当周武王知道比干还有后人在时候,就派人四处寻找。后来周武王知道比干之子是在长林出生,于是就以林为姓,赐他姓林,故而比干之子就是林坚。同时林坚还被封为博陵郡公。

故而,比干的后人也就说是姓林,比干之子林坚为林姓始祖,而比干则为林氏太始祖。


林姓是一个多流源姓氏之一,比如源自子姓、姬姓、少数民族改姓等,当然林姓的得姓始祖则为林坚。比干原为子姓,所以林姓中源自子姓的则就是比干之后。林姓在中华书局刊印的《辞海》合订本中记载的是:

“林,姓也,史谓殷比干避难长林之山,因以林为氏。”

中孚鉴


比干是商纣王帝辛的叔叔、商王文丁庶出的儿子、帝辛之父帝乙同父异母的亲弟弟。众所周知,商王朝的国姓是子姓。因此,比干其实是姓子的。之所以叫比干是因为他的封地在比这个地方,故而以封地比为氏,即人们常说的某姓某氏,比干是子姓比氏。秦以前的中国男子称氏而不称姓,所以比干虽然不叫子干,但他的的确确是姓子的。



所谓姓氏,姓是主干、氏是分支,不论分出多少个氏,他们的姓永远是相同的。著名的楚怀王熊槐和屈原,虽然一个是熊氏、一个是屈氏,但他们都姓芈。因此,比干的后代必须是子姓!这一点没有疑问。最大的问题不是姓,而是氏。



比干既是商纣王帝辛的叔叔,又是帝辛的父亲帝乙留给帝辛的托孤辅臣,倚老卖老在所难免。在一些政治问题上,比干与帝辛发生了严重分歧,比干时不时仗着是叔叔、又是托孤辅臣,与帝辛硬顶、严重掣肘了帝辛的王权。最终,帝辛对自己这位叔叔痛下杀手,除掉了比干。换言之,比干之死是因为叔侄之间的权力斗争,而不是什么商纣王帝辛听信妇人之言滥杀无辜。在帝辛诛杀比干时,比干有孕在身的妫姓夫人(从年龄来看,很可能是妾;从妫姓来看,不排除继妻可能;但原配正室的可能性不大)逃出了都城并在长林这个地方生下了比干的遗腹子,取名泉。



周武王灭商之后,为了抹黑商纣王帝辛以强调自身灭商的“合法”性,周武王开始不遗余力吹捧比干,开始了“造神运动”,将比干塑造成了“神”一般的存在并封比干为干垄,视为国神。与此同时,周武王又命人四处寻找比干的后代。功夫不负有心人,比干的遗腹子泉最终被找到。后来泉以出生地长林的林为氏,改名坚,被周武王封在博陵。战国后期至秦王朝建立,随着分封制的逐步瓦解、郡县制的大面积推行,姓氏分家的基础已经失去,姓氏趋于统一,而林坚也成为了后来林姓一支的始祖。



也就是说,比干的后代中至少有一个姓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林姓。如今的林姓中有一部分就是比干的后代。但是,由于先秦古人姓氏分离,部分小宗秦汉时期索性以氏为姓。因此,比干的后代中或许还有其他姓,说不定您就是比干的后代也不一定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