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的發展,校園問題也日益突出,幾個孩子從口無遮攔到大打出手,從而引發了校園暴力。

“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沒有哪一個孩子一出生就是惡人。一系列的校園問題,從表明上來看是孩子的錯,但究其內因,卻和原生家庭的教育息息相關。

有的孩子在錯誤的家庭教育中性格缺陷,有的成了小偷,有的成了施暴者,從影視劇到現實生活,由原生家庭教育引發的種種事件,值得每個家庭深思。

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那個變成小偷的孩子

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偷竊癖屬於意志控制障礙範疇的精神障礙,其表現是反覆出現的,無法自制的偷竊行為,雖屢遭懲罰而難於改正。這種症狀多發生於童年或少年期。

“哎,哥,48號床鋪別放錯位置昂,只要不挨著咱們兩個就行”

這是上幼兒園的時候我跟我哥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小時候我跟他那叫個水火不相容,打打鬧鬧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但我們唯一有默契的事情就是----討厭同一個人

那個人叫薇薇,是個女生,她不像其他女孩兒似的梳著馬尾辮,反而是留著青年頭,個子比我們高上半個腦袋,像個假小子,我看到她便會產生一種莫名的畏懼感。

有幾次幼兒園放學我媽來接我的時候,我總會看見她一個人揹著小書包走出校園外,四處張望片刻,然後就很失望的離開了,我似乎從來都沒見過她的爸爸媽媽。

雖然同情,但我還是討厭她,我哥也是。

我們上幼兒園那會兒特別流行手絹,各種印著卡通圖案的小手絹,不擦臉也不擦手,就只是單純的看著好看,拿著玩的那種。記得我哥當時有一塊淡粉色上面印著米老鼠的一個手絹,為了顯擺,他就帶著去幼兒園了。

結果中午一覺醒來,原本捏在他手裡的手絹跑到了薇薇手裡,而我頭上綁著的小辮花也在一覺過後跑到了她頭上。

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我們不是個例,幼兒園的好多小朋友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有的丟手絹,有的丟辮花,有的丟了新買的玩具。

一開始大家都默不作聲,因為她每次偷了東西過了一會兒都會還回去,畢竟都是上幼兒園的孩子,很多事情沒有跟大人一樣計較,但卻不約而同的都漸漸遠離了她,於是她睡覺的48號床位成了一個燙手山芋,誰都不想挨著她。

事情並沒有就此結束,有一次她正準備向其他小朋友的物品“下手”時,被老師發現了,於是就請了家長。

我依稀記得,薇薇的家長並不是當天來的,而是過了幾天之後才匆匆趕回來,隔著老遠,我就看見一對夫妻從一輛奔馳車上下來,氣勢洶洶的直衝我們班奔來,見到薇薇就是一頓胖揍,她也不哭也不鬧,顯然是已經習慣了父母這種暴力的家庭教育。

但當時我的內心想法只有一個----開心!開心之餘,我也有些詫異,薇薇他們家這麼有錢,怎麼還偷東西啊?

我最後一次見到薇薇是我上初中的時候,她依舊留著青年頭,揹著小時候那個粉色的小書包,一個人在街上穿行,巧合的是我初中同學跟她是小學同學,聽說她跟我同學一個班的時候也是經常偷別人的東西,但每次都會還回去。

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後來有幸我接觸到了精神醫學,才忽然意識到當年我和哥哥討厭的薇薇極有可能患有偷竊癖。薇薇從小父母就忙於工作,很少陪伴她,管教她,所以她一直都是自己一個人生活。父母偶爾回來,看到不滿意的地方也會用暴力來教育薇薇,所以從家庭教育方面上給薇薇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傷害。

於是薇薇從一開始的報復性偷竊轉變成如今的習慣性偷竊。

隨著社會節奏的不斷加快,“有時間生,沒時間養”的問題日益突出,俗話說,三歲看到老,一個孩子從出生到三歲這個階段,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發展最迅速的,可見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薇薇是錯誤家庭教育的不幸,也是她人生的不幸,但重要的是,希望今後作為家長的,無論再忙,也要抽時間陪陪孩子,同時也要向暴力教育說“不”

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孩子未來的發展

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若放任孩子不管,孩子惡習一旦養成,學校不知要花多少時間和精力來對他進行“再教育”,這對孩子、家庭、學校都是巨大的損失。----蘇霍姆林斯基

前兩天和母親談起往事,我才突然想起來,在我生命中還出現過這樣的人物。

上小學的某一天。我和同桌站在教學樓樓下放風的時候,大老遠的就看見一個女人開著一輛摩托車風風火火的衝進了學校,隨後又小心翼翼的將車座後面的小女孩攙扶了下來,小女孩穿著一身一身漂亮的連衣裙,但脖子上的頸託卻和她的打扮格格不入。

這個時候,只聽我身邊的同桌“哎喲”一聲:“你說我看她脖子斷了,怎麼我屁股這麼疼呢?”

她話音剛落,只見那個開摩托車的女人一臉兇狠的樣子指著我同桌吼道:“我閨女都這樣了,你還在這裡說風涼話,我閨女脖子斷了,你說你屁股疼,小小年紀安的是什麼心啊!”

說完,女人便領著她頭也不回的向教學樓走去...

她是謝楠的母親,也是我媽曾經的好朋友。

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我媽這人愛說,跟誰也不見外,所以第一次來給我開家長會的時候,就認識了我好多同學的家長,謝楠她媽就是其中一個,於是幾個人便經常出去吃飯,偶爾還會來我家做客,不知不覺間,我跟謝楠也慢慢熟悉了起來,但是,說真的,我當時並不待見她。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有一次謝楠來我家做客,我看到她不小心打翻了我媽化妝用的散粉之後,又假裝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將散落在地上的散粉推到了床底,還央求我說,千萬不要將這件事情告訴我媽。

於是在這件事發生之後,我就在心裡默默的給謝楠貼上了“不誠實”的標籤,也有意的開始疏遠她。

但這還不足以我跟她徹底斷絕關係,我也曾以為這件事情我會永遠替她保密下去,在我媽和謝楠她媽認識半年之後,發生了一件事,這個秘密也使我不由自主的說了出來。

我媽金戒指丟了,謝楠她媽偷的。

當然我家丟失的東西遠不止這些,我媽想要回來,但謝楠她媽就像人間蒸發一樣,失聯了。

我問謝楠:“你媽呢?”

她搖搖頭,她說她也不知道她媽去哪兒了。

警察找到她那天,是個晚上,她正捂得嚴嚴實實的帶著謝楠在肯德基吃東西。

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謝楠是眼睜睜看著她媽被警察從她身邊帶走的,估計是因為受了不小的打擊,好幾天都沒來上學,再次見到她的時候,我發現她變了,變得眼神兇狠,待人更是尖酸刻薄的,甚至還有幾次嘲笑我新買的衣服是從垃圾桶裡撿回來的,當時我實在不明白,她為什麼會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小學畢業後,我再也沒見過她,只是後來聽說她輟學了,跟著她媽一起去很遠的地方做生意了。

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結語

我表弟12歲就已經開始喝白酒了,家裡人說他,他不聽,反而會說:“我爸3歲就學會喝酒了,我這學的都晚了。”

可見孩子總是會拿自己跟父母相對照。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在父母的身邊成長,從懵懂無知到成熟的成長曆程都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所以作為父母的,要想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首先就要從自己的一言一行做起,給孩子一個好的榜樣。

在這期間,孩子可能會學到父母的優點,也有可能學到缺點。

所以作為父母的一定要將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孩子,利用正確的家庭教育告訴孩子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只有這樣才能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

偷竊癖:3歲的孩子,卻是個小偷?錯誤的家庭教育才是原罪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