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你喜欢的历史上的人物,你觉得有哪些,为何喜欢他们?

历史中百科


在烟波浩渺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曾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他们有许多都是受人尊重、喜欢的英才,但若论自己喜欢哪些人物,那毫不犹豫会选择主席、周总理和粟裕。

主席

从一名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叱诧风云的开国领袖,主席的文韬武略、远见卓识千年无二,他不可复制的励志经典,也只能让后人高山仰止。

主席一生艰难坎坷,历尽磨难,但他凭着无人能及的睿智和胆识,硬是和战友们创立了一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饱受锤炼,所向无敌的强大人民武装,在有着崇高理想的组织带领下,为贫苦民众打天下,建立了新国家,主席也成为中国人民的大救星,福荫后世,流芳千古。

主席以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军事家的决胜千里,文学家的才华横溢以及其坚韧刚毅的品质,受到人们的无限崇拜,他绝对是众多人们心中理所当然喜欢的伟人。

周总理

周总理以潇洒的举止,儒雅的风采,过人的口才,忠贞的爱情,公正无私的品质和无人能及的治国能力等许多优点集一身而深受人们的尊敬、喜爱。总理上马打天下,下马治江山,能文能武,是古来少有的不世英才。

特别是在他的后半生中,为了满目疮痍的新中国的发展、强大,人民的幸福安康,周总理兢兢业业,鞠躬尽瘁,竭尽全力的把自己的全部都奉献给了国家、百姓。在群众的心中,他是无人能及的‘人民好总理’,他永垂不朽的光辉形象也将永世被后人铭记。

粟裕

‘自学成才’的粟裕大将,是许多军事迷心中的绝对偶像、实至名归的‘战神’,他天才般的战争指挥艺术、淡泊功名利禄的品质令人折服。作为战功赫赫的‘后起之秀’,他对战场上的时机把握、战局的调度控制、战略上的深谋远虑,很多地方都与众不同,别出心裁。

他打的仗很多都是凶险万分、差之毫厘,但最后都能棋高一招,成为嬴家,这也让许多人为之拍案叫绝。粟裕将军是新中国的重要开国将领,功勋卓著,青史留名。他也是我们许多人最喜欢的军事将领。

说到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心仪偶像,但主席、周总理、粟裕大将一定是众多读者心中必选的伟大历史人物。

历史微点与您共同学习,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历史微点


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全靠共产党。我不仅是喜欢,更是崇拜和敬仰哪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杰出伟人,他们是: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张闻天、邓小平、叶剑英、陈云,李先念、杨尚昆等。

△共和国十大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两弹一星元勋: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

△共和国勋章奖获得者:于敏、申纪兰(女)、孙家栋、李延年、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女)。

△国家授予叶培建、吴文俊、南仁东(满族)、顾方舟、程开甲“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于漪(女)、卫兴华、高铭暄“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王蒙、秦怡(女)、郭兰英(女)“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艾热提·马木提(维吾尔族)、申亮亮、麦贤得、张超“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授予王文教、王有德(回族)、王启民、王继才、布茹玛汗·毛勒朵(女,柯尔克孜族)、朱彦夫、李保国、都贵玛(女,蒙古族)、高德荣(独龙族)“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授予热地(藏族)“民族团结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授予董建华“‘一国两制’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授予李道豫“外交工作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授予樊锦诗(女)“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zj史海拾贝


历史上,不仅有我特别喜欢的人物,而且还十分崇敬他,把他立为心目中堂堂正义和正气的历史人物标杆,他就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范仲淹二岁亡父,母改嫁朱氏,从其姓,名说,(同“悦”)1015年中进士。29岁复范姓,改名范仲淹,曾历任大理寺卿、太常博士、枢密院副使等职,出任陕西宣抚史、陕西四路安抚史,战功显赫。

范仲淹在任期间,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侫诬谤,数度被贬。于1052年5月病逝,终年64岁。是年12月,葬于河南洛阳东南万安山。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有《范文正公集》传世,通行有《四部丛刋》影明本,附《年谱》及《言行拾遗事录》等。

只所以喜欢他,崇敬他,是因为:

1、做为一个封建社会的官员,,他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大胸怀与抱负,胸怀国家,胸怀天下,心中不忘百姓。十分了得、难得,难能可贵。

2、在士途上,忠于自己的职守和良心,坚持正义,尽心尽责,敢于为国家和百姓的利益谋福祉,铁骨铮铮,不惧奸侫,刚直不阿。

3、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不之乐而乐”做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关心和体察民间疾苦,敢于为民请命,为政清廉,不贪不占,一身正气。

4、与时俱进,力主改革,即使遭受陷害,也威武不屈。




洛阳听海


我喜欢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著探索精神;

我喜欢豫让“士为知己者死”的勇气与侠义;

我喜欢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盖世霸气和“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天真与悲壮。

喜欢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豪气胸怀。

喜欢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冠军气概!

喜欢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尽忠竭智和“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的豁达胸怀!

喜欢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气、“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胸怀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

喜欢曾国藩“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的大智若愚、砥砺前行。

喜欢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家国情怀!

喜欢毛主席“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做声”“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自信人生与王者气魄!

喜欢钱学森“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的学者骨气!

喜欢王进喜“只要国家有了油,再苦再累也值得”的进取拼搏的铁人精神!

喜欢灿烂的传统文化和壮丽多姿的大好河山!


小勇善站


喜欢于谦,因为他一个书生,在面对国家生死存亡之际,冷静以对,完美的挽救了国家的命运,而且为官清廉正直。

喜欢朱元璋,因为他推翻了残暴的元朝统治者,结束了汉人被奴役对待的近百年历史。




阳春三月的牵牛花


喜欢的历史人物很多,著名的郑成功、戚继光、岳飞、李时珍、郑和、苏东坡、李白、杜甫、白居易、孙中山、宋教仁、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苏兆征、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徐向前、粟裕、邓世昌、邓铿、邓中夏、邓培、邓恩铭、邓萍、邓颖超等。











有才君子


最喜欢的历史人物,当然是我们的邓小平同志,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的盛世中华;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中国人幸福安宁的生活。

邓小平不仅让中国社会重新安定下来,更是中国人富起来,腰包鼓起来,腰杆子直起来。中国越来越强大了,中国人也越来越有钱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发达的经济,中国人才有更美好的生活,中国才有更美好的未来。而邓小平制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实现中国经济腾飞的核心。

只有有了一定物质基础,才能够追求更美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没有物质文明,所谓的精神文明当然只是奢谈。

普通中国人的愿望很简单,能过上安宁平和、富足小康的日子就行了。邓小平以高超的智慧、坚定的信念、大无畏的勇气、帮助中国人实现了这个简单的愿望。

这就是邓小平的伟大之处。所以邓小平同志,当然值得中国人永远爱戴和敬仰。


袁卫宇


毛泽东这样的伟人,他们为人做事的出发点都是为穷苦老百姓谋福利。伟大领袖毛主席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数千年的奴隶制,封建半封建,殖民半殖民统治,开创新时代的先河,功不可没。毛主席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让广大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完全建立新中国,真正的前无古人,中华文明五千年无论科技、文化还是国力一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巅,四海称臣,万国来朝。近代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封建王朝的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使得世界文明的中心由中国转向欧洲。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后一百多年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东方强国沦为任人宰割的“东业病夫”,外有帝国主义虎伺狼环,内有国内封建势力顽固抵抗,军阀割据混战。中华民族面临着几近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仁人志士前仆后继,救亡图存。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说过“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在那个千年不遇的乱世,毛主席把四亿一盘散沙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彻底赶走了盘踞中国一百多年的欧洲、日本列强,清除了旧势力,结束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屈辱史,中国重新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历史长河中最不能忘怀的伟人非毛主席莫属!

出色的军事才能

毛主席虽然是文人出身,却有着出色的军事才能,身经百战,却没有败过一次。在江西时,毛泽东根据敌强我弱的形势做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游击策略,以三万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数次围剿。在长征过程中,面对数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毛主席亲自指挥四渡赤水战役,纵横驰骋于于川、黔、滇三省,采用运动战消灭敌军,并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取得了长征战略转移中的决定性意义。“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弃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解放战争时面对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都优于解放军的国民党军队,毛主席再次展现了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指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以少胜多消灭了国民党主力,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

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毛主席时期有种“不惹事,不怕事”的血性,面对威胁到我国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国家,不管是谁坚决打击。新中国建立初期毛主席为了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不惜与当时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发生战争。建国初期,美国出兵朝鲜并不顾中国的警告越过三八线威胁到我国东北的安全。毛泽东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打惯了仗的,我们的愿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只好让你打。”中国政府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把美国打回了三八线以南。朝鲜战争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实力和底线,为国内经济社会建设赢得了长时间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奠定我国国防的基础

中国近代国防孱弱,任人宰割。建国后仍然面临着美苏霸权主义国家的核威胁和核恐吓。毛主席深感原子弹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经济条件困难且没有任何支援的情况下,下定了让中国拥有原子弹的决心,“原子弹,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我们就搞一点。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1964年,巨大的蘑菇云在新疆上空翻滚而起,我国第一科原子弹爆炸成功。毛泽东听到消息后,既激动又喜悦,问“是不是真的爆炸?”作为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缔造者,毛主席把“小米加步枪”的游击队建设成强大的海陆空三军,并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研制出原子弹,为中国后来的改革开放、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毛主席青年投身革命,把一生的时间都奉献在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复兴的奋斗事业上。 他的妻子、兄弟、儿子却牺牲在了革命的道路上。毛主席终结了中国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睡狮,醒来后他将震惊世界。”毛主席就是唤醒这头沉睡百年的睡狮的人!



用户3730617006401


🌹知识越是渊博,喜欢的历史人物越多!喜欢,就是榜样,就是学习传承!

📒人们喜欢战国时期的屈原。他在长诗《离骚》中写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早在二千多年前,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就指出了人生之路在于不断地探索和奋斗!

📔我们喜欢西汉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他的巨著《史记》,被大文豪鲁迅先生称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写到:“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早在二千年前,就指出了:生命的意义。

📒人们喜欢并同情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清照。这位古代杰出的女词人,为后世留下了多首不朽的名篇。一个柔弱漂泊的女人,偏偏写出了血性男儿的胸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我们喜欢并羡慕北宋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秉性耿直,爱国忧民。他在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中抒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的抱负和远见。成为后世千余年的励志名言!

📒人们喜欢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顾炎武。他在其名著《日知录》中写到:保卫整个国家民族,是天下所有人应担负的责任,后来发展成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种家国情怀,历久流传!

📔近、现代中国人特别的喜欢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周树人)。他用笔进行战斗,无情地鞭挞旧社会;不客气地揭露黑暗;针砭时弊,入木三分。他严肃的写到:“一个跪了太久的民族,连站起来都有恐高症。说钱权,立刻放大瞳孔;一说男女性事,马上就兴奋;说到民生、正义、人性、良知,个个哑巴,不关我事,不感兴趣。一个个精到骨头的个体组成了一盘散沙的族群,其实所有的屈辱和灾难都是自酿的苦果……”犀利,到位,发人深省!

📒喜欢的目的——是学习!是榜样!传承其精神,铸就自己的人生!





笑看东篱


只要是文人,无不喜欢苏轼!

苏轼,中国文学史上大名鼎鼎的人物

一生风雨,过眼云烟

我行我素,泰然处之

他把别人眼中的苟且

活成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林语堂曾说:苏轼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已于3月23日强势回归!在第二期中,苏轼又被点名啦!

康震在现场点评:苏轼的诗读了之后,让我们陷入了长久的沉思,在反思我们的人生,看问题是不是还不够全面。

董卿说: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讲,能够拥有李白的激情,还能够拥有苏轼的智慧,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这是我们的骄傲和自信。

为什么苏轼会成为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和自信?他的身上到底蕴藏着怎样巨大的人格魅力?他究竟给后世留下了怎样的精神财富?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旷达一生!你会找到答案。

在宋朝最强老爸的指导下,苏轼的学业之路顺风顺水,高歌猛进,无人能及。

21岁那年,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父子三人一同进京赶考。

当年考试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他读完苏轼的考卷,赞叹不已。但他以为是自己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便将本应第一名的试卷定为了第二名。

得知真相之后,欧阳修为之一震,“把你旧日文章也找来我看看。”一看,欧阳修更是惊赞不已!对众人说,再过几十年,文坛上将不会有人再提起我的名字,“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出人头地”这个词儿就是这么来的。苏轼的才气从此名扬天下。

苏轼一出场就惊艳了整个大宋。

一心为国,怎奈情商太低,离京到杭州,解百姓缺水之忧

可是学霸走上官场,未必能够一帆风顺。

36岁那年,苏轼第一次见识了什么是人言可畏。

当年,二十岁的神宗皇帝刚刚即位,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积极推行变法。变法本是好事儿,但他们操之过急,导致小人趁机夺权,百姓反遭其害。

苏轼见状,心如火焚,一连写了五个奏章,建议皇帝用人要明辨忠奸,变法急不得,要慢慢来。不成想,苏轼的举动却引起了新党的惶恐,他被诬陷在守孝期间贩卖私盐牟利。

无中生有的罪名,自然查无实证,最终不了了之,但是苏轼却没有机会再向皇帝进言。

苏轼悲愤万分,为避开政治漩涡自请出京,到杭州担任通判,这个职位相当于杭州市副市长。

但是,来到杭州的苏轼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大有作为,成了杭州百姓的救星。

当年的杭州不比今天的杭州,受钱塘江潮水的影响,当地多是盐碱地,能直接供人饮用的水源很少。在唐朝,为了解决老百姓的喝水问题,当地开凿了“钱塘六井”。

苏轼来到杭州的时候,钱塘六井年久失修,河塘堵塞,有的已经成为废井。吃水问题又成了杭州老百姓的心头之痛。

为了解决百姓的饮水问题,苏轼决定重新疏通六井。他亲自带领众人在西湖边实地勘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方案,然后挖沟、清淤、修补井壁、设置闸门,发公文禁止百姓在水流的上游洗衣浴马,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监督管理。

第二年春天,六井疏通大功告成。这一年,天下大旱,江浙一带的百姓到了用瓦罐装水互赠的地步。唯独杭州的百姓没有因为缺水而焦虑。杭州百姓无不为苏通判叫好。

漫步在景色迷人的西湖之畔,品着西湖龙井,喝着甘甜的井水酿造的美酒,苏轼心情大好,诗兴大发,写下那首千古传诵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被贬黄州,开垦荒地,躬耕陇亩

43岁那年,苏轼第一次见识了什么是人心险恶。

这一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关进大狱。

所谓“乌台诗案”,就是一帮新党小人在苏轼的诗文当中寻章摘句,说苏轼藐视圣上,非议朝政,大不敬。如果说当年借“贩卖私盐”的罪名只是想扫除苏轼这个障碍,那么这次借“乌台诗案”他们是真的想置苏轼于死地。

然而,苏轼是幸运的,他入狱后,上到皇帝祖母曹太后,下至朝中百官,都在不断地为他求情。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条遗训,“不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神宗皇帝最终下令释放苏轼。但死罪能免,活罪难逃,苏轼被发配到湖北黄州,担任团练副使。

一出狱门,刚刚恢复自由身,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苏轼就嘚瑟了起来,脱口吟诗:

却对酒杯浑似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端起酒杯,刚刚过去的事情恍然像是一场梦;提笔作诗,依然感觉下笔如有神助。

苏轼就这样笑哈哈地来到了黄州。

团练副使是个专门安置被贬官员的虚职,不可参政,不可擅自离开辖境,最关键的是俸禄少得可怜。苏轼的生活一度捉襟见肘,陷入经济危机。

于是,苏轼到上司那里申请了城东半坡上的一片地,带领两个儿子开垦荒地,躬耕陇亩,以资家用。在苏轼的领导下,苏家的小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还积攒了一大笔钱。苏轼用这笔钱在东坡之上建了一座“东坡雪堂”,自号“东坡居士”。

苏轼就这样在黄州过起神仙般的小日子。

一天,苏轼与几个朋友相约出游,不料天降急雨,众人都纷纷跑着找地方躲雨,只有苏轼一人在雨中拄着竹棍淡定前行。过后,苏轼写下一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流传千古的《定风波》就是这么来的。

又贬惠州,治病救人,修堤扶贫

电视剧《苏东坡》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苏轼只会做自己,不会做人。”

59岁那年,已然垂垂老矣的苏轼再度领会了什么是人言可畏与人心险恶。

这一次迫害苏轼的是他昔日的好朋友、如今的宰相章惇。章惇加给苏轼的罪名是“讥讽先朝”。苏辙说得好——“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

章惇一声令下,把苏轼贬到惠州。宋朝的惠州可不像今天这么富裕。这里气候湿热,环境恶劣,泼妇刁民,穷山恶水。

这样还不算,章惇还专门派遣与苏家父子有多年宿怨的程之才任广州广南东路提刑,意在让他利用职务之便,置苏轼于死地。

章惇没有想到的是,程之才与苏轼一样都是大度之人,早有心化解两家矛盾。两个人一见面就冰释前嫌,并且成了好朋友,经常一起喝酒。

在惠州,虽然苏轼无权无钱,且年事已高,但他仍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惠州驻军天高皇帝远,军饷不足,几乎沦为兵痞,苏轼为此修书千言给程之才,最终解决了这个问题。惠州缺医少药,百姓看病难,看病贵,苏轼为此四处奔走,设立公立药房,治病救人。惠州四面环水,交通不便,苏轼为此提出“两桥一堤”的建议,得到惠州太守的认可与支持,工程后期资金不足,苏轼捐出皇帝赏赐的金犀带来保证工程实施。

“两桥一堤”工程竣工之日,惠州城万人空巷,老百姓扶老携幼前来庆贺。

能做的事情都做好了,苏轼也老了。他倾尽积蓄在惠州白鹤峰买了几亩地,建了数间房,打了一眼井,准备在这里颐养天年。

新居建好,苏轼的快活小日子又过起来啦,他心情舒畅,又诗兴大发,写下一首《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吃完卢橘吃杨梅,吃完杨梅吃荔枝,而且一天能吃上三百颗,俨然一个超级无敌大吃货!

又写下一首《纵笔》:

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春困秋乏夏打盹,反正是无官一身轻,姑且睡个懒觉何妨?负责敲钟的寺中僧人知道苏轼在睡懒觉,有意地轻轻敲钟,怕把苏轼吵醒。

再贬儋州,开学堂、办书院

大吃货“春睡美”的消息传到了宰相章惇的耳朵里。章惇读罢《纵笔》一诗,冷笑着说:“苏轼竟如此快活!”于是,一纸诏书,把苏轼继续往南贬,这次贬到了海南儋(dān)州。

今天的海南,碧海蓝天,风景宜人,可大宋的海南,却是未开化的蛮荒之地,非人所居。

62岁高龄且病魔缠身的苏轼,深知此去凶多吉少。他让大儿子留在惠州,交代好后事,抱着客死他乡的最坏打算踏上了去往海南的帆船。

来到儋州,苏轼的生活是“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泉”,条件艰苦至极。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抹杀他乐天派的本色。

他发现儋州百姓不会打井,祖祖辈辈都饮用河水、坑水,导致瘟疫流行,于是就带领百姓掘土挖井。海南第一泉“浮粟泉”就是苏轼的杰作。

他发现儋州百姓无人读书,不识礼教,于是就在此地开学堂办书院,并且自编教材,将终身所学传授给儋州的年轻人。苏轼来到之后,儋州诞生了历史上第一个进士。

不要忘了,苏轼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了。

苏轼一边为百姓做事,一边与民同乐,从不摆文人架子。

有一次傍晚,他在邻居家喝醉了酒,喝得“沉醉不知归路”,只记得家在牛栏西边,于是就根据路上的一坨坨牛屎认路,事后还写道: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因为随和,村里的小屁孩都爱跟他亲近,和他开玩笑。他又写道: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有一天,邻居送给苏轼一个大西瓜,他高兴得不得了,用脑袋顶着带回家,且一边走一边唱着歌。田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婆婆见了,不胜感慨地说:“內翰大人,你过去的荣华富贵,现在看来,是不是像一场春梦啊?”

苏轼一听,连连称是,并且为老婆婆的智慧而作诗一首:

符老风情老奈何,朱颜减尽鬓丝多。

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唯逢春梦婆。

从此称呼这个老婆婆为“春梦婆”。

这就叫“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我跟谁都能聊到一起,玉皇大帝可以聊,乞丐收容所的穷孩子也能聊,天下都是好人。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古往今来,诗人们总是在人生的失意中走向艺术的巅峰。

李白是在贬谪归来的路上,写下“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杜甫是在穷愁潦倒中,写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李清照是在国破家亡之后,写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所以有了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悲壮,李清照的凄凉。

却唯独只有经历过人生无数次大起大落的苏轼,真正做到了一生保持着泰然的姿态,超然脱俗,绝世独立,不管遭遇怎样的坎坷,都能乐在其中,发自内心的笑出声来。

就像辛弃疾说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换言之,我看世界多可爱,料世界看我也应该很可爱吧?

这其实就是一种人生态度,世界丑恶还是美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世界的态度是美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