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从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呵护我们的鼻子?鼻科专家如是说…


病从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呵护我们的鼻子?鼻科专家如是说…

医学指导: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学术带头人李云英教授

与2020携手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本该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上,蒙上了一层让人谈之色变的可怕面纱。鼻腔是人体唯一不闭合的器官,是肺的“空调”和“过滤器”,其作为人体与外界空气接触的第一道防线,往往直面致病微生物的威胁!那么,疫情期间,我们该如何守住鼻部这道防线?


鼻子——颜值有担当,内在有实力的守护者

我们的鼻子,在外可以配五官、增颜值,对内则具有呼吸和嗅觉功能。除此之外,鼻黏膜通过分泌一种清澈的黏液,用来维持鼻腔和鼻窦内部的湿度,吸附空气中的灰尘、致病微生物及过敏原。还通过鼻的“黏液-纤毛系统”,对吸入的空气起到加温、保湿和过滤等而发挥其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病从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呵护我们的鼻子?鼻科专家如是说…

挖鼻一时爽,暗藏危机你须知

一些人有经常挖鼻孔的习惯,一方面是为了保证鼻腔不被鼻痂堵塞,如近期的气温突降,一些人会通过开暖气来应对,当空气的湿度太低,或者早上和晚上的湿度差距很大的时候,鼻黏膜表面的分泌物就会随着呼吸更容易地干掉,形成鼻痂,俗称「鼻屎」。

另一方面可能是鼻子本身不舒服。比如过敏性鼻炎发作。鼻炎发作时由于鼻腔搔痒,人们会总忍不住去挠鼻子外边,挠着挠着就顺便挖挖,以得到一时的快感。

国家卫健委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明确指出,除了飞沫传播,新型冠状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触摸了附着病毒的物体表面后,再去挖鼻,就有可能被感染。更何况,通过接触传播的不单单是新型冠状病毒,很多其他病毒和细菌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播。


病从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呵护我们的鼻子?鼻科专家如是说…


想舒畅鼻腔又安全,听听专家的建议

李云英教授认为鼻腔冲洗是一种简单、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鼻腔冲洗虽然不能起到直接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作用,但能及时清洁鼻腔、清除鼻腔中的过敏原等有害物质,恢复鼻子的最佳防护状态。

李云英教授建议选择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冲洗型或者喷雾型都可),根据季节和个人适应性的不同,可将温度控制在28℃-33℃。不建议用清水进行鼻腔冲洗。因为清水与鼻腔黏膜分泌物的浓度不一样,清水会渗入鼻黏膜细胞,让鼻腔黏膜肿胀,进而破坏鼻腔黏膜。此外,单纯使用清水冲洗鼻子时,鼻腔也会产生刺痛感或干燥感。

作为日常保健,鼻腔冲洗可以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进行。比如暴露在污染环境中,或与感冒的人密切接触后,可以随时进行鼻腔冲洗,按需使用。平日也可以每周2到3次即可。而鼻炎、鼻窦炎或鼻窦手术后等疾病的患者,建议每天洗鼻1-2次,分泌物多时可以适当增加次数。


病从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呵护我们的鼻子?鼻科专家如是说…

戴口罩,好处不仅是防飞沫

面对疫情,我们要做好自我防护工作,要注意个人卫生,外出不忘戴口罩。

戴上口罩能够阻挡飞沫,可有效降低被病毒侵袭的几率,同时,口罩将口鼻包裹住形成了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呼出气体中的水分不容易散失,间接地提高了局部的湿度,使得鼻腔不容易干燥。另外,

对于鼻炎患者,戴口罩还能起到一定的鼻部保暖作用,当室内外温差较大时,口罩内鼻部的温度恒定,能减轻鼻痒、喷嚏等症状的刺激,也有利于鼻腔防御功能的正常发挥。

病从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呵护我们的鼻子?鼻科专家如是说…

穴位按摩,你动动手指头就可以做的鼻部保健

平素有鼻炎的人们,如果病情稳定,除了按照之前医生给予的方案控制鼻炎外,还可以以按摩穴位的方法来保健自己的鼻子。

中医学认为:通过穴位按摩可以平衡阴阳,增强脏腑功能,改善局部气血运行。根据李云英教授的建议,人们平时可以按摩两侧鼻翼旁的迎香穴,采用食指按揉旋转的办法,每次按压迎香穴3分钟左右。通过刺激该穴位,能达到宣通鼻窍的效果,同时有利于改善鼻部局部血液循环。

病从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呵护我们的鼻子?鼻科专家如是说…


预防新冠肺炎,呵护好我们的鼻子,守住鼻部这道防线至关重要!

病从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呵护我们的鼻子?鼻科专家如是说…

李凯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研究组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广东省针灸学会切脉针灸委员会委员。

擅长: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疾病及慢性咽喉炎的中西医诊治。

应诊:周四、周五全天,周一、周三及周六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耳鼻喉科门诊);周三下午(广东省中医院下塘门诊部)


病从口鼻入!新冠疫情期间如何呵护我们的鼻子?鼻科专家如是说…

李云英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岭南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医大师干祖望教授的学术继承人。

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中联耳鼻喉口腔分会副会长,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嗓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精编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副主编。

曾获“中国首届杰出女中医师”“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南粤巾帼好医师”“南粤优秀教师”“首届颜德馨优秀中医药人才奖”“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 “羊城好医生”等称号。

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6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擅长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诊治耳鼻喉科疾病,尤对咽喉嗓音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

擅长:

鼻炎、声嘶、咽喉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中耳炎、耳鸣耳聋、眩晕、鼻咽癌、喉癌等耳鼻喉科常见疑难病症的诊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