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为何如昙花一现般迅速消亡?

王执臣


事实上这个问题是错误的,阿拉伯帝国存在的时间很长,可不是昙花一现,阿拉伯帝国在历史上存在了600多年。

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人是西亚的古老民族,如果按照犹太教《圣经》上的记载,他们甚至和古老的犹太人是同根同源,《圣经》中记载,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共同祖先是亚伯拉罕,只不过犹太人的祖先是亚伯拉罕的嫡幼子也撒,而阿拉伯人的祖先是亚伯拉罕的庶长子实马利。但是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究竟是否有这样的渊源,已经无法考证,不过可以证明的是阿拉伯人确实阿拉伯半岛上的古老民族。只是不同于人类文明摇篮之一的西亚地区其他民族,当古埃及、古巴比伦人、古犹太人、古波斯人相继在这里北非、西亚建立自己的国家,创建了自己的文明的时候,阿拉伯人却默默无闻的在阿拉伯半岛上沙漠过着部落制的游牧生活,仿佛他们被被世界遗忘了。

诞生了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人最早是多神崇拜,7世纪初阿拉伯人中穆罕默德参考了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一神教体制,创建了伊斯兰教,随后他在麦加和麦地那先后进行了艰难的传教过程,他曾受到部落贵族的阻挠和打击,但是历经艰难,穆罕默德成功消灭了多神崇拜在阿拉伯半岛的存在,而是将伊斯兰教作为阿拉伯半岛的唯一宗教,而伴随着传教成功而带来的是阿拉伯人由传统的部落制度,变成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穆罕默德于公元632年作为伊斯兰教的创建者,他既是伊斯兰教的唯一先知,是伊斯兰教的教主,而且还是新生的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成为政教合一的唯一统治者,阿拉伯帝国建立。

阿拉伯帝国建立后,经历了神权共和时代,倭马亚王朝时代,阿拔斯王朝时代等几个时期。

神权共和时代

穆罕默德去世以后,他本人没有儿子,也没有指定继承人,于是经过激烈的权力博弈,阿拉伯帝国的政教合一的统治者哈里发先后由穆罕默德传教时期的几位战友先后担任,他们是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和阿里,他们也被称为四大哈里发时代。

在此期间阿拉伯帝国开始了以圣战名义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开始从阿拉伯半岛向西亚的地中海东岸及两河流域(今伊拉克地区)、波斯(今伊朗地区)进行疯狂的扩张。阿拉伯帝国开始进入强盛时代。

然而在四大哈里发的第三哈里发奥斯曼时代,阿拉伯帝国高层开始出现裂痕,奥斯曼出身于阿拉伯人中古老的倭马亚家族,最早在穆罕默德传教的时候,倭马亚家族曾经强烈的反对穆罕默德及伊斯兰教,但是本着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的投资原则,出身于倭马亚家族的奥斯曼却成为了穆罕默德的亲密战友,结果在奥斯曼为哈里发时期,倭马亚家族的势力多到很大扩展,其中奥斯曼的侄子穆阿维叶成为了叙利亚总督。

奥斯曼死后,阿里成为第四任哈里发,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在此期间阿拉伯帝国征服波斯,但是阿里却被刺杀,而最终经过更为激烈的权力斗争,倭马亚家族的穆阿维叶成为最后胜利者,他成为哈里发后,阿拉伯帝国开始家族世袭,于是阿拉伯帝国进入了倭马亚王朝时代。

倭马亚王朝时代

穆阿维叶建立倭马亚王朝后,伊斯兰教历史上发生最为重大的事件,那就是伊斯兰教发生最大的分裂,逊尼派和什叶派出现,逊尼派主张承认先知、承认四大哈里发、承认倭马亚王朝的统治;而什叶派则仅仅是承认先知、承认第四位哈里发阿里,否定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因为阿里执政期间,阿拉伯帝国完全征服了波斯,结果阿里死后,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成为最大什叶派聚居区,时至今日仍旧是。

倭马亚王朝建立起统治后,继续开始了对外的扩展,他们向西征服了整个北非,设置还渡过直布罗陀海峡,登陆欧洲,征服了伊比利亚半岛,包括现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当时都是阿拉伯帝国领土,他们还曾试图继续向欧洲内陆扩扩展,但是遭遇了法兰克王国的阻击,最后领土仅仅维持伊比利亚半岛。

阿拉伯帝国骑兵

倭马亚王朝建立了90年后,他们遭遇了阿拉伯人另外一个古老家族哈希姆家族的颠覆,哈希姆家族甚至比倭马亚家族的历史更为辉煌,因为先知穆罕默德和第四任哈里发阿里都是出身哈希姆家族,最终来自哈希姆家族的穆罕默德的叔叔阿巴斯的后人,最终颠覆倭马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

阿拔斯王朝时代的阿拉伯帝国迎来了巅峰时代,在东方他们继续向东扩张,他们越过波斯向中亚的阿富汗地区挺进,并最终征服这里,让这里成为伊斯兰教教区,也就是在这里,阿拔斯王朝的阿拉伯帝国军队和唐玄宗时期大唐军队在怛罗斯之战中,进行阿拉伯帝国和大唐军队的唯一一次战争,并最终击败唐军高仙芝部。

阿拔斯王朝建立后,部分倭马亚家族成员逃入伊比利亚半岛,在当地维持了倭马亚家族的统治,他们被称为后倭马亚王朝。

阿拔斯王朝强盛时期

阿拔斯王朝时代阿拉伯帝国幅员辽阔,而且文化繁荣,帝国首都巴格达是当时著名的文化名城,而且此时阿拉伯商人从阿拉伯海出发向东进入东南亚,最终来到我国东南沿海,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而且此时阿拉伯人成为欧洲与中国商品的中间商,而且伊斯兰教此时也得以传入东南亚,于是现在的东南亚现在很多国家也是伊斯兰教国家。

阿拔斯王朝的后期,由于各地总督权力过大,于是阿拉伯帝国出现分裂的局面,哈里发的世俗权力受到极大挑战,但是哈里发仍旧是公认的伊斯兰教教教主。后来阿拉伯帝国遭遇了塞尔柱人等突厥人的入侵,阿拔斯家族的世俗统治已经名存实亡,但是他们仍然是阿拉伯帝国哈里发。

然而到13世纪,阿拉伯人迎来他们最为残酷的敌人蒙古人,1253年蒙古人发起了第三次西征,此前蒙古人第一次西征攻灭花剌子模帝国,及东欧地区,打开了蒙古人向西的通道;后来蒙古人发动了第二次西征,彻底扫荡了东欧,并攻击了中欧地区;而蒙哥大汗时期蒙古正式发动第三次西征,目标就是阿拉伯帝国,最终旭烈兀攻占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并处死阿拔斯王朝的末代哈里发,阿拉伯帝国正式灭亡。

蒙古第三次西征攻灭阿拉伯帝国

此后的阿拉伯人先后被蒙古人统治、奥斯曼土耳其人的统治,西方英法等殖民者的统治,再没有迎来统一。


大东北的小豆包


阿拉伯帝国并非昙花一现,但如果做一个对比的话,阿拉伯帝国与罗马帝国很像,基督教世界在罗马帝国之后再无统一,而伊斯兰世界在阿拉伯帝国之后同样再无统一。

公元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后,继任的哈里发们开始了对外征服,并将这个伊斯兰政权带入了帝国时代。

阿拉伯帝国从632年开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四大哈里发时期

  • 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

  • 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

四大哈里发后期,对于怎样继承哈里发,伊斯兰教内部发生了分歧,认为应当由穆罕默德所在的哈希姆家族一直担任的便是什叶派,认为有能者得之的便是逊尼派。

1、最终胜利的是逊尼派的倭马亚家族。

661年,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自任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由于服饰尚白,我国称之为白衣大食。从倭马亚王朝开始,哈里发变成了世袭制,哈里发相当于我国的皇帝。

2、750年,哈希姆家族的阿布·阿拔斯联合波斯人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了阿拔斯王朝,定都巴格达,由于服饰尚黑,我国称之为黑衣大食。

阿拉伯帝国在白衣大食之时版图最大,从中国新疆边境一直延伸到西班牙;在黑衣大食之时国力最为强盛,这是因为黑衣大食是阿拉伯与波斯帝国的结合,波斯人接受了阿拉伯人的伊斯兰教,阿拉伯人接受了波斯人的帝国制度。

3、但波斯人逐渐在阿拉伯帝国内部尾大不掉,逐步掌控了朝政。

于是从公元10世纪开始,波斯人在阿拉伯帝国内部建立了萨曼王朝和布韦希王朝,而布韦希王朝掌控了巴格达的朝政。

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从此成为傀儡,犹如我国的周天子。

为了摆脱波斯人的控制,阿拉伯人招来了突厥人作雇佣兵,但请神容易送神难,当突厥人攻入巴格达灭了布韦希王朝时,掌控阿拉伯帝国变成了突厥人,这便是突厥人的塞尔柱帝国。

4、塞尔柱帝国击败拜占庭帝国,引起了基督教世界的持续两个世纪的“十字军东征”。

可是塞尔柱帝国不久四分五裂,那么谁来拯救阿拉伯帝国呢?——埃及的阿尤布王朝和马穆鲁克王朝。

阿尤布王朝是萨拉丁所建,取代的是绿衣大食(法蒂玛王朝),法蒂玛王朝是阿拉伯帝国内部的什叶派反对派在埃及建立的王朝,服饰尚绿,我国称之为绿衣大食。

萨拉丁推翻了绿衣大食后,重归巴格达黑衣大食的旗帜之下,并扛起了对抗十字军东征的大旗。

但阿拉伯帝国并没有撑到十字军东征被击退,因为蒙古人来了。

5、塞尔柱帝国的继承者花剌子模挑战蒙古人,引起了蒙古人的西征,最终导致了阿拉伯帝国的灭亡。

塞尔柱帝国分裂之后,中亚部分被花剌子模接收,花剌子模在国力如日中天之时挑战蒙古人,使成吉思汗暂时放弃了南征金国,开始西征。

成吉思汗的西征灭了花剌子模,而之后旭烈兀的西征则灭了阿拉伯帝国。

公元1258年,旭烈兀攻占巴格达,阿拉伯帝国最后一任哈里发被战马踏死,阿拉伯帝国灭亡。

从632年建立,至1258年灭于蒙古人之手,阿拉伯帝国立国626年,分三个时期。

阿拉伯帝国灭了之后,伊斯兰世界并没有被完全摧毁,阿尤布王朝击败了十字军,阿尤布王朝的继承者马穆鲁克王朝击败了蒙古铁骑。

埃及人拯救了整个伊斯兰世界,蒙古人在西亚建立了伊尔汗国,但对埃及的马穆鲁克骑兵始终无可奈何。


心向青山


阿拉伯帝国是如何从衰落走向最后灭亡的,今天我们来解密一下。 

相传在帝国初期,塞尔柱人的到来,使阿拉伯帝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当时,虽然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哈里发,但是实权已经旁落到了塞尔柱的“苏丹”手中。塞尔柱当权者十分尊重阿拉伯帝国的传统,基本承袭了帝国以往的各种封建典章制度。帝国东部又暂时恢复了统一局面。

但是,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存在,人民反抗继续发展,各种教派纷争愈发残酷。11世纪末,什叶派主要派别伊斯玛仪派中出现了一个极端恐怖的阿萨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阿剌模忒堡为根据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霍山(哈桑·本·萨巴赫)统率下专门从事暗杀哈里发、苏丹及达官贵人等排除异己的恐怖活动。

此外,军事封土制再次显示出对统一政权的侵蚀作用。11、12世纪之交,阿拉伯帝国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地产和税收大权的突厥封疆大吏分裂成10余个封建小邦。

紊乱的政局,为西欧封建主和基督教会向东方掠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11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多次侵蚀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圣城耶路撒冷更多次被血洗。

12世纪末年,中亚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尔柱人,控制了哈里发,但突厥语诸邦分立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观。

13世纪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开始兴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灭了花剌子模。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冲入西亚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领蒙古军队洗劫了波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并于1258年摧毁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巴格达全城居民都被屠杀,被屠杀人数约为9万人(《多桑蒙古史》中记载为80万人)。为了不让皇族的鲜血玷污战刀,巴格达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则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称号,一直被继承下去。哈里发首先是处于开罗的马穆鲁克王朝的控制之下。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台瓦基勒也被俘。1543年,穆台瓦基勒死去,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直到1924年,哈里发制度最终才由凯末尔废除。


新晋历史说


提问者了解历史吗?繁荣经历了600多年的帝国,怎么会是昙花一现?真正昙花一现的是以色列,未来也如此。


天若有情天也会老


庞大的阿拉伯帝国是阿拉伯贵族借武力征服而建立的多民族、多宗教、多信仰的集合体。不同民族与不同信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隔阂与矛盾;广大人民群众与贵族官僚、富商阶级之间存在着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穆斯林内部也因复杂的矛盾而四分五裂;特别是封建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又从帝国内部培植起离异的势力。因此,9世纪中叶,哈里发政权已逐步释放尽自身的能量,帝国急剧滑向分崩离析的穷途末路,直至走向灭亡。

  早在阿拔斯王朝创建之初,倭马亚家族的后裔就在欧洲伊比利亚半岛割据独立,建立后倭马亚王朝(756年—1236年),由于服色尚白,中国史书称为“白衣大食”,与阿拔斯王朝分庭抗礼。788年,北非摩洛哥又出现了什叶派的伊德里斯王朝。

  帝国内部经济基础的差异和由军事封土制造成的强大地方势力,促使割据局面的形成。各地总督和军事统帅因封土制的推行而逐渐获得的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军事力量,对阿拔斯王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东西各地几十位总督、军事统帅皆乘机自立,相互攻伐征战,并力图染指中央政权。800年,大将伊本·艾格莱卜在获得突尼斯封土之后,当年便建立艾格莱卜王朝(822-875年)。868年,埃及总督阿哈默德·图伦宣布独立,建立图伦王朝(868—905年)。东方各省继塔希尔王朝之后,又相继出现了萨法尔王朝(867-903年)、萨曼王朝(874-999年)。909年,什叶派穆斯林在突尼斯建立法蒂玛王朝,先后征服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埃及、撒丁岛,973年迁都开罗,由于服色尚绿,中国史书称为“绿衣大食”。

  此外,摩苏尔和阿勒颇建立了哈姆丹尼王朝;波斯人和突厥人在波斯、中亚和小亚细亚等地建立了萨曼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塞尔柱帝国;在埃及、叙利亚和也门也建立了阿尤布王朝。大小王国在这一时期忽生忽灭。

  10世纪以后,帝国四分五裂,实际统治区域仅限于巴格达及其周围地区,名存实亡。由里海南岸的德莱木人白益第三子阿里于934年占领法尔斯的都城设拉子;945年其弟艾哈迈德进入巴格达,哈里发穆斯台克非成为白益家族的傀儡。各地封建主拥兵割据,独霸一方。1055年,另一支塞尔柱人攻陷巴格达,解除了哈里发的政治权力,仅保有宗教首领的地位。

  民众起义

  广大下层人民的反抗斗争是造成帝国统治根基动摇的主要原因。为了维持庞大的封建国家官僚机器的运转,满足无度奢靡生活的需求,哈里发国家一直不断加强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的残酷剥削,致使封建主与广大民众间的阶级矛盾始终处于不断恶化的状态之中,导致此伏彼起、连绵不断的反抗斗争。进入9世纪之后,人民起义更是遍及帝国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巴贝克起义、黑奴起义和卡尔马特起义。

  出身于阿塞拜疆社会下层的巴贝克,利用祆教胡拉夫派的教义,号召民众与恶神造成的暴力、压迫、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进行斗争,提出推翻阿拔斯王朝的口号。816年,巴贝克在阿塞拜疆首竖义旗,很快便控制了阿塞拜疆、亚美尼亚和波斯西部等广大地区。民众武装“红衣军”一度发展到30万人,对哈里发政权构成严重的威胁。机智善战的巴贝克率领红衣军屡败官军,坚持斗争20年。马蒙、穆木台绥木两任哈里发围剿义军,并悬赏百万第尔汗缉拿巴贝克。837年,巴贝克为叛徒出卖,英勇就义。

  巴贝克起义的烈火刚刚停息30年后,帝国腹地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又爆发黑奴大起义。自建朝以来,阿拔斯王朝就不断从东非输入黑奴,押至南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进行农业生产,其境遇十分凄惨。哈瓦立及派穆斯林阿里·伊本·穆罕默德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使命是使奴隶获得自由和财富,深得广大奴隶的拥戴。869年3月,阿里率众起事,很快便聚成20万之众。871年,攻陷两河流域的重镇巴士拉,一度进至距巴格达仅20公里处,帝国首都岌岌可危。哈里发穆耳台米德派军征讨,剿抚两计并用。由于阿里在起义后未能及时兑现当初的允诺,义军力量被削弱。883年,黑奴起义在坚持了14年之后,惨遭失败,阿里被杀。在世界历史上,这次黑奴起义是与古代罗马斯巴达克起义齐名的大规模奴隶反抗斗争,它给哈里发国家以沉重打击。此后,阿拉伯从非洲输人奴隶的数量明显减少,整个社会中的奴隶制残余也渐趋消亡。

  人民起义浪潮也使阿拔斯帝国境内异端教派的活动更趋活跃。9世纪晚期,由阿布·阿杜拉创立的“卡尔马特教派”逐渐兴起。该派反对逊尼派哈里发政权,主张社会平等、财产共有,废弃正统的伊斯兰教规、教礼。890年,该派在哈马丹·卡尔马特领导下于伊拉克南部库法地区举行起义。势力迅速扩及波斯、中亚一带,并于899年在波斯湾西岸的巴林建立了卡尔马特国家,先后延续200余年。

  帝国灭亡

  塞尔柱人的到来,使阿拉伯帝国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当时,虽然帝国名义上的统治者还是哈里发,但是实权已经旁落到了塞尔柱的“苏丹”手中。塞尔柱当权者十分尊重阿拉伯帝国的传统,基本承袭了帝国以往的各种封建典章制度。帝国东部又暂时恢复了统一局面。

  但是,各种社会矛盾仍然存在,人民反抗继续发展,各种教派纷争愈发残酷。11世纪末,什叶派主要派别伊斯玛仪派中出现了一个极端恐怖的阿萨辛派,它以波斯西部的阿剌模忒堡为根据地,在神秘的山中老人霍山(哈桑·本·萨巴赫)统率下专门从事暗杀哈里发、苏丹及达官贵人等排除异己的恐怖活动。

  此外,军事封土制再次显示出对统一政权的侵蚀作用。11、12世纪之交,阿拉伯帝国又被那些手握重兵、拥有大片地产和税收大权的突厥封疆大吏分裂成10余个封建小邦。

  紊乱的政局,为西欧封建主和基督教会向东方掠夺提供了有利的契机。11世纪开始的十字军东征多次侵蚀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圣城耶路撒冷更多次被血洗。

  12世纪末年,中亚新兴的花剌子模王朝取代塞尔柱人,控制了哈里发,但突厥语诸邦分立的局面,未有大的改观。

  13世纪初,强大的蒙古帝国开始兴起,第一次蒙古西征就消灭了花剌子模。13世纪中叶,蒙古铁骑冲入西亚大地。1252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奉其兄蒙哥汗之命西征。他率领蒙古军队洗劫了波斯、小亚细亚、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并于1258年摧毁帝国首都巴格达,1260年攻占叙利亚首府大马士革。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巴格达全城居民都被屠杀,被屠杀人数约为9万人(《多桑蒙古史》中记载为80万人)。为了不让皇族的鲜血玷污战刀,巴格达哈里发裹在地毯里被战马踩死,阿拉伯帝国灭亡。

  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哈里发”的头衔,则作为伊斯兰教宗教领袖的称号,一直被继承下去。哈里发首先是处于开罗的马穆鲁克王朝的控制之下。1517年,奥斯曼帝国征服了埃及,时任哈里发的穆台瓦基勒也被俘。1543年,穆台瓦基勒死去,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宣布自己继承哈里发的职位,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直到1924年,哈里发制度最终才由凯末尔废除。


DHD54141431


被唐朝驱逐的突厥人替代了他们! 最初的四大哈里发是由穆斯林公社以协商、选举方式产生,历史上将这4位领袖统治时期称之为神权共和时期,又称四大哈里发时期。但到了公元661年的时候,倭马亚家族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即位哈里发,以大马士革为首都,建立了倭马亚王朝。他将哈里发改为世袭,实际上成为了帝国的君主,令当时的阿拉伯社会开始进入鼎盛时代,阿拉伯语成为帝国的官方语言,政府文件必须用阿拉伯语书写。显然,这也就为日后的内乱埋下了隐患。再加上,其残暴的统治,于是,各种反抗力量在720年后开始逐渐汇合。

后来,到了747年的时候,阿拔斯的后裔阿布·阿拔斯利用波斯籍释奴阿布·穆斯林在呼罗珊的力量,联合什叶派穆斯林,于750年(一说752年)推翻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建立了阿拔斯王朝。阿拔斯王朝旗帜多为黑色,故中国史书称该王朝为黑衣大食。但是,作为阿拉伯帝国虽然换了皇帝,但是,为了维持国家的运转,帝国一直不断加强对农民、手工业者和奴隶的残酷剥削,致使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处于不断激化之中,人民起义、教派斗争此起彼伏。

等到了9世纪之后,人民起义已经遍及阿拉伯帝国的全境,其中,声势最为浩大的有咱们中国人熟知的巴贝克起义、黑奴起义以及卡尔马特起义。就此,阿拉伯帝国国势日衰。于是,在9世纪中叶以后,被从大唐王朝驱赶到了中亚的突厥人,逐渐取得权势,控制了领土,并将阿拉伯帝国皇帝——哈里发,变成了他们手中的傀儡,至此,阿拉伯帝国在实际上终于灭亡了。


陈哥谈历史


罗马,晋,唐,阿拉伯的衰亡都一样。本国贵族腐化堕落。外族雇佣兵数量增加。最终外族鸠占鹊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