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乡有什么特色家常美食,但吃起来又有一点重口?

官馨思


要说特色家常美食,又有点重口味的,在我的老家宁波,印象里最深的就是一些腌制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道,那就是臭冬瓜。

说起宁波臭冬瓜,那也是一道著名的地方家常菜。尤其是在那些缺衣少食的年代,种一些冬瓜,收割后腌制成几坛臭冬瓜,在无菜可以下饭的日子,就捞出几片,闻起来臭臭,但吃起来满口生香,这也是一道很开胃的小菜。

但是,对于吃不惯的人来说,臭冬瓜就是真正的臭,口味太重,是吃不出一点香味的。这也是只有从小生活在宁波的人,才会吃出这道菜的味道。

据说宁波籍的老船王包玉刚,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回家乡时,就很想尝一块地道的臭冬瓜。当时接待的工作人员也是费劲心思,才从老百姓家中找到几块地道的臭冬瓜。

一放到船王面前,船王就感觉到了浓浓的家乡味,再夹一块入口,马上眼角都泪花朦胧了,因为这里有船王小时候的记忆。

生活似旅行,有缘即同行!更多资讯请关注本号:【笔尖上的旅行】,一个致力于让文字带上趣味和态度的旅游创作号!



笔尖上的旅行


瞎闯子,属于金龟子的一类。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种昆虫?它长相特异,外表是深褐色,有一对半透明薄纱状的翅膀。像是脑子有问题一样一遇到灯就疯狂乱飞,也不管前面是火还是人,迎头就能撞上去,与现在的平头大哥有的一拼。

这东西是能吃的,但是知道它能吃并且敢吃的人不多。记得小时候,一到夏天的晚上,四方邻居汇聚在一起,在灯下乘凉,这种小虫子就会忽的飞出来,聚集到灯光周围,乱撞乱飞,即使被撞的跌落满地,也依然继续这样的举动。

第一次知道它能吃还是因为奶奶,奶奶见多识广,拿塑料袋在天上兜两圈,就有几个瞎闯子被装进袋子里。拿回家先泡在温水里,这虫子一碰到水就飞不起来了,扑腾两下没一会儿就被溺死。

到第二天,奶奶会把瞎闯子拿出来晾干,锅里倒上油,将瞎闯子刺啦一下放到锅里,炸的酥脆可口,盛出来后撒上盐就可以吃了。

瞎闯子的蛋白含量很高,经过油炸之后有一股特殊的香味,咬一口油脂会溅出来。而且由于它的翅膀和腿比较细,在炸的过程中会掉在锅里,这一部分被炸的更加酥脆,我最喜欢的就是拿一块热乎乎的馒头,将油锅里剩下的那点渣渣擦得一干二净,味道十分可口。

不过由于它面目可憎,而且有人传言说这东西吃了会中毒,所以吃的人也很少。但是对于吃过的人来说,这种味道并不是轻易能放下的,所以直到现在我还在想念那个炸瞎闯的下午。


阿虏的人生菜单


若论家乡的重口味的特色美食,那非活珠子不可!特色到南京人爱死了,重口到外地人不敢碰!

小的时候,南京街头的小巷口,一般都是一只碳炉子上面一口小锅,里面热腾腾的煮着一锅旺鸡蛋,边上围着一群人,在那里边剥边吃,大多都是美女哈!那时,里面只能是旺鸡蛋不会是活珠子,说到旺鸡蛋和活珠子的区别,虽然他们都是没有完全孵化成功的鸡蛋,但旺鸡蛋是孵化失败了的,活珠子是孵化成功的鸡胚胎。

这个是小时候的记忆,边上围一圈人在那里边剥边吃,而且大多都是小姑娘

那我先让你们见识一下活珠子的高清大图,下图就是活珠子,你们敢吃吗?

看到下面的这番描述也许你们就会考虑吃上试试。

活珠子是南京著名的特产,属金陵小吃,是当鸡蛋即将孵成一个生命但是又没有完全成形,蛋里面已经有了头、翅膀、脚的痕迹,这种亦鸡亦蛋的鸡蛋孵化物叫做“活珠子”。“活珠子”是经传统孵化发育而成的鸡胚胎,因其发育中囊胚在透视状态下形如活动的珍珠,故称“活珠子”。

活珠子是民间一大补品,具有养颜美容(所以很多小姑娘都会不顾形象的坐在街头大吃)、保健补血等功效,其营养成分与普通鸡蛋相比,活珠子含有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和婴幼儿所必需的2种氨基酸,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的牛磺酸增加近20倍,促进婴幼儿骨骼生长和防止老年骨质疏松所需的钙增加6倍多,其它营养成分均显著高于普通鸡蛋。而对人体不利的脂肪含量下降50%,胆固醇仅为原有的五分之一,一枚活珠子的营养价值可以和同样重量的牦牛骨的营养价值相媲美。

活珠子和旺鸡蛋是有区别的,旺鸡蛋是孵化不成功的鸡蛋,而活珠子则是十二天左右的正在孵化中的鸡蛋。二者的味道也有较大差别,活珠子的味道更加鲜美,且营养价值更高。

为了增强记忆,再放一张图,这两张高清大图都可以点开来看。

#吃在中国##吃在南京#这是江苏(特别是南京)的一大特色美食,但绝对重口,外地人一般都接受不了。作为江苏人的我,目前还没有吃过!


山川一道同云雨


我的家乡特色小吃不少,但是要说重口味,个人觉得是臭鸡蛋和毛鸡蛋,这是我最接受不了的食物,以前上学的时候,好几个同学都爱吃这些,被其他同学嫌弃的不行。

在我看来吃这些重口食物的人都太牛了,同时也会觉得是残忍的,毛鸡蛋里面就是一只没有孵化的小鸡,打开壳看见一只鸡出来,我会想吐,根本没有办法直视,想想那个画面我都觉得难受。

还有臭鸡蛋,我的一个朋友最爱吃这个,还是个女孩,那个臭味不像臭豆腐,它的臭是坏了的臭,吃到嘴里一说话都是味道,就算是买一送一我都不会吃。但是后来到了外地工作,看到这种东西还是会想家乡,看他们吃着还是蛮香的,究竟是会吃还是真的很美味,至今我都没要答案。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尝试过这两种“美食”呢?吃过的朋友记得留言告诉我真的好吃吗?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观点,如有不妥请指教,我是郝有味,一个专注美食的人。

关注郝有味,每天学一个美食教程,每天进步一点点。


50美食


作为一个安徽人来说,我们家乡的,小重口味菜肴,莫过于,徽州臭鳜鱼,还有黄山毛豆腐了。

记得我第一次吃,还是在饭店里面打工的时候,那个时候不知道这是什么😂,只是觉得很奇怪的气味,所以就不想吃,不过后来有一次机会,我就品尝了一口,其质感就像蒜瓣肉一样,肉质紧实,同时,骨刺骨肉很好分离,实实在在的闻起来味道有些奇怪,但是吃起来真的很香。

做这个臭鳜鱼的重点在,首先,腌制鳜鱼就是一个难点(当然,我们可以直接买现成的哦!!),新鲜鲜活的鳜鱼,用淡盐水放在木桶中腌制以室温20度左右腌制小一周,等他静静发酵过后,就可以了。

在烧臭鳜鱼食要配上笋丁,香菇丁,五花肉丁,辣椒丁,然后以汤辅食,汤味共食。

历史渊源:相传在多年以前,在长江沿岸流行了一种桶鱼,后来了解才知道,原来与夫们为了保存长江来的美味鳜鱼,还去选择把鱼经过淡盐腌制,后来再经过长江6到7天的旅行后,他们到了他们的目的地,结果鱼的身上散发了一种似臭非臭的味道,故就此得名,臭鳜鱼。

而黄山毛豆腐,我以前看见都毛豆腐,都是不敢去吃的,因为我看见上面有长长的菌丝,但是后来发现它的味道确实很美味,它的质感相对来说比较的绵,但是又不失豆腐本身的感觉,配上独特的酱汁,可谓说是风味独具了!

一般有两种吃法,一个是直接煎着吃,一个是红烧着吃,不过不管哪一种,我每次吃都可以吃,满满一大碗,总是拿它特别的味道在诱惑着我。

家乡的美食总是最特别,最有意义的!!!








食之晓味君


我是二姐,我来分享下我的家乡有什么特色家常美食,但吃起来一点重口的问题。

各地都有自己重口的特色美食。

各地都有各自的美食是当地特色,虽然外地人或者旅游的朋友们看了也可能重口,但是自己看自己家乡的美食,却好吃的不得了,这也是对家乡的一种情怀吧。

说说二姐老家对重口美食的看法。

二姐的老家在东北,要说东北的特色美食肯定能列举上来很多。有一些美食对于东北人来说,可能已经司空见惯了,而且有的美食到了季节之后,基本上大家每天都吃。但是在来东北作客的人来说,吃着可能会有一点重口。

细数东北特色又重口的美食。

那么二姐就带着大家说说这方面的美食吧。有的朋友来过东北的,可能已经知道其中的一两个了。

1、干煸蝉蛹

二姐在东北的时候经常会去市场,到了秋冬季节,蝉蛹大量上市的时候。市场摊位上黑压压一片的蝉蛹,还在一圈圈的摇动着脑袋。这时候我就会买回来,可以做干煸蝉蛹或者做一个炸蝉蛹。有一点微咸的味道是最好吃的了,而且蝉蛹的蛋白质特别多,吃起来还带了一点弹性。但在外地的朋友看来,肯定会大呼:为什么大家买这种虫子来吃?



说实话,蝉蛹真的是逢年过节在东北的一道特色美食。而且蝉蛹的味道和吃大鱼大肉的感觉不同,有种清淡的味道但是还特别好吃,但这可是东北人自己的反馈,其他朋友们可不一定这么认为的。所以东北的小伙伴们,你们吃这个的时候,外地的朋友们有没有直呼受不了呢?


2、东北酸菜

快到秋冬的时候,就有好多卖大白菜的开着小货车来卖白菜。为什么呢?因为东北人开始做酸菜的时候到了!二姐家也不例外。

这时候去买白菜不是几斤去买,是几十颗的买。买完的大白菜平铺在地上晒一下,晒完就开始腌酸菜。大家见过东北腌酸菜的大缸吗?里面全都是密密麻麻的酸菜,而且腌酸菜的大缸能有一米多高。腌酸菜的味道还是有一点冲鼻子的,但是那个酸味一上来,二姐就会觉得口水直流。


到了过节的时候,拿出一颗酸菜来切成细丝,就着肥瘦相间的猪肉和粉条。炖一锅酸菜汤,那味道别提多好吃了。而且在我家,酸菜可是逢年过节的时候宴请客人的硬菜。在东北不吃酸菜可谓真是白来东北了,所以足以见酸菜的重要了。

但是南方人吃东北酸菜可能会觉得味道很奇怪。因为南方的酸菜有点微辣的味道,而东北的酸菜是纯正意义上的酸味,吃起来会让人口水直流。所以对于没吃过东北酸菜的人来说,东北酸菜还是很重口的。

3、茄子土豆拌酱

二姐要说的这道菜是一道东北的压轴菜了。这个味道可能只有纯东北人喜欢。因为这道菜是把蒸熟的土豆和茄子拌上酱鸡蛋直接吃。估计看到这里,好多朋友又要说这真是一道重口菜了。


酱鸡蛋的做法就是拿大酱炒鸡蛋或者用大酱做出酱鸡蛋焖子,直接拌到茄子土豆上面吃。估计外地人第一眼看到这道菜就会被它吓到,确实也是很重口的。


总结

细数家乡的有一点重口的没事,其实还真是不少。但是二姐作为东北人来说,还是觉得家乡的美食是最好的,也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但是对于全国各地的朋友们来说,这些菜确实重口。但是各地有各地的风俗嘛,相信自己家乡的重口美味也是大家所喜欢的。

那么你的家乡有什么重口美食呢?欢迎关注转发留言给二姐,和我一起交流。


二姐美食


说到重口的家乡美食,我首先想到我家乡的知了猴,又名爬扎。

我小时候知了猴在我家那里可谓是泛滥至极,夏天晚饭后,几乎每家每户都是集体出去找知了猴,那时间一个知了猴单价是一毛,每晚上都能找到五六十只甚至上百只,对于那时穷困时期来讲,也算是一笔不菲的额外收入。有的时候抓到的数量少了,或者收知了猴子的迟迟不来,那自家也会偶尔开开荤,做几只炸知了猴。

知了猴外形比较独特,猛一看还会有点恐怖,有的外地人光是看就怕的不行不行的,更别说吃了,但对我来说,我可是深知知了猴的美味。一般来说都是吃未蜕变的,因为活的知了猴一晚上就能蜕变成知了,所以要提前淹死它,然后洗干净,就可以裹上面或淀粉来下油锅炸了,条件好点的可以再拌个鸡蛋。

炸好后便是一道价值不菲的美味,特别是胸上两块肉吃起来极其香,但是好吃归好吃,这东西还是不能多吃,否则会上头哈哈。有时候它的两只脚在吃的时候会扎嘴,我小时候就被扎到肉里过。

现在这种知了猴因为过度捕捉已经消失大半,或者说几乎快没有了,从前是一棵树上密密麻麻的,现在找遍一个树林也找不到几个,估计再过些年都要灭绝了。






箭上弦


小碗煮义驾到!不管你欢不欢迎,我来了,我又来了推广大潮汕让人食之尖叫,闻风丧胆的特色家常美食——潮汕毒药:生腌!

下粥下饭类生腌:咸蛤咸蚝

小时候每天都会吃一点,喝粥的时候会吃“咸九蛤”和“咸蛤”,一种腌制的贝壳,就是下图。

小时候跟爸妈去买菜,看到卖咸蛤的店铺,用一个塑料盆装着满满的咸蛤,就会拿一个,轻轻掰开,吸进嘴里,顺溜滑到喉咙,一股咸鲜的味道刺激着唾液分泌,让人又再想吃一口,再来一碗粥来化掉咸味,这是儿时逛市场最开心的乐事。

咸蛤虽然很鲜美,但的确有些重口,一个是因为“咸”几乎可以说是齁咸,所以适合下粥;一个是“生食”,咸蛤都是生吃的,而且咸蛤存放时间很久,只要味道不变,没有发臭,都是一直吃的。

爷爷最好这一口,每次买回来吃的都是爷爷,我们就趁爷爷吃的时候,顺几个吃,不然妈妈不大想我们吃这么咸的东西。

咸蛤:

咸九蛤:

除了上面的咸蛤之外,一般汕尾陆丰家庭,都会囤一罐“蚝仔解”,即咸牡蛎、咸生蚝。

也是齁咸齁咸的腌制海产,为了怕变质,一般都会很咸,像这种“蚝仔解”,可以囤放很多年,几乎不变质就会继续吃。

吃的时候夹一个咸蚝仔、一颗花生,放在粥上、饭上,一口闷,如果太咸就再添几口饭/粥,四五个咸蚝仔就可以把一碗满满的白饭吃完。

味道极其鲜美,蚝仔几乎不用咀嚼,加上酥脆的花生米,下饭真的很不错。不过靠近一闻会有一股很刺鼻的味道,就像臭豆腐,吃起来美味,闻起来臭;理性的来说,这个吃法的确蛮重口。

像此类的生腌,用很新鲜的贝壳类、软体类海鲜,只放盐去腌制,可以囤放很多年的还有很多品种,例如盐鱿鱼仔(泥仔解)、咸海胆、泥螺等等,如果你有兴趣的可以和我一起探讨探讨。

下酒的生腌:腌螃蟹、虾姑、虾

生腌大概是海鲜最生猛的吃法了,现在由于无国界的互联网世界,潮汕生腌也被很多人所知,还上了“舌尖上的中国”,很多饕客都壮着胆试吃,然后赞美。

生腌对我来讲就是“年味”,一般天冷,特别是过年餐桌上一定会有一道生腌。印象最深刻的便是,有一年,家里来了客人。爸爸上街买了几只鲜活的三目蟹,洗干净后,分解成小块,然后放蒜、姜(切碎)、辣椒(切圈)、葱(切碎)、香菜(切段)、白酒、盐、胡椒粉、生抽、糖,搅拌均匀后,腌制2小时。

这种属于现腌,特别的新鲜,螃蟹的肉吃起来就像有甜味的胶纸果冻,微微沾牙,特别是螃蟹的膏,韧韧的,又鲜又甜。拿一块螃蟹,放嘴里,轻咬,用力吸,所有的海味瞬间布满嘴,仿佛仿佛……你就坐在海边,吹着海风,简直太爽了!

吃得最多的还是咸虾姑和咸螃蟹,虾这几年反而慢慢的少了。必需说的是,潮汕的生腌一般只会用海货、海产,不会用养殖的淡水海鲜。

除了本地,外面卖的生腌,我自己都不怎么敢吃,怕他们用的材料不新鲜,也怕是养殖的,不是野生的海产,怕有寄生虫,海产因为盐水本身有净化和消毒的作用,还是要安全一些,但近年来海水污染,也让人感到不安,因此除了本地人,现在吃生腌的人不多了,我也是回老家,或者从老家带来的才吃。

无可厚非,生腌是潮汕一种特殊饮食,文化底蕴很深,也是潮汕家庭最日常的菜谱,因此,每次说起生腌我都无比的自豪,因为这代表了潮汕人对美食的追求和讲究。


但从健康的角度讲,这种重口的美食,还是以“品尝”、“体验”为好,不易长期食用,好在我现在不在潮汕,看不到就不会忍不住吃,不然,只要有生腌摆在我面前,我的脑子就会停止思考,变成了食肉兽,只会一口一口放嘴巴里吸,直到填满我内心的乡愁和家的思念,因为我早已中毒,这一口永不放。


食痴


#吃在中国#您好!我是爱做家常菜的中医师蔚姐,很愿意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带您了解一下“林蛙炖土豆”这道鹤岗特色家常美食。

第二故乡鹤岗,是令我难忘的、眷恋的土地,这里有乡亲、乡情。更有独具特色的家常美食。

林蛙的故事

关于吃林蛙,我们同学秋风还有一段故事。同学们一聚会就会想到我的女同学秋风抓林蛙的事儿。秋风的老公托人买了30只林蛙,放置在家中浴缸中,等周末在家炖林蛙招待同学,当天晚上她老公出差没在家,秋风睡觉醒来看林蛙都爬出了浴缸,地板上好像到处都是林蛙的感觉,她急的到处抓,折腾了大半夜,后来没有办法让男同学去帮忙抓林蛙,从那次起,她也再不吃林蛙了。

口味重在何处?

林蛙吃起来是有点让人联想的意味,如果富于联想的人是不太敢吃的,容易想到“中华大蟾蜍”(癞蛤蟆),不吃、不敢吃也是可以理解的。
林蛙的籽有点蓝绿色的,我们食物中除茄子、紫甘蓝外,很少有这种特别的颜色,没吃过的人是不敢、不愿尝试的。

特色家常美食~林蛙炖土豆

【材料】林蛙8只,土豆2个,东北豆瓣酱、酱油、生抽、精盐、小葱、姜各适量。
【做法】
  • 1、活林蛙清洗干净,拽住后腿,把头冲案板摔晕,备用。土豆切滚刀块。
  • 2、锅中烧水,水开后放入已经晕的林蛙焯,焯至林蛙表皮变白后即刻捞出,过凉水备用。
  • 3、锅中加入油,放入姜片,炒出香味后捞出,放入切好的土豆块,煎制出香味后加豆瓣酱翻炒。
  • 4、土豆翻炒中加入适量酱油,添足量开水后摆入焯好的林蛙。
  • 5、大火炖沸后转小火,加适量的精盐、生抽,至锅内汤汁收干,盛出装盘,撒上小葱段即可。

【特点】土豆、林蛙色酱红,味道咸鲜,林蛙酥烂,土豆干面。

【温馨小贴士】
1、林蛙是国家保护动物,不可擅自捕抓。
2、炖煮时水要一次加足,如果在炖肉的中途需要加水,就必须加热水,加冷水会让肉质变硬。
林蛙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有补肾润肺的作用,常吃还能延缓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它既是中药中的补药,又是食材中的美味,所有很多人都喜欢吃这道家乡菜,可是对于一般人来说,林蛙的确有一点重口味。美食跟世间万物相同,想品尝美味就真得克服心理障碍,话又说回来了,不是某种美食就非得人人都喜爱,大自然给予了我们成千上万的美食,我们又何必“紧盯”着其中的几种呢,美食的愉悦体验有时甚至超过美食本身的营养和价值了。

我是爱做家常菜的蔚姐,喜欢我就记得点赞和关注哦,我们可以一起研究创意家常菜,让家里的吃喝更美味和健康。


蔚姐杂谈


我爱美食、爱生活、爱分享,如果大家喜欢我的回答,请大家关注、点赞、转发哦,也欢迎大家和我互动。

大家好,我现在生活在沈阳,这里也算是我的家乡,很多时候甚至比我的老家我都了解,给大家分享两个沈阳我觉得略带重口的美食。

一、干煸茧蛹

提到家常美食重口的,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干煸茧蛹。

我现在在沈阳生活,从上大学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成家后这里就是我的家乡。

第一次吃干煸茧蛹的时候是在我婆婆家,说实话当时不太敢下口,尤其是你看到烹饪之前它是活物,还一动一动的时候,不过我老公和公公婆婆都很爱吃。

后来在家人的强烈推荐下我进行了勇敢的尝试,不得不说真的很美味。外壳酥脆,内里绵软,蛋白质含量丰富。

不过它的做法并不简单,想做好需要功底,我家这道菜向来都是厨艺最高的公公操刀。

茧蛹买的时候就要挑会动的,活的,这样的新鲜,价格也比较高。

回家洗净,冷水下锅焯水,控水沥干水分。

锅内倒油,不要多,开始冒烟后放入茧蛹小火煸炒,要有耐心,炒到有沙沙的声音后再煸几分钟撒盐后就可以出锅了。

吃的时候可以先掰两半,取出里边黑色的物质,然后一口咬下去,外壳脆香,里边的肉软软的,非常好吃。

此外在夜市烧烤摊也有烤茧蛹,也非常香。


二、烤石蛋。

可能有的小伙伴们不知道石蛋是什么。它大小就和我们的鸡蛋差不多,但是颜色是墨绿色的。我第一次接触石蛋是在我大学的美食一条街上卖炸串烤串的小摊上,当时只看到不少人在买,还问我同学这是什么,之前都没有见过。

这个一般就是切两半或者四半,炸或者烤好后蘸着蒜蓉辣酱或其它烧烤酱吃,味道说实话还不错,口感较鸡蛋硬一些。

后来开始学做饭了,经过了解才知道其实石蛋就是在我们的鸡蛋中加入食用碱面,然后蒸熟之后就是那个颜色,在家庭中我们也可以自己做。

每个城市或许都有一些看似重口但却非常美味的食物,建议大家可以勇敢尝试一下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