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万物皆有情——张晖西双版纳写生有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造化”即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不过自然的物象并不能够直接转换成艺术,需要艺术家的“心源”。但是一旦失去了对造化的深思,便不会有心源的产生。

写生与临摹是学好绘画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国画界有著名的写生派,这样的画家写生作品要优于“意念创作”的作品,比如李可染。当然也有另一种艺术家,这种艺术家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并不是写生而来,而是源自对传统经典名画的“掇英”。


外师造化,万物皆有情——张晖西双版纳写生有感

张晖创作图


外师造化,万物皆有情——张晖西双版纳写生有感

张晖创作图

张晖师生小组自2月8日从千里之外的北国南下到达西双版纳,开启了长达一个月的“闭关修炼”。从寥廓的北国到旖旎的南国,这种时空的差异很容易刺激一个艺术家的创作热情。


外师造化,万物皆有情——张晖西双版纳写生有感

《晨曦而出》

这种热情浇灌在一个在“闭关”期间刚刚度过60岁生日的一个“中青年画家”身上,顿时让人也显得年轻。虽然谈不上风餐露宿,但却是晨曦而出,日落而归,没有丝毫地松懈。期间创作的60多幅作品会在接下来给诸位奉上,切莫着急。


外师造化,万物皆有情——张晖西双版纳写生有感

写生期间张晖60岁生日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张晖师生组此行还遇到央美的于光华教授带的写生组,这是一场在南国的不期而遇。人生最惬意的时期莫过于三五知己,配盏淡酒,清酌几杯,嬉笑怒骂。棋逢对手,自然少不了一顿切磋,把酒言欢。


外师造化,万物皆有情——张晖西双版纳写生有感

鲁美与央美的写生组聚会(前排左四张晖,前排左五于光华教授)

熟悉张晖的朋友们都了解,张晖的艺术观点在激进人士看来显得有点保守,甚至略带一点点迂腐。张晖不相信那些动辄就“自成一家”的创新型大家。

张晖认为现阶段的国画仍处在对先前优秀大师及作品的“掇英”时期。这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画者需要的不仅是灵光一闪的神思泉涌,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的禅定之心。

我曾经跟一位资深的画家讨教过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山水画看起来一点都不感人”。这位老友显然对这样的刁难习以为常了,淡淡地回复我“古人画山水,能够潜心在山中住几个月,所有的活动都在此,每一刻都是与山水的交流,下笔有感而发自然有真情实感。现在人生活环境不一样了,仓促几日的写生犹如隔靴搔痒,甚至当成一种旅游出行。”


外师造化,万物皆有情——张晖西双版纳写生有感

收工宴

向前人学习,向自然学习,只有植根传统深入的画家才能厚积薄发。张晖屡次向我提及他是如何定义一幅作品的好坏。“你看,这是幅好画。他画的小草特别有趣,像一个小孩在那里随风扭动,他画的是草,但是他把自己当时的心境与感情赋予了草,这个草就有了人的感情,这样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初作画,很多人沉浸在技法熟练的运用,及后,不少人走上了技法堆砌的道路,试图一幅画里装载下不同的笔法与墨法,仿佛笔墨技法展销会一般。画家一旦走上了这种刻意追求程式化的技法后,作品就会难免产生匠气。画面让人感觉似曾相识,画面里有齐白石,有黄宾虹,唯独没有了自己。

但是真正打动人的作品却是真情实感,真正好的艺术作品能够唤醒读者代入自己的感情去读取,作品成为一种画者与读者精神交流的桥梁。好作品有时候还是一把钥匙,读者在好作品里能感触到了喜怒哀乐,并把这种情绪延伸到过往自己的某段记忆里。

外师造化,万物皆有情——张晖西双版纳写生有感

最后放一张张晖师生组合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