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文化——工夫茶

茶文化包括茶葉品評技法、藝術操作手段的鑑賞、品茗美好環境的領略等整個品茶過程的美好意境。其過程體現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統一,是飲茶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現象。


中國人民歷來就有“客來敬茶”的習慣,它起源久遠,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潮汕“功夫茶”是茶文化的很好體現之一。


潮汕文化——工夫茶


工夫茶“工夫”的解釋


何謂“工夫”一般有四解:工程和勞力;素養;造詣,成就的程度;空閒時間。

“功夫”與烹茶方法聯袂, 稱“工夫茶”。所謂工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


之所以叫工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比較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工夫。


“工夫茶”和“功夫茶”?


《辭海》縮印本先說“工”與“功”兩字相通,但又說,工夫,指所費精力和時間;功夫,指技巧。


確實在現代漢語詞典(普通話)中,“工夫”與“功夫”音相同、意相近。


但在閩語潮汕話中發音不同、意也不同。“工夫”二字在潮語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細緻而用心之意。以前,在潮汕地區,稱帶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工種之人叫“做工夫人”,稱做事考究、細心得有點過分的,叫做“過工夫”。


可見,加上“工夫”二字的“潮汕工夫茶”是一件很講究的茶事活動,是潮州人對精製的茶葉、考究的茶具、優雅的衝沏過程,以及品評水平、禮儀習俗、閒情逸致等方面的整體總結及稱謂。


潮汕人非常喜愛喝茶,潮汕人愛喝“工夫茶”,可以說是達到“嗜茶成性”的程度。


當你在高鐵上看到有人帶著整套的茶具在沖茶的時候,不要感覺到驚訝,他們十有八九是潮汕人

潮汕文化——工夫茶


“茶米”


潮州人把茶葉叫“茶米”,一種解釋就是:潮汕人嗜茶若命,茶與米不可分.茶這猶米,故曰"茶米"。這個說法雖然有點勉強,可是卻描出"嗜茶若命"者的形象,也頗為有趣。


古人說的天光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而潮汕某些“老茶客”,卻把古人列為末位的茶,破格地晉升為第一位,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泡飲工夫茶。


有網友調侃道:在潮汕就算是冤家上門也得先來一泡工夫茶,要打架之前也得來一泡工夫茶


泡工夫茶的“配置”


現在的潮汕人衝工夫茶相比以前就簡便了很多


最簡單的配置就是:


一壺,一盤,三杯,一蓋碗(或茶壺)


壺是開水壺(燒水的)或保溫壺,盤是茶盤,三個茶杯(品茗器),和放茶葉的蓋碗。


高級一點的配置就有公道杯或換成紫砂套裝並用上茶道六君子。


公道杯:主要是為了均勻茶湯的濃度,平衡茶水的多寡,使一起喝茶的茶友能喝到同樣濃度的茶湯,不會出現同一泡茶,不同人喝的茶湯濃淡不同,還可以讓茶湯在公道杯中散掉一些熱度。


潮汕文化——工夫茶

紫砂套裝

和公道杯

潮汕文化——工夫茶

茶道六君子


茶道六君子(茶藝六用)指的是茶筒、茶匙、茶漏、茶則、茶夾、茶針。

茶筒

盛放茶藝用品的器皿茶器筒。


茶則

又稱茶勺,為盛茶入壺之用,衡量茶葉用量,確保投茶適量 。


茶漏

茶漏則於置茶時放在壺口上,以導茶入壺,防止茶葉掉落壺外。


茶匙

又稱茶撥、茶扒。一種細長的小把子,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過的茶, 壺內茶葉。也可將茶葉由茶荷(茶則)撥入壺中 ,故名茶撥。


茶夾

茶夾功用與茶則相同,可將茶渣從壺中挾出;也常有人拿它來挾著茶杯洗杯,防燙又衛生。


茶針(茶通)

茶針的功用是疏通茶壺的內網(蜂巢),以保持水流暢通當壺嘴被茶葉堵住時用來疏浚,或放入茶葉後把茶葉撥勻,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潮汕文化——工夫茶


再高級一點的還用上了茶洗,茶寵,並配置了一壺一茶。


茶洗:是用來洗茶的工具。茶洗形如大碗,深淺色樣很多。


茶寵:是茶水滋養的寵物或是飲茶品茗時把玩之物,多為紫砂或澄泥燒製的陶質工藝品,也有一些瓷質或石質。


茶寵


潮汕文化——工夫茶

潮汕文化——工夫茶

一壺一茶:是一個紫砂壺固定的泡一種茶,紫砂壺保味功能好,泡茶不失原味,更無茶具本身所帶的異味,聚香含淑,色、香、味俱佳,且香不渙散,得茶之真香真味。紫砂壺經久使用,壺壁積聚“茶鏽”,以致空壺注入沸水,也會茶香氤氳(yīnyūn),這“茶鏽”可以為衝出的茶湯增色增味。而不同茶的茶香味不同,以防香氣混亂,一般用紫砂壺都會認準一壺一茶。


潮汕文化——工夫茶


沖茶方法


工夫茶之功夫,全在茶之烹法,雖有好的茶葉、茶具,而不善衝,也全功盡廢。潮汕工夫茶的烹法,有所謂“十法”,即活火、蝦鬚水、揀茶、裝茶、燙盅、熱罐、高衝、蓋沫、淋頂與低篩。

也有人把烹製功夫茶的具體程序概括為:“高衝低灑,蓋沫重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潮汕文化——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一般主客四人卻只有三個杯子,潮汕人有“茶三酒四”之說,之所以四個人只有三個杯子是為體現潮汕人禮讓精神。


沖泡由主人親自操作。首先點火煮水,並將茶葉放入衝罐中,多少以佔其容積之七分為宜。待水開即衝入衝罐中之後蓋沫。


第一衝杯,以初沏之茶澆衝杯子,目的在於造成茶的精神,氣韻徹裡徹外的氣氛。洗過茶後,再衝入蝦鬚水,此時,茶葉已經泡開,性味俱發,可以斟茶了。


斟茶時,要按賓客的角度,三個茶杯並圍一起,形成一個“品”字,凸顯潮人重品德。以衝罐巡迴穿梭於三杯之間,直至每杯均達七分滿。此時罐中之茶水亦應合好斟完,剩下之餘津還需一點一抬頭地依次點入三杯之中。潮汕人稱此過程為“關公巡城”和“韓信點兵”。


三個杯中茶的量,色須均勻相同,方為上等功夫。最後,主人將斟畢的茶,第一杯茶一定先給左手第一位客人,無論其身份尊卑,無論其年齡大小,也無分性別,自己最末。


每喝完一沖茶要用滾燙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後再把帶有熱度的杯子給下一個用。

現在一般泡工夫茶都會配備有足夠的茶杯,儘量可以有一人一杯。

潮汕文化——工夫茶


工夫茶的衝法,有一套十分繁瑣的程序


按過程,是治器、納茶、候湯、沖茶、刮沫、淋罐、燙杯、釃茶等。

治器

沖茶前的準備工作,從起火到燒開水,衝燙茶具;


納茶

將茶葉分粗細後,分別把茶葉裝入茶壺,粗者置於底、中者置於中、細者置於上,茶葉不可裝得太滿,僅七八成即可;


候茶

講究煮水,以“蟹眼水”為度,如蘇東坡所說,“蟹眼已過魚眼生”,初沸的水沖茶最好;


衝點

講究“高衝”、開水從茶壺邊衝入,沖茶要像書法,不急不緩、一氣呵成,水壺和茶壺的距離要比較大,切忌直衝壺心,以防“衝破茶膽”,茶葉衝散,茶沫溢出,可能把茶沖壞;


刮沫

沖茶時溢出的白色茶沫,先用茶壺蓋颳去,然後把茶壺蓋好;


淋罐

茶壺蓋好後,即用開水衝淋壺蓋,既可衝去溢出的茶沫,又可在壺外加熱;


燙杯

在篩茶前,先燙杯,一可消毒,二可使茶杯升溫,茶不易涼,也能使茶生香;


篩茶

講究“低篩”,這是潮汕工夫茶的特有篩茶方法,把茶壺嘴貼近已整齊擺放好的茶杯,然後如“關公巡城”般地連續不斷地把茶均勻地篩灑在各個杯中,不能一次注滿一杯,以示“一視同仁”,但一壺茶卻必須循環篩酒以至於盡,即所謂“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品茶禮儀


工夫茶,注重一個“品”字,凡來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禮儀是必不可少的。當有客來訪,可徵求意見,選用最合來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

品茶的“品”字是由三個“口”組成的,所以喝茶要分成三口,一口啜,二口品,三口回味,直至充分體驗到茶香,才能落肚。

潮汕文化——工夫茶


潮汕工夫茶,不同於一般的喝茶,二者之異首先在於非同一般喝茶那樣,大口大杯地喝,而是小杯小杯地品味,品茶之意與其說為解渴,不如說在品味茶之香,在以茶敘情;


其次,潮汕工夫茶特別地講究食茶的禮節,待茶衝完,主客總是謙讓一番,然後請長者、貴賓先嚐,杯沿接唇,茶麵迎鼻,聞茶之香,一啜而盡。工夫茶這一套禮儀正是中國傳統的“茶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