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的气象——清华美院钱教授点评书法作品

诚邀评改人:

应网友要求,千年兰亭拟推出专栏,点评网友书法作品。现诚邀有一定书法创作、理论水平且愿意为大家指点迷津的书法家,作为该栏目的特约评改人。有意者请私信联系。谢谢支持!

特约评改人:钱玉清(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王铎的气象——清华美院钱教授点评书法作品

朱永健 草书条幅 规格140cm×38cm

释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朱永健作品评语:大草创作,更应该着意作品“气象”的铸造。所谓“气象”,其中蕴含气势、气韵、气格、气局、气魄等意味,这也是大草与小草创作之间的根本区别所在,也是为什么大草比小草难度系数更大的原因之一。

该作应归类为大草范畴,作者已有较好的创作意识,基本掌握了大草创作的一般规律,娴熟的结字能力和笔墨表现充分说明这一点。

但从宏观上看,作品总感觉还缺乏一定的草性、草情,究其原因还是作品“气象”显弱。解决办法:

1、提升胆识。多看、多临古代优秀碑帖,以古为师,敬畏经典。打开眼界,才能提升胆识,古人云:学书不外六个字,“练、练、练;胆、胆、胆”,是也。

2、开拓胸襟。草书难,大草尤难。不是任何人都能写得好大草的。首先要有宽阔的心胸,高旷的襟抱。作品的格局、格调就是作者精神世界的折射,这里有先天的因素,但更有后天的修炼。所以,养就胸罗万有、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的才情、性情和豪情是写好大草的前提。

3、读书养“气”。“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又真实存在的近乎于玄的、只有在中国传统哲学体系中常常被提及的一种文化现象。“腹有诗书气自华”,有的时候只能通过读书来解决。苏东坡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三者,终不能尽妙。”

经典解读

王铎的气象——清华美院钱教授点评书法作品

王铎草书条幅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麒麟。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在历史上有成就的大草书家中,王铎是一位比较突出的代表性人物,他开创了中国书法史大草创作的新纪元,他在大草创作上作出的重要贡献是中国书法史上震烁千古的灿烂篇章,其中,他对作品“气象”的深入研究、大胆探索为他的成功加分增色。

作品的“气象”表现很大程度还集中在章法构成上,这一点王铎绝对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师级人物,他分解了旧有的秩序并拓展了新的空间。王铎说:“凡作草书,须有登吾嵩山绝顶之意。”因此,解读章法内涵是破译王铎书法艺术文化语境的一种最为便捷而有效的切入点。他的很多大草立轴如《高适诗轴》《临王筠帖》《郑谷华山作》《触意之二首》《临王羲之远嘉兴帖》等,都是可资借鉴和学习的范本,从中可获取很多大草创作必备的重要信息。

王铎的气象——清华美院钱教授点评书法作品

钱玉清示范作品 规格138cm×36c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