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公務員面試備考的瓶頸期,從這些細節入手

有考生向我反饋,說他參加面試培訓班過程中,發現自己進入了“一聽就會,一說就懵”

的狀態。每次聽培訓講師的示範作答,感覺講師的答案實在太好了,每一句話都很適合自己。但是,當自己私下裡練習時,面對相同的一道題,卻完全沒有思路,好容易擠出來的思路最終也是在回憶背誦講師的答題思路

還有考生說他通過培訓之後也敢說話了,並且回答也有一定的思路了,但是發現自己會熟練流暢的說出培訓機構提供的模板和語句,一旦遇到一些平時沒有接觸過的題型,發現套用不了模板後,就無從下手。有的時候會給自己錄音,但聽完自己的錄音時,發現回答的內容特別死板,“模板化”嚴重,自己都不想聽自己錄音第二遍。

突破公務員面試備考的瓶頸期,從這些細節入手

一聽就會,一說就懵

公考么么君結合自己的公務員面試經歷分析認為,當考生面對題目已經可以有一定的分析思路,但是回答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么么君把這個階段稱為面試備考的“瓶頸期”,順利度過這個瓶頸期,公務員面試成績就會有一個質的突破。

突破公務員面試備考的瓶頸期,從這些細節入手

是什麼導致我們進入了面試備考的“瓶頸期”

一、“我還沒有完全學會面試”的完美思維導致考生不敢說

公務員面試備考的確是個追求自我面試能力盡可能接近完美的過程但是我們每一個人基礎條件不同,我們不能一下子就要求自己完全掌握所有的面試能力之後再開口練習,更何況面試備考就是一個開口訓練的過程

突破公務員面試備考的瓶頸期,從這些細節入手

其實我們瞭解到,這些自稱沒有學會面試的考生,實際上他們已經掌握了大多數題目的答題思路,並且已經積累了一定量的面試素材,有這些基礎的支撐,對於一般題目他們完全有能力去應對,甚至可以回答的很好就因為考生這種最求完美的心態,導致自己在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不敢開口練習,而“不敢開口說的這種狀態導致了越來越不敢說的惡性循環

二、重模板輕日常聊天思維讓考生面對複雜題目不會說

接受過面試培訓後的考生,學會了很多的答題套路或模板,應對一些題目可以說得心應手,但是遇到一些難度高一點的題目或者創新類的題型就無從下口

不得不承認,公務員面試的確是有一定固有的思維方式和答題技巧,但我們通過分析歷年的真題,所有類型的題目,答題思路和方法可能有所區別,但答題思路

本質上和我們日常聊天思維有好多的共同點。考生在備考過程中,過分將模板和日常聊天思維割裂開來,一味的強調模仿和背誦模板,而忽視分析模板和日常聊天思維直接的內在邏輯關係,最終導致日常聊天時侃侃而談的考生,到了面試時卻啞口無言了。

三、“見好就收”式的面試素材積累方式讓考生即使會說也說不好

要想順利通過面試,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就是素材的積累,好詞好句、人物事例、政策法規等都是考生需要去積累背誦的內容,豐富了自己面試素材庫,遇到各種話題的面試題目,考生的思維才能開闊,可以說,足夠的面試素材積累是順利通過面試的潤滑劑

但是考生積累素材過程中陷入了一個“見好就收”的誤區,所謂“見好就收”就是考生遇到任何好的素材,無論這個素材是不適合自己說,都將其積累起來,積累重量不重質。這樣的積累習慣和方式,不僅浪費了考生的複習時間,也難以提高考生的複習效率。這讓考生積累滿了素材本,也背會了素材,但是實際答題過程中,考生卻只能做到順利完成作答任務,無法完成優質的回答

突破公務員面試備考的瓶頸期,從這些細節入手

把握細節,突破面試複習的瓶頸期!

一、掌握人性的細節,學會“交流感”,面試時自然就敢想敢說了!

公務員考試的面試和筆試不同,筆試時考生直接接觸的是冷冰冰的試卷,考生也只需像冷冰冰的機器一樣完成作答即可,面試則不同,面試考場上,考生面對的是活生生的考官,如果考生依然給考官冷冰冰式的回答,那結果能好嗎?

突破公務員面試備考的瓶頸期,從這些細節入手

所以,考生要把面試當做一個正式的聊天現場,把考生和考官的關係定位為考生給考官分享你的看法的關係,而不是他上你下的不平衡關係。這個時候,適當的掃視考官學會“面試三點頭法”,這樣可以給考官以親近的感覺。不要過分考慮自己說的內容的好與壞、對與錯,試想一下,我們日常的聊天過程中,即使自己脫口說錯了,正常的反映不是緊張,而是抓緊找話去解釋或者彌補。所以,試著增強與考官的交流感,用正式的說話方式結合聊天分享觀點的態度,一定可以緩解面試時的緊張狀態,讓我們可以順利的把想到內容的流暢的表達出來。

二、掌握日常聊天的邏輯思維細節,學會說接地氣的“人話”,讓考生既敢說也會說!

太多的考生陷入了只會說“空話”的陷阱中了,如何讓考生作答更接地氣,面試說的更像“人話”,而不是生搬硬套的背誦套路話、模板話,那就需要考生仔細研究我們日常聊天時的思路和麵試真題解析答案之間的內在聯繫。

我們舉例一道面試題目“網上曝光某執法人員街頭暴力執法,你怎麼看?”

這時,我們需要模擬一個普通的聊天場景,假設我們是一個路人,看到前方有圍觀群眾,喜歡看熱鬧的我們也湊了過去。旁邊的路人A告訴我們:“有執法人員推倒了小商販。(舉例的面試題目出現了)”,我們聽到這樣的表述,肯定要一探究竟,為小商販打抱不平,心裡想著“憑什麼暴力執法!”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的確是小商犯錯在先,販違規停放車輛佔用了機動車道且沒有營業資格,我們第一反應是“執法人員依規執法是正確的。”,但是旁邊的路人A反駁說:“那也不能打小商販呀?執法也不能暴力執法呀!”,我們一想也對(對於題目的觀點也就明晰了),想著肯定是執法人員自身的問題。可這個時候,路人B卻說:“你是沒看到那會小販囂張的,髒話連篇,現在是碰瓷了。”我們開始思考可能執法人員的執法對象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造成這種暴力執法的假象。這時候,路人C說:“要是當時有執法記錄儀,這也不會被訛上呀”,路人A又說:“蒼蠅不叮無縫蛋,還是得執法人員自己得做好。”
我們贊成他們觀點的同時,也會參與討論說:“除了直接管理這些小商販,要是能給他們一個不錯的經營平臺或者至少有個符合我們城市的道路經營規定那就更好了。”

突破公務員面試備考的瓶頸期,從這些細節入手

這樣一個再平常不過的聊天場景,其實就已經把這道面試題目簡單的縷清楚了:陳述表面現象→表面態度→反思執法人員自身問題→從執法對象身上找問題→尋找辦法(執法條件現代化+制度管理升級+打鐵還需自身硬)

。所以說,遇到任何題目,不需要每道題都去死板的套用各種套路模板,直接用日常聊天的思路去分析思考即可。要知道,公務員面試只是把日常聊天的思路和語句正規化、規範化的表述出來而已。

三、掌握自我喜好這個細節,積累只有適合自己說的“好話”,面試時自然就說好了!

積累的目的是使用,而且是高頻地使用,如果只積累卻不用,那積累就是浪費時間。積累要掌握兩個原則:一是積累適合自己說的內容;二是積累的素材夠用即可。

突破公務員面試備考的瓶頸期,從這些細節入手

①積累適合自己說的內容。在積累之前通過朗讀,感受該素材是否符合自己的說話習慣或者說話語氣。比如有些人平時喜歡慢條斯理講道理式的聊天,那積累語氣亢奮的語句顯然不適合他說,即使該語句鏗鏘有力,詞語使用也相當經典,但無奈不適合慢條斯理說話的人;也有人說話喜歡單刀直入,直奔主題,那積累一些需要臨場扣題分析的人物案例就顯然不適合他們,他們則更需要直接準備一些各個話題相關的觀點類的語句。

②素材積累夠用即可,切莫“見好就收”。積累素材過程中,每一話題素材積累五句即可,之後的複習過程中,只需要把積累好的素材反覆練習即可。難道真的“見好”的素材就不積累了嗎?積累之後的工作其實不是再積累

而是更新。通過日常練習,積累好的五句話我們其實已經瞭解哪幾句話自己經常使用,哪幾句話是自己不愛用,之後遇到特別好的素材時,就需要替換那些自己不喜歡用的素材通過更新素材以最求高效率、高使用率的積累

關注細節,方能順利度過面試複習的瓶頸期


突破公務員面試備考的瓶頸期,從這些細節入手

佛說:貴人多磨難。公務員面試遇到瓶頸期首先不要慌,仔細分析自己的複習方法,找到切實可行的新的複習策略,以細節為導向透過現象看本質你才能快速找到左右事物發展的規則,才能快速找到影響事物發展走向的核心。加油!公考路上努力奮鬥的人們!

突破公務員面試備考的瓶頸期,從這些細節入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