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鴻鸞禧》:舊時代30歲的“大齡剩女”,心酸無盡

對於婚姻的理解,各人有各人的體會。

但是網絡上充斥著婆媳關係、夫妻背叛的高流量文章和視頻,甚至是電影,則讓人生出“婚姻並不是那麼美好”的普遍感受。

即使是現在,儘量在提倡男女平等的時代,婚姻已然是略有不堪,再倒回到男女更加不平等的舊時代,比如張愛玲的時代去看,更加血淋淋。

張愛玲《鴻鸞禧》:舊時代30歲的“大齡剩女”,心酸無盡

最近重溫了張愛玲的《鴻鸞禧》,對於舊時代的女性與婚姻,有了更加深刻的感觸,濃縮成兩個字,就只有——心酸。

《鴻鸞禧》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它講述的只是落魄貴族的大小姐邱玉清在婚禮前後經歷的一些片段。

但即使是這些片段,也足見張愛玲的筆力之深厚。

明明是喜慶的婚禮,硬硬寫出來一種詭異的風情,對舊時代的女性地位及婚姻的批判,也正是藏匿在張愛玲每一個悽楚的字眼中。

張愛玲《鴻鸞禧》:舊時代30歲的“大齡剩女”,心酸無盡

邱玉清雖然是大門大戶出身,但是家族家道中落,加上她一直沒有遇到良人,直到30歲左右才出嫁。未來的丈夫婁大陸,家中家底殷實,但因為是暴發戶,所以家族氣質和修養,是遠遠趕不上邱家的。

他們的結合不過是利益使然,而衝撞出的,也是人性的裂縫。

​落難的鳳凰,嫁人不敢挑揀,更不敢任性

邱玉清來自大戶,周身的氣質透著“高貴”的氣息,知書達理、滿腹經綸,外形也是頗為清麗的。

張愛玲用“她是很看得過去的,報紙裡的所謂高尚仕女“來形容玉清,這也是她能夠被暴發戶婁家看中的原因。

張愛玲《鴻鸞禧》:舊時代30歲的“大齡剩女”,心酸無盡

但是因為家裡沒有錢了,小姑子二喬和四美明目張膽地嘲笑和欺負她。

在玉清挑選婚紗的時候,說到新娘子邱玉清的身材,二喬用“骨頭架子大”,四美用“白倒挺白,就可惜是白骨”這樣難堪的詞彙來形容她。

還妄想在玉清的婚禮上當主角,壓過新娘子的勢頭。

“對於二喬四美,玉清是銀幕上最後映出的雪白耀眼的“完”字,而她們則是精采的下期佳片預告。”

而站在邱玉清自己的角度,並不是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奮起反抗。

張愛玲《鴻鸞禧》:舊時代30歲的“大齡剩女”,心酸無盡

她的氣質和修養不允許,兜兒裡的錢也不允許。

雖然是舊時代的“高知”女性,但是在家道中落這樣的世俗面前,邱玉清表現出來的更多是難堪與好面子,再帶著點兒悲憤的不甘。

在二喬四美拿玉清置辦的新婚用品嘲弄她的時候,她也只是羞紅了臉,假裝賭氣似的說:“貨色兩樣的。一樣的花頭,便宜的也有。我這人就是這樣,那種不經穿的,寧可不買!”

但是好是賴,明眼人一定瞧得出來,這種欲蓋彌彰,也只能讓人感受到窘迫。這從邱玉清濫用錢就能看出來。

邱玉清結婚,父母湊了很久才湊到了五萬塊的嫁妝錢,她全都花在了自己身上,買上好的睡衣、拖鞋等等。

軟緞繡花的睡衣,相配的繡花浴衣,織錦的絲棉浴衣,金織錦拖鞋,金琺琅粉鏡,有拉鍊的雞皮小粉鏡。

在她覺得,結婚就是自己唯一能任性的時刻了。

張愛玲《鴻鸞禧》:舊時代30歲的“大齡剩女”,心酸無盡

可見她過去是沒有機會可以任性奢侈的,以後嫁給了別人,自然也不敢過於鋪張,要做賢妻良母。這種放肆與她身份的衝撞,更讓人感覺到舊時代女性,尤其是落魄貴族的無盡苦澀了。

說到邱玉清要嫁的人——婁大陸,張愛玲在文中著墨不多。但通篇從邱玉清只顧著自己置辦,連挑衣服都是自己去,可以看出二人也是沒有什麼情誼的。

她看上的不過是暴發戶的錢,而未來丈夫婁大陸看上的當然也是她的高貴和高知,利益互換罷了!但即便如此,也是邱玉清高攀了,畢竟她已經是30的年齡,舊時代的“大齡剩女”在小姑子二喬四美眼裡,是不夠格配得上她們的哥哥的。

就連邱玉清自己,也都這麼覺得:

玉清非常小心不使她自己露出高興的神氣——為了出嫁而歡欣鼓舞,彷彿坐實了她是個老處女似的——因為能出嫁,玉清實際是非常欣喜的,但是女孩子的矜持又讓她不敢太表露自己的情緒,彷彿自己是沒人要的,終於讓人給撿回去了一樣。

​婁太太的婚姻現實,就是邱玉清的未來

邱玉清的婆婆婁太太,也是個挺悲苦的人兒。雖然身在富貴家庭,但是處在那樣的時代裡,富貴反而成了一道枷鎖。

丈夫回到家,看見婁太太在為新娘子做婚鞋,就氣不打一處來,不喜歡她什麼樣子,就盡說出來了。讓她不要做鞋,不要盤“鴨屁股”造型的髮髻,連襪子是“雪青色”也不行,捲到膝蓋了他也覺得醜。

張愛玲《鴻鸞禧》:舊時代30歲的“大齡剩女”,心酸無盡

就算是這樣,在張愛玲那個時代,婁囂伯也是個“好丈夫”,因為他跟妻子說這些都是商量的口吻,至少沒有命令。

婁太太這邊,也盡是忍讓的。但這種忍讓只在心裡,面上還要裝出“潑婦”的樣子,讓外人看來自己在婁先生面前還是有地位的。所以當著下人的面,婁太太就頂了回去,說婁先生多管閒事。

有頭有臉的人,更會可著勁兒地要臉面。

但實際上呢?

婁太太心裡是擔心婁先生生氣的,她看著婁先生扔下雜誌走了,就連在心裡怪罪他都不敢,她只敢怪旁的人,要不是那些外人的存在,她也不用撐面子跟自己的丈夫發脾氣:

她向來多嫌著旁邊的人的存在的,心裡也未嘗不明白,若是旁邊關心的人都死絕了,左鄰右舍空空的單剩下她和她丈夫,她丈夫也不會再理她了;做一個盡責的丈夫給誰看呢?她知道她應當感謝旁邊的人,因而更恨他們了。

婁太太也知道,婁囂伯在外面是有女人的,但儘管是這樣,她也只敢把不滿放在心裡。

張愛玲《鴻鸞禧》:舊時代30歲的“大齡剩女”,心酸無盡

當婁囂伯訓斥她管家管不好的時候,她連自己的委屈都是排在第二的,因為自己沒有幫助丈夫管好這個家,所以丈夫的委屈要排在第一。

而她自己發洩的方式,只剩下在水池邊大聲漱口這樣“粗野”的放縱了:

挺胸凸肚,咚咚咚大步走到浴室裡,大聲漱口,呱呱漱著,把水在喉嚨裡汩汩盤來盤去,呸地吐了出來,婁太太每逢生氣要哭的時候,就逃避到粗豪裡去,一下子把什麼都甩開了。

舊時代的女性,幾乎都是要依附著男人。婁夫人不願意和丈夫置氣的另一個原因,不過是自己不願意去過窮日子。因為離開了婁先生,她一無是處:

然而,叫她去過另一種日子,沒有機會穿戴齊整,拜客、回拜,她又會不快樂,若有所失。

婁太太的現在,正是邱玉清的未來。張愛玲用短短的篇幅,就說盡了舊時代女性在婚姻中的心酸。

最後,張愛玲借婁太太的眼去寫她對婚姻的失望:那天她所看見的結婚有一種一貫的感覺,而她兒子的喜事是小片小片的,不知為什麼。

小時候看婚禮喜慶,熱鬧,是因為自己沒有經歷過婚姻,自然覺得和眼見的一樣美好;但長大了,體驗了婚姻中的種種苦楚,再看婚姻,便決然是不一樣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