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獨立並非越早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讓孩子苦不堪言

靈靈七歲了,媽媽給她報名了市裡最好的寄宿學校,媽媽的初衷想得很好,認為通過較早的集體生活,可以鍛鍊靈靈的獨立能力,以後也能夠較快地適應這個變化多端的世界。但事情的進展卻是媽媽始料未及的。沒過幾天,媽媽就接到了生活老師的電話,說靈靈並不能適應學校的獨立生活,還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雖然媽媽也狠下心讓靈靈又堅持了半個月,但最終還是接回了靈靈,重新選擇了走讀學校,才平靜了靈靈的焦躁心理。

孩子獨立並非越早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讓孩子苦不堪言

靈靈媽媽在送孩子上學前,也是做了許多功課的,比如,早晨起來訓練靈靈自己疊被子、自己洗臉刷牙,做一些簡單的早點,睡覺前教給靈靈如何疊衣服等等,而且,靈靈自己做得也不錯,讓媽媽滋生了不少自信。另外,這所寄宿學校的管理也非常到位,配備了生活老師,媽媽想著應該不會有問題,其他同學也是一樣的年齡啊?誰知,靈靈的心理年齡還沒有準備好,一下子離開了家庭生活,還真是不能適應。

許多家長也明白,孩子遲早都是要獨立的,所以,從小對其進行獨立訓練是必然的。而孩子到了3歲之後,也會有獨立意識,比如,有了自己吃飯、穿衣的意願,家長要積極支持,因為,孩子有了良好的獨立能力,可以為將來的生活和適應社會帶來許多好處。

一、獨立能力帶給孩子哪些好處?

1、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

孩子有了獨立意識之後,在家長的幫助下,可以養成良好的生活自理習慣,不對家長過度依賴。等孩子長大之後,也不會產生凡事依賴別人的想法,變得更加有主見,有擔當。

孩子獨立並非越早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讓孩子苦不堪言

2、有助於培養自我管理能力

孩子有了獨立能力之後,還會伴隨著其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形成良好的自律能力,在學習中可以管得住自己,讓自己專注於正在從事的事情,學生階段可以提升學習效率,工作了也會有所成就。

3、可以形成良好的責任心

有研究表明,當孩子的獨立活動得到家長的支持或肯定之後,就會表現出得意、高興的積極情緒,對於孩子形成良好的責任心和自尊心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孩子獨立並非越早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讓孩子苦不堪言

正是因為家長意識到孩子獨立的許多好處,自然而然就會產生越早培養孩子獨立,越有利於孩子成長的想法,但家長沒有想到的是,孩子的個體成長是有差異的,就好似前文靈靈的例子,其他同學可以生活自理,而靈靈卻落在了後面,家長要意識到這一點,切不可 “逼”出孩子的“偽獨立”,到頭來卻是讓孩子苦不堪言。

二、家長“逼”出的“偽獨立”,讓孩子苦不堪言

所謂的“偽獨立”是脫離實際的形式主義,家長或許是因為對比的心理作祟,不管不顧某些客觀的條件和孩子的身體發展規律,過早地讓孩子獨立面對外面的世界,採取揠苗助長的方式,卻不能培養出孩子真正的獨立性。

1、“偽獨立”會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

在孩子眼中,家長就是自己的守護神,孩子還沒有做好自己行動的心理準備,就被家長放開了雙手,獨自面對未知的世界。此刻,孩子內心是孤獨的,是脆弱的,會缺乏安全感,表面建立起來的強大也好似空中樓閣,一旦基礎遇到威脅,就會倒塌。

孩子獨立並非越早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讓孩子苦不堪言

2、“偽獨立”會讓孩子感到成長的疲憊

孩子的成長需要一定的空間,家長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大包大攬,看似簡單的育兒過程,其實還包含了許多哲學理念。若孩子過早地處於獨立技能的訓練之中,會影響其內心的成長,孩子在一次次的摔倒之後,也是希望有家長的鼓勵和安慰的,若家長為了訓練孩子的獨立能力而對其置之不理,則會讓孩子處於身體疲憊之中,難以激發更大的動力面對艱辛。

3、“偽獨立”會破壞和諧的親子關係

家長在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過程中,難免會讓孩子冒險經歷一些事情,比如,獨自坐公交車上學,而當孩子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時,被家長強迫進行的事情,內心會慢慢滋生情緒,認為家長不喜歡自己了,容易內心反感家長,時間長了,將會導致親子關係變得不那麼融洽。

孩子獨立並非越早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讓孩子苦不堪言

由此可見,“偽獨立”是違背自然發展規律的偽命題,是家長好心沒有辦成好事。這其中,可能也反映出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競爭心理。殊不知,孩子的成長是需要“愛”來滋養的,對於真正的獨立成長,當然也離不開家長的愛心,教育和成長因根植於愛的沃土。

三、孩子真正的獨立,是靠父母“愛”的滋養

1、尊重成長規律,做好心理準備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瞭解孩子的生活習慣和性格養成,可以根據書中的年齡發展來適度地訓練孩子的獨立性,並且在做事之前,通過做遊戲、看相關教育動畫片等方式,讓孩子形成一定的心理準備,起碼不能排斥要做的訓練,而是讓孩子帶有好奇心去完成,則會內化孩子的內心,在提升獨立性的同時,還增加抗挫能力。

孩子獨立並非越早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讓孩子苦不堪言

2、家長記得要時刻鼓勵和保護孩子

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關愛,需要家長提供溫暖且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在獨立性訓練時沒有心理顧慮。面對孩子遇到的難題或者不解,家長也學會辨別具體情況,不能全盤接受孩子的要求,也不能對孩子的請求不管不顧。對於沒有滿足孩子的事情,家長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要保護好孩子的幼小心靈。

3、家長不能忽視孩子的精神獨立

曾經有專家講到過,真正的獨立是孩子在獲得了溫暖的照顧、獲取了對世界的信任和被愛之後,由內心觸發的一種自然產生的外在表現,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行動上,都會表現出不必令家長的成熟感。因此,家長們在培養孩子獨立性時,也是要注重精神獨立理念的灌輸和引導,讓孩子的內心更為強大,那才是真正的獨立。

孩子獨立並非越早越好,揠苗助長的“偽獨立”,讓孩子苦不堪言

綜上所述,孩子並非越早獨立越好。在心理學上,有一個“過度補償”原理,就是說,人們小時候缺少什麼,長大了會去主動追求什麼。若是孩子從小被家長強迫著成長、獨立,缺少了家庭帶來的“愛”,可能會在長大後去找一種“愛”,而那種愛是不是適合孩子,會不會是扭曲的愛,都是未知的。所以,當家長的,要學會放平心態,減少焦慮心理,讓孩子自由平和的成長。

今日互動話題:不知各位家長在培養孩子獨立能力方面是怎麼做的呢?成效如何呢?歡迎留下您的寶貴經驗,一起參與話題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