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曾是外来的"北佬",他们的区别在哪?

在广东,按照方言的差异,可以将人群分为说粤语的广府人、说客家话的客家人和说潮汕话的潮汕人。在地域上,客家人与潮汕人都属于粤东地区,而广府人则在珠三角地区。

客家人和潮汕人同属“国角省边”,彼此惺惺相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小品:潮客一家亲》

因此,客家人和潮汕人之间,都基本和谐相处,互相尊重,“既是远亲,也是近邻”的一种互相认同的关系。 不过,生活中总会有意见不一的时候,戏谑中带玩笑还是有的,而侮辱贬低几乎没有听说过。客家人喜欢称潮汕人为“学老古”,潮汕人则爱称客家人为“客仔”。

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曾是外来的

从历史上来看,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曾经是外来的“北佬”。有研究表明:客家先民早在秦朝时就开始南来。中国史学界历来认为“从中原南迁的汉人称客家”。秦始皇征服岭南百越各族后,“谪徙民五十万戍之”,这五十万中原人大概就是最早的岭南客家人了。 秦后还有数次大规模的中原人南迁至赣粤闽三省交界地区,形成今天的客家族群。 潮汕人祖先也是秦始皇时候中原汉族迁来的,不过他们先是迁到了福建,后来就有一些迁到了潮汕。因此潮汕人跟闽南人是有着血缘关系的。

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曾是外来的

虽然同是来源于中原地区,由于生活环境和生存方式的不同,也造就了潮汕人和客家人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习俗。潮汕人来源于闽南那些已学会以捕渔为生的中原人后裔。来到广东后,他们继续以打鱼为业。在茫茫的大海上,渔民必须以生命为代价与大自然的惊涛骇浪抗争才能有所收获,这也锻造出潮汕人敢闯敢于斗狠的性格。

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曾是外来的

客家人在战乱中逃生到广东后,仍以农耕为生。当时较平坦地带的土地早就被当地族人开垦,为了生存只能蜗居较为偏远的山林。作为“少数民族”的客家人,为了避免和本地族人发生冲突,他们不得不选择忍让和顺从,从而形成了逆来顺受、随遇而安、不与人争强的族群性格。

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曾是外来的

大海是潮汕人的生活出路。在他们眼里,生活技能比虚无的文化更重要。在船上,所有的人同舟共济,心要齐是必然的。即使是赌博,输的人必须要认账的,等上岸分鱼时一并结算。万一哪位运气不好把自己的分成全输光了,赢者也不能让人家全家没饭吃,可以让你赊着等下季渔期的收获再还,但要记利息。这样长期以来,形成了潮汕人之间的对外心齐、对内讲信誉、钱财处理分明的族群特点。这个特点也给现今潮汕人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潮汕人做生意缺钱时,可以仅凭着自己是潮汕人的身份向同宗人免抵押借贷,虽然是高息的也是必然要还的。相比那些有能力、有好的项目却苦于找不到资金的外省人,潮汕人凭着从小懂得经商的天赋和吃苦耐劳、敢打敢拼的秉性,再借助于比较容易的内部融资渠道,因而成功的机率就非常大了。所以潮汕人从商的多,华人首富李嘉诚是他们典型的代表人物。

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曾是外来的

而对于客家人,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就是科举作官。所以,客家人重视文化、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希望男孩子能学以至仕,那样不仅把自己家族带出山林,也会相互提携,帮助族群里更多人的发展。因而就有了“天下客家一家人,见面就有三分亲”的说法,在官场上,客家人很讲究这种同宗关系,而客家人忍让和顺从的性格也非常适合官场文化。 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叶剑英则是客家人当代典型的代表人物。

潮汕人和客家人都曾是外来的

现代客家人和潮汕人的秉性与生活习俗都是历经了不是十三次而是不止十三代的演变而留下的,族群传统的文化理念早已根深蒂固,想要在一夜间改变过来是很困难的事情。 客家人多继承了祖先“智”的一面,善于结帮斗智而勇不足; 潮汕人多继承了祖先“勇”的一面,擅长抱团斗狠而智不丰。但是历史总是在不断地进步中,我们看到现在的潮汕人也开始重视子女的教育了,而在商场上也可以看到敢于斗狠的客家籍企业家们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