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處於分裂狀態,為什麼趙宋是宋朝,而曹魏卻不是魏朝?

用戶4474643705


公元220年,曹丕逼漢獻帝遜位,在洛陽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以別於後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東魏。



莫如有閒


導語:

魏晉風流,這裡的魏,其實指的就是三國時代。魏國作為稱霸中原的北方政權,儼然已經取代了蜀漢和東吳,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代表。

可是魏沒有被稱之為一個朝代,而多年以後,趙宋王朝,只佔據了南方大部分地區,燕雲十六州還在遼金手中,所以他們也沒有完成大一統,卻被稱之為宋朝,這是為什麼呢?

01曹魏之所以稱不上一個朝代,是因為沒有統治長江流域。

魏晉風流時代是一個非常浪漫的時代,那個時代的文人思想奔放,頗有西方文藝復興的感覺。不過很可惜的是曹魏並不是一個大一統王朝。

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三國志》

曹魏政權主要在北方地區,而長江以南的地區,基本都掌握在孫權和劉備手裡。所以曹魏政權,只佔領了中國的半壁江山。

從勢力數量上來說,當時有三個獨立政權同時存在,所以曹魏不能完全代替另外兩個。這裡稱魏朝就有點不合適了。

  1. 讀書人大多來自哪裡呢?其實我們很清楚,南方的讀書人特別多。而記載歷史的全都是讀書人。所以說對歷史的評價權力,基本都掌握在南方人手裡。
  2. 我們有理由相信,因為曹魏沒有拿下長江以南的地區,所以這些史學家們,就不想承認曹魏是可以代表那個時代的一個朝代。
  3. 畢竟東吳和蜀漢的地盤加起來,也足以和曹魏相抗衡。但凡他佔據絕對的優勢,那也可以稱之為朝代了,可惜恰好是中分天下的意思。

正如楚漢紛爭的時候,楚為什麼沒有稱之為一個朝代呢?項羽這個楚霸王雖然一統天下了,可是跟劉邦的漢勢力在後來是達到了一箇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的結果。

所以楚也不能稱之為一個朝代,甚至當時的漢也不能稱之為一個朝代。是後來劉邦一統天下以後,這才將漢變成了一個朝代。

不過因為跟東吳和蜀漢比起來,曹魏佔據的人力物力資源是最多的,所以人才也是最多的。在歷史上大家偏向於將魏作為那個時代的正統,雖然彼此之間都不承認,卻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02趙宋稱之為一個朝代,是因為基本佔領了所有漢人生活區。

趙宋王朝剛建立的時候,其實連後來的規模都沒有。宋太祖趙匡胤打下了宋朝天下,卻還有一個北漢沒有滅亡。

是宋太宗趙光義後來帶兵滅了北漢,這才完成了北宋的基本領地。不過我們看地圖就能發現,北宋的地盤是真的不算大。

七年春,北漢結契丹入寇,命出師御之。次陳橋驛,軍中知星者苗訓引門吏楚昭輔視日下復有一日,黑光摩蕩者久之。夜五鼓,軍士集驛門,宣言策點檢為天子,或止之,眾不聽。遲明,逼寢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諸校露刃列於庭,曰:"諸軍無主,願策太尉為天子。"未及對,有以黃衣加太祖身,眾皆羅拜,呼萬歲,即掖太祖乘馬。---《宋史》

北宋剛建立不久,北邊有大遼國,西北有西夏政權,西南有大理,西邊還有吐蕃的各大部落。所以北宋並沒有完成大一統的局面。

那麼為什麼北宋還是被稱之為一個朝代呢?其實很簡單,北宋政權幾乎掌握了漢人的所有居住範圍。

  • 那個時候漢人主要居住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這兩個地方都被北宋給佔據了,所以他們當然有資格成為一個朝代。
  • 而且同樣的道理,南方人讀書人居多,這幫人掌握了輿論導向。既然北宋控制著南方,那他們當然要以北宋作為正統王朝來書寫歷史。
  • 北宋王朝最痛心的,當屬失去了燕雲十六州的地盤。五代十國時期,燕雲十六州被後晉皇帝石敬瑭送給了遼國,而北宋的軍事實力,是沒辦法跟遼國對抗的。

他們能夠拿下北漢已經是謝天謝地了,至於燕雲十六州,從北宋建國到南宋滅亡,宋朝都沒能染指,實在是可憐。

但是宋朝能夠長期掌控兩河流域,而且佔據了絕大多數漢人的生活棲息地,自然可以稱之為一個朝代。

03天下共主才能稱朝,兩河流域必須要在手,曹魏顯然不是。

天下九州,這只是一個非常粗略的概念,其實天下在不同時期,州也有不同的數量。三國時期,天下有13個州,大部分都掌控在曹魏手裡。

不過東吳掌握著揚州、荊州以及交州,而蜀漢掌握著益州。這四個州的地盤相當大,所以力量不容忽視。

  1. 曹魏掌握的州當中,其實有一些不屬於中原地區,比如說涼州地區,雖然也是漢朝領地,但是已經屬於西邊比較偏的地方,再有一個遼東地區,當時人煙稀少,而且相對獨立。
  2. 所以說天下九州指的是中原地區的所有地盤。曹魏如果能夠基本掌握天下九州的話,那麼自然可以被稱之為一個朝代。
  3. 很可惜曹魏並沒有掌握九州中的大多數,只有部分地盤是屬於曹魏的。而重要的揚州、荊州包括益州都不在曹魏的勢力範圍之內。
  4. 況且曹魏擔當不起天下共主的稱號,春秋戰國就算再混亂,那也是周朝的一部分,被稱之為東周,那是因為周天子依舊是那個時代的天下共主。

而曹魏篡奪了漢朝江山,蜀漢和東吳都不承認曹魏的合法性,所以曹魏不能稱之為一個合法的正統王朝。

宋祖受命,諸國削平,海內清謐。於是東若高麗、渤海,雖阻隔遼壤,而航海遠來,不憚跋涉。西若天竺、于闐、回鶻、大食、高昌、龜茲、拂林等國,雖介遼、夏之間,筐篚亦至,屢勤館人。党項、吐蕃唃廝囉董氈瞎徵諸部,夏國兵力之所必爭者也,宋之威德亦暨其地,又間獲其助焉。---《宋史》

至於趙宋就完全不存在這種困擾,北宋雖然沒有佔據幽州、涼州等地區,卻結結實實地擁有了中原絕大多數州,天下九州基本都給佔了。所以趙宋自然可以稱之為朝代。

況且趙宋王朝是通過戰爭逐步一統天下的,真正對王朝正統性發起挑戰的對手,並不存在。大遼、西夏包括大理,其實是跟趙宋王朝和平相處的幾個國家,彼此之間互不干涉罷了。

總結:很顯然,曹魏比趙宋更有骨氣。

曹魏的地盤雖然沒有北宋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曹魏是一個非常有骨氣的王朝。即使當時天下大亂,漢朝滅亡,曹魏也沒有丟中原王朝的臉。

他們依舊將匈奴打得不堪一擊,載歌載舞,依舊能夠保住廣袤的中原領土,這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因為曹魏所面臨的對手更加強大。

而趙宋王朝實在是太軟弱無能了,大遼打不過也就算了,西夏他們也打不過,就連大理,他們都不敢收服,可見北宋王朝的軍事實力多麼落後。

後來北宋更是被大金給滅掉了,從此南宋失去了正統王朝的合法性,北方人稱金朝才是正統王朝,一時間甚至成為了歷史上爭論不休的話題。

《三國志》

《宋史》


江湖小曉生


恰恰相反,曹魏就是魏朝。

漢朝與隋朝之間的歷史階段,一般就稱為“魏晉南北朝”,這裡的“魏”就是曹魏。

“魏晉南北朝”的稱謂以“正統”為依據。也就是說,在這個歷史階段的正統分別為曹魏、兩晉、南朝和北朝。

陳壽在《三國志》中便以曹魏皇帝為本紀,蜀漢與東吳的皇帝都是“傳”。



後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同樣以曹魏為正統,因為曹丕受禪於漢獻帝,從法理上來說確實是正統所在。當然,這也因為蜀漢北伐失敗,否則蜀漢便是又一個東漢了。


至於宋朝時期,那是我國的另一個南北朝。其中宋朝是南朝,遼朝是北朝,與“魏晉南北朝”的南北朝相同。


心向青山


在歷史上為什麼同樣都不是大一統王朝,曹氏建立的魏國沒有被後世稱魏朝,而趙氏建立的宋國卻被後世稱為宋朝呢?

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一是曹魏沒有趙宋延續的時間長。曹魏建立於220年,滅亡於265年,僅存在了46年。而趙宋建立於960年,滅亡於1279年,存在了320年。趙宋經歷時間跨度大,與它並存的幾個國家都先它而亡。二是宋朝的建立標誌著一個新漢族人統治時期的開始。宋朝前,中原及南方有很多國家存在,被稱為五代十國時期,宋朝建立後,結束了以漢族人集中居住地的分裂割據局面。宋朝前無法稱一個朝代,宋朝建立後,統治比較穩定,延續時間長,自然以宋朝統治時期稱之比較合適。而曹魏是繼漢而立,與它同時並立的,還有吳和蜀漢。它們都是漢族人建立的國家,都在漢族人集居地建國,並存時間短,幾乎同時三家歸晉,合稱為三國時期比較合適。三是趙宋能代表那個時期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歷史傳承以漢族文化為主流,雖然說各民族都創造了優秀的文化,但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中下游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是中華民族最先進文華的集大成者,周邊其他文化都是因循這兩個地區文化而發展延續的。雖然與宋朝並立的還有遼、夏、金等國,但他們都是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而宋朝佔居了黃河、長江這兩個最先進文華髮源地,又在同時期開創了那些少數民族國家所不能比擬的優秀文化,宋朝文化是那一個時期最優秀文化的代表,因此儘管一直被稱弱宋,但仍被元朝編史者承認為正統文化。而曹魏只統治了長江以北地區,長江以南還有以漢族人統治為主的東吳和蜀漢,因此曹魏沒有佔據歷史意義上的大漢統治地區,沒有完全繼承中華最先進文化,只能算一個分裂割據之國,難稱一個朝代。

總之,曹魏從地域上、統治時間上和文化繼承代表上,都不如趙宋,因此趙宋更適合被後世稱為宋朝,而曹魏少了那麼多資格,只能稱三國時期的一個魏國。


sunjin72976689


實際上按照後世的標準曹魏被稱為魏朝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常說的宋朝,漢朝,明朝,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某一時期,建立國號的帝王世代相傳的整個統治時代。

“朝代”也是後人方便劃分歷史的稱呼,“朝代” 理論也都不是近代學者發明的,也是古代官方為了區分某政權的歷史時期所定的既有劃分法則。最明顯的就是“三國兩晉南北朝”這個“朝代”很明顯不是隻一個“朝”,而是由多個不同政權,如晉朝、五胡十六國 、南北朝等“子朝代”組成,而南北朝又分南朝與北朝,南朝的宋、齊、梁、陳則各別都是以“朝”為劃分標準。

從朝代劃分的定義來講,曹魏起始於曹操,在曹丕手裡改元稱帝,建立魏國國號,並且實現了傳承,稱為魏朝是沒有問題的。而且魏國當時三分天下有其二,領土面積比後來的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北朝的北魏,北齊,北周都要大,他們可以稱為朝,曹魏自然也可以稱為朝。問題是在魏晉之前,只有實現了天下的大一統了,才好意思稱朝。

但是歷史的底線永遠是用來被突破的,在魏晉南北朝之前,封建統治者都還比較守規矩,如果要稱朝,首先要實現國家的大一統,因此,曹魏雖然建立但是因為沒有統一南方,所以一直不敢自稱朝。

這就類似於秦朝這個概念,秦朝在滅掉東周統一天下之前,一直是自稱秦國的,因為當時雖然周天子已經威信掃地,人人可欺,但是周王還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秦國名義上還只是諸侯,所以當時還是周朝,到了橫掃六合,一統宇內,秦國自然就變成秦朝了。

到了魏晉南北朝之後就不這麼講究了,不管有沒有一統天下都敢於稱朝,只是這些分裂的政權往往都不會承認對方有稱朝的資格,例如宋遼對峙,大宋就自稱宋朝,稱呼北方為遼國,大遼就自稱遼朝,稱呼南方為宋國。


醉美木瀆


曹魏、蜀漢、東吳是小三國,宋朝、遼囯、西夏是大三國。

一、趙宋是宋朝的原因:

1、宋朝統治區域和秦朝相仿,而且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中國的中原和江浙等中心區域都在北宋控制範圍內。

2、和宋朝對峙的契丹遼國、党項西夏都是外族建立的。遼國916年建立,疆域東到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北到額爾古納河、外興安嶺一帶。這些疆域在歷史上有時不屬於中原王朝管轄範圍。

宋朝960年建立。

西夏1038年建立,可以看作屬於從宋朝分裂出去的政權。

3、大一統唐朝907年滅亡後,中國處於四分五裂混戰狀態,宋朝建立,結束了這種狀態,基本統一了傳統中國王朝區域,繼承了中國傳統意義上法統、理念觀念。

二、曹魏不是魏朝原因

1、東漢末年黃巾大起義、董卓之亂導致的天下軍閥混戰,最終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足鼎立足面,曹魏雖然強大,終究沒有完成統一大業。

2、劉備建立蜀漢,以繼承東漢正統自居,興復漢室為己任,和東吳一起把曹魏視為篡漢自立非法政權。

3、曹魏政權由來是由於漢獻帝把曹操封為魏王,曹丕代漢自立而得,當時劉備、孫權等多股勢力也是東漢政權冊封的,曹操和曹丕沒有徹底消滅劉備、孫權勢力,東漢王朝許多理念存在著,導致無法將曹魏政權稱為魏朝。

4、魏蜀吳三國脫胎於東漢王朝,都是漢族人政權,並列存在著,屬於區域政權,無法將曹魏稱為魏朝。


大白白野


因為趙宋繼承的是唐朝的中原文明,而契丹和金國都是遊牧民族,不代表中原正統。

曹魏的三國時代,曹魏,蜀漢,孫吳,都是中原文明的代表,所以只能稱為三國,不能稱為魏朝。

類似的還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六國時期,都是這個道理。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機智][機智][機智]



程小滿的文史日記


其實曹魏時就叫魏朝,在文化上有魏晉風流之說,後世總結為魏晉南北朝,晉朝人陶淵明名篇《桃花源記》記載桃源中人“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都很明確說明當時雖然三國分裂,仍被統稱為魏朝的。只是宋朝之後,存在一種貶曹操崇劉備的風氣,再加上三國演義的影響,國人喜歡三國,婦孺皆知,三國的名氣蓋過魏朝,反而沒有人稱呼魏朝了,連歷史也寫成三國兩晉南北朝了。

一、什麼是朝

而朝,有早晨的意思,有朝拜的的意思,有朝廷的意思,也有朝代的意思。具體到國家而言,能夠稱為朝代,就是要求其他國家、諸侯要像朝拜太陽一樣對待自己的朝廷,而朝廷作為宗主,通過頒佈法令、授予爵位職位,甚至直接出兵幫助搞定諸侯國的事情,以維護朝廷的權威。

所謂天無二日,人無二王。之所以叫朝,是因為他必須像太陽一樣獨一無二,說一不二。如果有人自立為王而不能征討或者征討失敗,朝廷的權威就會下降或者失去。諸侯就會懈怠或者輕視王室,不按時朝拜,不貢獻禮物,不出兵協助征戰,這個“朝”就要衰落了。能夠稱朝,在當時來講這個朝廷在華夏文化圈要成為天下共主,除了化外之邦,化外之民,沒有人可以挑戰他的權威。

所以中國歷史上的朝,實際上是後世之人對一段歷史的總結性稱呼,方便記憶而已。戰國時期,周天子早已失去權威,但周室任然存在,仍然是名義上的共主,後世仍稱為周朝。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建立新朝,但時間短,光武中興漢室,仍被總稱為漢朝。唐朝時,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但周來源於唐,又歸於唐,但後世仍稱為唐朝。南北朝時,南朝梁國被陳國取代,但梁國並未被徹底消滅,在江陵還有一小塊,但已經無法代表南朝了。


二、正朔之爭

大一統的朝代好說,分裂狀況下,就存在正朔之爭。不同的立場,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曹魏時期,從法統上講,魏接受漢的禪讓,繼承大統,相當於天下由漢轉為魏,從實力來講天下九州,魏國佔據其七,吳國、蜀國各據其一,人口也大多在魏國,魏國佔據絕對優勢,佔據著當時天下的主流,叫魏朝毫無問題。

但這個事情,諸葛亮顯然不是這樣認為,以諸葛亮罵死王朗為例。王朗認為天數有變,神器更易,魏接受禪讓,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而諸葛亮則堅持認為昭烈皇帝劉備繼承的才是大統,堅持要安漢興劉,興師討賊。

諸葛亮罵死王朗,劇照

王: (兩軍陣前,拱手)來者可是諸葛孔明?諸葛:(扶扇拱手)正是。王: 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諸葛: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王: 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諸葛:(羽扇遙指)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王: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諸葛:(狂笑數聲,扶扇而答)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清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王: (手指諸葛亮)你……諸葛村夫,你敢……諸葛:(憤而站立)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王: (手捂胸口,顫聲)我、我、我……諸葛:(大聲斥責)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王: 你、你……啊……(墜於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不僅當事人會奉不同的朝廷為正朔,後世的人也會有正朔之爭,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有不同的結論。而北宋時期,主要的國家除了北宋還有遼國存在,還有西夏、大理等割據政權,北宋連傳統的漢民族疆域都沒能全部拿下,還有燕雲十六州在遼國手裡,雖然北宋多次北伐,仍然無力攻取,最後雙方達成了檀淵之盟,互相約為兄弟之國。當時人將遼國稱為北朝,北宋稱為南朝。後世人以北宋為漢民族政權,代表著中華主流文化,遼國為契丹人政權,經濟文化疆域等與北宋有差距,仍稱宋朝。而到了南宋,疆域進一步縮小,甚至要向金國稱臣,完全是一個偏安小朝廷的樣子,而仍被後世稱為宋朝,說實在話有些勉強。

這個問題,連乾隆皇帝都有自己的看法,還明確的發上諭:“至於宋南渡後偏處臨安,其時遼、金、元相繼起於北邊,奄有河北,宋雖稱侄於金,而其所承者究仍北宋之正統,遼、金不得攘而有之也。”意思是南宋雖然疆域小,雖然向金稱臣,但因為仍然繼承的時北宋地位,而且遼國、金國分別早於北宋、南宋滅國,不能佔據正統地位。

對於三國,南宋人也有自己的看法,原來的魏朝雖然強大雖然曾經是正統,但到了南宋,則又主張蜀國代表漢代表正統,普遍存在著貶曹尊劉的傾向。可能是同病相憐吧。

三、朝廷與國家

說了這麼多,有個很尷尬的事情就是,我們津津樂道的歷史,原來不過是朝代史,不過是帝王將相的歷史,誰正統,誰不是正統,跟現代的國家、疆域、國民的概念都沒有關係,連中國這個名字也是近代才明確的。

  • 梁啟超

學者梁啟超是這樣總結的。首先,中國人不知道國家和天下的區別;其次,中國人心中只有朝廷而沒有國家;最後,中國人更加不明白國家與國民之間究竟有什麼關係!幾千年來,人們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國家,只知道朝代,只知道當臣民,不知道當國民。


後記:

如果我們仍然沉醉於朝代正統的爭論,不過是拿古人的理念來理解古人,這種理念與現代國家之間的交往、競爭、發展觀念格格不入,如果仍然以古人的觀念來看當今世界,就是刻舟求劍,愚不可及了!


鄭說豫見


國人的本性就是能充大爺絕不裝孫子。既然已經當上了皇帝,那就絕不會再降格為王,除非是被別人打地降級。

即便是向別人納貢稱臣,自己關起門來還是要以正統自居,言必稱本朝那也是再自然不過的。

“朝”這個稱呼,主要還是來自於當時的外部,更主要的還是來自於後世的是否認可。

三國時期的曹魏原本就是魏朝。魏晉南北朝,就是後世對它的認可。

既然魏朝已經被晉朝所認可,那麼之後為什麼經常被稱之為曹魏呢?同樣也是處於分裂狀態的宋朝卻稱之為宋朝呢?

曹魏的年代比較早,後面南北朝時期又出現了魏朝。為了區分方便,一般就把三國時期的魏朝稱之為曹魏。

趙宋則正好與曹魏相反,趙宋的年代比較晚。所以在趙宋前面的宋朝,就被稱之為了劉宋。趙宋之後再無宋朝,所以宋朝這個稱呼也就專指趙宋了!

這是為了方便在稱呼做出的改變,反正排在前面的總是要吃虧一點,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因為來自四本史書的影響。這四本史書就是《三國志》、《宋史》、《遼史》和《金史》。

自打有了後面朝代給前朝修史的傳統之後,所修的前朝史書其實就是後面朝代對它的認可和定位。

元朝建立之後,同時修著了《宋史》、《遼史》和《金史》。由於史書的名稱叫做《宋史》,所以人們很自然地就會把趙宋稱之為宋朝。

晉朝時期的陳壽修著的史書,史書名稱卻是叫做《三國志》。《三國志》做為了正史之後,人們便很自然地就會把魏朝當成一個國來看待。

等到後世把曹操醜化了之後,人們就更不願意把魏朝稱之為朝了!



【我喜歡以連續的眼光看待歷史上的節點。】


寄暇學宮


這主要是因為魏蜀吳三家平分一個法統,三方都是以統一中原為自己的戰略目標,互相視彼此為偽政府,不承認其地位。而宋朝與遼金之間是平等的,後來也是宋國向北方稱臣,雙方並不視彼此為偽政府,互相承認。就好像宋遼雖然多有交戰,但是宋朝的戰略目標從來都是恢復燕雲十六州,而不是消滅遼國。金國後期雖然曾經一度想滅亡宋朝,但是依舊承認了宋朝天子的地位。所以,趙宋可以成為宋朝。

事實上宋朝統一全國之前,五代十國時期就已經有遼朝存在,但是由於五代十國之時各國互相對立存在,互相不承認地位,所以這一時期只能以五代十國命名。而宋朝統一全國之後,保持了相當長時間的穩定,所以宋朝不是繼梁、唐、晉、漢、周之後的第六代,而是大宋王朝。

曹魏從本身的法統地位上並不穩固,特別是蜀漢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曹魏的正統合法性。只是當時的人已經無法再對劉姓王朝保持好感和向心力,否則誰為正統還很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