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赣语,客家语,普通话的传承

客家话确实是宋朝及以后北方汉人南迁带来的中古汉语,不过由于江西这个特殊的中转站的存在,举族南迁汉人第一站在江西北部落脚,后来随着繁衍人口以及南迁汉人越来越多,不少家族分支出去继续南迁江西南部赣州地区,福建西部,梅州一带,逐渐形成客家系,客家话赣州梅州闽西口音有所不同,分析如下:赣州地区的客家人是南宋及以后由于赣北人口饱和由北方直接南迁过来与本地少数民族主要是畲族融合,闽西类似,当地原本也不少少数民族,至于梅州就相对复杂些(客家话以梅州为正宗主要是因为海外客家人以梅州人居多且影响较大),既有少数北方直接南迁的也有赣北分支出来南迁的,也有赣州分支出来南迁的,所以反而梅州客家话跟赣语更加接近,所谓赣语客语同源就是这个意思。赣语的形成与自晋朝以来衣冠南渡分不开,以致宋朝江西人口占了全国10%,成为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可以推测宋朝时期赣语与当时官话无限接近(外来人口远远多于本地人口),到了明朝由于从南京迁都除了文武百官还有南京的富人被强制北迁,明朝官话(就是当时的南京话,从当时西方传教士的书籍可以佐证)与赣语就差别大了,明朝官员夏言出了名的官话标准不带口音,从侧面反映了赣语与官话的区别,不过明朝也出现了白话,因为官话属于正音,读书用的,而北方大量百姓由于与北方少数民族融合平常的语言与官话差别是非常大的,以至于戏曲都分唱腔和韵白及口白。很自然到了清朝官话是满族学习汉语(明朝官话和白话)的结果,为了简便易学,简化了很多(明朝口语已经开始简化了),比如声调少了,韵母少了,增加了卷舌(卷舌是北方游牧民族特有的,比如俄语那舌头卷的跟麻花似的),所以今天的普通话不是满人的语言,是在明朝官话,北方汉语口语基础上增加了部分满语元素,比如卷舌音以及部分词汇来自满语,东北话满语元素就很多了,是不是就是所谓的大碴子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