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常常概念火爆卻無貨可賣 小米真的是在做飢餓營銷嗎?

【導讀】小米有時候的飢餓營銷是迫不得已,是拿不到貨的無奈之舉。卻被自己或一些人冠以“飢餓營銷”的美名,壞事卻變成了好事。這是真的嗎?

「探究」常常概念火爆卻無貨可賣 小米真的是在做飢餓營銷嗎?

望博齋主||撰文

互聯網企業的營銷思路,確實不同於一般傳統企業。

作為以營銷為導向的互聯網企業,小米進入消費電子領域的十年間,在營銷上的表現令人矚目。否則,也不會在十年間規模就超越很多傳統企業,甚至還有過2013年雷軍與董明珠的10億賭約。

可見,小米在營銷上確實不一般,讓傳統企業望塵莫及。

一般業界人士認為小米營銷有特點,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超低的價格。就是價格具有貼地飛行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極致的概念,大大提升了用戶的追求慾望。

實際上,小米還有一個高超的營銷手段。就是被業界始終看做是撲朔迷離的“飢餓營銷”。

“飢餓營銷”是指企業或者賣方有意控制產品供應的數量,以期達到貨物的供不應求 “假象”,從而通過調控供求關係,激發用戶購買的慾望。

在小米以往的營銷中不難發現,小米發佈會上發佈了一些概念性產品,概念極為吸引人。用雷軍的話說,那是極致的產品。

實事求是講,小米在互聯網思維下的產品設計還是有著適合年輕人的簡約、大方、時尚的特點的,否則也不會聚會那麼多的米粉。

可是,發佈會後很長一段時間裡,經銷商拿不到貨來賣,用戶消費者更是隻聽媒體上的宣傳。好產品讓商家、用戶望眼欲穿,急迫加劇了想得到的心理。

這種利用人的本性,越是少越想要擁有的特性來激發購買慾,是互聯網企業常用的一種營銷手段。

雷軍的小米對此應該是輕車熟路,遊刃有餘!

不過,也有人質疑,小米根本就不是主動的去應用飢餓營銷,而是貨物供給不上的無奈之舉。

原因就在於小米自詡值得驕傲的低價策略。

小米的低價是有目共睹,確實能夠吸引一大批擁躉者。

不過低價策略導致的結果是小米的積累有限,拿不出更多的資源向上遊供應鏈下訂單採購。

要知道,雖說不論手機行業還是彩電行業,上游製造業都是產能超過需求,只要來訂單輕易是不會放的。但是,供應鏈是很現實的,誰家給的錢多就先給誰家交貨,給錢少的只能先等著。

小米拿不出相應的資源,在供應鏈就沒有話語權,量大也沒有用。

更不要說情懷,莫斯科不相信眼淚!

羅永浩曾經的情懷忽悠了很多人,不過那隻能是一時,不可能長久。羅永浩的結局就不要講了,路人皆知。

營銷是小米的長項,憑藉低價和冠以互聯網名頭的營銷,小米確實有過超常規的發展。手機,小米已經是全球TOP品牌;電視,小米已經躋身國內出貨量前茅。

「探究」常常概念火爆卻無貨可賣 小米真的是在做飢餓營銷嗎?

但是,小米的營銷並沒有得到行業的首肯,詬病之詞頻頻閃現,令小米難以像華為那樣成為令人尊敬的品牌。

關鍵在於沒有錢,營銷靠的是高管們打嘴炮,靠高管們親自下場口嗨,甚至還經常打臉。

不是高管們水平不行,就是沒錢,沒錢,就直不起腰。

錢從哪裡來,要從產品的利潤裡來。小米賣的最火的產品不是趨向高端的產品,而是那些並不賺錢的大路貨。

況且小米把攤子鋪的很大,美曰其名生態鏈!

但是,小米的體系和定價策略已經否定了這種能力,畢竟這是一個業界自己都是說利潤薄如紙的行業。

僅僅靠承諾是賺不到錢的,代理商們沒有利潤也是朝夕片刻,來來去去似跑馬燈。

回到主題——小米的飢餓營銷。

小米在發佈會上有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產品,這個是肯定的。小米發佈會確實有一些亮眼的產品,但在發佈會後代理商拿不到這些產品,用戶在市場上買不到心儀產品。

很多人把這解讀為小米在實施飢餓營銷,以此來吊足經銷商和用戶的胃口,形成市場上的熱點。

但是有沒有人想到,背後是小米的出價不具有優勢,製造商把同樣的產品給了出價更高的品牌。

畢竟,一方面,小米自身是沒有製造能力的,產品是靠向上遊製造商下訂單才能夠實現產品的擁有;另一方面,製造商不是某一家御用的,同等條件下製造商是有劣後選擇權。

因此,小米有時候的飢餓營銷是迫不得已,是拿不到貨的無奈之舉。卻被自己或一些人冠以“飢餓營銷”的美名,壞事卻變成了好事。

不過,在業界,在營銷界,還會有人再去盛讚其實是無貨可賣的“飢餓營銷”嗎?

當然,小米的低價大路貨是可以滿足市場的,否則小米電視也不會成為電視行業出貨名列前茅的新晉品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