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的免疫学问答

【编者按】见地沙龙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肖怀德主持,致力于构建创造者的终生学习共同体,探索与发掘启迪智识、滋养社会、面向未来的文化与精神道路。

此次“见地十日谈”策划,邀请了生命科学、哲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为大家分享疫情期间的感受、看法与反思。我们坚信,通过艺术、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与融通,聆听智者富有见地的思考,共同寻找和创造人类文明可持续发展、个体构筑健全生命的更多可能。

“见地”No.1 | 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的免疫学问答

肖怀德

十日谈开篇,我们由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的免疫学问答开始。

“见地”No.1 | 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的免疫学问答

祁海

祁海,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使用可视化动态成像等前沿手段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及调控机制。他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学者”,曾获得2015年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曾获2016年国际华人生物学家协会青年奖、2016年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7年树兰医学奖,以及2018年美国免疫学会研究者奖。业余爱好旅游、摄影,尝试自然科学与艺术的沟通。

病毒是什么? 它是如何工作与生存的?

病毒虽然是一种生物,但它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并不是一个自主可以生活的生物。它的复制或者说繁衍,是需要依赖于其他细胞的。为了给大家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会在这个群里传上一些照片,比如说针对这次的疫情,我们叫它新型冠状病毒,那么我给大家展示病毒的照片,可以看到它的颗粒的样子。

“见地”No.1 | 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的免疫学问答

大家可以看这幅透射电镜的照片,就是电子显微可以看到就非常细小的、在几十个纳米都能分辨得清楚的图片,那么你也可以看到这个每一个小的圆形颗粒,它都是一个病毒的颗粒,可以感染我们的细胞。那么像我说的,它并不是自主能够生活的生命,必须进入细胞里面去,它才可能繁殖或者说就是复制它自己,然后造成疾病。

“见地”No.1 | 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的免疫学问答

那我现在再给大家这贴一张图,这是一个扫描电镜的这个图片,这里面黄色的颗粒就有立体感。这实际上就是冠状病毒附着在人的细胞上,人的细胞就是彩色画,蓝的紫的颜色。病毒就附在这个细胞的表面,这是它在进入细胞之前的样子。通过技术的手段能够观察到,像这些病毒,它必须以这样的方式进到细胞里面,然后才可以进行复制。它到底怎么能够在细胞里进行复制?我们需要了解一些最简单的细节,而后才能够理解免疫系统到底是怎么来应对的,然后为什么这样的病可以在人之间传播等。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再贴一张模式图。

“见地”No.1 | 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的免疫学问答

这张图左上角圆形的颗粒,就是病毒。这样一个模式图,就像刚才那个立体的扫描鉴定的图片一样,这个病毒的颗粒现在就附着在这个细胞的表面,这个细胞就是这部模式图的下部的这个黄色的区域,你可以看到细胞和病毒之间有这个两排像这个黄色的小球带尾巴的图像,它代表的是这个细胞的膜,就是我们人的细胞、动物的细胞,它都是靠这种细胞膜来包裹,来阻止外界物质随便进入。那么这个病毒它想要跑到这细胞里,就必须得跨过这个膜,但是怎么跨过这个膜呢?

有一些蛋白质可以和我们细胞膜表面的某些蛋白质进行结合。在这幅模式图里头,就可以看到这个黑色的就像一个花冠一样的蛋白,这就是冠状病毒上面的、可以和我们细胞表面蛋白质结合的,这个我们叫它S蛋白。

细胞表面的这个蓝色的蛋白质分子,就是可以和病毒表面的S蛋白特意地结合的受体。当然我们的细胞之所以长这样,蓝色的蛋白质分子并不是为了去接受这个病毒的,是病毒在进化的过程当中,利用了我们细胞表面的某一些有重要功能的分子作为这个打开细胞膜这个门的钥匙。

有了病毒膜表面的蛋白和我们细胞表面的蛋白结合,就导致了病毒可以进入这个细胞。那么对于冠状病毒来说,它是一种RNA病毒。如果大家对遗传物质有所了解,应该知道这个生物遗传物质都是由核酸来编码的,就是它来指示这个生命的蛋白质是怎么来合成的?

核酸有脱氧核糖核酸还有核糖核酸,还可以再划分为正义链和负义链核糖核酸,不过具体的细节其实不重要。病毒里面有一种遗传物质,对冠状病毒来说它是正义链的核糖核酸,它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到了细胞里面,利用细胞的原材料合成蛋白质的机体。在这个模式图里头有一个写着是第二步,下面有一个大的圆圈和一个小的绿圆圈的,这个我们叫做核糖体(ribosome),它可以把核糖核酸的编码变成蛋白质,也就是说细胞的内部合成蛋白质机体会拿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作为生产指令,然后就翻译出来组装病毒的那些蛋白质。

这个模式图里面画的这个红色的,以及最后组装起来的像病毒颗粒里面的那些物质的蛋白质。一旦这个细胞能够按照病毒里面的遗传物质,把病毒本身的蛋白质合成出来,它就可以自己组装成像这幅图右面的病毒这样的颗粒,然后它就再从细胞里头被吐出来。一旦这样的病毒颗粒被吐出来了,它就成为一个新的游离于细胞之外,可以再去感染另外一个细胞的病毒颗粒。每一个细胞可以制造成千上万个这样的病毒颗粒。如果这个细胞没有死的话,那么你可以想象,从一开始一个病毒颗粒进入一个细胞,它就可以快速复制,产生了成千上万个拷贝,然后成熟的拷贝又可以再去感染成千上万个细胞,这就是指数级的扩增。

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病毒,在细胞里头它怎么复制的过程。脱离开细胞,病毒实际上是不可能自己去复制自己的,实际上脱离开细胞的病毒本身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也很难说它是活着的或者死的。一个病毒的所谓的活性,完全依赖于进入细胞,以及在进一步的利用细胞的机体去复制它自己的能力,所以说一个病毒、和我们说一个细菌,或者说一个细胞的含义是完全不一样的。

新型冠状病毒与流感病毒在分类学上有何不同?

那么还得讲一点点分类学,这次流行的病毒叫做2019新型冠状病毒,它和17年前的SARS,以及后来的中东呼吸紧迫综合征的病毒,以及咱们平常所说感冒有什么不一样?感冒实际上是一种病毒感染,都属于冠状病毒科。什么是科,大家可能有一些常识,就是生物的分类有门纲目科属、那么冠状病毒它是单独的一科,它这个科叫作冠状病毒,是因为在它高分辨率的电镜下,用来进入细胞的表面的蛋白,长得就像花冠一样。

“见地”No.1 | 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的免疫学问答

那么我又给大家贴了一张透射电镜的,病毒颗粒的图。这个病毒颗粒实际上是冠状病毒,它是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的图像,大家可以看它的表面织出来的、那个能够去侵染细胞的蛋白长得像一个花冠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这一科的病毒都长得像这样。

那么有的朋友问说这个冠状病毒感染再经过一些变化,是不是就会被划分成这个流感。所以我要纠正一下,我们叫流感或者是冠状病毒,但实际上指的是不同的病毒。我们平常说的流感或者流行性感冒,它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来引起的,它和冠状病毒或者我们平常说感冒,虽然都导致呼吸道疾病,但它们生物学的分类是很不一样的。

流感病毒它叫粘病毒科,生物特性和冠状病毒不一样。比如说流感病毒就是负义链的RNA病毒,而冠状病毒是正义链的RNA病毒。它们的遗传物质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冠状病毒是直接可以翻译成蛋白的,但流感病毒不能。所以冠状病毒感染,不管导致感冒的冠状病毒、还是现在今年现在流行的新冠病毒,它什么时候也不会变成流感,或者说被重新定义成流感。

“见地”No.1 | 清华大学祁海教授:关于新冠肺炎的免疫学问答

我刚贴的这幅图,就是一个流感病毒在电镜下的图。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包被膜上去侵染细胞的那些蛋白的分布很不一样,长得也跟冠状病毒都不一样。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流感它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它跟冠状病毒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病原,尽管它们导致的疾病有类似之处,都有呼吸道的疾病,它们的病程也可能有相似一致的地方,它们采取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也有类似之处。但是我就讲,产生这样的疾病的病因是完全不一样。

病毒导致疾病的过程与原因是什么?

现在对这个病毒本身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了,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来讨论一下,它和人或者说和宿主的关系。

第一个问题是,这样的病毒它到底怎么能够导致疾病?如果我们看到这个病毒它自己不能够去复制,它必须得跑到宿主的细胞里面、利用宿主细胞里面的机体、来制造它自己包装病毒颗粒所需要的蛋白质。实际上可以朴素的理解,这是我们宿主细胞不该干的一件事,就是因为病毒跑进来了,被迫要替他干这个活。所以被病毒感染的这个细胞,它的功能就很可能产生混乱,干不了平常该干的事。

另外一点,就是刚才我说一个病毒颗粒进去,然后通过遗传物质使得细胞的机体开始不停地复制,它可以产生成千上万个病毒颗粒,那么这个过程对细胞是一个非常有害的,细胞可以直接因此而死亡。所以功能紊乱或者细胞死亡,是细胞被病毒感染后的两种结果。

如果被感染的细胞很多,比如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的上皮细胞,这些细胞本身应该是帮助我们的肺来跟空气吸收氧气进行交换,而在病毒感染的情况下,这些上皮细胞不能全心全意地为机体吸收氧气了,需要花好多工夫去治疗这个病毒颗粒、它的功能产生紊乱,于是乎这个器官也就会发生病变,就是肺功能就会受到影响。那么这个就是病毒能够导致疾病的过程。

另一方面,病毒不是我们机体里的一部分,我们的机体很精妙很清晰——我们讲的这个免疫系统。免疫系统它会识别那些本来不是自己的东西,而病毒显然是一个免疫系统要识别的外来物。当机体的免疫细胞识别了外来物的时候,它就会产生所谓的应答。这个应答的目的是发现了这个外来物、是否要清除这个外来物,那么它所用来去清除这个外来物的一些方式方法,待会我们会进一步地讲一些。这些方式方法,它不是完全无害的,就是说它对自己的细胞也可能产生副作用,所以如果这个病毒导致了很强的免疫反应,虽然目的是为了清除这个病毒,在产生这些反应的过程当中,对于这个病毒所感染的这个器官里面的其他的细胞也可能产生副作用。而这些副作用如果大到一定程度,也会产生严重的疾病。比如说这个我们现在的这个新冠病毒,它就可以导致所谓的细胞中的细胞因子风暴,这个细胞因子风暴,就是免疫系统里面产生很多炎性因子,它会导致里面的细胞发生一些的病变,从而不能够正常的完成换气的功能,导致疾病。所以这也是一种由于病毒感染而造成疾病的这个途径。

我们的机体是如何防疫病毒的呢?

那么谈到了免疫系统,就是一旦有病毒来了,好,特别针对这个冠状病毒,到底我们的机体能够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或者说我们的机体是平常是如何阻止病毒来侵染我们的这个细胞并造成这些麻烦?那么这些阻止病毒的体系大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其实它不是经典的免疫系统,它是物理的屏障。比如说我们的皮肤,一种说法是,皮肤实际上是我们身体上最大的免疫系统,因为它是一个天然的屏障,可以阻止细菌或者病毒跑到这个细胞里面去,那外面有角质层,虽然是死了的细胞,但它形成了一个比较致密的保护层,使得其他的微生物很难穿透。那么我们的呼吸道、我们的消化道、我们的泌尿道、我们的生殖道,今天也有粘膜细胞,它可以分泌粘液,它形成了和外界,我不知道有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词汇,就说拓扑学,它实际上和空气是可以接触的,比如说我们的胃,你喝风了,这个风可进到胃。我的意思就是说胃的黏膜它实际上是和外界、和我们机体的外界可以有直接的接触的。那么这样的地方也有物理屏障,是通过结膜这样的细胞,它可以分泌粘液来阻止潜在的这个微生物,直接地通过和外部接触的表面进入机体,所以第一层的物理屏障实际上阻止微生物很重要。大家知道烧伤的病人感染的机率非常高,那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皮肤这层天然的屏障被破坏了,这个靠其他的代偿的机制很难完全阻止一个自然环境当中无所不在的微生物进入我们的机体,超越了这个第一层物理屏障。

我们的血液里面还有一些天然的防御的机制,是大家生下来就有的,比如说有一种物质叫做补体,它可以和到了血液里面的这些病毒的颗粒进行一种结合也可以说是破坏。比如说像冠状病毒,它外面是有一层薄膜的,它这个补体就可以破坏薄膜,使得这个冠状病毒就没办法再去侵染它本来可以侵染的细胞。或者是补体可以攻击那些已经被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使那些细胞死掉。如果细胞死掉,像我刚才介绍的说的病毒必须得依赖于这个细胞去把它进行复制,如果带有的正在复制这个病毒的细胞被杀掉,它当然也就不能够再复制病毒。所以血液里的补体,包括补体这些防御机制,也帮我们阻止病毒在体内的扩散。

可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有多种多样,每一种病毒都有比较针对性的要感染细胞,比如说新型冠状病毒主要是针对肺的上皮细胞,是因为肺上皮细胞上表达着冠状病毒、用于侵入细胞的一些受体,那么任何一个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它本身它都有内在的、来阻止病毒复制的一些机制,这个是千万年来进化的。这个就是更复杂的事,有细胞的生物和病毒共存,这样进化来的机制,这些机制包括细胞去抑制这个核酸的复制、停止蛋白的合成,如果说这个细胞不去复制核酸了,停止了蛋白合成了,那么依赖这些过程,仅复制自己的这些病毒就无法复制了,那么于是乎这个细胞就达到了阻止病毒扩张的目的。细胞还可以有序地进行自杀,如果我不干我就死了,我为了整个机体能够活下去,有一些细胞会有程序地去自己把自己杀掉,这样也就可以把自己这个细胞里面正在复制的病毒同样一起都消灭掉,所以这是细胞里面的这个保护的机制。

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那么,这三个层次之外,就有我们经典意义上说的免疫系统。它是专门的一套细胞组织器官的系统来帮助机器识别和阻断病原微生物。

免疫系统至少可以分为两个大部分,在细胞层面上,一部分叫固有的免疫细胞,这个比如说有一类细胞叫做巨噬细胞,你听这名字这个可以想象巨噬就是很大,它主要就靠吞噬,可以把那些有病的细胞吞掉、杀掉,从而阻止病毒的扩散,比如病毒感染的细胞被巨噬细胞吃进去,它就被消化掉,病毒就不可能出来了。

还有一种固有免疫细胞就是天然杀伤细胞,听这名字也就可以知道,它主要是靠杀伤的作用,它可以很快的起效果,它把这个可能有毛病的细胞就杀掉,包括病毒感染的细胞。那么巨噬细胞和天然杀伤细胞,它的特点就是它能够行使这种杀伤或者吞噬的功能 ,但是它的特异性相对来说比较差,就是说它不能够完全辨别到底是哪种病毒来了感染,反正有毛病的我就都去杀,但是有毛病都去杀了它就有可能杀错。

所以有的时候一些免疫损伤往往也跟这些固有免疫细胞过度活化,然后造成了机体正常的细胞受到损伤是有关系的。那么与固有免疫细胞相对应的就是获得性免疫细胞。什么是获得性的免疫细胞?其实就是平常大家可能知道说淋巴细胞有时候生病了,你会去医院做血项,然后看我的血项里头白细胞有多少,然后淋巴细胞有多少。这个淋巴细胞就获得性的免疫细胞,它可以产生非常强的特异性。这里头有两类,一种叫做T淋巴细胞,跟这个冠状病毒或者任何一个病毒有关系的T细胞,它的特点就是它可以有针对性的去杀死一些被冠状病毒感染了的细胞。T细胞的表面它有一种受体,它会特异地识别那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有些细节我们就不去讲了,就是大家作为常识可以记住它有非常强的特异性,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细胞,还是流感病毒感染细胞,还是说SARS病毒感染细胞,它是能够区分出来的。所以能够针对、能够识别冠状病毒的T细胞它就杀那些被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而针对比如说流感病毒的T细胞,它就只去杀这个流感病毒感染的细胞。那么这是T细胞,它通过杀掉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来实现或者来帮助机体抵御病毒的扩散。

另外一类特异性很高的细胞就B细胞,它可以产生非常有特异性的抗体来阻止病毒的扩散,也能够针对新冠状病毒产生抗体。这样的B细胞,和产生针对流感病毒的这个抗体的B细胞也不一样。它们特异性很强,产生的抗体是可以结合到病毒表面,用来侵染肺上皮细胞的那个蛋白质。如果这个抗体起到一种阻断作用,就是对抗体结合上去了以后,就不让病毒能够有机会和细胞表面的受体去结合,你就实现了阻止病毒侵入细胞的效果。所以获得性免疫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它们的特异性相对于固有免疫细胞来说,这强很多很多,但是它们的缺点是要花好一些时间,才可能正常的发育起来,也就是机体一般得花一段时间才可能积攒足够多的针对某一种病毒的有这样高特异性的T细胞和B细胞以及这个抗体。所以通常情况下,如果被病毒感染了,可能要花10天到两个星期才可以有足够高的血清里面的高浓度的抗体,能够非常有效的阻断这个病毒的扩散。

疫苗的作用机理与开发周期是多少?

当然这是说天然的情况下,那么现在我们有了医学,大家都知道疫苗,预防或者治疗性疫苗,通过免疫系统来治疗,就是利用这种免疫特点。预防性或治疗性疫苗,就是利用这个免疫系统和这种可以产生很特异的T细胞、B细胞这样特点,训练积极的免疫系统,让它已经识别过要来侵染的病毒,下次这个病毒感染的时候,它非常快的就识别出来是这种病毒进入了体内,然后就可以更快地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可以杀伤病毒感染这种T细胞,以及可以针对这种病毒阻断这个病毒感染的那种抗体,从而达到很快的就把这个病毒消灭掉的目的。

刚才我给大家讲T细胞和B细胞这两种机制的角度看,对病毒感染来说,那么抗体的预防作用可能是更强的。这个抗体它可以和病毒表面,用来进入细胞的那个蛋白质结合,彻底的阻断病毒进入细胞的能力,从而可以更彻底的让细胞干脆就不被病毒感染,但是T细胞它要识别了已经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当然它可以把所有已经被感染的细胞都杀掉,也可以达到清除病毒的目的。可这两种淋巴细胞,它的阻止病毒在机体内扩散的机制,就是研究疫苗的最基本的细胞免疫学的基础。

当然研发疫苗,讲它的原理是说两句话就很简单,实际上做起来还是有难度的,这个研发的周期以及难易的程度也因病毒而有差异。比如说大家可能比较熟知的HIV。艾滋病病毒已经几十年了,有无数的科学家和很多的科研基金都投入到研发疫苗上,但现在也还没有一个真正可以广泛地应用,有效的、预防性的疫苗。那么,流感疫苗相对来说好一些,我们有季节性的疫苗,就是需要通过预测,今年可能流行的是哪一种流感病毒,然后制造这样的疫苗,如果预测是准确的,然后接种这样疫苗的这个人群足够大,那么今年这个流感就控制得比较好。但有的时候这个预测可能不准确,大家接种的流感疫苗和今年要流行的流感不一样,可能感染的人就多,产生的死亡的病人也就会多,所以它不是100%有保证。对于现在正在流行的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已经有国内和国外的研究组都已经投入大量的力量去试图去开发。当然目前还很难说到底在什么时候会有一个比较有效的疫苗进入临床,希望能够可以有更快或者更好的这样的疫苗,当然一般的估计最快也得有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除了这种主动的预防性的疫苗的开发,还有所谓被动免疫用于治疗的免疫方法。比如说可以把已经制备好了的抗体输给健康人,这样你就可以帮助这个健康人,阻止潜在的病毒的入侵,或者把这样的抗体输入给已经得病的患者,然后它就可以起到治疗作用,因为血液当中如果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抗体的浓度足够高,它就可以阻止病毒再进一步的去感染新的速度内的细胞,从而帮助抑制疾病的恶化。大家最近可能听说或者是读到过所谓的血浆治疗,它的根本的作用原理,就是这个,就是利用血浆里面或者说已经康复的病人血浆里面有那些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特异的抗体,然后把它转移给还没有这样抗体的病人,来帮助这些病人恢复得更快。

药物治疗新冠感染的机理是什么样的?有效性如何评估?

除了用这样治疗性的疫苗也好,还是依靠现在医疗也好,利用免疫系统的特点,还有什么方法治疗、干预病毒的感染?我们刚才简单的讲了病毒在细胞内的生活的这种周期或者生活史,你大概能够猜出来,所谓的药物就是小分子。药它是干什么?首先它可能可以阻止病毒进入细胞,那么人们可以设计某一些像抗体一样的类似物,它就是结合到比如病毒的表面把它包围起来,就是阻止了病毒进入细胞,这样的病毒就飘在空中或者在血液里的流动,它只要进不了细胞,实际上就是无所谓,它不可能自己复制,就自生自灭。

那么对于已经进入了细胞的这些病毒,我刚才给大家讲说,它要用细胞自己的细胞内部的机体合成病毒自己的蛋白、合成病毒自己的核酸,想要把它组装成新的颗粒,所以通常来说设计抗病药物,就是针对这几个步骤。比如说阻止病毒编码的蛋白的合成,它要合成不了自己蛋白也就组装不了病毒颗粒,那么就有办法治疗这个疾病。但是像刚才说的病毒靠什么来合成它自己的蛋白,它靠的是宿主,所以如果你产生了某一种抑制蛋白合成所必需的酶、抑制这个机体工作的药物的话,它对细胞也是有害的。或者换一句话说,为了阻止的病毒蛋白合成,你就必须得阻止细胞的蛋白合成,那么这样的药物它的特异性就不是那么好,它不是完全针对这个病毒的。

同样的道理,你也可以设计,要阻止病毒的核酸的合成,它的特异性也潜在的不是那么好,因为毕竟机体里还有很多细胞也要合成我们细胞自己的核酸。还有一种就是说要阻止这个已经合成了一个病毒,已经把自己的蛋白合成,它这个遗传物质就要把它给组装起来形成病毒颗粒了,它这个组装的过程也有一些没有催化的过程,比如说有一些蛋白酶,还要帮助这个病毒把颗粒组装起来,像抑制这样的蛋白酶,就可以达到阻止病毒组装的的目的。如果是针对这样的过程的药物,它的特异性就稍微好一些,现在虽然还没有一个临床上已经完成、证明了的、特意地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但是有迹象表明有一些过去用于抗HIV的,特别是那些抗HIV的蛋白酶的抑制剂,在这个新型冠状病毒的治疗当中似乎是有效,潜在的这个原理就是因为药物可以阻断那些对于病毒组装所必须的这个蛋白酶产生抑制作用。

那刚才提到病毒使得我们产生疾病,它有可能是因为免疫反应的过度。

所以针对过度的免疫反应,也可以有一些治疗的手段,比如说包括阻断这个蛋白因子的,阻断细胞因子风暴里面的细胞因子。倒过来你可以增强,如果是这个机体的免疫反应不够强,你喜欢增强这些免疫反应也有一些手段,比如说干扰素的治疗,它就可以相对来说比较特异的促进细胞本身能够去杀伤病毒,或者阻断病毒复制的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大家可能听说过这样的说法,就是有的病毒感染的疾病没有什么特效药,都是靠病人自己扛。这个说法其实它是有一定的合理性的,因为像刚才描述的病毒在细胞内的这个生活的历史,它只要这个人不死,我们多数人免疫系统在多数的情况下是可以产生特异的免疫反应,可以把病毒清除到我们可以活下去、甚至是彻底的清除病毒。比如说流感,如果得了流感,假如这个流感你从来没有得过,那头两个星期肯定难受的不得了,发烧然后浑身疼,两个星期之后,你的免疫反应已经足够强了,身体里针对这个病毒的T细胞和针对这个病毒的抗体足够多了,你就把这些正在复制的病毒全都给清除掉了。然后你就活蹦乱跳。在这过程当中,往往治疗是所谓的对症治疗,就是说不让你发烧了,不让你浑身疼得那么厉害了,它并不是针对病毒,只是针对这个症状让你症状比较轻或者减轻这个症状。然后让自己的免疫系统有足够多的时间发展起来,特意地针对这个病毒去清除它的这个能力,这样就可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所以讲了几个层次,就是说免疫系统以及屏障系统,对病毒或者其他微生物的这个阻断或者是这个拮抗的作用及治疗。

如何增强免疫力?

免疫力,这是一个非常容易理解的词汇,但是它其实又是非常难以定义的,很难以科学的语言来定义。我们刚才讲的那五个可能阻断病毒入侵机体机以及复制、然后导致细胞产生病变,让你生病,这些过程它都是这个所谓免疫力的一部分。那么取决于每一个人遗传的背景,就是你的机体的构成;以及面对不同的病原不同人的免疫力可以高低不同,并没有谁绝对的必然的比另外一个人要高或者低,目前也还没有什么特别合理的量化指标来评价所谓的免疫力。当然,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方向,很多人都试图通过对人的免疫系统及其它机体的其它方面的理解、通过对微生物的理解,始终能够有一个有章可循的方式来定量的测量以及描述每个人的免疫力。现实地讲,这还只是一种理想,所以一句题外话就是,现在你可以看到很多的产品的广告,所谓提高免疫力,至少它是没有什么量化数据做依托的一个比较含混的说法。

(本文由“见地沙龙”微信号授权转载,该系列音频,进入喜马拉雅音频专辑“疫情智者谈 | 见地”聆听)

返回搜狐文化,查看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