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解读

2019年的冬季,第一次翻开《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英文名《Educated》)一书,一是因为名气很大,书名和短评很是诱人;二是因为作者只比我大几岁。

前两天再次重温这本书,心境不同,关注点不同,又是另一番感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解读

先对本书作者塔拉、韦斯特弗进行简单介绍:


美国作家、历史学家。1986年生于美国爱达荷州的山区。

17岁前从未上过学,通过自学考取杨百翰大学。

2008年获文学学士学位,随后获得盖茨剑桥奖学金。

2009年获剑桥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2010年获奖学金赴哈佛大学访学

2014年获剑桥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2018年出版处女作《Educated》

2019年因此书被《时代周刊》评为“年度影响力人物”


01 书中主要人物及背景简介


作者家中一共7个孩子,从大到小依次为:托尼、肖恩、泰勒、卢克、奥黛丽、理查德和塔拉。其中后4个因为在家里出生且从未去过医院,没有出生证明,没有涉足学校接受正规教育。


塔拉

塔拉具体出生日期无人知晓,9岁时才有出生证明,此前政府不知道她的存在。

整个成长过程中都在爸爸的带领下为“千年虫”(末日)的到来做准备——囤积粮食和生活必需品。

每天的生活中都充斥着废料厂的凌乱琐碎和无尽的争吵。多次因父亲的执拗在废料厂受伤、车祸受伤,却未能踏入医院半步,在家接受母亲所谓的“顺势疗法”,没有麻药和破伤风,单靠精油等待伤口痊愈。

拒绝与政府相关的一切,——公立学校、医院等,就算是看到自己与周围人不同,也只会在爸爸的影响下认为那些人是不够虔诚的异教徒。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解读

4岁开始,由大哥托尼教她认字。后来,泰勒提出要离家去读大学,告诉塔拉要好好学习,帮她申请杨百翰大学。

哥哥泰勒的点醒和母亲的鼓励,塔拉凭借努力最后如愿考入杨百翰大学。之后,她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恰逢遇到伯乐,一次又一次开启新世界的大门,遇见新的自己。


父亲

“对于任何问题都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合理的观点:真理只有一个,其他都是谎言。”

年轻时无忧无虑。咧嘴大笑,中年开始疲惫不堪,忧心忡忡,担惊受怕,整日忙于囤积粮食和弹药迎接世界末日。


“公立学校是政府引导孩子远离上帝的阴谋,把孩子交到学校和交给魔鬼没什么两样。”

前三个哥哥都去上过学,后来就性情大变,认为不应该将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解读

安排家里人的一切,让塔拉母亲先成为助产师,再成为药剂师,以便末日来临时可以在黑暗和混乱中拯救家人,况且人家觉得上帝要求做的事充满艰难(好像有远见,有理论,成体系,没毛病)。

就算是泰勒和塔拉相继考上了大学,而在父亲眼里,他们的成功都归功于自己的教育有方,而大学的教授分两种——一种知道自己在说谎,另一种认为自己在说真话。


可实际上呢,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未曾幸免因他伤痕累累,淤青、高空坠落、烧伤、脑仁外露……而每一次的受伤都换不来父亲的愧疚和醒悟。


但,这个极端执拗的人也有心善的一面,比如不惜多花钱送塔拉去剧场唱歌,哪怕身体疲惫也会翻山越岭去现场聆听,恭敬的回应大家的赞美。


母亲

在城镇长大,其父母有各自的工作。母亲年轻时的衣服剪裁完美,从材质、做工到搭配都很讲究,应有尽有。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去教堂作礼拜、参加学校和社区活动,她都过着体面而精致的生活。

外婆把最好的都给了母亲,却迎来母亲任性的回击。她选择嫁给一个家里成员说话大吼大叫,像是上演斗殴电影的父亲。


起初,母亲并没有完全倒向父亲的那套理论,偶尔还怀有以前的热忱,她会找一些草药学、美国历史、数学课本等书籍供孩子们在早饭后回房间自学。有时候还会找几乎将孩子送到镇中心的图书馆学习。


正如塔拉所说,在他们家,学习完全靠自我约束,干完活想学什么都可以。也许这也正是他们中有的孩子比其他人更有纪律性的原因。

当塔拉被父亲诱导想要放弃读大学时,那个时候的母亲却说:

“别这么说。我不想听。在我所有的孩子中,我原以为你才是那个穿越熊熊大火冲出这里的人。我从没料到会是泰勒——那令人意外——而不是你。你不要留下。走吧。不要让任何事阻止你走。”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解读

所以,此时的母亲内心还是存有理智的。

后来,或许是塔拉从大学开始接受更多的教育,慢慢变得有想法,对父亲不再听一是一,以及为了完成学业开始接受政府的助学补助等一系列的转变后,母亲的态度也似乎在微妙的转变中悄然累积,直到有一天她彻底的放弃了对女儿的信任,所有的支持倒向父亲和其他家人。


泰勒

喜静,爱看书,喜欢分类、标记和整理,略带口吃。


严格来说,他应该算是让塔拉萌生读大学想法的人。在塔拉准备大学考试时帮忙最多,至关重要的人。

但是,就算泰勒最后是博士毕业,也还是没有完全摆脱原生家庭中的一些诟病。比如,他依然相信疫苗是医疗机构的阴谋,拒绝给孩子注射疫苗。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解读

肖恩

性情极不稳定,好打架斗殴,有暴力倾向。

正常时能带塔拉一起去驯马、接送塔拉去练习唱歌、一起跑长途运输并主动教塔拉防身武术,还能鼓励并帮助塔拉考取大学的人。

也能因为一个极小的玩笑就能揪着塔拉头发拖到卫生间,将头塞进马桶,然后再一顿暴打,对待老婆也是如此的人。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解读

02 塔拉的自我救赎

看到书名时,我以为会是围绕作者的教育经历来写知识对人的改变和重塑,或者像《风雨哈佛路》那样的励志的奋斗过程。

但是,看着作者能用平静的文字描述着复杂到令人瞠目结舌的生活环境,我发现这种蜕变不仅仅是书本知识的作用,最主要的还是塔拉在一次次环境冲击和伯乐点醒中自我意识的成长。


塔拉是如何一步步完成自我救赎的呢?


首先,我觉得她最初对大学的渴望来自于泰勒和母亲,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加上塔拉从小养成的良好的自学习惯,以及她对外面世界极大的好奇。


读大学前的塔拉还是比较忠实的信奉者父亲的话,但是,我相信她结合家庭成员一次次的受伤和争吵,已经开始有点自己的思考:

“我的哥哥们就像一群狼。他们频繁地试探对方,一旦有哪个小点儿的突然长大,梦想着向上爬,便会爆发混战。”

那这种改变也只是冰山一角。就像步入大学校园,依然会凭周围女生的穿着将她们划为异教徒一类。公寓冰箱里腐烂的桃子、房间里难闻的异味、上完厕所不用香皂洗手等看作是很正常的事,就像小时候父亲说的那样,又没尿在手上。

此时的塔拉在学校被认为是异类,回到家里也被父亲和肖恩认为不去废料厂工作是因为“上学让我变的自命不凡,我需要被慢慢拉回从前,被调教一番,变回过去的样子。”


为此,父亲断了她读大学的钱,在家住也要交房租。

新学期因为新室友的推荐,塔拉遇到人生第一个伯乐——主教。他说服塔拉接受政府资助,坚持完成学业。

后来,向犹太历史课教授克里博士请教问题时,遇到人生第二位伯乐,他建议塔拉去剑桥大学进行自我拓展,塔拉意识到应该

“先找出你的能力所在,然后再决定你是谁。”


进入剑桥学习后,塔拉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三位伯乐——斯坦伯格教授。优秀的人总是能闪闪发光,当他们都对塔拉的文章表示认可和赞许的时候,塔拉却觉得:


“比起仁慈,我更能容忍任何形式的残忍。赞美对我来说是一种毒药,我被噎住了。”

尽管克里博士再怎么赞许她的能力,觉得她值得像剑桥大学里其他人一样配得上这里的生活,这也是她应该生活的圈子,可是塔拉从小生活在那样一个和这里像是两个极端世界的生活里,她还是没有丝毫的自信,即便她确实很优秀。

“决定你是谁的最强大因素来自你的内心”


“就像《卖花女》,她只是一个穿着漂亮衣服的伦敦人。直到她相信自己。那时,她穿什么衣服已经无关紧要了。”


从剑桥回到杨百翰后面对父母,他们之间的交流让塔拉开始意识到这个世界和自己曾经生活过的另一个世界有什么不同。她开始写道:

“过去我总是轻信一切,毫不怀疑,真是令人惊讶。全世界都是错的;只有爸爸是对的。”

好友德鲁(也就是塔拉最后的男朋友)推荐的歌里唱到:“将自己从精神奴役中解放出来,只有我们自己才能解放我们的思想。”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解读

此时的塔拉更加深刻的意识到,他们需要的是一场变革,一场能将他们自童年时期就一直扮演的那种古老而又脆弱的角色进行颠覆的变革。


于是,她开始品尝红酒,像其他人一样穿上剪裁更加时尚的衣服,开始懂艺术作品时,她明白了让人与众不同的不是衣服,而是希望、信仰或者信念。


而在最后,她像父母说起肖恩有暴力倾向这件事时,家人的视而不见和姐姐的反咬,让塔拉忽然明白,这么多年来的学习,一直是为了能让自己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她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出她自己的思想。

然而,“父亲想从我身上驱逐的不是恶魔,而是我自己。”这,就是问题的所在。所以,这个问题注定无解。


03 反思

有人说

1.名人对这本书的短评超过实际价值

2.塔拉家没有想象的那么贫穷

3.这本书没有让我们学到如何自学


但我认为,正如作者所说:

“教育意味这获得不同的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

接受教育,但不要让你的教育僵化成傲慢。

教育应该是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事业的开阔。

教育不应该使你的偏见变得更顽固。

如果人们受过教育,他们应该变得不那么确定,而不是更确定。

他们应该多听,少说,对差异满怀激情,热爱那些不同于他们的想法。”


我们不应该将教育狭隘的只定义为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也不应该否认事物存在的多面性,而是通过学习后在方方面面的成长。

就算塔拉家里没有到一穷二白的地步,但至少她小时候的日子也并不富裕。况且生活条件比她家优越的人大有人在,但又能有几个像她一样能进入剑桥和哈佛学习、交流。

总是习惯对他人的成就指指点点叫板挑刺的人,大多也都是那些一事无成的人,因为看不到别人的优点,自然也不可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塔拉的自学能力无疑是超人的。好多人在接受良好教育的情况下都可能挂科,更何况一个大学前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的人某些科目在落后他人的情况下,最终能以满分结尾。


关于自学这点,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个人内心对于新知识的渴望和好奇。从小到大,我们就被告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不是自身对于所学知识的渴求,怕是看再多的励志书籍和电影也是白搭,当然也不是一个塔拉的自学过程就能唤醒的。

或许,塔拉本身的智商就高于常人。但是,让我觉得最难能可贵的是她生活在那样一个由极其偏执父亲(甚至患有躁郁症)操控的家庭环境里,在大学前没有接受正规教育的情况下,她能够一点点醒悟、开化,一步步完成自我的救赎,并且超越大多数正常人。


也许,这一切也因为塔拉幸运,能遇到几位良师益友一直指点她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


但如果《我的天才女友》里,埃莱娜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小镇上没有听从那个一直说服她继续上学的老师,那她会不会有如那个曾经像天才一样的莉拉,早早步入社会,在最美的年纪遭遇最惨的变故。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解读

所以,没有塔拉的努力学习和思考,遇到了这几位又能怎样?

“我属于那座山,是那座山塑造了我。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思考,我的起点是否就是我的终点——一个人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他唯一真实的样貌。”

愿我们都能跨越山海,飞往自己的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