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簡史(72)隋文帝楊堅——他的歷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皇帝簡史(72)隋文帝楊堅——他的歷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姓名:楊堅;

生卒時間:541年 -604,享年63歲;

在位時間:581年-604年,在位23年;

出身:漢族,官二代出生,父親楊忠為關隴軍事集團的十二將軍之一

如何上位:篡了北周靜帝的皇位,也是他的外孫的皇位(不是親生)

如何死的:病死

帝號含義:高祖,諡號文皇帝,一般稱為隋文帝,文者,文治武功的文。經緯天地曰文 道德博聞曰文。楊堅確是統一中國的開國皇帝,但用文字,在後世看來,也未必很適合。

年號含義:開皇、仁壽,開皇,開國之君,也有天下一統開始的皇帝,有點始皇帝的意思,也說是取之道教靈寶經的“開皇劫”一詞,意味著世界上的一個劫難在楊堅的恩德下已經過去,新的光明開始;仁壽,是後期的年號,開始追求長壽百歲的意思了。

主要輔政大臣:司馬蘇威、鄭譯、劉昉、高熲、楊素、虞慶則、史萬歲;

生平:

楊堅出自關中高門弘農楊氏,是東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其父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隨國公。這也是楊堅建國後取名“隋”的由來。

但也有說是楊堅家族出身山東寒門,並非高門大戶出身。但不管如何,都不影響楊堅建立偉大的事業,統一中國,帶去和平。

公元541年,楊堅出生在一個寺廟,據說當時“紫氣充庭”,一片異象和祥瑞。據說當時這個寺廟的尼姑對楊堅的父母說,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小孩,不能按常人的方式撫養成長。因此將他送到別館進行撫養。當然,這種紫氣充庭的祥瑞說法,基本每一個開國皇帝都有的傳說,並不能當真。

皇帝簡史(72)隋文帝楊堅——他的歷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楊堅在成長過程中,也顯示很多與常人不同的之處。比如年幼時就很穩重,深沉少言,後來進入太學學習時,也是非常的嚴肅的一個人,就算是非常親近的人也不敢和他開玩笑。

而且楊堅的樣貌比較特別,導致他一直被人說是非池中之物,遲早也做一番大事業。所以導致當時北周的皇族宇文家的一個皇帝和幾個大臣都非常忌憚楊堅,甚至還有人建議皇帝要儘快除掉楊堅。估計這也是為了美化楊堅篡位而編的故事。

555年,楊堅十四歲,這一年他就開始做官鍛鍊能力,被任命為當時京城京兆尹的功曹,估計和一個政府的秘書、文員產不多的角色。這也是當時大家族的子弟的福利和權力,長大了只要你想,都會去做官,直接任命的那種。

這一年,楊堅的父親也升官了,被授為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縣公。

557年,楊堅進入官場僅兩年,也不知道有什麼業績,反正在其父的軍功護蔭下,16歲的楊堅封為驃騎大將軍,加開府。也是在這一年,楊堅和孤獨伽羅成婚,從此開啟了傳奇夫妻的人生。孤獨伽羅後來的權勢之大,楊堅的大度,都是歷史之謎。誰也不清楚他們夫妻二人被宮中人稱為二聖,平起平坐,究竟是因為愛情還是因為權力制衡。估計最大的貢獻,也就是給武則天后來稱二聖做出了榜樣。

559年,新皇帝上位,18歲的楊堅被封為右小宮伯,進封大興郡公。估計也是因為楊堅父親掌握兵權,皇帝拉攏楊家的原因。這種升官和加爵的速度,平民子弟十輩子也趕不上。

560年,19歲的楊堅正式主政一方,被當時的北周武帝任命為了隨州刺史,進位大將軍。相當於現在的地方大員級別,還是掌握軍隊的。但沒多久,他就回到京城,完成地方鍍金,成為京官。後來因為母親病重,為此照顧母親三年,這種孝行為楊堅博得了極高的名望,並稱為“純孝”,是所有貴族子弟的榜樣。

皇帝簡史(72)隋文帝楊堅——他的歷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568年,楊堅27歲,其父楊忠去世,楊堅繼承了隨國公的爵位。同時,楊堅的長女楊麗華嫁給了當時的皇太子。看見當時楊家的勢力和地位,這也開啟了楊堅成為最大外戚勢力之路,更是為後來篡位奪權打下了基礎。可以說,沒有楊麗華嫁給皇太子,就沒有楊堅後來的外戚勢力,沒有外戚勢力,就沒有後來的篡位和建立隋朝的事情。

578年,楊堅37歲,北周武帝去世,楊堅的女婿宇文贇登上帝位,楊麗華被封為皇后。楊堅被封為大後丞、右司武,很快轉任大前疑。女婿周宣帝每次外出巡視,都讓楊堅在朝內留守。 楊堅的地位和威望日益做大,後期連女婿周宣帝十分忌憚,多次要揚言要除掉他們家的勢力。但在楊堅和孤獨伽羅的運作和低調處理下,都有驚無險的度過了。

580年,楊堅39歲,被任命為揚州總管,籌備討伐南方陳朝事宜。也就是說,楊堅掌握了北周最大的軍事力量。

皇帝簡史(72)隋文帝楊堅——他的歷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同年,楊堅的女婿北周宣帝病危,眼看宣帝不能說話,就要斷氣,而且他的繼承人太子還太小。為此,宮中的兩個大臣,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詔書,讓楊堅輔佐朝政。一開始楊堅不接受,劉昉說你不干我幹。最後楊堅無奈,只能接受安排,成為輔政大臣。同時也是皇帝北周靜帝的外公。但這個太子不是楊麗華的親生兒子,所以並不是親生的外公,輩份上如此而已。所以沒多久,楊堅就很爽快的篡了這個所謂外孫的帝位。

很快楊堅的女婿宣帝駕崩,8歲的外孫繼位,是為北周靜帝。楊堅為大丞相、輔政大臣,掌管北周一切軍國大事,成為歷史上有一個權傾朝野的外戚和權臣,甚至後來還成功篡位。典型的曹操的路子,曹操的女兒也是皇后,只是後來的學生都比曹操篡位快。

楊堅掌權後,很快就開始了篡位奪權之路。先是找藉口將有實力的北周宗室的五個親王召集到京城,不讓他們返回駐地,成功消弱了他們的權勢。然後多個地方勢力聯合反叛,討伐楊堅,但很快被楊堅派人平定。這下更是有效的提高了楊堅的威望,而且,楊堅還廢除了北周宣帝等人制定的酷刑苛政,讓天下人一下子就感受到楊堅的仁政和恩惠。按史書的說法就是“天下人心歸於楊堅”。而軍事勝利則是為楊堅派的勢力信心十足,加快了奪權篡位的步伐。具體效果,可能也是美化楊堅民心所向而誇大的。

平定叛亂後,楊堅很快就在京城找藉口將滯留的五個北周宗室親王殺死,並拉攏其他貴族勢力,幾乎再也找不到反對楊堅的人。

581年2月初,楊堅晉封為“隋王”,到月尾,楊堅就成功篡位,建立隋朝。40而立,楊堅在40歲時就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步,登基稱帝。然後到5月就將外孫原北周靜帝毒死,徹底解決收尾,斷了舊勢力的念想。篡位的速度還是挺快,慢則生變,準備好了就要快。

從楊堅掌握朝廷權力,清除反對勢力,篡位奪權到稱帝,然後殺死靜帝,只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這個效率也是歷史罕見,估計是創造了篡位的最快速度。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北周王朝已經是沒落到非常嚴重的程度。

之後,楊堅勵精圖治,不斷完善內政,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提高管理效率,發展民生和經濟。唯一沒有辦法改變的就是世家大族掌握帝國勢力的現實,儘管楊堅創立的科舉制,意圖擺脫世家大族的控制和影響,但卻遠沒有成功。甚至這種舉動和搶奪既得利益貴族階層和世家大族階層的核心利益,反而為隋朝兩代而亡埋下了禍根。

588年,晉王楊廣、楊俊、楊素共五十一萬八千三路大軍,從水陸兩路討伐南方陳朝。楊堅準備了7年之久的統一大戰正式拉開帷幕。

皇帝簡史(72)隋文帝楊堅——他的歷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589年,在陳朝將領任忠的引領下,隋朝大將韓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陳朝皇帝陳叔寶,陳朝滅亡。

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嶺南實際控制人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嶺南各地臣服隋朝,歸入隋王朝治下,至此,天下一統。楊堅在有生之年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三次大一統,成就了至高無上的偉大事業。這一年,楊堅49歲。

統一後,隋朝在楊堅的統治下,隋朝進入快速發展的道路,不論是人口、經濟、農業都獲得了極大的發展,成就了歷史上有名的“開皇盛世”。開皇之治取得的經濟成就,據說在唐朝最強大的時也沒有超越。可惜,這麼一個偉大的皇朝,基本是在楊堅夫妻兩人努力的情況實現的,並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讓王朝發展下去。

按李世民的說法,楊堅疑心太重,不相信任何人,所以基本上所有朝廷政務都要自己處理,絕不假手他人。這也成就了楊堅歷史上最勤快的皇帝之一的美名。美名之下,或許是無盡的無奈和艱辛。

再加上楊堅試圖加強中央集權,打壓掌握帝國根基的世家大族等勢力,從而造成帝國根基不穩,再次出現二世而亡的悲劇。

602年,孤獨皇后去世,楊堅悲痛不已,常常懷念無法自持。

604年,楊堅犯病,臥床不起,後來突然去世。一代強主,開國君主的波瀾壯闊的一生正式落下帷幕,成為歷史。很多人認為其死的很離奇,估計和楊廣有關,或者和其他世家大族的勢力有關。究竟如何,都已經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楊堅一生有一個皇后,三個被封為“夫人”的女人和一個只寵幸了一晚就被孤獨皇后殺死的女子。而且所有兒女都是和皇后生的,其他女人都沒有生育。

楊堅和孤獨伽羅共生育了五個兒子,四個女兒。

先是立長子楊勇為太子,後來在孤獨皇后的操作下,廢楊勇立楊廣為太子。而楊廣就是隋朝的亡國之君,被唐朝追封為“煬帝”。《諡法》說,“好內遠禮曰煬,去禮遠眾曰煬,逆天虐民曰煬,好大殆政曰煬,薄情寡義曰煬,離德荒國曰煬。”,也就是昏君一名的意思,這李淵李世民也是夠狠的,搶了人家的皇位不說,還將人家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主要施政政策及對王朝的影響:

皇帝簡史(72)隋文帝楊堅——他的歷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楊堅在南北朝末期通過北方統一南方的方式,重新統一了中國。這也可以說是順應時代的要求,在天下動盪幾百年後,終於走到了從分到和的大勢中去。但很多時候,這種天命說、歷史循環說,只能從已有的結果中說明問題。並不能實際的推動歷史發展。能推動歷史發展的,還是很多實際個人及社會的行為。比如楊堅之所以能結束幾百年的動盪,能做到無數人都無法想完成的統一大業,這其中,他肯定是做對了什麼事情。才會得到其他人都沒有的結果。同樣是據有北方,但多少人都沒辦法統一南方,雄才大略如曹操、苻堅、拓跋宏等,都沒有完成,只有楊堅完成這個偉業。

具體歷史現場是如何發展的,或許已經無法還原。但從一些資料中,或許可以看見其中的一些因素。

1、建立州縣二級政府:楊堅建立隋朝後,其中一個動作就是最地方政府進行了較大幅度的改革。將原來各種各樣的機構,如郡、府、州、縣、貴族皇族封地等亂七八糟的管理機構,統統簡化為州縣兩級政府。這個改動除了理順了中央與地方的關係,用簡明的架構,提高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效率。起碼讓中央朝廷能看清誰在誰在做事,誰沒有做事。這種簡單、高效容易考核的架構,完全區別了以前胡人政府的那種混亂的、任人唯親的、職責不清的、上下級關係混亂的觀管理體系。

也正是有了這種簡單高效的地方管理體系,楊堅才能充分的調動和整合整個北方的資源,才能集合以前其他所有人都沒有得到的力量和資源,進行對南方的統一戰爭。

以前胡人政權那種粗放的、粗暴的、只能動員京城及本族資源的政府,當然和楊堅的體系無法匹敵。

2、

輸籍之法:這其實也是建立在有效的地方政府管理之下的一項必然會推行的政策。亂世幾百年,再加上世家大族的崛起,朝廷對管轄範圍內的徵稅對象肯定是無法掌握的。高效的地方政府建立起來後,清查人口,掌握稅源,是每一個皇帝和朝廷必須要做的事情。否則就沒辦法保證朝廷的財政收入,所有事情都會受到影響。特別是軍隊的開支,那時皇帝和朝廷的生死命脈。

皇帝簡史(72)隋文帝楊堅——他的歷史地位比肩始皇帝


所以,對於人口清查、戶籍管理這件事情,沒有想不想做的情況,只有能不能做到的問題。而楊堅是經過建立有效的地方政府,再進行人口清查和戶籍管理,並通過標準劃分出各種不同的人口、家庭和土地的納稅標準,從而讓朝廷有了一個穩定的稅源,所有的一切事情,才算是有了基礎。

3、五銖錢:這是自從漢武帝之後最大的金融改革。貨幣對社會和政治、經濟的重要性和推動作用,相信現在所有人都明白。但在古代,皇帝和大臣們卻未必明白。而楊堅恰恰一個清醒的人,沒有迷失在儒家的仁義道德治天下的美夢中。而是看到的社會和經濟的真實情況。那就是經過幾百年的動盪,整個社會的金融和貨幣環境已經被破壞殆盡,估計那時社會上已經沒有人們信得過的銅錢流通了。這種情況對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是致命。而楊堅一旦啟動了制錢計劃,不斷讓金融和貨幣、經濟體系得以起死回生,而且通過銅錢的製造,提高了王朝的信用和威信,更是獲得了不小的利潤,也是讓朝廷多了一份龐大的收入。統一南方,才算是有了本錢。

4、均田令:這也是一個發展中的王朝必有的政策,經過這麼久的戰亂,人口大幅減少,好的土地基本都集中在倖存的大家族手中,更多土地肯定是荒蕪了。當王朝開始穩定下來,有方面的因素會促進土地重新分配政策的發生。第一個就是上面說到的人口清查和戶籍管理,你將勞動人口從世家大族的庇護中揪了出來,那麼你肯定要安置他們,要給土地他們。第二個就是戰亂減少後,逃避的大山裡的、少數民族遷徙來的、新增加的人口都需要土地。這些人口又是政府的稅源,所以,均田令就會出現。

這種事情其實在隋朝之前的少數民族政權,在穩定下來後,都出臺過這種政策。但如果是單一政策,或者是無法保持長期的和平穩定,再怎麼均田也沒用。只有在統一及和平的背景下,均田令才能促進農業發展,才能產生效果。

對歷史的影響:

1、統一中國:

作為楊堅對歷史的貢獻和影響最大的事情,肯定是統一中國,讓分裂和戰亂了幾百年的中國大地重新統一,復歸和平。這是任何一個皇帝、儒家知識分子的最高理想追求和榮耀。甚至這種思想到現在已經完全融入到我們的思維之中、文化之中去了。好像不統一就是千古罪人,成為政治正確的最高要求和標準。

而楊堅做的統一大業,是從亂到治的統一;而不是片面追求統一,將國家從治帶入亂的局勢。他是通過統一消滅戰亂,達到和平,讓天下萬民在經歷了幾百年的動亂的痛苦後,可以重新過上穩定的日子。

2、三省六部制:

這是對封建王朝統治、中央朝廷最大的一次改革。楊堅的這次改革之後,一直到現代,基本沒有這種級別的改革。只有在1912年清朝滅亡,民國建立了現代政府,才算是擺脫了楊堅創立的三省六部制的模式,開啟了新的中央政府的架構模式。

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轄四司,共為二十四司。三省是朝廷的最高權力部門,雖然名譽上還有三公等,但在權力上是三省最高。而且是先進的分工合作,相互制衡的制度。這種制度先進到,在中國一直使用了兩千年之久,都沒有大的、根本性的改變。這是楊堅除了統一中國之外,另外一件對中國歷史影響最大的事情。

3、開科舉:

在隋朝,科舉制度其實只是作為一種實驗性的或者輔助性的制度,在人才選拔方面,還是離不開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等傳統的方式。而且,當時世家大族、關隴軍事集團、貴族、皇族等勢力,還是壟斷者官場。普通平民子弟並沒有多少人可以進入統治階層,進入權力的核心,享受特權。但,這個開創性的制度,卻為後的唐朝及後世中國,帶去了極大的影響。

中國從此真正走出了權貴大家族社會,從而真正讓社會產生了全所未有的活力。讓所有人都能通過科舉考試,進入權力中樞,成為統治階層的一員。這種吸引力所產生的動力,是推動中國社會幾千年發展與穩定的最根本的底層邏輯。

同樣的,這種制度也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極大的禁錮力,讓中國社會和人除了政治、人文科學得到了發展外,其他的邏輯哲學、現代科學等都被壓抑,無法發展。造成現代中國發展的嚴重滯後於西方社會。或許,一件事情,有好的一面,必然會有其不利的一面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