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佩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吴晓波

我所佩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吴晓波


1986年的某个深秋夜里,复旦大学的一个青年正在台灯下翻读罗纳德·斯蒂尔的《李普曼传》。

当他读完此书,便决心要成为一个李普曼式的人物:知识渊博,著作等身,能够用一支笔去描写时代和社会,并且理想和市场兼得。

而这位青年不知道的是,当时他读的这本《李普曼传》都是盗版的。

于是后来他做了一件自认为最接近李普曼的事情,他联系到了《李普曼》的译者,又联系上了该书作者罗纳德·斯蒂尔,然后费劲周折买到了该书的中文版权,重新出版。算是对于李普曼的致敬。

因为他知道,他将一辈子都在朝着李普曼式的人生前行。

文丨益宁

​图源网络


01

吴晓波新一年的跨年演讲又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宣传了,2020年的主题是来海边,拾起信心。

从16年开始做年终秀至今,吴晓波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从无锡灵山梵宫,到珠海横琴,再到今年的厦门,每一年,都会换一个地方,而今年的门票,变成了一块石头。

在这个普遍失去信心,人人变得焦虑的年代,贩卖焦虑成为自媒体从业者们最喜欢的生意,吴晓波频道的自媒体矩阵,靠着吴晓波本人强大的IP,也吸引了近350万粉丝。


我所佩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吴晓波

作为95后,我朋友圈有50多人是吴晓波频道读者

今年初,上市公司全通教育表示将收购吴晓波频道的运营主体杭州巴九灵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作价15亿人民币,遭到深交所的质疑,全通教育不得不出公告回复,根据回复的公告,我们可以知道去年一年巴九灵净赚了7500万,而且公告里还说此次交易并非吴晓波个人IP的证券化。

但吴晓波个人的名气有多大,以及他本身的名气对于他所运营的公司有多大的影响,关注公众号的粉丝们是最知道的。

吴晓波曾在某培训课上拿罗永浩做案例,说到老罗失败的原因是:入错行,梦太大。

在全通教育决定终止收购巴九灵之后,罗永浩也发微博嘲讽吴晓波同样是:入错行,梦太大。

或许是全通事件让吴晓波意识到了要赚钱不能全靠自己一个人的IP,作为一个财经作家,吴晓波知道什么是产业化,规模化,于是,吴晓波频道的APP在年底更名变成了890新商学,开始脱离IP属性。

去年,吴晓波拍了访谈纪录片《十年二十人》,每一个都是中国商业世界里顶级的人物,而他从大学毕业以来,便一直接触着中国各式各样的企业家,做企业研究。

今年,吴晓波又拍了纪录片《地标七十年》,去了国内许多有代表性的地方,要通过地标类的城市探寻地理与经济之间变化的故事。

而在《地标七十年》里关于西安那一集,吴晓波说:我认为所有的商业都是算计。

02

一句话,就把吴晓波的精致利己主义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在这个年代,敢说真话并且能在说真话和赚钱之间做到平衡的人少之又少。

特别是作为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

2002年,贝塔斯曼集团在中国创办“蓝狮子”财经创作团队,05年贝塔斯曼退出中国,随即“蓝狮子”品牌由吴晓波接手,吴晓波接手该品牌之后,主要撰写企业传记。

在这些年间,吴晓波不停的在全中国各个企业之间走访调查。一般人都是研究企业如何成功,而吴晓波研究的是企业的失败案例。

蓝狮子在14年被皖新传媒收购,据传当时吴晓波的身家已达到一个多亿。而在同一年,吴晓波开始迈向了另一条商业道路,开通公众号,做自媒体。

我所佩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吴晓波

吴晓波的年终秀演讲

关于做自媒体的原因,吴晓波曾说道“作为一位写作者无法抵抗被新文化消费撩拨起来的好奇心”,写作是为了影响人,如果有一个平台可以让自己的观点被无限的放大,可以不再需要借助于任何机构,可以摆脱组织的局限,这样的平台应该是所有写作者都喜欢的。

而财经领域本就小众,写作者往往很多时候不得不借助于一些大平台才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实地采访资料,而吴晓波已经不需要了, 这些平台能给予的,他同样可以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

在吴晓波毕业后那几年,他进入新华社工作,通过平台的支持,实地走访调研了大量的大企业,积累了许许多多的素材,这为他日后脱离组织进行更自由的创作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随着吴晓波出现在了互联网的更多角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到这个财经作家里最会经商的自媒体人,谩骂声随之而来。

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表达者,都有着被质疑的宿命,特别是一个表达者还赚钱了。

有人问吴晓波说:你早已功成名就,为何还拼命努力工作?

吴晓波不屑于回答这样的问题,在他看来,李普曼式的人生不就是理想和市场兼得。

从来就没有谁规定过知识分子的生活就应该是贫寒的,在以前,写作想要让人过上体面的生活很难,而自媒体时代,这一切容易了很多。

特别是商业社会里,理想和金钱并不冲突,实现理想的同时,还能够把钱给赚了,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

03

吴晓波1968年出生在宁波,父亲当时没有想好名字,就想着先叫小波,结果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到了现在。1990年在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后就回到杭州,因为当时女朋友也在杭州,他不愿离开女朋友。

回到杭州后就入职了新华社杭州分社,也就是在新华社工作期间,吴晓波得以走访调查大量企业。在此期间积累下的大量企业史素材,成为他日后执掌蓝狮子的重要助力。

94年开始,吴晓波开始在杭州日报写专栏,从而被许多杭州人所熟知。吴晓波三十岁时开始写书,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因为写专栏人人都知道,所以写的书自然会有人买。

在凤凰卫视的一个财经访谈节目上,吴晓波曾说他的第一本书是自己买的刊号,印了三千本,还被当做非法刊物。

我所佩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吴晓波

演讲中的吴晓波

在1999年,吴晓波又因为一件事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他在千岛湖花50万租下了一座小岛50年的使用权,然后在岛上种杨梅。在14年开始做自媒体之后,他用这些杨梅酿成杨梅酒开始售卖,一瓶199。

吴晓波曾说,他对土地有一种热爱,永远都认为土地是最值钱的东西,不但买岛,他还买房。

在外界看来,吴晓波的财富不仅仅来自于他的营商,更在于对房产的投资。从98年开始,吴晓波每年写一本书的同时,也保持着每年买一套房的记录。

据网上公开的信息爆料显示,吴晓波在杭州的物业有绿城深蓝广场,来福士天御,武林壹号等等,武林壹号作为杭州顶级豪宅,已过十万一平。还有其它的诸如施家花园早十几年前就有了,当然还有一整层的办公写字楼,是买下的,现在还租下了西湖边上的静逸别墅。

吴晓波曾有一篇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他在文中写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勤勤恳恳半辈子买了房子,而且没有欠债,在他看来,不愿意欠债的人都很难干成大事,就像那个出租车司机吐槽自己是个屌丝一样,没有财产性收入,只能靠着一份付出一分收获是无法获得财务自由的。

或许这也是他不断买房投资的原因之一。

对于投资方面,吴晓波几乎不碰股票,大众所知道的唯一一次是他买了小米的股票20万美金,并且在微博喊话雷军,不能让他的钱亏了。

2009年,吴晓波卖书的版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750万。而对于版税,吴晓波也表达过一些态度。他曾表示会把《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这本书的版税捐掉,但如果是09年的版税,他则表示“捐掉就不划算了”。

04

面对作家,或者说知识分子参与商业的质疑,他曾回答道:以旁观者的姿态介入,以独立、建设性的精神看待商业以及参与商业——我愿意用这样的答案,回复所有关心我的同学们。

07年,娃哈哈集团和达能集团就收购问题产生矛盾,宗庆后提到了民族主义,这在吴晓波看来是不厚道的,商业世界里不能够用民族情绪来帮助公司获益。

于是吴晓波站出来说话了,他发表了一篇文章质疑此事,最后的结果是吴晓波和宗庆后断交多年,尽管在此之前双方的关系都很不错。

在吴晓波看来,知道自己要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哪怕企业家把他当朋友,也不能受到太多的干扰,即使他们不高兴,也不能去违背自己的本心。

知识分子的情怀和风骨还是存在于吴晓波身上。

而一个写作者,唯独有足够的财务自由才能更好地保证思想自由。

比如谈到某些大企业涉及垄断,吴晓波还是会毫不避讳的写出来,他不怕,毕竟他已经实现了财务自由。他曾表示即使给他一个亿,也无法将他收买。

我所佩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吴晓波

十年二十人中吴晓波采访曹德旺

在这个人人都想要过体面生活的时代,吴晓波自己亲自去融入商业,赚钱之后说真话,比那些拿钱说假话的人好太多。清高的资本来自于自身有足够的实力。

吴晓波曾说:“钱已经变成了一个数字概念,对我来讲没有意义,精致利己主义就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对精致的批判和对利己的批判都是一件很虚伪的事情,这个时代太粗糙了,”

敢于直接把虚伪的表象撕开,面对物质现实,这是一个天天接触各种社会财富的财经作家难能可贵的一点。

当然,吴晓波也不是没有为情怀买过单,他曾在西湖边开过一个书店,但不到两年时间就倒闭了,这个情怀值200万,还是很贵的。

或许是因为很早的时候就坚定了走李普曼式人生道路的决心,让吴晓波能够在市场和情怀中做好平衡,同时这也让他能够成为几乎是全中国最出名的财经作家。

05

写作是一个作家最基本的技能, 但能够让小众领域里的东西也变得大众化传播就不是任何一个作家都能够做到的了。

吴晓波第一本书成名于2001年,这本书叫做《大败局》,而后几年陆陆续续又出版了好几本畅销书,有《激荡三十年》《腾讯传》《激荡十年,水大鱼大》等等。

“当这个时代到来的时候,锐不可当。万物肆意生长,尘埃与曙光升腾,河汇聚成川,无名山丘崛起为峰,天地一时,无比开阔。”这是《激荡三十年》的开篇。

这种写作方式,是许多财经作家都不会轻易尝试的,而吴晓波,不但有严肃的财经文学,还有更多的浪漫主义和人文主义。用浪漫主义去写商业,写经济,人们喜欢这种宏大又富有时代感的写法。

而随着这几年自媒体的发展,吴晓波曾表示,时间过于碎片化,表述过于口语化,让写出来的东西越来越低级。

但作为一个作家而言,书的价值,必须通过时间来证明,不能刻意去迎合读者,读者迎合不好的,总有人会不喜欢你,必须跳脱刻意迎合读者的阶段,才能成为一个有独立能力的作家。

同时,作为一个财经作家而言,要当一个“介入的旁观者”。

这是吴晓波的创作哲学,只有亲自走进商业当中,才能发现商业的本质。

我所佩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吴晓波

吴晓波采访刘强东

在吴晓波的写作生涯中,从未停止过实地探寻。写一个企业,要走进这个企业的档案室,要与企业家交流,要和一线员工接触,只有记录这些真正鲜活的素材,才能写出真正好的东西,

吴晓波频道的所有案例,都是吴晓波亲自到企业跑出来的。

但写作者必须重视自己的身份,既一名作家,只有把自己的这个身份给端正了,永远作为一名旁观者,才能够在写作当中不和企业粘的太近。吴晓波如是说。

可是,有时候写作也是一个有风险的工作。吴晓波曾写了一本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传记,叫《吴敬琏传》,然而被吴敬琏的秘书状告抄袭。

而吴晓波针对官司,也曾直言不讳道“大不了拿一套房子出来打官司干掉”,多年以后他曾回忆道:年轻时候受一点委屈没什么不好,不然心态没法平和。

06

关于自由,吴晓波有着自己的处世哲学。

吴晓波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03年在天台山国清寺拜见可明大和尚,不禁发问“人生苦短,当如何秉烛夜游?”,可明大和尚告诉他:只要初心还在,一切便会峰回路转。于是他脱离体制,获得自由之身。

而他所敬佩的李普曼,一辈子用一根笔作为武器,获得了理想中的自由,他也同样想用一根笔,获得一个理想的自由。

在拍地标七十年中的横店这一集时,他又再一次提到自由,自由是一个社会最重要的土壤,而基于自由的想象,以及想象所能够达到的那个目标,是一个国家在进步的重要标志。

自由也是促使吴晓波不断投身商业的原因之一,只有投身商业,拥有足够的财富,才能有清高的底气,才能实现表达自由。

在谈到中产阶级的子女时,他希望所有人可以对得起父母给予的自由两个字。

我所佩服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吴晓波

吴晓波的住所可以直接望见西湖

自由永远是最重要的,一个人能够掌握命运的过程,就是实现自由的过程。一个人先是思想的自由,然后才是财务的自由,最后是身体的自由。


一一END一一

【关于我】:益宁,一个商业思考者,试图通过独立思考去发现商业社会的运行模式,洞察商业逻辑,以及探寻当代商业人物背后的本质,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