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300+本读书计划之《激荡三十年》

一年300+本读书计划之《激荡三十年》

早上完成了《激荡三十年》的阅读,因为本书作者仍然是吴晓波,所以写法上类似于《大败局》一书。全套书读下来,字里行间,读来还是熟悉的“味道”,大气,隽永,气势磅礴。这本书讲的是什么?概括起来有三点:

1、 用时间轴的方式叙述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这本书令我惊艳的地方在于,吴晓波凭借一己之力,用文字勾勒出中国改革30年来宏伟画面。而作者的构思巧妙在于,他把每一年作为一章来进行陈述,这样作的好处在于,每一年的大事件能够有头有尾,有人物,有细节。

2、 用点评的手法讲述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得失。30年的改革开放,每年都有精彩事,每一件精彩事中,有人物,有大事件,有反思,当然也有最后的升华。

3、 用中正的态度将30年的历史还原。30年的历史,这个时间相当于一个人从小孩长大成人,叫“中国”的这个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此时此刻,他身上所表现出的行为究竟是什么原因?吴晓波老师用自己的文字,像一位大家长一般道尽这个孩子的点点滴滴,读来让人唏嘘,让人慨叹,慨叹“中国”这个孩子成长历程的不易。

这本书我看的很快,每天一小时,两天两小时,两本书全部完成,这个效率基本上就是跳读,看的过程大体上只看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了解下作者要想表达啥意思,然后直奔下一段,这么看的原因有二:

1、 我“仔细”看了这本书的序言及本书的第一章,我理清了吴晓波的写作方式,即用时间轴,大事件,人物命运等要素串讲中国改革的30年,拆解到这,我果断地采取了我上面提到的方式来阅读本书。

2、 本书中出现的一些公司和人物,如巨人的史玉柱,德隆,秦池酒等,都已在《大败局》出现过,而时间划拨到99年左右,互联网催生出的一波人,如王志东,丁磊,张朝阳等人物,我在其他书籍和文献当中均已有所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全部略过。但就这一部分内容,大大提高了阅读的速读。

用这种略读,跳读完成本书,现在回顾一下,依然没有记住太多,但收获不在于我记住了多少内容,而是我通过本书,我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了解到了中国的跌宕与起伏,荣耀与进步,秩序与混乱。我认识到,没有哪一个国家能随随便便强大,它需要历史机遇和自我革新的勇气,我更看到了,没有哪个人能随随便便的成功,他需要政策的机遇和自我的奋进。唯有抓住历史脉搏,敢于突破的的国家和个人,方能大破大立,成就新的自己。

历史像一列列车,它轰隆隆而来,滚滚而去,这一站上了很多人,也下了很多乘客,但不管上还是下,他们都是历史的弄潮儿,能被写进历史的人,就是活得精彩的人,甭管历史怎样定位他,他的一生都是值得艳羡的。而这些历史和人物之于我,更是一种激励和警惕,所谓不知历史者,不足以谋未来,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深切的认识到看《新闻联播》的重要性。同样,不敬畏历史者,不足以拓未来,要想在未来闯出一片天地,历史的错误切不可再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