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是什麼?如何治療?

定義肝臟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肝臟未分化胚胎性肉瘤(undifferentiated embryonal sarcoma of liver,UESL)是罕見的、起源於肝臟原始間葉組織的惡性腫瘤。1978年Stocher和Ishak首例報告並命名,該病多發生在6~15歲兒童和青少年,成人罕見,性別無明顯差異。UESL的發生可能與基因突變有關,與肝炎病毒感染沒有明確的相關性。UESL通常發生在肝右葉,但也有發生在肝左葉和雙葉的文獻報道。

UESL臨床表現多樣化,可能出現發熱、腹痛、腹脹、腹部腫塊以及體重下降等,同時缺乏特異性血清學指標和影像學,難以確診,常誤診為肝囊腫和肝膿腫。

肝臟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是什麼?如何治療?


鑑別UESL、肝囊腫、肝包蟲病

鑑別診斷UES易與肝臟其他囊實性佔位相混淆。肝臟囊腺瘤或者囊腺癌亦呈囊實性改變,但其分隔及囊壁較薄,增強掃描囊壁及分隔動脈期強化明顯而延遲期減退。原發性肝細胞癌患者多有肝硬化病史,實驗室檢查AFP常明顯增高,以實性成分為主,瘤體動脈期強化顯著,呈"快進快出"型。肝包蟲病流行區多見,CT可見母囊內有多發子囊漂浮其中,呈典型"囊中囊"表現,囊壁多伴不同程度環形鈣化。


UESL的診斷依據

UESL肉眼觀多呈囊實性改變,切面灰黃、灰褐或灰白色膠凍狀,常伴出血、壞死。80%以上的UESL的超聲圖像是以實性為主的混合性回聲包塊;典型的CT圖像多表現為以囊性為主的囊實混合性佔位病變,邊界較清,具有延遲強化的特徵;MRI成像表現為T1WI囊狀低信號或高低信號混雜影,T2WI高信號影,增強後動脈期病灶邊緣強化,門脈期及延遲期繼續強化。由於瘤體內部分凝膠樣實性區域在CT或MRI上表現為水樣密度,故病灶顯示多以囊性為主。UESL由於黏液樣基質存在,其富含親水的酸性粘多糖造成水分不斷吸收,超聲所見UESL多為實性為主的混合性回聲,而CT或MRI卻多以囊性成分為主的囊實性改變,此種不一致性被認為是UESL較有特徵性的影像學表現,亦常作為診斷依據之一。

由於臨床缺乏特異性表現,因此術前明確臨床診斷比較困難。病理組織學檢查是確診UESL的主要依據。瘤組織切面常為暗紅或多彩狀,可伴有囊性變、出血或壞死,少數因壓迫周圍肝組織而形成假包膜,鏡下可見疏鬆的黏液基質中有梭形、卵圓形或星芒狀未分化的間葉瘤細胞,期間散在分佈瘤鉅細胞,單核及多核,核大畸形,深染,核分裂象多見,胞質內外可見嗜酸性玻璃樣小體。瘤細胞可呈片狀或束狀排列,有些可形成類似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樣、橫紋肌肉瘤樣、纖維肉瘤樣的結構。免疫組織化學檢測顯示大多數UESL

病灶瀰漫性表達波形蛋白和1-抗胰蛋白酶,是最具特徵性的病理診斷依據。

肝臟未分化胚胎性肉瘤是什麼?如何治療?

UESL惡性程度較高,預後不利,一經確診應儘早行手術切除。手術切除治療是一個重要的方法,目前徹底手術前後輔以化療被認為是UES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如聯合全身多藥化療,可使腫瘤縮小、提高手術根治切除率、延長術後生存時間。術後生存期文獻報道長短不一。對於某些因化療耐藥而無法手術切除或切除術後復發的病例,也有學者主張採用肝移植治療。鑑於UESL的臨床報道病例數仍然較少,對於各種綜合治療的標準和效果尚需進一步的觀察和總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