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问月,情归何处?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今日,中秋佳节。黎明,睡眼朦胧。侧眯窗外,天幕低垂,一窗灰蒙。依旧早早起床,洗漱完毕,匆忙早餐,车行在晨间阴冷的秋风里,擦肩而过的车水马龙,全然没了童年记忆里的节日气氛。

车间生产热火朝天,办公楼略显冷清。忙里偷闲。车间热身回来,望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摇曳的景树和那秋风中瑟瑟的圃草,传统的节日情结自然牵绊,不由得忧虑起阴晴圆缺来。念及这个一样而又不同的中秋,忽然记起了李白先生的《把酒问月》。

疲于奔命,分身无术。工业化进程的延展,葬送了许多传统节日的美好情结。人心不古,世道浇漓。时代的格式化,在定位着人们的每个瞬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满目浮躁的人流,充斥着浮躁的情感。渴求古色古香的知己,在放松的心态下,在都市的某个角落,一杯香茗,促膝而坐,倾心交谈,淡淡地相处,淡淡地交谈,穿越传统与现代,少了一种人为的羁绊和功利,多了一分情感的释放和挂牵,在绿色中享受阳光的温润,在宁静与淡泊中体味生存的诗意。之于我,这一切都成了奢侈。


渴望着,在这个浮躁的年代,许多纷繁的来日里,真诚的友情是一本可以慢慢阅读的书,丰富、雅致、有内涵。翻开它,墨香袭来沁人心脾;阅读它,如浴甘霖心心相印;回味它,历尽沧桑无怨无悔。心灵在这里放松,困惑在这里化解。为彼此遇到的难题提一些建议,或者仅仅是想给平实的日子增加了一抹光亮、一分温暖、一种慰藉。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一如这千古长存的明月,之于人间,之于友情,彼此都应明白,适当的安全距离,妙不可言的分寸感,值得生世珍惜。也许,挚友之间的关系原本很难把握,可是一旦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时,短暂的物性的东西似乎在恒久的精神层面前淡然了,脱离了物质与情感关系的俗套,没有了伤害与负累,不用担心孱弱的双肩去担当沉重的情感,不用害怕怯懦的心灵难以承受爱的狂澜,因此弥足珍贵。能真正达到这种至高境界的,必有着深厚的涵养与德行,像一口老井,岁月打磨出他健康而丰富的心灵,能用智慧和心情去关注、理解和他们一起生活着的人,品位不俗,修养到位。这很惟美的境界不知几人能遇,又有几人能够一生拥有? 物以稀为贵,情以纯为珍。华灯一城梦,明月百年心,人生到极致,始得见纯真。

今夜无月,情归何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