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七一日」—換個角度看佛教

“打禪七”是禪宗特有的一種修行方式,即從每年的農曆十月中旬開始,按照每七天一個週期進行封閉式修禪。這七天內,除吃飯和短暫休息之外,修行者絕大部分時間都在禪堂有組織的集中修證,以達到

“尅期修證”之目的

「禪七一日」—換個角度看佛教


久聞安徽巢湖彌定禪師曾閉關三年,修行深厚,今年在圓通禪寺打禪七,故暫停書院例行活動,於週六(十一月三十日)駕車前往參訪、拜見。

圓通禪寺位於巢湖銀屏山景區,山雖不高,正值小雨濛濛,抬眼望去,霧氣繚繞,萬木斑斕,恰如畫境。

「禪七一日」—換個角度看佛教

在滿藏師的推薦和知客師的介紹下,單獨拜見了彌定禪師,請教了自己修證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內容略),深感禪師見地超然,修行深厚,決定參加下午及週日的禪七。

「禪七一日」—換個角度看佛教


與一般企業或社會不同,寺院有“過午不食”的傳統和戒規,中午十一點準時開飯,約半小時用餐時間。吃完飯後,在滿藏師的帶領下,找到一間晚上睡覺的房間,簡單安置行李後,即趕往一樓的禪堂集合。

今天參與“打禪七”的約二十人,既有出家的僧尼、亦有世俗的修行者。

「禪七一日」—換個角度看佛教


“打禪七”主要包括:跑香、開示、放餐、止靜(禪坐)等活動,一般從早上四點起床,晚上十一點結束,中間除早餐、午餐和下午短暫養息外,其餘時間均在禪堂。

「禪七一日」—換個角度看佛教


「禪七一日」—換個角度看佛教


圓通禪寺的早課香從4:40開始,6:00點結束。早晨四點,山中一片漆黑寂靜,當世人仍在酣睡之時,修行者已經從溫暖的被窩中起來,迎著刺骨的寒風,簡單洗簌後,向禪堂集合。經過十幾分鐘的跑香後,四點四十開始上禪凳打坐,六點鐘,天微微放亮,打坐結束,開始早餐。(各時間段的安排,詳見下表)

「禪七一日」—換個角度看佛教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最辛苦、最勞累的打七期間,寺院亦不提供晚餐。這個時間段是打坐時間最長,從下午5:20—6:40的養息香。但會在養息香結束後,在禪堂內由專門的服務人員,提供一小碗粥和素包子,所以如果沒有一定的基礎,普通人很難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堅持直至深夜。

「禪七一日」—換個角度看佛教


佛教之所以被一般知識分子視為迷信,主要是因為世人常見的淨土宗提倡:唸佛即可往生。這讓人未免覺得太簡單,太不可思議,從而無法接受。而對於禪宗而言,這種“打禪七”的方式確是實實在在的修證,沒有半點虛言。這種通過打坐進行修證的方式在《增一阿含經 . 安般品第十七》中亦有類似的記載:

世尊告曰:於是,羅雲。若有比丘樂於閒靜無人之處,便正身正意,結跏趺坐,無他異念,系意鼻頭,出息長知息長,入息長亦知息長,出息短亦知息短,入息短亦知息短,出息冷亦知息冷,入息冷亦知息冷,出息暖亦知息暖,入息暖亦知息暖。盡觀身體入息、出息,皆悉知之。有時有息亦復知有,又時無息亦復知無。若息從心出亦復知從心出,若息從心入亦復知從心入。如是,羅雲,能修行安般者,則無愁憂惱亂之想,獲大果報,得甘露味。

結束了一天的體驗,雖然腿部因長時間打坐有些痠疼,但內心充滿了喜悅和滿足。下山路上,回望雲霧濛濛中的山林和寺院,不禁想起了唐代大詩人王維寫的“過香積寺”,

這何嘗不是我現在的心境呢!

「禪七一日」—換個角度看佛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