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说明书》第二十一讲,人性的弱点(2)

《人生说明书》作者 赵玉贤

本书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

今天播诵第二十一讲

上一讲我们讲了

人性的弱点(2)

自私

自恋

这一讲,我们继续讲人的弱点,

仇富

什么是仇富?

仇富是社会平民阶层对有钱人的一种记恨与报复行为,仇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仇富心理的成因

《人生说明书》第二十一讲,人性的弱点(2)

比尔、盖茨是世人崇拜的偶像,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不靠投机倒把,不靠偷税漏税,不靠坑蒙拐骗,不欺行霸市,不偷工减料,不非法经营,而是靠实力,靠拼搏,靠钻研,靠白手起家,靠宽厚仁义,靠人格的魅力。他富甲天下却从不沾沾自喜,自高自大。生活一如既往,事业努力向前。他大力支持美国教育、科研、慈善机构,每年投资多少个亿也在所不辞。

成本低廉。 历史上任何时代和任何民族,红眼病都是一种通病,中国历史上的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都是仇富的必然结果,打出的旗号都是“均贫富”“分田地”,获得贫民的积极响应,揭竿而起。农民起义是仇富激化到了极点的必然结果。实际上,仇富的报复极端行为是不得已而为之,大部分人往往会自觉地调节平衡不平衡心态的,找到自己理解的理由,如把这种富人财富的拥有理解成富人付出巨大代价和艰苦努力的结晶、祖辈打拼下的荫德等等。但是一旦自己替对方找不到富裕的理由,或者认为对方付出的富裕成本太过低廉,那种不公平感就会升华到仇视,仇富心理就会产生。

在美国,在完善的社会公平机制下,造就一个百万富翁,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努力,富裕的机会成本比较昂贵,普通人只有通过踏踏实实的努力合法赚钱,逐渐加入富人行业,也就很难形成平民对富豪仇恨情绪。相反,中国的一些富豪,尤其是像煤老板这样的富豪,他们为成为富豪而付出的成本异常的低廉,是社会对资源分配机制的极端不平衡、对于公平机制的极端不健全造成了这些煤老板们在极短的时间内暴富起来,而与煤老板们的暴富构成强烈对比的是,另一部分社会群体由于社会公平机制的不健全而日益穷困,有的甚至直接是因为暴富者对他们权利的践踏所造成的,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在超过了一定程度之后,这种仇富心理也就迅速膨胀起来。

摆阔斗富。

在中国,对富人的价值只用财富的多少界定他们的身价,而没有任何精神传统和法律对富人的行为与其穷奢极欲消费也没有进行制约与限制。中国的富人在富起来之后,从一般的平民一夜暴富,真是扬眉吐气,穷困的心理让他们无法驾驭财富,穷惯过穷日子的人们,终于发了,春风得意,靠炫耀获得人们的尊重,靠摆阔斗富来获取世人的羡慕。西方的富人在富起来之后首先要通过乐善好施和厉行节俭来改变自己的政治地位和获取社会的尊重,在许多发达国家,富人自己花钱小心翼翼,但给社会捐款则争先恐后。相反,中国的富人往往还会借助于财富而带来的便利对穷人进行直接或者变相的欺压,这样产生仇富心理是不可避免地的。

两级分化。 收入差距通常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基尼系数越高,则收入差距越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已经跨越了国际警戒线了!
在中国有人可以买600万元的手表,92万美元的世界顶级赛车,然而,我国的西部贫困地区,仍有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富路不当。 有些人的财富来源不正,取之不仁、得之不义、获之不法,有的走私贩毒,有的偷盗抢劫,有的坑蒙拐骗,有的制假造假,有的行贿受贿,有思维偷税漏税,一言以蔽之,很多富人赚得都是昧心钱。注水肉、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等等就是这些人的杰作。

为富不仁。

为富不仁者表现往往是财大气粗、态度蛮横、语言粗俗、唯我独尊,一副居高临下、蔑视一切的模样,不仅鄙视穷人,仗钱欺人,动不动拿钱说事;以为钱什么都能摆平,什么都能搞定,穷奢极欲,对人吝啬,不肯向慈善机构捐钱;见伤不扶、见死不救。

挥霍无度。 中国古代的“不患寡,而患不均”思想根深蒂固,打土豪分田地很容易得到贫民的积极响应,因为贫民是大多数,当然,绝对的平均是不存在的,对社会发展没有益处,上世纪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平均主义的政策,致使了生产力的多年停滞。适当的贫富差距有利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后,让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就是有力的证明。但是,贫富差距悬殊也绝不是好事,“中国需要 “仇富”的行为来对付哪些富而忘本,富而忘行的行为,让他们的行为有所有所收敛,让他们的铺张浪费的行为付出更高代价;要让哪些占有巨大额财富的人承担更多责任义务;对哪些造假致富的无良奸商应予以应有惩治;对于哪些贿赂权力的商让人或企业付出高昂的代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