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近日鸿茅药酒获奖事件引起轩然大波。

在中国中药协会主办的“2019年中国中药创新发展论坛暨《中国中药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会”上,

鸿茅药业被授予“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明星企业”荣誉称号,

鸿茅药业副总裁鲍东奇则拿下2018年度履行社会责任年度人物奖”。


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鸿茅药酒

消息一经报道,舆论一片哗然。

更有媒体直接指出,

鸿茅药酒获奖是对社会的冒犯。

有媒体联系到了主办方中国中药协会,

询问鸿茅药酒获得该奖项是否有标准可循。

中国中药协会一名工作人员回应:有标准,不方便说。

并一再强调:“这是我们行业内的事情”。


鸿茅药酒事件始末


鸿茅药酒事件尤历历在目,

广州医生谭秦东怒斥鸿茅药酒混淆酒、药概念的广告,

在自家楼下被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警方千里跨省抓捕。

而后被关押长达90天。


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逮捕通知书

缘由是发表了偏激观点。

但是拥有麻醉医学硕士学位的医生谭秦东,自始至终声明自己所言并非虚假。

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谭秦东学位证书

文章从心肌的变化、血管老化、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想说明鸿茅药酒对老年人会造成伤害。


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相关文章


而鸿茅药酒则是认定,

谭医生的这篇文章,

误导了读者和患者,

“致多家经销商退货退款,总金额达827712元”

因此构成了刑事犯罪的立案标准。


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鸿茅药酒

但是最有趣的是文章的点击率只有2000多次,

在朋友圈被转发10次,阅读800多次。

可以说并不会具有多少影响力。

与鸿茅药酒所诉称的80万元的退货又会有多大关联呢?

虽然谭医生的文章影响力小,

但是逮捕医生这件事影响力却很大,

多方媒体竞相报道,

鸿茅药酒也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广告打出来的江山,鸿茅药酒违规2630次还获奖


有媒体报出:根据近十年的职能部门的公告文件不完全统计,鸿茅药酒广告曾被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

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鸿茅药酒


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10省市18次采取暂停销售的行政强制措施。


鸿茅药酒其实是“非处方用药”

而不是保健品,

存在禁忌人群,却闭口不提。

屡遭处理之后,

在当时的广告宣传上仍然坚称“所有人都能喝”


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相关图片

网友质疑中医无用,理性分析中医的必要性

一个是中国中药协会,

一个是打着传承中医药文化旗号的大型企业。

在喧哗后,随之而来的是网友的质疑。

很多网友认为中医缺乏现代西方医学的科学依据。

甚至更有偏激人士直接对中医进行全盘否定。

但是中医文化与理论,传承与发展,

我们需要理性客观的看待。

相比于西医已经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

中医治病救人更像是经验累积而成的谚方合集。

中医相比西医更需要积累,但不代表效果更差。


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屠呦呦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

但是屠呦呦的科研成果就是建立在中医基础之上。

在对抗疟疾漫长的岁月中,

我们的先人就发现了青蒿对抗疟疾有奇效。

文献出自于葛洪的《肘后备急方》。

文中提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青蒿素典籍


中医VS西医,监管与传承并重!

另外有一组有趣的数据: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7年数据显示,

2009年收到不良反应报告63.8万份、中药占13.3%;

2017年收到不良反应报告157.1万份,中药占16.1%。

根据报告,西药是不是不良反应占86.7%和83.9%

相比于西药的雷厉风行,

中医更喜欢调理治本。

比起对身体的伤害,中医显然温和许多。

这样的一组数据不能绝对说明问题。

当然中西医各有特点,各有所专长,本就不存在高下之分。


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中医


中医之所以难以普及,也是有原因的。

例如,在中医理论中常会有些不良反应叫"瞑眩反应",

俗称"好转反应“

《尚书·说命篇上》:“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意思是说一个病重的人,

如果在服用完中药之后,

没有出现不舒服的现象,

那就不能彻底治愈这个病。

《孔颖达疏》曰:“瞑眩者,令人愤闷之意也。”

愤闷就是不舒服的意思。

瞑眩反应,可理解为排毒反应、排病反应、调节反应、有效反应和好转反应,

大部分人都会出现的一种身体不适症状或发病状态。

少则一两天,多则几个星期甚至数月,

每个人出现的轻重程度也不相同。

认识瞑眩反应很重要,

比如身体通过正确的方法治疗已经好转,

开始排病,由于不理解身体的瞑眩反应,

以为是疾病复发,

就会认为这种方法没有效果甚至起了副作用而放弃。


鸿茅药酒被中药协评“社会责任奖”,网友痛斥中医害人,请先看完这组数据

中医


所以中医的推广也面临重重阻力,

如何界定好转反应和不良反应,

普通患者没有能力,年轻医者也没资历。

另外也有医者假借中医药的名号招摇撞骗,

中医中药的名声尽毁,

中医是国粹不容置疑,

千年传承有瑰宝也有糟粕,

我们一方面去伪存真,改良中医药配方,完善中医药理论体系。

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取缔虚假中医药产品,而非唯利是图。

肃清市场环境,保障患者的人身财产权益也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